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1) 植物的 (2)植物的___________ 3、植物向性运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____________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7、______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缺点:生长素____________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应用于____________。8、生长素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9、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的茎比____________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____________。10、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激素名称主要作用______加快细胞生长速率______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______促进细胞分裂______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______促进果实成熟第二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1、腺体类别导管输送方式分泌物__________直接进入血液______外分泌腺____由导管输出,到达脏器的腔道或体表汗液、唾液、消化液等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以及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内分泌腺激素名称激素的作用分泌异常时的病名症状___________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时不足:______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过多:______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寿命不长成年时过多:______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___________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不足:______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分泌过多:______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___________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___________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分泌不足:______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糖尿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3、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3)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______,血糖含量的下降,胰岛素分泌______,血糖含量的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第三节 神经调节1、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2、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______细胞,也叫做______,是______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3、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两个部分,______可分为____________。(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上的______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______,然后由______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元来______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脑神经、脊神经(1)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______,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______。(2)脑神经来自脑,______对,主要功能是支配____________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3)脊神经来自______,______对,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____________的感觉和运动。6、____________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____________各种信息,并______相应的反应。7、脑的结构和功能(1)脑是神经系统的______部分,主要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2) 大脑。A.大脑特别发达,分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B.大脑表面称为______,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______,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__________________。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______是人类特有的。 C.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____________的器官。 (3)小脑:小脑位于______背侧,______的后下方。 A.小脑主要负责人体____________。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 (4)脑干: 在______的下面,主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8、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一般受______控制。具有______和______功能。脊髓内有缩手反射中枢、 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 排尿反射中枢。9、反射 (1)人体通过______对各种刺激作出______反应的过程叫______。______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2)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______。要产生反射必须有______的反射弧。反射弧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______才能实现。10、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____________,反射中枢在______,而脊髓是人体的______神经中枢。脊髓的反射受到______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11、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______,它的反射中枢在______。这种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______,甚至______。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协调后完成的。2、______行为: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觅食行为、交配行为、育雏哺乳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冬眠行为等。婴儿吮奶、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3、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征(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由____________所决定(2)由______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3)属于______反射 4、后天学习行为: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过程需要____________的参与。属于______反射。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1、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2、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如鸟类、哺乳类动物。3、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保持在______左右,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____________,人的体温测量通常用______温度、______温度、______温度。4、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____________.这两个生理过程______的结果。5、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 寒冷时,______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6、散热(1)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______热两种。(2)______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______来控制。(3)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______不能发挥作用时,______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7、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______中的______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1) 植物的向性运动(2)植物的感性运动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应用于防治杂草。8、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9、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10、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激素名称主要作用生长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第二节 人体的激素调节1、腺体类别导管输送方式分泌物内分泌腺无直接进入血液激素外分泌腺有由导管输出,到达脏器的腔道或体表汗液、唾液、消化液等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以及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内分泌腺激素名称激素的作用分泌异常时的病名症状脑垂体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时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寿命不长成年时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分泌过多: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肾上腺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岛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糖尿症状卵巢睾丸雌性激素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3、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方式: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3)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的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的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第三节 神经调节1、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2、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3、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元来获取并传递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1)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2)脑神经来自脑,12对,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3)脊神经来自脊髓,31对,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6、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7、脑的结构和功能(1)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2) 大脑。A.大脑特别发达,分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B.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C.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3)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A.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 (4)脑干: 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8、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一般受大脑控制。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脊髓内有缩手反射中枢、 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 排尿反射中枢。9、反射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2)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要产生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10、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反射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11、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它的反射中枢在脑。这种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减弱,甚至消失。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1、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2、先天性行为: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觅食行为、交配行为、育雏哺乳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冬眠行为等。婴儿吮奶、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3、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征(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由遗传物质所决定(2)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3)属于非条件反射 4、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1、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2、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如鸟类、哺乳类动物。3、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人的体温测量通常用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4、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5、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6、散热(1)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3)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7、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 学生版.doc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 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