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卷 九年级社会 说明:1、全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2、本次考试采用开卷形式,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卷 Ⅰ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 D.五四运动的爆发 2.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①有人在阅读《新青年》??????????????? ②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③报纸上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进步文章??? ④听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3.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全国性内战的开始4.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①731部队相关遗址?????????? ②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 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5.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的“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它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辽沈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6.粉碎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图谋是哪一次战役(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7.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二次国共合作(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宣告了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数据图片往往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直观的信息,学习历史,其中一项主要能力就是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片,回答8-10题。8. 下图是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A,B两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A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时期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给我党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③A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④B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9.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为新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下列军队名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 ② ③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1.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浮雕概括的表现了( )A.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三十年的历史B.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五十多年的历史C.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百年多来的历史D.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一百多年的历史12. 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摄影记者,你拍摄了许多国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国家攻击的纪实片,但是从这些纪实片中,不可能看到 ( )A.英国的伦敦 B.美国的华盛顿 C.苏联的莫斯科 D.中国的南京13. 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 A.诺曼底登陆? B.珍珠港事件 C.攻克柏林???? D.斯大林格勒战役?14. “使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是出自于下列哪个国际文献的规定?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 《开罗宣言》15. 1923年,上海《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失望 ②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④国民革命失败,国共进入长达十年的对峙时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留下不少诗词,每一首诗词背后往往有一件或数件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回答16~17题。16. 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C.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7.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1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这反映了当前我国着力于( )A.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B.保障人民平均分享改革发展成果C.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D.把扶贫工作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19.从1978-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走过40年的路程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包括( )①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 ②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 ③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0.“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业态,并且产生“1+1>2”的效果。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衍生出淘宝;“互联网+传统通信”衍生出微信。这说明( )A.任何创新都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B. 创新精神有助于开辟新的天地C. 坚守诚信有助于提升团队实力 D. 坚持终身学习有助于克服困难卷 Ⅱ二、非选择题(本小题有5小题,共60分)21. ( 10分 ) 【结束帝制,民主先行】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众如果欲睹战场之真相,以振奋发之精神,就请速来观看这部影片。因为能与亲临战场无异,大足增发起义之雄心,报国之热血。 ——电影《武汉战争》(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广告,《民立报》1911年11月30日(1)电影《武汉战争》最有可能纪录了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实现理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此前作了哪些努力? (4分) 材料二:“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剪辫、放脚、穿中山装,进城、恋爱、上学校……尽管从“臣民”到“国民”的路程走得十分艰辛,但无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令国人对这一新的身份逐渐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接纳。 ——丰杰《民国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叙事》材料三:1917年的张勋复辟当天,北京十几家报纸“一律停刊”抗议,其它各大城市报纸也都“口诛笔伐,痛斥叛国”,社会各界“上自官长,下至舆夫,无不痛心疾首”,反对复辟的电报“高可盈尺”……复辟丑剧仅12天就破产了。 ——安静波《再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三,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 ——孙中山《建国纲领》 (3)材料四体现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哪一方面?(1分)该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要发动这样的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 ? ? ? ? ?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1)?材料中的“自相残杀”和“运动”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某战役主要战绩表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抗日战争中的哪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有什么意义??(3分)材料三:“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咨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意接受其联合公告。” ? ? ——《终战诏书》(3)?材料三中“联合公告”指什么?请说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与材料三情景之间的关系。?(3分)(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意义? (2分)23.(12分)?2017年,蒋介石诞辰13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秋,陪都重庆的民众、国军、盟军士兵等高举国旗和蒋介石画像开展庆祝活动。蒋介石发表演讲后退场,民众对他报以热烈掌声和欢呼声。当时有评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1945年,中共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1) 联系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行为分析材料一中“民众对他报以热烈掌声和欢呼声”的原因。(4分)材料二:1946年夏,国内的形势正发生新的变化,在“和平方案”的背后,蒋介石的行径激怒了有良知的中国人。1946年到1949年间,共产党将蒋介石斥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2) 与1945年相比,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共产党对蒋介石评价变化的原因。(6分)?(3) 时至今日,人们对蒋介石的评价褒贬不一。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24.(14分)【解放思想,走向黎明】材料一:“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摘自1915年陈独秀《警告青年》材料二:“我曾宣言志在辅导青年,不议时政……这些话说错了……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问题。……” ——摘自1919年3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1)毛泽东曾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比可以看出陈独秀的革命主张出现怎样的变化?(2分)请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分) 材料三: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还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健康发展……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加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2)材料三中“它”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依据材料指出它“给新文化运动注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的理由。(4分) 材料四: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12个月光阴”开始于哪一年?(1分)被誉为长征从此“走向黎明”是指哪一次会议?(1分)为什么?(3分) 25.(12分)某班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理解习主席的新年贺词,决定召开一次以“新年讲话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班会。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注: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多个,对外技术依存度一般在30%以下,美国、日本仅5%左右,而中国则超过50%。(1) 以上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实施的哪一发展战略?(1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6分)?材料二: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3)群众的困难说明了什么?(2分)材料三: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同舟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4)?我国建国一百年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百年梦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办?(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