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知识体系架构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本节知识体系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水的三态变化1.水分子的获得(失去)能量,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减小),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2.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3.水分子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易错易混点拨】1.分子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体积、质量),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距离和排列方式。2.物质的三态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属于物理变化。【基础训练】1.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这是因为( )A.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B.酒精吸收了体内的水分C.酒精与皮肤发生化学变化 D.酒精吸收热量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 知识点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由原子构成。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变化,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易错易混点拨】1.通过一滴水就有约1021个水分子,体会水分子的小。2.通过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毫升,体会分子间有间隔。3.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基础训练】2.“贵州茅台酒,开坛十里香”这句诗说明了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间隔C.分子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是最小粒子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4.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单质气体受压后体积缩小的原因是( )A.分子个数减少B.分子体积减小C.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D.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知识点三 水的天然循环1.水的循环过程。2.水循环的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水、径流。【基础训练】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在天然循化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 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D.水在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二、能力训练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 ( ) 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7.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现 象 解 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8.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改变,但分子之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要发生改变。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液体、固体不易被压缩因为分子间的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训练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等于40mL吗?为什么?(2)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为什么?10.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红棕色的溴蒸气,现把活塞从A处推至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其原因是 。训练题答案1.D 2.A 3.C 4.C 5.B 6.C 7.D 8. 间隔距离、排列方式、气体分子间隔比较大、分子间隔较小。9.(1)小于40ml、分子间有间隔 (2)空气流通的地方、分子运动加快10. 红棕色加深、分子间有间隔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本节知识体系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1.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包括沉降、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蒸馏。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2.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方法;过滤器的制作;过滤装置。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3.过滤完成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易错易混点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杀菌是化学变化,其它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基础训练】1.在过滤时,必须要用的一组仪器是( )A. 蒸发皿、玻璃棒、烧杯? B.烧杯、漏斗、玻璃棒C.烧瓶、漏斗、玻璃棒????D.试管、试管夹、烧杯2. 水是重要的资源,我们需要了解水认识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B.净化水时加入活性炭是为了吸附色素和异味。C. 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 D.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其变成淡水3.以下是净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静置沉淀 ②过滤 ③吸附沉淀 ④蒸馏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4.现有一杯有臭味的水。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A.搅拌 B.吸附 C. 静置 D.过滤5.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知识点二 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引导学生从物质组成、性质、分子构成几个方面比较理解两个概念。3.硬水和软水的概念,鉴别方法。【易错易混点拨】1.冰水混合物,名称中含“混合物”但实际上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2.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关键是看这种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不是根据物质的名称判断。3.判断物质是否是纯净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实质。【基础训练】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蒸馏水 B.水蒸气 C.冰水 D.矿泉水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纯净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水 海水 B.氧气 固态氧 C.铁 四氧化三铁 D.空气二、能力训练8.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右图所示:(1)活性炭的作用是 。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 的方法。 (4)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 ;自然界中通过 可以得到纯净的水。9. 有①蒸馏水、②铁、③高锰酸钾、④医用75%的酒精、⑤湖水、⑥过氧化氢六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的有 。 三、拓展训练:10.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原因是 ;(5)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训练题答案1.B 2.D 3.A 4.B 5.D 6.D 7.A 8.(1)吸附色素和异味;(2)肥皂水(3)安装净水器(4)引流; 蒸馏9. ④⑤;①②③⑥ 10.(1)A (2)D(3)加速泥沙的沉降(4)混合物;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 (5)仪器不干净;滤纸破损。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本节知识体系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水的分解1.水电解装置及操作要点、水电解实验现象、检验气体的方法、实验的结论。2.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分解反应的概念,记忆方法“一变多”。【易错易混点拨】1.在水电解实验中通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增强导电性。2.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记成“正氧负氢”。3.通过对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分析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3.画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模型图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4.水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1:2,别记成质量比。【基础训练】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 )A.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 B.以焦炭和水制水煤气 C.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D.使炽热的铁与水反应生产氢气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从海水中晒得食盐 B.用天然水制得蒸馏水C.使用电解法制取氢气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产水4.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 (?http:?/??/?www.21cnjy.com?/??)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知识点二 水的合成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分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化合反应的概念。【易错易混点拨】1.氢气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2.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验纯的方法。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不能说“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注意条件。【基础训练】5.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C.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 D.水——→氢气+氧气知识点三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内容。【易错易混点拨】1.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认识两个性质的产生,注意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这句话的理解。2.变化是动态的,性质物质固有的本性。3.物质性质的表述常用“易、容易、可以、能”等词语,而变化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基础训练】6.下列有关氢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能够燃烧 C. 难溶于水 D.密度很小二、能力训练:7.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8.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C.随意丢弃废弃的电池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9.小兰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是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是氢气与氧气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和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10.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___,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正极收集到气体10ml,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 ml。(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 (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三、拓展训练:11.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的氢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请简要回答:(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时,试验用相对原子质量为4的稀有气体氦气,作为大型升空气球的气体,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2.结合示意图分析水的分解过程: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 。? ? ? ? 训练题答案1.C 2.C 3.C 4.C 5.A 6.B 7.B 8.D 9.B 10. (1)负极;正极;增强水的导电性(2)氢气,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20(4)水——→氢气+氧气(5)氢元素和氧元素11. (1)可燃性 (2)不能燃烧;质量轻12. 氢原子和氧原子;一个氧分子;一个氢分子。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本节知识体系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和原子质量的计量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原子的结构1.知道原子结构探究的历程以及卢瑟福实验的实验现象及结论。2.知道原子的构成微粒以及带电情况,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以及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原因。4.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原子的基本性质。【易错易混点拨】1.原子核不是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基础训练】1.1911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下列由该实验分析得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不带电B.原子是实心的球体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4.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5.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比原子大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铁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氧气8.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和液氧都可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八月桂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间空隙变大D.温度降低水银温度计示数变小-温度降低,原子体积变小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知识点二 原子质量的计量1.记住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2.会根据相对原子量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易错易混点拨】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基础训练】10.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11.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kg,则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b/a B.b/12a C.12b/a D.120b/a12.5月9日,相关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18 B.176 C.294 D.412 二、能力训练13.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 B.b C.c D.d 14.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15.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16.考古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文物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14 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值之和为1417.已知某种原子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g,相对原子质量为Mr,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bg。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Mr= B.Mr= C.Mr= D.Mr=18.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B.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也不能反映原子质量的大小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19.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5)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8)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20.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克,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则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克。一个铁原子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该原子核中微粒总数为 个; 钠相对原子质量为23,核内有11个质子、则核内有 个中子,核外有 个电子.三、拓展训练21.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22.居里夫妇1898年从几吨铀盐废料中提炼出0.3g镭.镭具有放射性,镭原子会分裂,变成一个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的氡原子和一个具有2个中子、2个电子的氦原子,并放出放射能.试推测镭原子的核电荷数与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A.88、138 B.86、140 C.88、226 D.84、168训练题答案1.C 2.A 3.B 4.D 5.B 6.B 7.A 8.D 9.D 10.C 11.C 12.A 13.A 14.A 15.A 16.A 17.D 18.D 19.(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原子(4)质子(5)电子(6)分子、原子、中子(7)质子、中子(8)质子、电子20.答案 mn/12 82 12 1121.C 22.C 第2课时 原子中的电子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 原子中的电子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及其排布规律。2.了解原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3.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小于4、大于4、8个(氦是2 个)。4.知道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5.知道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易错易混点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要看这两种微粒是否都为原子。【基础训练】1.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6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该原子的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2.如图是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镁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镁原子第二电子层有8个电子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C.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 A B C D4.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5.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推测下列元素的单质与镁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 B C D6.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C.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8.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A.9 B.10 C.12 D.179.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核内质子数 ,核外共有 个电子层,核外共有 个电子,第一层排 个电子,第二层排 个电子,最外层 个电子,属于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10.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见元素,该元素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和“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所形成的离子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11.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微粒A中x= ;(2)微粒B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3)由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C粒子的名称是 ;(4)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二、能力训练1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Mg2+核内有12个质子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13.已知R+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3,则R的中子数为( )A.10 B.11 C.12 D.1314.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 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③④⑤ D.全部1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10时,该粒子是( )A.原子 B.阴离子 C.阳离子 D.原子团16.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A、B、C、D属于 种元素的粒子;②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③C所表示的是 (填粒子符号),D中x= ;17.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填空:(1)该粒子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2)若该粒子为中性原子,则X= ;(3)若X=11,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18.前不久,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新型氢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1)该粒子属于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2个H3+粒子中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三、拓展训练19.2016年6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上,将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月球上的“氦-3”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氦-3”,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中子,下列表示氦-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20.已知两种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X的核电荷数为a,则Y核内质子数为( )A.a+m+n B.a-m+n C.a-m-n D.a+m-n21.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为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2)当x=9时,该粒子是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3)由x=8与x=13的两种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 。训练题答案1.A 2.B 3.B 4.B 5.B 6.D 7.D 8.C9.11 11 3 2 8 1 金属 失去10.20 4 金属 Ca2+11.(1)2(2)失(3)氧原子(4)AD12.B 13.D 14.C 15.B 16.答案 ①三 ②B ③Cl- 817.答案(1)2 2(2)10(3)Na+18.答案(1)离子(2)6 419.D 20.C21.答案(1)10(2)阴离子(3)Al2O3通电通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