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粤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
5.1 文化根 中国心
第一课时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什么是中华文化?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华夏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五千多年一脉相承,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我们称之为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以它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化有什么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宝库里,民族文化瑰宝有哪些体现?
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中国传统伦理以和谐为本,充满人伦温情及家国情怀;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和宋词则是两朵绚丽的奇葩;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中华武功扬名世界;中医中药福泽人类。
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的表现有哪些?
中华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国画尽显山水墨趣,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中国古建筑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传统戏曲堪称国粹,是古老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异彩纷呈,带给我们“一树春风千万枝”的美韵。这一切奇珍瑰宝,共同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怎样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实现文化的创新,就要全面认识祖国的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优秀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又能体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文化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着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影响。
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有什么关系?
中华文化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着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影响。
在当代,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对话中,让世界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中国,中华文化也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世界。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1、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2.文化软实力有什么作用?
(1)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3、怎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5.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
第一课时 民族精神 兴国之魂 民族精神凝聚我们的力量
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我国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3、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的民族?
(1)古人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2)近代以来,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复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积极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4、民族精神凝聚我们的力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民族精神有什么作用?)
(1)中华民族的血脉源远流长,民族精神经历着数千年的孕育积淀和传承,它凝聚着我们的人民,使得我们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维系着统一的发展模式;它延续着我们的文明,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历经磨难,无论面临怎样的危机,都没有失掉民族自信心,没有失去民族尊严,因为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始终奔涌着昂扬澎湃的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在过去,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是支撑着我们民族的坚强脊梁。
5、今天,我们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1)今天,全体中华儿女振奋民族精神,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3)弘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课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什么意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融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2)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3)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5、怎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1)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2)我们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
(3)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4)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理想的人。
第六单元 放眼世界 迎接挑战
6.1 世界的潮流与趋势
第一课时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什么是和平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发生的问题。
和平有什么作用?
和平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
如何实现和平?
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长期和平的基础。
什么是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把振兴经济、谋求更加有利的国际经济地位放在首位。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当今世界还存在着各种暴力事件、动荡、冲突,这些现象是国家间、民族间、某些国家内部种种矛盾冲突的反映。同时,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严重,但这些状况不会改变时代的主潮流。
世界人心、世界潮流的大方向是什么?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是世界人心、世界潮流的大方向。
第二课时 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指的是人类活动日益跨域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日益相互融合的现象,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全球化有什么表现?
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彼此距离大大缩小,整个地球仿佛成为一个鸡犬相闻的小村落,不同国家的人们不再生活在相互隔绝的孤岛,整个世界成了相互联通的“地球村”。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要内容,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它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各种不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合。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各国对外贸易比重大大提高,跨国公司在生产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本跨国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少。
全球化对个人的影响有哪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共同推动下,全球化的触角逐步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知不觉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行为方式,到处都有全球化的影子。
全球化有哪些利和弊?
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可以凭借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合作,利用国际资源来加速本国的发展。
(2)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很多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又加剧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甚至冲突,局部地区的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对他国的影响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影响合作共赢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还存在很多矛盾与障碍,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国际恐怖主义、粮食和能源问题、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怎样实现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能给世界各国带来共赢的全球化,要求良好的国际协调机制。目前,处理全球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国际组织主要有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还要通过多边国际谈判和多边国际框架协议来解决。
全球化的时代要实现共赢的发展,需要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其主要原则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6.2 面向世界的中国
第一课时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种重要力量。
为什么说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中国制造”“世界工厂”成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最响亮的名片。(2)目前,中国正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3)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为什么说中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担当起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中国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推进峰会外交,注重大国关系发展,稳定周边环境等努力,以及通过举办奥运会、世界博览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等国际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如何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
(2)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3)在国际关系中,中国秉持共建共商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4)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提出构建怎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对世界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担当起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
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第二课时 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与世界同呼吸 ,与祖国共命运
全球化中的中国面临哪些机遇?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
(3)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外资和其它外部资源加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4)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中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企业成长壮大。
在全球化中中国面临哪些挑战?
经济对外开放的扩大,同时增加了中国对外部市场、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也在增强。
(2)从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看,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在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日渐增大,关于节能减排的国际公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对于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为什么要与世界同呼吸?
全球化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个由70多亿人组成的世界上,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和行动,最终决定着世界的面貌。
(2)如果每一个人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我们将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关心生态,爱护自然,我们将拥有一个绿色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都怀着友爱宽容之心,我们将拥有一个和谐友好的世界……我们都是世界的公民,对世界有着一份不容推卸的责任。
怎样与世界同呼吸?
维和战士、无国界医生们全力以赴,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做出贡献,我们中学生也能以自己的方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怎样与祖国共命运?
我们是国家的公民,祖国的命运与我们的成长和前途息息相关。关注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了解国家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如何迎接挑战,化解危机,树立忧患意识,将自己的成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
第七单元 规范司法行为 建设法治社会
7.1 争议解决方式及相关制度
第一课时 争议解决方式
1.什么是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又称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2.发生纠纷时,争议解决的方式有哪些?(当事人如何维权?)
发生了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采用合法手段来解决矛盾和争议,依法维护权利。
(1)协商:当纠纷发生时,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成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一旦签字认可,各方当事人均应遵守。
(3)仲裁:
①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仲裁是当事人根据其在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发生前后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
②特点:由于仲裁是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的,其程序比诉讼程序更为灵活,而且一裁终局,所以它显得更加便捷、经济。
仲裁裁决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诉讼
①含义:诉讼,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争议主体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②特点: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司法途径。
③分类: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3.什么是行政复议?
公民与行政机关发生纠纷,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这样的活动,就是行政复议。
4.国家设立行政复议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5. 行政复议机关应该如何履行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二课时 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制度
1. 设立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等制度的意义
在我国,通过设立律师、公证和法律援助等制度,在公民和有关组织发生争议时,便于更好地查清事实和证据,保障争议遵循程序和依法处理,促进社会法治和司法公正。
2.什么是律师?律师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律师是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律师的基本职责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3.什么是证据?
证据是查明事实的必要手段,是揭露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是保障无辜者不受错误追诉的盾牌,是当事人主张自己权利的重要工具。
4.什么是公证?
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
5.如何认识法律援助制度?
针对弱势群体,我国设立了法律援助制度,要求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没有委托律师的当事人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以切实维护公民的权利。
7.2 坚守程序正义 建设法治社会
1.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法律实现正义主要有哪两种方式?
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
2.什么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1)实体正义,是一种结果的正义。
(2)程序正义,就是指整个审判过程的正义,即确保整个审判过程正确、公平、合法。
3.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如何?
(1)在一个法治国家,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2)我们在参与、从事或评价一个法律活动时,既要看它的结果是否正义,也要看它的过程是否正义。
(3)程序不公往往会导致实体的不正义,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心,甚至导致整个司法制度受到损害,司法权威受到质疑,从根本上妨碍依法治国的实现。
4.坚守程序正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程序正义能够确保司法制度的公正,是法治国家的标志,是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助推器。
(2)程序正义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正义的实现。
(3)司法规范、程序正义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和司法腐败。
(4)程序正义可以有力地保障人权。
(5)程序正义是现代司法遵循的基本理念。
5.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不仅是国家的治理方式,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2)公民要追求自由与平等,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3)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依法履行职能,才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
(4)法治还是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
6. 从全民角度而言,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1)法治社会的形成依托全民守法。
坚持全民守法,就要弘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要求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参与者、社会关系的所有领域都能够知法尊法守法,形成良好的尊重和服从法律规则的守法意识,反对各种破坏法治的特权现象。
(2)法治社会的建立需要全民族提高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
作为公民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3)法治氛围的确立基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7.为什么说法治社会的建立与和每一个未成年人密切相关?
(1)青少年要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它是维护个人权益与实现理想的“护身符”;
(2)青少年是否懂法、守法,能否以法治思维推动社会进步,影响着法治社会的前景。
(3)如果每一个公民从小就能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那么法治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8.为建设法治社会建设,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积极参与到法治社会的建设中,让法治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同捍卫法律的尊严,在法治社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第八单元 放飞理想 拥抱明天
8.1 我的未来我创造
一、职业理想与社会分工
1.如何认识职业理想?
(1)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理想是青春的火焰,人生的希望,奋斗的动力。
(2)职业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所有职业理想都是我们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
2.什么是劳动?劳动有什么必要性?
劳动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活动。
必要性:一个人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获得一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3.什么是职业?
个人通过不同种类的劳动进入社会生产过程和分工体系,获得一种社会位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
4.如何正确认识职业?
(1)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多样化,各种类型的职业都是现代分工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
(2)不同的职业劳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社会价值。
(3)职业有分工,身份无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什么是爱岗敬业?爱岗与敬业的关系如何?
(1)爱岗就是热爱尊敬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2)关系: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6.我们为什么要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是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2)各种类型的职业都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
(3)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
1.在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
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等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具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什么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种职业实践导向的、融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2)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3.如何做好人生规划?
要做好人生规划,除了考虑自身的因素,也要了解国家、社会为青年升学与就业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机会,如升学学校的选择、就业市场的需求等等。
8.2 飞翔吧 青春
一、中国梦,我的梦
1.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是什么?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从贫困阶段起步,温饱是第一步,小康是第二步,再往前走就是富裕阶段了。
2. 到200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到2000年,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1)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这个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中国梦”的确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6.“中国梦”和个人梦有什么关系?
①“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
②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密切关系,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
③国家梦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
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1.中国梦实现期间,我们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未来的生活?
(1)21世纪前20年正是我们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年华,21世纪前50年正是我们年富力强,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
(2)国家的强盛,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机会,也给了我们更多责任、更大挑战。
(3)把个人的生命与历史的潮流交汇,将人生的旅程与时代的进步融合。踏着伟大时代的激昂节奏,我们将唱响嘹亮的青春之歌。
2.中国梦的实现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人类的一切美好理想,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2)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没有艰苦奋斗的个人不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3.为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加倍努力,勤奋刻苦,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奉献力量,成就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