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地球的表面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2、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地貌,感受自然的神奇。3、能够引导学生使用沙、石或者橡皮泥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的特点。4、能够用平面图描绘地表特征,进一步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作地表模型。教学准备:沙、石、橡皮泥、平面图绘制纸张预习要求:阅读课本第17-19页,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不同地表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这些是哪里?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不同的地表形态,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其实除了这些美丽的不同的地表形态,我们的地球还有许多许多不同的地表形态。2、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高山峡谷、悬崖峭壁、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地球表面千姿百态,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和地貌。今天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地球的表面》。3、板书课题:2、地球的表面二、制作地表模型1、刚刚大家欣赏了许多形态不一的地表形态,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看到的这些地表形态做出来呢?2、出示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引导学生看一看,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并且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完成这样一个模型?3、指导学生分组做地表模型出示课本第18页的地表模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地表模型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一、想好做什么地表形态,这种地表形态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动手制作;二、用什么材料,可以用细沙、小石子,还有橡皮泥等等;三、这次活动以小组为单元合作进行。4、学生分小组进行地表模型的制作,教师巡视,并作适当的指导。5、全班分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地表模型图并做适当的介绍,教师相机加以肯定,表扬制作的比较好的地表模型和合作的比较默契的小组。三、指导画地形图1、出示课本第18页的地形图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地形图的特点以及地形图的制作方法。2、教师强调地形图制作的要领:先用水彩笔在上面描出地形的轮廓,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注意在描的时候要利用地形图上的网格,把图画得准确一些,最后在画好的图后面放张白纸,这样地形图就成功了。3、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画地形图,教师巡视,及时的提供一些帮助。4、分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地形图并作简单的介绍,教师相机评价并加以肯定和表扬。四、认识地球表面地形1、出示课本第18页地球平面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哪里是海洋,哪里是陆地,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平原。2、引导学生用手指着地球平面图并相应的介绍相应的平面图。3、教师小结:在地图或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蓝色表示水,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而黄色则表示山地、沙漠,白色的表示冰川。五、学会根据图片绘制地表平面图1、出示课本第19页上的上面一张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张图片上面的地貌特征并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些不同的地形用什么颜色去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绿色表示,山地、沙漠用黄色表示,冰川用白色表示。3、学生根据这幅图片绘制地表平面图,教师相机指导。展示学生绘制好的地表平面图,并且把学生绘制的地表平面图和书上的图片进行对比,看一看有没有把这幅图上的不同地形都绘制出来,绘制的大小是否与原图相符合。4、教师小结: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了精确的全景式的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往往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不过,70年代以后,人们就开始利用更为先进的卫星在天空中拍摄地面,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准确。六、课后延伸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中国地图,进一步了解我国有哪些不同的地表形态,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