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基础知识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基础知识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基础知识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②12世纪的伦敦作为经济和政治中心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
③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④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生消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 春秋 B. 战国 C. 东汉 D. 秦朝
3.“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
A. 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 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
C. 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 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
4.苏州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文化古城,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大运河苏州段水道属于( )
A. 通济渠 B. 江南河 C. 永济渠 D. 邗沟
5.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人物有关的( )
A. 刘彻,董仲舒 B. 汉武帝,李斯 C. 刘备,诸葛亮 D. 刘邦,萧何
6.中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 B. “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
C. “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元代 D. “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
7.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相同点有
A. 都实现了本民族、本地区的统一 B. 都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了本民族的发展
C. 都善于向外国的先进文化学习 D. 都通过“政教合一”实现了社会的稳定
8.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秦朝统一时间在哪个位置?

9.位于西亚两河流域的伊拉克是个历史文明悠久的国家,曾是下列哪些政权的政治中心?
①古巴比伦王国 ②古罗马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阿拉伯帝国
A. 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 秦统一货币 B. 秦统一尺寸 C. 秦统一文字 D. 齐统一文字
11.如果你寒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A. 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B. 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C. 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 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1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 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 削弱了王国势力 B. 促成了“文景之治”
C.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13.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条条大路通罗马”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14.“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 ① B. ④ C. ③ D. ②
15.某校九年级5班学生在中考复习时对中国古代三个大一统时期(秦汉、隋唐、元明清)进行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B. 唐朝完善科举制
C.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D. 清朝设立宣政院
16.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
B. 若生活在南宋,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
C. 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D. 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17.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词人灿若星河。与下图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

A. 杜 甫 李清照 B. 白居易 辛弃疾
C. 辛弃疾 李清照 D. 白居易 杜 甫
18.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②瓦子③互市④岁币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9.两宋时期,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A. 当时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B. 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 便于从事生产劳动 D. 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2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A. 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21.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 )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得以参与政权
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④不利于封建统治
⑤有利于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⑤
22.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

A. 杜 甫 白居易 B. 白居易 苏 轼
C. 杜 甫 李清照 D. 白居易 辛弃疾
23.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B. 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24.下列地区在南朝时不属于“粮仓”的是( )
A. 太湖地区
B. 鄱阳湖地区
C. 洞庭湖地区
D. 岭南地区
25.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
②水稻是主要的作物,小麦的种植得到推广
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
④发明了灌钢法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6.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 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 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7.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 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 不仅限于雕刻艺术 D. 佛教盛行的结果
28.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 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 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
29.西汉早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
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
①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③都让士兵还乡务农
④都加强思想控制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30.“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文成公主入藏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31.“无有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 )
A. 加强了与欧洲国家的联系 B. 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C. 使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D. 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
32.我国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和注重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汉唐时期的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东北 D. 台湾
33.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张骞出使西域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34.那些凝铸在图片中的人和物,仿佛向人们诉说着秦汉时期中原和匈奴之间的那些事儿。以下表述与图片所反映的史实相印证的是( )

①图1中的遗址见证了秦朝抵御北方匈奴南下侵扰的历史
②图2中的文物说明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永不再战世代友好
③图3中的人物为击败匈奴夺得了河西走廊地区
④图4中的人物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5.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组别 史实 结论
① 设立西域都护府 西藏地区归属中央管辖
②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的颁布
③ 新航路的开辟 发现美洲新大陆
④ 渡江战役 国民党政权垮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6.大和国家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是在(??)
A. 公元5世纪 B. 大化改新前 C. 大化改新后 D. 大化改新时
37.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分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大化改新的内容 C.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大化改新的影响
38.关于日本的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
A. 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B. 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 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
39.以下属于同一类型宗教景观的是(??)
①教堂? ②寺庙? ③道观? ④清真寺? ⑤石窟? ⑥圣母像? ⑦释迦牟尼像? ⑧老子
A. ①⑥⑧ B. ③⑤⑧ C. ④⑥⑦ D. ②⑤⑦
40.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文化景观是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
B. 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C. 宗教景观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依据宗教的规定,同一宗教的建筑应该造型不同
41.“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 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C. 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 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42.下列景观中,属于宗教文化景观的有( ?????)
①寺庙②教堂③医院④石窟⑤佛塔⑥摩天大楼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⑤⑥
43.下列图片中的著名建筑与世界三大宗教无关的是(?? )
A. B.
C. D.
44.下列关于建筑特点与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各国建筑风格都受到各自宗教文化的影响
②相同的宗教信仰在所有的地区的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③寺庙、天主教堂、清真寺分别代表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
④建筑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不可能也不应该有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45.下列关于清真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②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被带到世界各地
③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般以圆顶寺庙为主体
④清真寺的建筑在世界各地完全相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6.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
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项羽的农民军
47.成语有很多出自典故。下列成语典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①纸上谈兵 ②退避三舍 ③揭竿而起 ④破釜沉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48.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D.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49.“连接亚欧风物,融汇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 )
A.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B. 唐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
C. 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D. 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50.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
A.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 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 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 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51.“一带一路”区域涵盖约44亿人口。这些人(?? )

A. 分布遍及七个大洲 B. 均居住在高原地区
C. 节日多到寺庙拜佛 D. 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52.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图片,这一时期是( )

A. 西汉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53.汉代东西方陆上的商路开辟后,葡萄、胡椒、古罗马的魔术表演等经此传入中国,中国的陶瓷、铁器等商品传入西方。这表明该路在当时( )
A. 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在中国的传播 B. 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
C. 实现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
54.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
B. 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
C. 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
D. 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
55.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史实: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结论: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史实: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结论: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史实: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人内地? 结论: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 史实: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结论: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
56.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有关我国的“世界之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B. 《九章算术》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C. 东汉“蔡侯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D.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5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有(??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 ④分封制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58.下列对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D. 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59.秦汉时期斗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国家的统一 ②生产的发展 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④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0.我国古代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医圣”“画圣”分别指(?? )
A. 张仲景、顾恺之 B. 华佗、顾恺之
C. 张仲景、吴道子 D. 张仲景、王羲之
61.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所作的贡献包括( )
①创造出体现阿拉伯艺术的建筑 ②创作出世界名著《天方夜谭》
③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2.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话的含义是( ????)
A. 阿拉伯人有向中国学习的愿望 B. 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和知识
C. 阿拉伯人不管路途多远都不惧怕 D. 阿拉伯人是善于吸收各地文化的民族
63.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亚洲东部是阿拉伯人的家园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信仰上帝
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64.阿拉伯数字的得名是因为它们是(??)
A. 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 阿拉伯人创造的,又由他们传播到世界各地
C. 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D. 印度人在阿拉伯创造的
65.在中世纪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
A.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西欧城市的兴起 C. 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D.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66.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
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
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缴纳租税
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7.秦朝咸阳的一位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______货币支付货款。 ( )
A. B. C. D.
6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 开放革新的时代
69.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我国古代一项政策时,搜集到下列资料,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
表现 秦始皇在朝廷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采用郡县制
汉武帝推行“刺史制度”,监督各地官员
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影响 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A. 民族关系 B. 中央集权 C. 社会风貌 D. 闭关锁国
70.下列不属于亚洲地域文化的是( )
A. 华夏文化 B. 恒河文化 C. 两河流域文化 D. 尼罗河文化
71.早期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都集中在 ( )
A. 亚洲、欧洲 B. 欧洲、美洲 C. 亚洲、非洲 D. 亚洲、大洋洲
72.下列考古发现可以证明我国迈入文明时代的有(???)
①北京人生活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厚的灰烬堆
②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象征权力的玉器
③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宫殿
④河南安阳出土的刻有甲骨文的龟甲碎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3.下列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古希腊文明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②没有奴隶劳动,就不可能有高度发展的古希腊文明
③在古希腊,人人充分享有自由、平等和快乐
④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推动其文明高度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4.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七天一星期制度源自(? ????)
A. 两河流域的先民??? B. 尼罗河流域的先民
C. 恒河流域的先民 D. 印度河流域的先民
75.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A. 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 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76.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国家,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业经济为主 ③地处亚非洲 ④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7.下列文明起源,受惠于大江大河哺育的是( )
①古埃及文明 ②古罗马文明 ③爱琴文明 ④古印度文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78.子贡曰:“仲尼,日月也,无德而愈也。”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两位受弟子敬仰的东西方思想家分别是( )
A. 孟子、苏格拉底 B. 孟子、柏拉图 C. 孔子、苏格拉底 D. 孔子、柏拉图.
7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提供借口
B. 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C. 罗马是一个酷爱侵略的国家
D. 罗马法适合所征服的地区
80.古代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 都地处大河流域 B. 都较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 都位于亚洲 D. 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
81.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82.(题文)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下图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 印第安人 B. 埃及人 C. 苏美尔人 D. 玛雅人
83.有这样一本书,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一位盲诗人加工整理而成。它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它是 (??? )
A. 《马可·波罗行纪》 B. 《安提戈涅》
C.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 《荷马史诗》
84.下列三幅图所代表的文明依照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85.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该处是(?? )

A. 著名人物 B. 出现时间 C. 文明代表 D. 文明类型
8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 铁制农具的使用 B. 牛耕的推广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87.??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88.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89.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为政以德
90.“如果奴隶主弄瞎了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了事。如果奴隶主在看病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汉谟拉比法典的这一规定说明( ???)
①该法典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该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意志的法律
③该法典的规定严酷、残忍,与现代法律精神相违背
④该法典宣传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91.下列有关佛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②主张“众生平等” ③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 ④在唐朝时传入中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D 7.C 8.B 9.D 10.C 11.B
12.D 13.C 14.C 15.D 16.C 17.C 18.D 19.B 20.B 21.D
22.A 23.D 24.D 25.D 26.A 27.A 28.D 29.C 30.A 31.D
32.A 33.B 34.C 35.B 36.C 37.B 38.A 39.D 40.D 41.A
42.C 43.A 44.C 45.A 46.C 47.A 48.C 49.A 50.A 51.D
52.A 53.D 54.D 55.C 56.C 57.C 58.B 59.A 60.C 61.C
62.B 63.C 64.C 65.B 66.B 67.B 68.C 69.B 70.D 71.C
72.D 73.B 74.A 75.D 76.A 77.B 78.D 79.B 80.A 81.B
82.C 83.D 84.C 85.A 86.D 87.C 88.C 89.C 90.D 91.C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