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溶液单元知识体系架构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本节知识体系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溶解的过程1.溶液的定义、组成、特点,判断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2.溶液形成的微观原因。悬浊液、乳浊液的定义。3.溶解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物质及溶解时温度变化的原因。4.溶液对于生命活动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易错易混提醒】1.判断属于溶液的依据:即要均一、稳定,还必须是混合物。2.注意被溶解的部分属于溶质,为溶解度的学习打下基础,如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将50g氯化钠放入20℃的100g水中溶液的质量。3.物质在溶解时都有吸收和放出热量两个过程,最终温度的变化取决于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热量的多少。4.溶液的质量等于溶剂的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可能小于溶剂的体积与溶质的体积之和。【基础训练】1.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 B.碘酒 C.食盐水 D.白酒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质都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3.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4. 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 A.碘酒中的碘 B.食醋中的醋 C.泥水中的泥沙 D.生理盐水中的盐5. 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 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知识点二 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物质及生活中的乳化现象。【易错易混提醒】1.洗洁精、洗衣粉等物质是使油污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比较稳定,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1. 区分开溶解与乳化现象。如汽油对油污起溶解作用,洗洁精对油污起乳化作用。【基础训练】6.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C.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D.溶液的体积等于或小于溶剂的体积与溶质的体积之和二、能力训练8.按右上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 )选项 x yA 水 氯化钠B 水 硝酸铵C 水 氢氧化钠D 水 锌粒 三、拓展训练9.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人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 C.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 D.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都保持不变训练题答案1.A 2. D 3.D 4.C 5.B 6.C 7. D 8.C 9.D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易错易混提醒】1.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物质时,一定属于该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不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则可能是饱和溶液。2.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蒸发溶液中的溶剂后,如未有晶体析出,则蒸发前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后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4.有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浓度可能不变。【基础训练】1. 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③ D.②④2. 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C.略降低温度 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3.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4.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5.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浓度可能相等6.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在该温度下,向溶液②中继续加入蔗糖,一定不能溶解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7.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含有未溶解溶质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8.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时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二、能力训练9.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各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10. 某温度下,100g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甲中含有硝酸钾20g,加入 10g 硝酸钾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硝酸钾B.恒温蒸发乙溶液,则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11.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1)加入少量氯化钠后,溶液的质量?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则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的水,则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三、拓展训练1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等于2g13. 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训练题答案1.B 2.A 3.B 4.D 5. C 6.B 7.D 8.A 9.D 10.C 11.(1)不变 (2)不变、 增加 (3)减少 减少12.C 13.(1)不饱和 (2)11 第2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本节知识体系第1课时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的计算。2.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易错易混提醒】1.已知总量——溶液的质量,求部分溶质的质量利用乘法。已知部分——溶质的质量,求总量溶液的质量利用除法。2.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值,而不是与溶剂质量的比值。3.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小或不变。4.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小或不变。【基础训练】1. 对“20%的白砂糖水溶液”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100g白砂糖溶液中含有20g白砂糖 B.将20g白砂糖溶于8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C.将白砂糖与水按照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D.40g水中溶解了10g白砂糖2. t ℃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为不饱和溶液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等于50.15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3. 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 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5mL B.2mL C.3mL D.4mL4. 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 B.10.0% C.10.9% D.11.1%5. 在室温条件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2)乙溶液在加50mL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减小的是 。①溶液的密度 ②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知识点二 溶液的浓缩与稀释1.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所需加水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质量。2.运用公式计算稀溶液变为浓溶液时,所需加入的溶质的质量或蒸发溶剂的质量。【易错易混提醒】1. 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溶质质量不变,所需加水的质量等于稀溶液的质量减去浓溶液的质量。利用图示加以理解,烧杯中为浓溶液,加水后变为稀溶液,因此加水的质量即为增加的质量。2.利用增加溶质的方法使稀溶液变为浓溶液时,溶质质量增加,溶液质量也增加。【基础训练】6. 硫酸铵【化学式为(NH4)2SO4】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氮肥。施肥浓度过高,会造成烧苗现象。小柯通过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铵溶液不会导致植物烧苗。他用50克30%的硫酸铵溶液配制2%的硫酸铵溶液,需要加水________毫升。7. 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有100g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进入病人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是 .8.华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g.(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要25%的氢氧化钠溶液 g;蒸馏水 g;配制时应选用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9.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浓盐酸,标签如下。500ml品名:盐酸 化学式:HC1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g/ml 溶质质量分数:38%报据标签计算。(1)这瓶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g。(2)现要配制3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的质量为 g,需要这种浓盐酸 瓶。二、能力训练10. 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 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1.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它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某品种茄子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6%的KNO3。要配制150k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kg;要使该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应该将该溶液蒸发掉 kg水。三、拓展训练12. 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 50g B. 10g C. 100g D. 40g1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时,向4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人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__ _g。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4.5 9 18 20溶液质量/g 54.5 59 68 68训练题答案1. C 2. C 3.B 4.A 5.(1)甲 (2)①② 6. 7007.0.9g 8.(1)5g (2)25g 25g 509.(1) 595 (2)1000 210. (1)C (2)A>≥B>C11. 9 7512.B 13. 941第2课时 溶液的配制一、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知识点一 溶液的配制1.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 2.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分析导致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易错易混提醒】1.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不需要托盘天平。2.在配制溶液时,托盘天平如未使用游码则即使放反了,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变。3.仰视读数时,所量水的质量会偏大,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基础训练】1. 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2.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3.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4.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5. 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6. 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1)需硝酸钾 g,需水 mL(水的密度是1.0g/cm3)(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 、 和 ;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 药匙和胶头滴管。(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填 > 或 < 或 = )。7.小莉、小晶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100g 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小莉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溶液] (1)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7.5g。 (2)请用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 。(3)认真观察,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 。左盘放氯化钠,右盘放砝码若不进行改正,其它操作步骤正确,(1g以下使用游码)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5%。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4)小晶实验时应量取水的体积是 mL (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 (5)若小晶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选填“>”“<” 或“=”)。8.配制并稀释一定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2SO4溶液。①计算:需要Na2SO4 3.0g,水47.0g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0g的Na2SO4。天平调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先 ,然后 ,至托盘天平恰好平衡。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mL水。请在右图画出47.0mL水的液面位置。④溶解。(2)稀释溶液。(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溶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mL) ①取1mL 6%的Na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得到溶液a; ②若用3.0g NaSO4配制与溶液a浓度相同的溶液,其体积是__________mL。 二、能力训练9. 某同学配制50g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 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需称取氯化钠 _______g。(2)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保持水平。A.10 ml B.25 ml C.50ml D.100ml(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10. 农业生产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1)现要配制12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取用固体食盐 kg;(2)用60 k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可稀释成12%的食盐溶液 kg。三、拓展训练11.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① 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② 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③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祛码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④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配制时应选用 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训练题答案1.D 2.D 3.D 4.C 5.B 6.(1)2.1 147.9 (2)计算、称量、溶解 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烧杯(3)> 7.(1)5g (2)4、2、3、1、5 。。(3)应将药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等于 (4)75 (5)>8. (1)在右盘添加3g砝码 向左盘中添加硫酸钠固体(2)50009. (1)广口瓶 3 (2)C 凹液面的最低处(3) A D 10.( 1)24 (2)10011. ①5;②玻璃棒;③D;④25、50;转化方法悬浊液:如黄泥水乳浊液:具有乳化作用的物质如洗洁精区分方法混合物溶液浊液特征组成:溶质(一种溶液中可以有多种溶质)、溶剂溶解时温度变化分类用途概念:要素有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稳定性:条件不变,溶质与溶剂不分离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概念仪器:托盘天平、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偏小的原因偏大的原因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误差分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表示方法及应用溶液的配制浓稀溶液的转化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求所需浓溶液或水的质量用稀溶液配制浓溶液求蒸发水的质量或加入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溶质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