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名词解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名词解释

资源简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名词解释
1.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3. 所谓大数据,就是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等是以数据为载体存在的。我们每点击一下鼠标,检索一条信息,都会成为大数据时代数据记录的一部分,人类大量记录世界的结果就出现了大数据。
4.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5.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6. 网瘾,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7. 尊重就是尊敬和重视.P32
8. 诚信:是诚实守信用。P41
9. 民事活动:民事活动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
10. 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稳定的信用制度和诚信管理制度,形成针对信用活动的约束监控机制、防患纠错机制、评估奖惩机制和导向模塑机制,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制性力量,以法律法规形式赋予上述要求以,的普遍效力,是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鲜明特征。
11. 违法行为: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
12. 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P51
13.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简单地说,市场就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称为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以买者、卖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中不仅有买卖双方的关系,还会有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公众(消费者),一个是企业(厂商)。两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明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14. 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又称"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民事主体的资格由法律规定,在中国,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能够作为民事主体的有公民(自然人)和法人。国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国家直接参加民事活动时,国家以民事主体的资格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如发行公债、享有财产所有权、接受赠与、对外以政府名义签订贸易协定等。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义务主体。通常,民事主体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民法调整的主要是商品经济关系,商品关系要求对等的劳动交换并体现等价有偿的要求,反映在民事法律关系上就是双方都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在某些民事法律关系中,只有一方是权利主体,另一方则是义务主体,如绝对权关系、无偿的合同关系等。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可以都是单一的;也可以一方是单一的,而另一方是多数;也可以双方都是多数的。在某些民事法律关系中,义务主体是特定的人,例如债权债务关系;在另一些民事法律关系中,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任何人,例如所有权关系。
15. 审判机关:人民法院
16. 刑罚: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7. 罚款和罚金的区别:
18.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按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19. 责任: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0. 关爱:关心爱护
21.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他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2. 国家的核心利益:是指国家利益结构中处于核心位置的部分,涉及国家的生存、独立和发展三个方面的利益需求。
23. 国家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4. 国家安全: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5. 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观。
26. 第二大经济体: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近三十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10年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7.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28. 实干精神:切切实实的做事。
29. 劳动: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30. 政治安全:政治主体在政治意识、政治需要、政治内容、政治活动等方面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而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
31. 军事安全:就是国家军队事务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的军事存在、军事力量和军事活动等不受威胁、挑战和打击、破坏的客观状态。
32. 经济安全:是指能够获得稳定收入或其他资源从而确保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标准。
33. 科技安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安全态势,这种态势体现了在国际大环境下,国家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等手段,使国家科学技术系统既通过与国际环境的开放式作用和系统内部的协调运行达到功能优化,又保证该系统不招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并以此维护国家利益。
34.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及信息资源,使之免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篡改和泄露,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5.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
36.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资源就是资财的来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物质。
37. 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发生,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辐射危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