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专题训练(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专题训练(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专题训练(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处比较陡峭的地形是( )
A. 平原 B. 山地 C. 高原 D. 盆地
2.在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你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从你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为 ( )
A. 1.5千米 B. 2千米 C. 3千米 D. 6千米
3.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一幅是 ( )
A. 义乌市行政区划图 B. 浙江省政区图
C. 中国政区图 D. 世界政区图
4.读地图时,我们讲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方法是 ( )
A. 北极星定向法 B. 指向标定向法
C. 一般定向法 D. 经纬网定向法
5.下列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
A. 比例尺 B. 地图说明 C. 图例和注记 D. 方向
6.读下边图1,图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图2表示盆地地形
B. 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小
C. 甲—乙的距离比丙—丁的距离长
D. 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陡
7.地图的种类很多,阅读以下情境分析三位同学需要的地图依次是( )①小红所在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
②小明一家准备寒假去澳大利亚旅游,为此他想找一找澳大利亚的位置
③小亮想去离他家较远的博物馆参观,他得查阅顺利到达博物馆的路线
A. 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 B. 政区图、人口图、交通图
C. 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D. 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图
8.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为500千米,那么这一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 )
A. 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千米 B. C. D. 1:100000000
9.初一学生王明爱好攀岩运动,现在来到下图图示地区,请你在①②③④四地中,帮他选择一处最适合攀岩运动的地方(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户外露营日益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露营营地应选择在开阔安全、背风背阴和水源补给便利的地方。下图中的最佳营地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图中字母C代表的地形部位是 ( )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山顶
12.下列四幅图的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表示河流最宽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3.下图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A. 正南向正北 B. 西南向东北
C. 东南向西北 D. 正北向正南
14.“神州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40°N,100°E)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酒泉位于杭州的什么方向()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下图是沿45°N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5.下列谚语所反映的信息与图中数字①所代表的地形区相符的是
A. 大缸小缸腌酸菜 B. 秦腔不唱吼起来
C. 鲜花四季开不败 D. 围着火炉吃西瓜
16.图中数字②代表的山脉是我国某些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这些分界线有
①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东部和西部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读沿 40?N 某国地形剖面图.回答 以下问题。

17.甲所在的海域为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18.图中显示该国地势总特征是
A. 由南向北倾斜 B. 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C. 中间高四周低 D. 东侧高西侧低


新华社2018年5月28日电,吉林省松原市(北纬45°10’,东经124°48’)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附近乡村部分房屋出现裂缝、院墙倒塌,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9.家住温州市的小明想知道松原市在哪,需查阅
A. 中国气候分布图
B. 世界政区图
C. 吉林省政区图
D. 温州市政区图
20.从纬度位置及五带看,该地震的震中位于
A. 低纬度南温带 B. 中纬度北温带
C. 低纬度北温带 D. 中纬度南温带

21.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坡比②坡的坡度要小
B. ③处山顶的高度小于500米
C. ①坡附近的虚线表示山脊线
D. ④处虚线表示山谷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

22.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将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比例尺应为1:__________,若点A到点B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它们间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_米.
(2)图中A、B两座山峰,______山峰更高, 海拔至少在______米以上.
(3)D处是_____ F处是_____.
(4)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轻松的登山路线,应选择________路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陡崖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的______处.
(6)图中小胖和小朱哪一个人站的位置海拔更高?__________.他俩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____米.
(7)图中的小白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一艘大型油轮由于受到风浪的袭击,在右图中某大洋A点附近海域遭遇险情,而此时,距离遇险船只最近的一艘轮船正好位于这个海域的B点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____________(填写经纬度),
图中B点位于A点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2)根据此经纬网地图分析,油轮应位于____________洋,离它最近的是____________洲,油轮位于____________半球(东半球、西半球),从五带位置上看位于____________带。
(3)情急之下油船向轮船发出了求救信息,说是在经度25°纬度15°的地方出事,请问轮船凭借此信息能否及时地给予救助?为什么?
24.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亚洲位于同一大陆的是________洲。两洲的分界线之一A为 ________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⑤是 ________(运河)。
(2)B所在地形区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________,该地区独特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3)图中①为________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________。
(4)图中②位于东南亚的________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5)图中④是世界最小的洋________。图中河流D是中国的________。
25.读下图,完成下列题目:

(1)图中A,B两座山峰,________山峰更高,其海拔至少在________米以上。
(2)D处是________;F处是________。
(3)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陡崖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的________处。
(4)图中小胖和小朱他俩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5)图中的小白河的流向是________。
(6)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轻松的登山路线,应选择________路线,理由是________。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地等高线地形图
(1)A地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中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________米。
(2)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语言”中的________。如果将图中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________。
(3)判断图中a、b处哪一条可能是小溪?请说明判断的理由。该小溪的流向是怎样?
(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中,图________是沿图中L线所作的剖面图。

27.(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地图和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为什么历史上田纳西河流域从森林密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变成了不适合农耕的贫困之地?请结合相关链接,用图示来回答这一问题并把它画在下图空框中。

(3)田纳西河流域的上述变迁给我们区域发展留下什么深刻的警示?
28.交通的改善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运营,高铁自西安引出,穿越关中平原、秦岭、汉中平原和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盆地,接入成都,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迈开坚实的一步。

(1)根据左图,判断西安在成都的____方向,右图中与西安气候基本吻合的是____(甲或乙)。
(2)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药用植物,有“天然中草药宝库”之称。请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千来,常住人口1.4亿;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和天然气丰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另外,三地还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优势。
29.读下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a处的海拔为__________; b、c间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B________,D________。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虚线框内的山脉走向为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填定向法)。
(4)图中①②③三条溪流中要开发漂流项目,哪条溪流最安全?并说明理由。
(5)简述图中村落的分布和形态特点。
30.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B点的海拔为________米。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________,说明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低。
(3)如果①②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有河流流过,则小河有可能位于哪处?请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31.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图中B点的海拔是________米,A山顶与B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图中有两条小河M,N,向北流的是________河(填字母),向东南方向流的是________河(填字母).
(4)水流速度较急的河流是________(填字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5)A,B,C,D,E,F各处,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________.理由是
32.王明和李鹃是好同学,他们一个在王庄,一个在李村,都在滨海中学读初一。结合下图,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确定该平面图方向的方法是________定向法。
(2)上图中的数字式比例尺用文字式可表示为________。
(3)在李鹃生活的社区中,具有文化功能的是( )
A. 李村 B. 商店 C. 学校 D. 果园
(4)图上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
(5)图上a处与b处比较,哪处地势比较平坦?哪处地势比较陡峭?并请你说说理由。
(6)王明同学从位于王庄的家里到学校的路程,图上距离是3厘米,请你算一算实地距离是多少千米?
33.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相关问题。

(1)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 ;
(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述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C ;
(3)图中道路的走向为 ;
(4) a、b两条虚线所在的位置较易形成河流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
(5)张老师打算从甲村到乙村去家访,请你帮助张老师在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较为合适的一条 (填序号),理由是 ;
(6)当地政府计划在该地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村庄当中,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理由是 ;
(7)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修建水电站,选择Q处建坝的理由是 ,但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亚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不顾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有关国家的坚决反对,以应对朝鲜核与导弹威胁为由,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系统不仅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损害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
材料三:关于中美新型关系的内涵,习近平主席曾经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
(1)北京位于首尔的________方向,从图中量得北京和首尔的图上距离为4.7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
(2)描述首尔降水季节变化特征。
(3)美国和韩国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哪一世界主题?
(4)运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反两个史实分析中美要“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高原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边缘处比较陡峭;山地的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边缘处比较陡峭,沟谷较深的地形;平原的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起伏较小;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故答案选C。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已知图中比例尺为1:200 000,图上距离为3厘米,从你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为3÷1/200000=6千米,故答案选D。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据比例尺如何算两点的实际距离,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3.D
【解析】
【详解】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如果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如果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最小的一幅是表示的范围最大;故答案选D。
4.C
【解析】
【详解】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答案选C。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5.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地图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故答案选B。
6.C
【解析】
【详解】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地或丘陵,读图可知,图1、图2表示丘陵地形;图1的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大;甲—乙的距离比丙—丁的图上距离一样,图1的比例尺小,表示的实际距离长,甲—乙的距离比丙—丁的距离长;甲—乙、丙—丁不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无法判断的坡度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陡缓,故答案选C。
7.C
【解析】
【详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①小红所在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需要选择地形图;②小明一家准备寒假去澳大利亚旅游,为此他想找一找澳大利亚的位置,需要选择世界地图,③小亮想去离他家较远的博物馆参观,他得查阅顺利到达博物馆的路线,需要选择交通图,故答案选C。
8.C
【解析】
【详解】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为500千米,那么这一地图的比例尺应该是5÷50000000=1:10000000,用文字式表示为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故答案选C。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比例尺的计算,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9.A
【解析】
【详解】
初一学生王明爱好攀岩运动,最适合攀岩运动的地方是陡崖,读图可知,①是陡崖,故答案选A。
10.C
【解析】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详解】
据图可知,甲位于鞍部,乙位于陡崖,取水都不方便;丁地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场地不开阔;而图中丙地海拔低于200米,地形平坦开阔,且靠近小溪,水源补给便利。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1.B
【解析】
【详解】

12.D
【解析】
【详解】

13.B
【解析】
【详解】

14.B
【解析】
【详解】
杭州的经纬度为120.2°E,30.3N,酒泉的经纬度(40°N,100°E),知道两点的经纬度来判断方向,要把这两点的经纬度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先找出杭州的经纬度,按相应的比例找出酒泉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酒泉在杭州的西北方向,故答案选B。


15.A
16.B
【解析】
15.略
16.略


17.A
18.B
【解析】
17.略
18.略


19.C
20.B
【解析】
19.略
20.略
21.B
【解析】
【详解】

22.(1)200000 6000
(2)B 600
(3)山脊 鞍部
(4)① 理由:①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和缓,较容易攀登
(5) E
(6)小朱 200米
(7)自西南流向东北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比例尺应为1:200000,若点A到点B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它们间的实际距离为3÷1/200000=6000米。
(2)读图可知,图中A、B两座山峰,B山峰更高, 海拔至少在600米以上.
(3)读图可知,D处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F处是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4)读图可知,①②两条上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轻松的登山路线,应选择①路线,理由是①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和缓,较容易攀登。
(5)读图可知,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陡崖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的E处.
(6)读图可知,图中小朱的位置海拔更高。他俩之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100米=200米。
(7)读图可知,该图是是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小白河上,判断出小白河的东南西北方向,可以判断出小白河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23.(1)15°N,25°W(填写经纬度位置) A
(2) 大西洋 洋, 非 洲, 西 半球, 热 带。
(3)不一定。因为出事的地点没有说明正确的经纬度,这样的地方会有4个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经纬网地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该经纬网中没有出现0°的纬线和0°的经线,应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逐渐增大为东经,向西逐渐增大为西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逐渐增大为北纬,向南逐渐增大为南纬来判断,A点经纬度15°N,25°W;根据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故答案选A。
(2)读图可知,油轮应位于大西洋,离它最近的是非洲,油轮位于西半球,从五带位置上看位于热带。
(3)情急之下油船向轮船发出了求救信息,说是在经度25°纬度15°的地方出事,轮船凭借此信息不一定及时地给予救助,因为出事的地点没有说明正确的经纬度,这样的地方会有4个。
24.(1)欧;乌拉尔;苏伊士运河
(2)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3)阿拉伯;里海
(4)马六甲
(5)北冰洋;黄河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亚洲局部地区图”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与亚洲位于同一大陆的是欧洲,两洲的分界线之一A为乌拉尔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⑤是苏伊士运河。
(2)读图可知,B所在地形区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该地区独特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
(3)读图可知,图中①为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4)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5)读图可知,图中④是世界最小的洋北冰洋。图中河流D是中国的黄河。
25.(1)B;600
(2)山脊;鞍部
(3)E
(4)200
(5)自西南向东北
(6)①;等高线稀疏,表示该处坡缓,登山较省力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图中A,B两座山峰分别是400-500米,600-700米,B山峰更高,其海拔至少在600米以上。
(2)读图可知,D处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F处是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3)读图可知,E处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某野外活动小组想找一处陡崖练习攀岩,可以考虑图中的E处。
(4)读图可知,小胖和小朱的海拔依次是100米,300米,他俩之间的相对高度是300米-100米=200米。
(5)该图是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平移指向标到小白河上,画出小白河某点的东南西北方向,可判断出小白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
(6)读图可知,山路线,若要选择比较轻松的登山路线,应选择①路线,理由是等高线稀疏,表示该处坡缓,登山较省力。
26.(1)山地;100
(2)注记;高
(3)a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自东北向西南。
(4)B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A地海拔大于600米,A地的地形类型最有可能是山地;图中乙、丙的海拔高度分别为300米,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米。
(2)读图可知,图中的“甲”、“乙”、“L”、“a”属于地图“语言”中的注记。如果将图中绘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则绿色越浅的地方,海拔高。
(3)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是山谷,容易形成河流自东北向西南。
(4)读图可知,沿图中L线所作的剖面图有4次穿过海拔为400米的等高线,只有B符合题意。
27.(1)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种类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该流域地处北温带,降水丰富,气候适宜,灌溉水源丰富;
(2)

(3)在区域发展中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种类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该流域地处北温带,降水丰富,气候适宜,灌溉水源丰富。
(2)其问题在于:独立战争以后,移民涌入田纳西河流域,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且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的加重使土层变薄,收成减少,土地被放弃,越来越多的耕地不适合耕作。
(3)由田纳西河的的变迁可以看出,在区域发展中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睛】
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变迁带来的思考,要注意在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28.(1)东北 甲 (2)气候因素:秦巴山地气候复杂,介于亚热带季风气侯和温带季风气候之间,介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之间。 地形地势因素:该地属于山地地形,自然景观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3)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交通条件改善;矿产、能源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优势;国家政策支持等。
【解析】
【分析】
(1)根据一般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判读西安在成都的方位;西安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结合气候资料图分析即可。
(2)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来分析秦巴山地适合生长药用植物生长的条件。
(3) 结合材料二分析,从市场、交通、劳动力、资源、科技和政策等方面说明“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优势。
【详解】
(1)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读方法,结合左图,判断西安在成都的东北方向,据图可知,右图中甲图表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西安气候基本吻合。
(2)秦巴山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其生长着近千种药用植物主要原因。从气候因素来说:秦巴山地气候复杂,介于亚热带季风气侯和温带季风气候之间,介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之间。 从地形地势因素来说:该地属于山地地形,自然景观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3)结合材料二可知,“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千来,表明其国家政策支持、市场广阔;常住人口1.4亿,表明劳动力资源丰富;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和天然气丰富,表明该地区矿产、能源丰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表明其交通便利;另外,三地还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表明其科技人才优势突出。
【点睛】
考查我国“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条件。
29.(1)120米;23米
(2)鞍部;陡崖
(3)南北方向;西北—东南走向;指向标定向法
(4)溪流②最安全(1分),因为溪流②处等高线最稀疏,坡度最缓。
(5)沿河分布,呈带状形态。
【解析】
【详解】

30.(1)山峰;400
(2)自北向南;北;南
(3)①处。因为①处为山谷,容易集水成河。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A表示的地形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B点的海拔为400米。
(2)读图可知,该图为一般地图,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说明河流经过的地方地势北高南低。
(3)如果①②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有河流流过,则小河有可能位于①处。因为①处为山谷,容易集水成河。
31.(1)山顶;陡崖;山脊;鞍部;山谷
(2)510;68
(3)N;M
(4)M;因为M河流经之处等高线比N河流经之处的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快
(5)C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等高线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A处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C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D是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E是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是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读图可知,该题的等高距为100米,B点的海拔是510米,A山顶与B山顶的相对高度是68米。
读图可知,该图为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图中有两条小河M,N,向北流的是N河(填字母),向东南方向流的是M河。
(4)读图可知,水流速度较急的河流是M,判断的理由是因为M河流经之处等高线比N河流经之处的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河流流速快。
(5)读图可知,A,B,C,D,E,F各处,最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C,理由是C处为陡崖,适合攀岩。
32.(1)指向标
(2)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3)C
(4)自西南向东北
(5)b处地势比较平坦;a处地势比较陡峭;因为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6)15千米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王庄和李村平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图的应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确定该平面图方向的方法是指向标定向法。
(2)读图可知,图中的数字式比例尺用文字式可表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3)读图可知,社区政治功能表现:居委会、选举活动、党支部活动;社区经济功能表现:商场、银行、市场等;社区文化功能表现:学校、幼儿园、公园、体育场、电影院、文体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表现: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物业部门、小区巡逻等;在李鹃生活的社区中,具有文化功能的是C。
(4)读图可知,该图是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小河上,可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
(5)读图可知,b处地势比较平坦;a处地势比较陡峭;因为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6)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已知从位于王庄的家里到学校的路程,图上距离是3厘米,实地距离=3÷1:500000=15千米。
33.(1)50米
(2)山顶、陡崖
(3)西北-东南走向
(4)a,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易形成河流(等高线的特征和山谷的判定成功即得分)
(5)①或②都可以,只要理由正确即可,选①的理由:①路途近,且风景优美等;或者选②理由:沿等高线,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
(6)丁,海拔低,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接近河流和公路,水路交通便利(从地形和交通两方面分析言之有理)
(7)Q,“布袋口”地形,工程量小,施工难度低;内部汇水面积大(理由只要答出1点即可);集中降水时节,会淹没农田和村庄;丙村需要移民。(理由只要答出1点即可)
【解析】
【详解】

34.(1)西北;940千米
(2)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多冬季少。
(3)和平
(4)四十年代:中美等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五十年代:抗美援朝爆发,两国伤亡惨重。
【解析】
【详解】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