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讲 力一、力?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知道力的单位;?明白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 ?会应用公式G=mg进行相关的计算;?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及其摩擦力的的方向; ?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弹力的概念; ?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会判断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力。二、力的测量及图示?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三、二力平衡?概述二力平衡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相关现象;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四、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强调惯性不是力;?能用惯性解释相关常见现象。一、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牛,用 表示。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包括 和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力的测量与图示1.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 、 和 叫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 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2.力的测量(月球可用,测拉力):(1)弹簧测力计:测量 的大小。(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进行测量时,应做到:1)观察 、 (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 (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 。三、重力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 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2.重力的方向总是 (指向地心)。3.重量的计算公式: ,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4.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5.重心的寻找:①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在物体的 。②不规则物体使用 。③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比如 。四、摩擦力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 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就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① ② ③ 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4.分类:① ② ③ 5.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 、 、 ;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 、 (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 得多。五、弹力1.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所谓弹性形变是除去外力后 的形变。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这个时候即使除去外力,物体也 ,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发生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2.物体由于发生 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 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 。3.产生条件: 。4.弹力的基本特征:弹力产生于直接 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六、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 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2)牛顿第一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3)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力不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 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 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 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4.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 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 。惯性的大小与 、 、 及 无关。(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 ,没有方向。七、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2.如果物体只受 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 ,并且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4.平衡状态:物体 和 状态叫平衡状态。考点一: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然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它也会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典例】(2017秋?义乌市期末)若不计空气阻力,G表示重力,F表示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则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空中飞时的受力情况的是( )A. B. C. D.【分析】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若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飞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结合重力的特点即可做出判断。【解答】解:由于篮球在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的阻力,则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考点二:力的测量与图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示意图。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时,应做到: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典例】(2018?绍兴期末)如图所示,斜面上的小球被挡板A挡住,请作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挡板A的压力示意图。【分析】(1)先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确定小球的重心;然后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2)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是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根据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的关系,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解答】解:小球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在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上,方向垂直于挡板向右。分别过重力的作用点和压力的作用点画出重力G和压力F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考点三: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3.重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典例】(2018?绍兴柯桥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从同一高度h处以相同的速度抛出,一次斜向上抛出,沿a运动轨迹落地时的动能为E1;另一次水平抛出,沿b运动轨迹落地时动能为E2,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A.E1>E2 B.E1=E2 C.E1<E2 D.无法确定【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速度相同,动能相同。(2)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解答】解:(1)小球抛出时,质量相同,速度相同,动能相同。(2)小球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到达地面只具有动能,所以到达地面的动能相同。故选:B。考点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典例】(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压缩了2cm。已知细线受到的拉力为3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5N,则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提示:劲度系数为100N/m,即该轻弹簧每受到100N的力,压缩或伸长1m)( )A.1N和5N B.1 N和7 N C.7N和3 N D.5N和3N【分析】(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为x,那么产生的弹力根据F=kx计算;(2)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向上的弹力F,细线的拉力F拉,向下的重力GA,即:F+F拉=GA;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向下的重力GB,向下的弹力F,向上的支持力F支,即:F支=GB+F。【解答】解:弹簧的弹力为:F=kx=100N/m×0.02m=2N;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向上的弹力F,细线的拉力F拉,向下的重力GA,即:F+F拉=GA 2N+3N=GA GA=5N;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向下的重力GB,向下的弹力F,向上的支持力F支,即:F支=GB+F 5N=GB+2N GB=3N。故选:D。考点五: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典例】(2018?下城区模拟)如图所示,A、B、C三个物块受到F1、F2两个力的作用,整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B.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左 C.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D.C对B的摩擦力方向与地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相同【分析】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首先分析B的受力情况,求出B受到的摩擦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出C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C相对于地面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分析C的受力情况,求出C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0,故A错误;B相对于C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B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5N,B受到C的摩擦力是5N,方向向左;C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5N,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C上表面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5N,故C错误;物体C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B对C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C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C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确;D错误。故选:B。考点六: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无关。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典例】(2018春?萧山区月考)如图,某小组在做惯性实验的讨论中,有四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车撞击木块以后,木块翻倒,这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B.小车撞击木块静止后没有惯性,木块还在运动所以有惯性 C.小车因为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状态变化了,所以有惯性才翻倒 D.如果木块模拟人,撞车时人往前倾倒甚至飞出车外,这是因为人有惯性【分析】(1)当受力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同时也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互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答】解:A、小车撞击金属块以后,木块翻倒,这是由于小车撞击木块时,小车对木块的作用力,故A错误;B、无论静止还是运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B错误;C、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状态变化了,是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故C错误;D、撞车时人脚与车静止,但人有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故往前倾倒甚至飞出车外,故D正确。故选:D。考点七: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典例】(2018秋?柯桥区校级月考)质量为1千克的均匀物块,其长、宽、高为5.0cm×10.0cm×8.0cm,在拉力F=2.0N作用下,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作匀速直线运动,通过1m距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g取10N/kg)( )A.物块与桌面之间摩擦力大小是2.0N B.物块受到的重力为10N C.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1千克 D.物块的密度为2.5克/厘米3【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告诉的拉力,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得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根据物体的重力,可以确定物体对桌面的压力,(3)根据ρ=算出物体的密度。【解答】解:A、物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2.0N.故A正确。BC、由于物块是在水平桌面上,所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压=G=mg=1kg×10N/kg=10N,故B正确,C错误。D、物块的体积:V=5.0cm×10.0cm×8.0cm=400cm3,物块的密度为:ρ===2.5g/cm3,故D正确。故选:C。易错点1: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典例】(2017秋?鄞州区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D.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易错点】:多物体时,分析力容易遗漏或者对应错。【纠错】解:A、A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C、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C石块对B的支持力、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B正确,C错误;D、B石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B石块的重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这三个力平衡,故D错误;故选:B。★名师指津:相互作用力是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必然另一个物体也对它施加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同体、反向,但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易错点2:惯性不是力【典例】(2018春?杭州期中)假日,小明全家坐着轿车去出游,关于轿车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轿车在行驶时,轿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轿车在拐弯时,乘客会向拐弯的方向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D.司机踩刹车,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易错点】把惯性当成力去分析【纠错】解: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系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但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错误;B、轿车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轿车在拐弯时,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故C错误;D、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司机踩刹车可以使车停下来,故D正确。故选:D。★名师指津: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8?湖州)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2.(2018?杭州)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A.A 位置的东侧 B.A 位置的西侧 C.A 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2018?嘉兴)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 B. C. D.4.(2018?杭州)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5.(2018?杭州)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块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B.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牛 C.在 BC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D.在 C 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30 牛6.(2018?衢州)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7.(2018?衢州)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每次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滑下,使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直至静止,小车运动距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短,所以它消耗的机械能最少 B.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所以它消耗的动能最多 C.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获得的内能相同 D.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同8.(2018?温州)如图为吸盘式挂杆,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排尽其中的空气,挂杆就能被固定在瓷砖上,挂有平底锅的挂钩沿光滑水平横杆从P点开始向吸盘B移动,若吸盘与横杆的重力、吸盘大小均忽略不计,设挂钩与吸盘A的距离为l,则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l的关系图象为( )A. B. C. D.9.(2018?金华)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填空题(共4小题)10.(2017?杭州)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 。11.(2018?嘉兴)2018年5月21日,我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号”中继星载入太空,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等探月任务提供了保障。(1)运载火箭点火后,火箭向下喷出燃气,获得向上的动力从而加速升空,此动力的施力物体是 。(2)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无法与地球直接传输信息,“鹊桥号”中继星位于图示 (选填“a”或“b”)位置时,可起到信息中转作用。12.(2017?温州)头盔、赛车服、头颈支持系统是赛车手极其重要的防护装备(如图),分别保护赛车手身体的不同部位。(1)专业赛车服有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可以在高温时对赛车手起保护作用,导热性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固定在座椅上,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 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13.(2018?台州)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4.(2018?宁波)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 P2.(填“>”、“=”或“<“)15.(2016?绍兴)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如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0 12 3 4 5 6 7 甲 弹簧的长度(厘米) 6.0 6.6 7.2 7.8 8.4 9.0 9.6 10.6 乙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丙 9.0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9(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两组弹簧的数据。(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16.(2017?丽水)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一: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一。再将木块分别侧放、竖放,重复实验。实验二: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二。再分别将一个砝码、二个砝码放在木块上,重复实验。表一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1木块的重平放1.02木块的重侧放1.03木块的重竖放1.0表二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1木块的重平放1.02木块和一个砝码的总重平放1.53木块和二个砝码的总重平放2.0(1)实验一的第3次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牛;(2)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3)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仙居县模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原来如此》《冰雪危情》中一位体验者准备借用湿围巾从冰窟中自救爬出冰窟的情景,体验者只需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取下打湿后再抛到坚固的冰面上,几秒钟后便可以用力拽住围巾将自己从冰窟中拉离水面从而实现自救。下列对该情景中的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体验者用围巾将自己拉离水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体验者将自己拉离水面时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体验者将自身拉离水面时体验者拉围巾的力大于围巾对他的拉力 D.体验者自救时将湿围巾抛在冰面上发生了凝固现象,这个现象要放热2.(2018?上城区二模)在一列门窗遮蔽的列车上,乘客观察到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如图甲,一段时间后乘客发现小球突然向东运动,如图乙,那么列车( )A.在图甲情景中一定静止 B.在图乙情景中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图甲情境中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图乙情境中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3.(2018?江干区模拟)如图所示,小明站在一个木箱上,木箱放在磅秤B上,磅秤B放在磅秤A上,当小明用力拉木箱时,两磅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小磅秤示数减小,大磅秤示数不变 B.小磅秤示数不变,大磅秤示数不变C.小磅秤示数不变,大磅秤示数增大 D.小磅秤示数减小,大磅秤示数不变4.(2018?下城区模拟)如图所示,A、B、C三个物块受到F1、F2两个力的作用,整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B.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左C.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D.C对B的摩擦力方向与地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相同5.(2018?南浔区二模)我国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利剑”的首飞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下列有关“利剑”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以大地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 C.飞机在地面静止时,飞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飞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飞机能够隐身的原因是无法反射光线6.(2018?诸暨市模拟)如图所示,用200N的拉力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物体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A所受摩擦力的4倍,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摩擦,则物体A、B与底面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A.fA=200N fB=100N B.fA=40N fB=20N C.fA=40N fB=40N D.fA=40N fB=80N7.(2018?慈溪市模拟)日本石头平衡大师KokeiMikuni能以近乎不可能的角度将石头堆叠在一起保持静止。如图是他的一个作品的照片。下面对图中A、B两块石头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作用力一定经过A的重心 B.B对A作用力就是A的重力 C.B对A的支持力大于A对B的压力 D.B与A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8.(2018?江干区校级模拟)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火箭升空利用了气体的反作用力 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9.(2018?上城区一模)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之后,滑行至停止,越接近指定位置,得分越高。那么冰壶( )A.推出后继续运动需要有力,所以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推出后继续运动不需要力,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 C.静止时,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D.静止时,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10.(2018?萧山区模拟)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 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二.填空题(共6小题)11.(2018?南湖区一模)为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课堂上同学们做了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该实验要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实验室,图中A同学用50牛顿的力拉B同学手臂,未能将B同学手臂拉起,则B对A的拉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牛。12.(2018?衢州模拟)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物块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_ 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13.(2018?衢州模拟)如图所示,钢球从高h处的斜槽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再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重复第一次试验。试验表明: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 ,木块B被撞得越远。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h、f1.5h,则fh f1.5h(填“>”、“=”或“<”)。14.(2018?秀洲区二模)“受力分析”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如图,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时,物体 平衡力作用(填“受”或“不受”)。不管斜面是否光滑,图中F与G二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15.(2018?慈溪市模拟)自动人行道是指带有循环运行(板式或带式)的走道,用于水平或斜角不大于12°运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其活动路面在倾斜情况下不会形成阶梯状。(1)假设站在楼上的观察者看到自动人行道上的顾客处于静止状态,则该顾客一定 (填“顺”或“逆”)着自动人行道上行的方向运动;(2)某顾客站在自动人行道上以恒定速度上行。若对他进行受力分析,则该顾客受到的有 _ (选填序号)。 ①重力 ②支持力 ③摩擦力16.(2018?椒江区校级三模)如果“嫦娥X号”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要减速才能围绕月球运动。减速的方法是卫星携带的制动火箭沿运动方向向 (填“前”或“后”)喷火。若我国的宇航员乘上“嫦娥X号”登上月球,宇航员完成探月任务后乘火箭离开月球表面,若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在月球表面上观察到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 。其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7.(2018?椒江区模拟)小科带着橡胶手套干完家务时,发现手与手套之间粘了些汗水后,手套就很难取下来。小科猜想: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之间是否有水相关。于是,他利用弹簧测力计、小铁块、胶头滴管和玻璃台面的桌子设计并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每次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抹均匀,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铁块在玻璃桌面上做 运动,测量并记录摩擦力大小。(2)小意认为小科的实验操作比较困难,于是,他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每次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抹均匀,让同一铁块从斜面上 的高度静止滑下,测量并记录铁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3)小意的实验中,用铁块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大小体现铁块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运用了该研究方法的是 。A.用水流来类比电流B.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C.用水温升高的多少反映不同食物的热值高低D.保持长度、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18.(2018?椒江区校级三模)摩擦力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难点,如何形象地表现出摩擦力的大小呢?小柯同学想到了妈妈洗衣服时用的毛刷。(1)小柯将一个毛刷分别静置在水平面和斜面上,图 显示出毛刷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2)小柯发现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图甲的毛刷观察到毛刷的形变程度都相同。他在长毛刷上放一个砝码,继续拉动,他观察到毛刷的弯曲程度更大了,据此可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3)小柯将长毛刷A放在B物体上,拉着B向右运动时,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可推知A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从力学角度加以分析 。19.(2018?义乌市模拟)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0有关,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钩码若干。(1)实验中应控制 不变。(2)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 同学的(填选项前的编号)。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钩码的质量。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无关 。滑块质量/g200250300350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m0.6510.6510.6510.651(4)如右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会沿哪条路线继续运动,并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第二讲 力一、力?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知道力的单位;?明白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 ?会应用公式G=mg进行相关的计算;?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及其摩擦力的的方向; ?知道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知道弹力的概念; ?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会判断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力。二、力的测量及图示?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三、二力平衡?概述二力平衡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相关现象;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四、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强调惯性不是力;?能用惯性解释相关常见现象。一、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物体运动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的测量与图示1.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2.力的测量(月球可用,测拉力):(1)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进行测量时,应做到: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三、重力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3.重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4.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5.重心的寻找:①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②不规则物体使用悬挂法。③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比如空心圆环。四、摩擦力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就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①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 ②接触面粗糙 ③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3.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4.分类:①滑动摩擦 ②滚动摩擦 ③ 静摩擦5.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五、弹力1.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所谓弹性形变是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这个时候即使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发生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产生条件:接触并且挤压。4.弹力的基本特征: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六、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2)牛顿第一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4.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无关。(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七、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4.平衡状态: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考点一: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然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它也会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典例】(2017秋?义乌市期末)若不计空气阻力,G表示重力,F表示手对篮球的作用力。则能正确表示篮球在空中飞时的受力情况的是( )A. B. C. D.【分析】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若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飞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结合重力的特点即可做出判断。【解答】解:由于篮球在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的阻力,则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考点二:力的测量与图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这就是力的示意图。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时,应做到: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典例】(2018?绍兴期末)如图所示,斜面上的小球被挡板A挡住,请作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挡板A的压力示意图。【分析】(1)先根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确定小球的重心;然后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2)压力是接触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是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根据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的关系,过压力作用点表示出压力的方向即可。【解答】解:小球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作用点在小球与挡板的接触点上,方向垂直于挡板向右。分别过重力的作用点和压力的作用点画出重力G和压力F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考点三: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3.重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典例】(2018?绍兴柯桥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从同一高度h处以相同的速度抛出,一次斜向上抛出,沿a运动轨迹落地时的动能为E1;另一次水平抛出,沿b运动轨迹落地时动能为E2,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A.E1>E2 B.E1=E2 C.E1<E2 D.无法确定【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速度相同,动能相同。(2)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解答】解:(1)小球抛出时,质量相同,速度相同,动能相同。(2)小球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到达地面只具有动能,所以到达地面的动能相同。故选:B。考点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典例】(2018?余姚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此时弹簧压缩了2cm。已知细线受到的拉力为3N,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5N,则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提示:劲度系数为100N/m,即该轻弹簧每受到100N的力,压缩或伸长1m)( )A.1N和5N B.1 N和7 N C.7N和3 N D.5N和3N【分析】(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为x,那么产生的弹力根据F=kx计算;(2)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向上的弹力F,细线的拉力F拉,向下的重力GA,即:F+F拉=GA;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向下的重力GB,向下的弹力F,向上的支持力F支,即:F支=GB+F。【解答】解:弹簧的弹力为:F=kx=100N/m×0.02m=2N;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受到向上的弹力F,细线的拉力F拉,向下的重力GA,即:F+F拉=GA 2N+3N=GA GA=5N;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向下的重力GB,向下的弹力F,向上的支持力F支,即:F支=GB+F 5N=GB+2N GB=3N。故选:D。考点五: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典例】(2018?下城区模拟)如图所示,A、B、C三个物块受到F1、F2两个力的作用,整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B.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左 C.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D.C对B的摩擦力方向与地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相同【分析】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首先分析B的受力情况,求出B受到的摩擦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出C的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C相对于地面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分析C的受力情况,求出C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解答】解: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0,故A错误;B相对于C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B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5N,B受到C的摩擦力是5N,方向向左;C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5N,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C上表面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5N,故C错误;物体C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B对C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C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C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确;D错误。故选:B。考点六: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无关。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典例】(2018春?萧山区月考)如图,某小组在做惯性实验的讨论中,有四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车撞击木块以后,木块翻倒,这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B.小车撞击木块静止后没有惯性,木块还在运动所以有惯性 C.小车因为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状态变化了,所以有惯性才翻倒 D.如果木块模拟人,撞车时人往前倾倒甚至飞出车外,这是因为人有惯性【分析】(1)当受力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同时也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互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解答】解:A、小车撞击金属块以后,木块翻倒,这是由于小车撞击木块时,小车对木块的作用力,故A错误;B、无论静止还是运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故B错误;C、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状态变化了,是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故C错误;D、撞车时人脚与车静止,但人有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故往前倾倒甚至飞出车外,故D正确。故选:D。考点七: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典例】(2018秋?柯桥区校级月考)质量为1千克的均匀物块,其长、宽、高为5.0cm×10.0cm×8.0cm,在拉力F=2.0N作用下,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作匀速直线运动,通过1m距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g取10N/kg)( )A.物块与桌面之间摩擦力大小是2.0N B.物块受到的重力为10N C.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1千克 D.物块的密度为2.5克/厘米3【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告诉的拉力,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得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根据物体的重力,可以确定物体对桌面的压力,(3)根据ρ=算出物体的密度。【解答】解:A、物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2.0N.故A正确。BC、由于物块是在水平桌面上,所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压=G=mg=1kg×10N/kg=10N,故B正确,C错误。D、物块的体积:V=5.0cm×10.0cm×8.0cm=400cm3,物块的密度为:ρ===2.5g/cm3,故D正确。故选:C。易错点1: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典例】(2017秋?鄞州区期末)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D.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分析】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易错点】:多物体时,分析力容易遗漏或者对应错。【纠错】解:A、A所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BC、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C石块对B的支持力、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B正确,C错误;D、B石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B石块的重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这三个力平衡,故D错误;故选:B。★名师指津:相互作用力是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必然另一个物体也对它施加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同体、反向,但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易错点2:惯性不是力【典例】(2018春?杭州期中)假日,小明全家坐着轿车去出游,关于轿车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轿车在行驶时,轿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轿车在拐弯时,乘客会向拐弯的方向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D.司机踩刹车,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易错点】把惯性当成力去分析【纠错】解: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系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但可以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错误;B、轿车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C、轿车在拐弯时,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故C错误;D、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司机踩刹车可以使车停下来,故D正确。故选:D。★名师指津: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8?湖州)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解答】解: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不符合实际;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食用油的密度略小于水,在0.9×103kg/m3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般教室的长、宽、高分别在9m、8m、3m左右,教室体积在V=abh=9m×8m×3m=216m3,接近200m3.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2018?杭州)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A.A 位置的东侧 B.A 位置的西侧 C.A 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答】解:游轮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列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处。故选:C。3.(2018?嘉兴)近年来,车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下列车贴中的提示语属于防止因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 B. C. D.【解答】解:A、“堵车不堵心,拒绝路怒”劝告驾乘人员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与惯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别嘟嘟,越催越慢”属于不文明驾驶行为,与惯性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夜间会车,拒绝远光灯”可以避免过强的光照影响驾驶员视线,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惯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新手上路,保持车距”是新司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能会随时紧急刹车或行驶速度较慢,后面汽车在刹车时由于惯性会有一段刹车距离,所以要保持一定车距,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D符合题意;故选:D。4.(2018?杭州)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解答】解:小球相右上方推出后,到最高点,竖直方向速度为零,水平速度不为零,故在最高点,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故选:B。5.(2018?杭州)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块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B.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20 牛 C.在 BC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牛 D.在 C 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 30 牛【解答】解:AB、在 AB 段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物体向右运动,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N,故A错误,B错误;C、在 BC 段物块做减速运动,到C处静止,BC段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故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10N,故C正确;D、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 C 点物块静止,在水平方向不收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6.(2018?衢州)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解答】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瓶子越重,瓶子处于静止状态,具有惯性,A错误;BD、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手握得越紧,油瓶与手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会越大,但是静摩擦力不变,B错误、C正确;D、手对瓶子的握力和瓶子所受的重力不是平衡力,握力在水平方向上,而重力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7.(2018?衢州)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每次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滑下,使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直至静止,小车运动距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短,所以它消耗的机械能最少 B.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所以它消耗的动能最多 C.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获得的内能相同 D.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同【解答】解:A、每次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一开始具有的重力势能是相同的,最后小车在水平面静止,其机械能为零,因此,整个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是相同的,故A错误;B、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说明一开始的动能相同,最后静止时动能都为零,因此,消耗的动能是相同的,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无关,故B错误;C、小车运动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自身的内能和接触面的内能,因此,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每次小车获得的内能也可能不同,故C错误;D、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小车一开始的机械能是相同的,其最终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变为零,机械能减少的量相同,因此,每次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同,故D正确。故选:D。8.(2018?温州)如图为吸盘式挂杆,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排尽其中的空气,挂杆就能被固定在瓷砖上,挂有平底锅的挂钩沿光滑水平横杆从P点开始向吸盘B移动,若吸盘与横杆的重力、吸盘大小均忽略不计,设挂钩与吸盘A的距离为l,则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l的关系图象为( )A. B. C. D.【解答】解:以吸盘A为支点,设挂钩与吸盘A的距离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l=F×AB,F=,AB、G不变,l不为零,故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l的关系图象为D。故选:D。9.(2018?金华)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答】解: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错误;B、冲过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故B正确;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与运动员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对冰面有一个向后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对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运动员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10.(2017?杭州)小金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从图中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大于 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据图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是 G=m×15N/kg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质量都为8kg时,甲的重力为120N,乙的重力为40N,则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120N时,与其质量m=8kg的比值为:=15N/kg,则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式为:G=m×15N/kg。故答案为:大于;G=m×15N/kg。11.(2018?嘉兴)2018年5月21日,我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号”中继星载入太空,为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等探月任务提供了保障。(1)运载火箭点火后,火箭向下喷出燃气,获得向上的动力从而加速升空,此动力的施力物体是 燃气 。(2)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无法与地球直接传输信息,“鹊桥号”中继星位于图示 b (选填“a”或“b”)位置时,可起到信息中转作用。【解答】解:(1)火箭对喷出的气体有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了向上巨大的推力,故施力物体是燃气,受力物体是火箭;(2)由于月球的遮挡,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无法与地球直接传输信息,故“鹊桥号”中继星位于b位置时,可以同时与地球和月球背面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故答案为:(1)燃气;(2)b。12.(2017?温州)头盔、赛车服、头颈支持系统是赛车手极其重要的防护装备(如图),分别保护赛车手身体的不同部位。(1)专业赛车服有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可以在高温时对赛车手起保护作用,导热性属于物质的 物理性质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固定在座椅上,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 惯性 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解答】解:(1)专业赛车服有导热性能极弱的材料制成,导热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比赛过程中若发生意外撞击,汽车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而佩戴头颈支持系统可以避免头部由于惯性而向前摆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故答案为:(1)物理性质;(2)惯性。13.(2018?台州)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 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答】解:(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水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空气给水一个向前的力,故纸杯船就会前进。(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是因为装水越多,水的深度h越大;运用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喷水越远。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4.(2018?宁波)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速度 相同。(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不受任何阻力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 > P2.(填“>”、“=”或“<“)【解答】解:(1)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要求。(2)由实验现象可知,图中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时,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3)因小车达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小车的动能相同,最终速度为0,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故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相等,即W1=W2;但在木板表面滑行时间长,根据P=知木板表面功率小,木板表面功率大,即则P1>P2。故答案为:(1)速度;(2)不受任何阻力;(3)>。15.(2016?绍兴)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如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0 12 3 4 5 6 7 甲 弹簧的长度(厘米) 6.0 6.6 7.2 7.8 8.4 9.0 9.6 10.6 乙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丙 9.0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9(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甲和丙 两组弹簧的数据。(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 伸长量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1)通过甲和乙数据对比发现,原长都是6cm,甲的伸长的长度小于乙的长度。(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就只能让弹簧长度改变,其它都不变,因为甲和丙是同种材料,只有长度不同,所以选择甲和丙。(3)弹簧测力计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答案为:(1)小于;(2)甲和丙;(3)伸长量。16.(2017?丽水)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一: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一。再将木块分别侧放、竖放,重复实验。实验二: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二。再分别将一个砝码、二个砝码放在木块上,重复实验。表一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1木块的重平放1.02木块的重侧放1.03木块的重竖放1.0表二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1木块的重平放1.02木块和一个砝码的总重平放1.53木块和二个砝码的总重平放2.0(1)实验一的第3次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1.0 牛;(2)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 ;(3)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1)实验中,必须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1.0N;(2)由表一实验数据可知,三次实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所以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3)由表二实验数据可知,三次实验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所以可得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答案为:(1)1.0;(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8?仙居县模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原来如此》《冰雪危情》中一位体验者准备借用湿围巾从冰窟中自救爬出冰窟的情景,体验者只需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取下打湿后再抛到坚固的冰面上,几秒钟后便可以用力拽住围巾将自己从冰窟中拉离水面从而实现自救。下列对该情景中的说法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体验者用围巾将自己拉离水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体验者将自己拉离水面时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体验者将自身拉离水面时体验者拉围巾的力大于围巾对他的拉力 D.体验者自救时将湿围巾抛在冰面上发生了凝固现象,这个现象要放热【解答】解:A、体验者用围巾将自己拉离水面,人由原来的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B、体验者对围巾施加一个拉力,同时围巾对体验者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体验者在这个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将自己拉离了水面,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C、体验者将自身拉离水面时体验者拉围巾的力和围巾对他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D、体验者自救时将湿围巾抛在冰面上,湿围巾内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故选:C。2.(2018?上城区二模)在一列门窗遮蔽的列车上,乘客观察到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如图甲,一段时间后乘客发现小球突然向东运动,如图乙,那么列车( )A.在图甲情景中一定静止 B.在图乙情景中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图甲情境中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图乙情境中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C、甲图中小球静止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则列车有可能静止也有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C正确;BD、当列车加速时或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小车发生运动,当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可能是列车由向西做匀速运动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由向东做匀速运动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BD错误。故选:C。3.(2018?江干区模拟)如图所示,小明站在一个木箱上,木箱放在磅秤B上,磅秤B放在磅秤A上,当小明用力拉木箱时,两磅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小磅秤示数减小,大磅秤示数不变 B.小磅秤示数不变,大磅秤示数不变 C.小磅秤示数不变,大磅秤示数增大 D.小磅秤示数减小,大磅秤示数不变【解答】解:磅秤的示数是由于人给磅秤的压力(弹力)产生的,压力不变,磅秤的示数就不变;压力小示数小;压力大示数就大。小明站在木箱上,用力拉木箱时,木箱对小磅秤压力不变,仍等于小明和木箱的重力,小磅秤的示数不变。由于小磅秤放在大磅秤上,虽然人给木箱力,但并没给大磅秤增加压力,所以大磅秤的示数应不变。故选:B。4.(2018?下城区模拟)如图所示,A、B、C三个物块受到F1、F2两个力的作用,整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A.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B.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向左 C.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5N,方向向左 D.C对B的摩擦力方向与地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相同【解答】解: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0,故A错误;B相对于C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B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5N,B受到C的摩擦力是5N,方向向左;C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5N,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C上表面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5N,故C错误;物体C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B对C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C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C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确;D错误。故选:B。5.(2018?南浔区二模)我国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利剑”的首飞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下列有关“利剑”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以大地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 C.飞机在地面静止时,飞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飞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飞机能够隐身的原因是无法反射光线【解答】解:A、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所以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A正确;B、飞机在加速上升过程中,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大地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故B错误;C、飞机静止时,飞机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飞机的支持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隐身无人攻击机的机身材料和涂层对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不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从而使雷达探测不到它,达到隐身的效果,故D错误。故选:A。6.(2018?诸暨市模拟)如图所示,用200N的拉力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物体A与滑轮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A所受摩擦力的4倍,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摩擦,则物体A、B与底面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A.fA=200N fB=100N B.fA=40N fB=20N C.fA=40N fB=40N D.fA=40N fB=80N【解答】解:由题意知,用200N拉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设水平向左的拉力为F,F1为绳子拉物体A的力,物体A向右的摩擦力为fA,则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fA+F1,由题意可知F1=4fA,则F=fA+F1=fA+4fA=5fA=200N,解得fA=40N,则F1=4fA=4×40N=160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摩擦,因为是动滑轮,所以B受拉力=F1==80N,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等于B受拉力为80N,所以,fA=40N,fB=80N。故选:D。7.(2018?慈溪市模拟)日本石头平衡大师KokeiMikuni能以近乎不可能的角度将石头堆叠在一起保持静止。如图是他的一个作品的照片。下面对图中A、B两块石头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作用力一定经过A的重心 B.B对A作用力就是A的重力 C.B对A的支持力大于A对B的压力 D.B与A之间一定没有摩擦力【解答】解:A、A物体受重力和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根据平衡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一定经过A石头的重心,故A正确;B、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B,而A石头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石头对A石头的作用力不是A石头的重力,故B错误;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对A的支持力等于A对B的压力,故C错误。D、B石头与A石头的接触面可能是斜面,故B石头与A石头间可能有静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8.(2018?江干区校级模拟)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火箭升空利用了气体的反作用力 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解答】解:A、火箭上升过程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消耗燃料的化学能,产生内能,而后再将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A错误;B、火箭升空时加速上升,运动状态改变,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火箭升空时,火箭尾部喷出气体,气体给空气一个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火箭一个相反的作用力,推动火箭升空。故C正确;D、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惯性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选:C。9.(2018?上城区一模)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之后,滑行至停止,越接近指定位置,得分越高。那么冰壶( )A.推出后继续运动需要有力,所以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推出后继续运动不需要力,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 C.静止时,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 D.静止时,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解答】解:A、冰壶被掷出之后,冰壶受到向后阻力的作用,但是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故A错误;B、由于冰壶被掷出之后,冰壶受到向后阻力的作用,其速度逐渐减小,故B错误;CD、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不受力,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0.(2018?萧山区模拟)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个小球,当汽车运动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固定角度,如图所示,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和物体M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一定向左做加速运动 C.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作用【解答】解:AB、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向左运动,所以有两种可能,即可能向右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向左做减速运动,故AB错误;C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木块M相对于汽车有一个向左的运动趋势,此时木块M会受到一个向右的摩擦力(其动力的作用),故M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正确,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1.(2018?南湖区一模)为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课堂上同学们做了如图甲、乙所示实验,该实验要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作用点 有关。实验室,图中A同学用50牛顿的力拉B同学手臂,未能将B同学手臂拉起,则B对A的拉力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牛。【解答】解:(1)甲和乙两图中力的作用点不同,在同样力的作用下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A同学用50牛顿的力拉B同学手臂,则B对A的拉力也等于50牛。故答案为:作用点;等于。12.(2018?衢州模拟)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物块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 30 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0 N。【解答】解:(1)甲图中推力在B上,以AB为研究对象,A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以B为研究对象,相对于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到的推力F1与摩擦力平衡,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0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0N,A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此时A物块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30N;(2)乙图中推力作用在A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B物块相对于A静止,水平方向不收力的作用,B所受的摩擦力所受的摩擦力为0N。故答案为:30;0。13.(2018?衢州模拟)如图所示,钢球从高h处的斜槽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运动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再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重复第一次试验。试验表明: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 大 ,木块B被撞得越远。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h、f1.5h,则fh = f1.5h(填“>”、“=”或“<”)。【解答】解:(1)在实验中,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撞的距离来反映的,在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木块B被撞得越远。(2)在两次实验中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所以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则fh=f1.5h。故答案为:大;=。14.(2018?秀洲区二模)“受力分析”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如图,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时,物体 受 平衡力作用(填“受”或“不受”)。不管斜面是否光滑,图中F与G二力 不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解答】解: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作用;图中F与G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即二力不平衡。故答案为:受;不平衡。15.(2018?慈溪市模拟)自动人行道是指带有循环运行(板式或带式)的走道,用于水平或斜角不大于12°运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其活动路面在倾斜情况下不会形成阶梯状。(1)假设站在楼上的观察者看到自动人行道上的顾客处于静止状态,则该顾客一定 逆 (填“顺”或“逆”)着自动人行道上行的方向运动;(2)某顾客站在自动人行道上以恒定速度上行。若对他进行受力分析,则该顾客受到的有 ①②③ (选填序号)。 ①重力 ②支持力 ③摩擦力【解答】解:(1)假设站在楼上的观察者看到自动人行道上的顾客处于静止状态,说明人行道上的人相对于地板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相对静止,人行道向上运动,所以人向下运动,运动方向相反,速度大小相等,则该顾客一定逆着自动人行道上行的方向运动;(2)顾客站在自动人行道上以恒定速度上行,只受重力与支持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故答案为:(1)逆;(2)①②③。16.(2018?椒江区校级三模)如果“嫦娥X号”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要减速才能围绕月球运动。减速的方法是卫星携带的制动火箭沿运动方向向 前 (填“前”或“后”)喷火。若我国的宇航员乘上“嫦娥X号”登上月球,宇航员完成探月任务后乘火箭离开月球表面,若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在这段时间内,在月球表面上观察到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 竖直向下 。其原因是 因为火箭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火箭受力平衡。在月球表面上受到重力作用,则火箭的喷气的反作用力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1)由于要减速而阻碍运动,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应向前喷火;(2)在月球表面上,以月球为参照物,火箭虽然是沿斜向上方向运动,但是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火箭受平衡力作用,因在月球上,没有空气,火箭不受阻力作用,只受月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作用,所以火箭发动机因喷气而产生的作用力与重力相平衡,即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的。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得到竖直向上的力,所以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竖直向下的方向施加。故答案为:前; 竖直向下;因为火箭沿斜向上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火箭受力平衡。在月球表面上受到重力作用,则火箭的喷气的反作用力与重力的方向相反。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7.(2018?椒江区模拟)小科带着橡胶手套干完家务时,发现手与手套之间粘了些汗水后,手套就很难取下来。小科猜想: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之间是否有水相关。于是,他利用弹簧测力计、小铁块、胶头滴管和玻璃台面的桌子设计并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每次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抹均匀,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铁块在玻璃桌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测量并记录摩擦力大小。(2)小意认为小科的实验操作比较困难,于是,他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每次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抹均匀,让同一铁块从斜面上 相同 的高度静止滑下,测量并记录铁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3)小意的实验中,用铁块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大小体现铁块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运用了该研究方法的是 C 。A.用水流来类比电流B.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C.用水温升高的多少反映不同食物的热值高低D.保持长度、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解答】解:(1)实验时,每次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抹均匀,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铁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量并记录摩擦力大小;(2)让同一铁块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速度;铁块受的摩擦力越小,铁块运动的越远,据此判断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时摩擦力的大小;(3)A、认识电流时,用水流进行类比,采用的是类比法;B、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采用的是间接法;C、用水温升高的多少反映不同食物的热值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D、保持长度、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所以,采用转换法的是C。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相同;(3)C。18.(2018?椒江区校级三模)摩擦力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难点,如何形象地表现出摩擦力的大小呢?小柯同学想到了妈妈洗衣服时用的毛刷。(1)小柯将一个毛刷分别静置在水平面和斜面上,图 乙 显示出毛刷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2)小柯发现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图甲的毛刷观察到毛刷的形变程度都相同。他在长毛刷上放一个砝码,继续拉动,他观察到毛刷的弯曲程度更大了,据此可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与 压力大小 有关。(3)小柯将长毛刷A放在B物体上,拉着B向右运动时,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丙所示,可推知A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从力学角度加以分析 A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或受力不平衡) 。【解答】解:(1)小柯将一个毛刷分别静置在水平面和斜面上,在图甲中,毛刷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不受摩擦力;图乙中毛刷发生了形变,故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2)小柯发现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图甲的毛刷观察到毛刷的形变程度都相同,说明摩擦力与速度无关,他在长毛刷上放一个砝码,继续拉动,他观察到毛刷的弯曲程度更大了,根据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相同条件下,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力越大,即摩擦力变大了,据此可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3)小柯将长毛刷A放在B物体上,拉着B向右运动时,根据毛刷发生了形变,可知B对A施加了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匀速状态 一定改变;即A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乙;(2)压力大小;(3)A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或受力不平衡)。19.(2018?义乌市模拟)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0有关,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钩码若干。(1)实验中应控制 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水平面粗糙程度 不变。(2)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分别如下,你认为符合本课题探究要求的是 甲 同学的(填选项前的编号)。甲:让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分别在木块上放上数量不等的钩码,先后让其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及其上钩码的质量。乙:先后让木块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后沿同一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每次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木块的质量。丙:先后让木块、铁块、铜块、铝块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后沿水平木板滑行,观察并记录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和它们的质量。(3)下表是按符合本探究课题要求的实验步骤操作后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无关 。滑块质量/g200250300350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距离/m0.6510.6510.6510.651(4)如右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会沿哪条路线继续运动,并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b,牛顿第一定律 。【解答】解:(1)保证静止释放高度使木块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相同、水平面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滑块质量,记录滑块滑行的距离。(2)甲同学用加钩码的方式几次改变木块质量,并记录了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3)数据显示:木块质量不断增加,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不变,故可以得出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无关。(4)如右图所示,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则小球会沿b路线继续运动。故答案为:(1)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v、水平面粗糙程度;(2)甲;(3)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无关;(4)b;牛顿第一定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讲 力(原卷).doc 第二讲 力(解析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