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人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类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类
第二单元 培养家国情怀
第4课 增强文化自信
1.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的要求:
(1) 提高文化认同感,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国元素”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2)提高文化认同感,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性发展。
(3)提高文化认同感,要尊重外来文化,正确学习和借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①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②体现了一个社会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3.价值观的形成:
继承了家国一体的理念;价值观的凝练,来自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识。
4.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每个人对它的践行和执守。
5.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
爱岗 敬业 诚信 友善 (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影响社会风气,甚至国家形象。
6.为什么要倡导法治?
①自由、平等、公正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求②自由平等的权利只有在法律中寻找依据,才能顺理成章③公平正义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推进,才能水到渠成④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才能顺利实现。
7.公民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每个人对它的践行和执守。需要我们守护、传递和发扬,从而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把敬业、诚信和友善化为浓浓的爱国之情,个人的微贡献就能汇聚成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饱含着浓郁的家国情怀②我们应以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第5课 维护国家利益
1.主权的含义和内容: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 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3.国家主权的象征和标志:国旗、国徽。
4.对出入境的一切物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照章征收关税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标志。
5.主权和领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主权和领土有着密切的联系。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领土主权涉及我国的核心利益,在领土主权问题上我们决不会退让半步。
6.捍卫国家主权对政府、公民的要求:
政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公民: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中国公民都应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7.国家安全含义:是主权国家独立地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总和。
8.国家安全重要性: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9.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
目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宗旨:人民安全;根本:政治安全;基础:经济安全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
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
全、核安全等于一体。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
A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因为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是有机统一的。把人民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 既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也是国家安全最坚实的基础。)
B必须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因为健全国家安全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1.公民如何维护总体国家安全?
①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把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②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③善于识别各种伪装,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④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共同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

第6课 推动社会进步
1.共享发展成果的依据: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关于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内容: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求:在公有制内部主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人们投入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来分配收入。
现实意义?①有利于激发人们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积极性②有利于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内容与核心: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现实意义?: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重要措施,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和谐大局。
6.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 如何对待社会矛盾?(态度)
①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解决社会矛盾的自信;②理性思考,合理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理智对待社会矛盾。
11.如何通过合法的渠道解决社会矛盾?(行为)
①合理表达诉求,在法律、道德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力。②做到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自觉为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第三单元 提升法治素养
第7课 违法与犯罪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法律规定要求做而不做的;法律规定禁止做而去做的。
分类: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和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3. 有同学认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不同意,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不断是一般违法行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因此每个公民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防微杜渐;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学法懂法,严格守法,坚守法律底线。

1、一般违法行为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2、刑事责任又叫刑罚处罚。
3、刑罚处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4、主刑和附加刑的区别: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附加使用。
5、承担刑事责任有年龄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6、刑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有的同学认为“我可以任意违法、犯罪了”,你们看待这位同学想法?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都会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②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有从轻或者减免处罚的规定,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的特殊保护,但未成年人不能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触碰法律底线,而应严格自律,牢牢树立起法不可违的观念。

第8课 公民人身权利不可侵犯
1.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及内容:
重要性:生命健康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内容: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
2. 维护生命健康权:
国家机关角度: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承担着依法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职责
法律依据角度: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任何非法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民角度:A公民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
B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生命健康的同时,也要尊重、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3.公民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生命健康权?
①需要公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面对危险,既不能蛮干,也不能惊慌失措,多动脑筋,冷静应对。③若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公民可以呼救、报警或依法正当防卫。④若不法侵害已经发生,应尽可能记住犯罪分子特征,保全证据,及时报警和求助⑤面对生命和和财产的两难选择时,应首先保护生命,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4.公民如何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①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是公民的权利,不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是公民的义务。②我们珍惜爱护自己生命健康的同时,也要尊重、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③在别人处于困境时,应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推动生命的延续和人道的传承。
5.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姓名?
①对姓名的尊重其实就是对拥有者人格及其权利的尊重。②尊重他人姓名权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6.姓名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姓名权既包括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也包括曾用名、笔名、艺名、化名等。
7.侵犯姓名权主要表现: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
8.姓名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
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姓名权,善于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姓名权。

9.如何尊重他人隐私:①首先不蓄意打听或者刺探别人的秘密。②在交往过程中,不主动窥探他人的“私人空间”③当听到或者看到别人隐私,应该为他人保守秘密。④不经别人允许,不得散布他人的隐私。
10.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①首先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和适度的情感距离。

第9课 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1. 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与内容: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2..维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
①重要性:财产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尊重和保护合法财产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②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当自己合法财产受到侵害,要敢于和善于依法维权。
③要维护自己合法财产所有权,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3.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遗嘱继承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的效力。
4.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以最后的遗嘱为准。公正的遗嘱效力最强。
5.订立遗嘱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只有合法的遗嘱才会发生法律效力。
6.青少年怎样对待财产继承权?P87
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财产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②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③同时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7.知识产权的内容: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一般只在有限时期内有效。
8.我国法律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①为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打击、惩罚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②我国设置了相应的履行知识产权保护职责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纠纷,维护知识产权秩序
9. 知识产权中最核心竞争力是原创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要从创新开始。
第10课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消费者权利的主要内容: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
2. 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或依法成立其他调解组织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与其他争议解决途径相比,行政投诉具有高效、力度强等特点
4.如何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利?
国家社会:需要国家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
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学法用法, 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作为消费者,如何看待维权行为?
①要有维权意识,敢于善于用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②维权时,既要态度鲜明,又要合理表达。
4. 如何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
①消费者要学习相关消费知识,提升选择能力,②购买商品活服务应主动索要正规发票。③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购物,避免冲动⑤ 崇尚节俭,拒绝浪费。(因为节约资源、适度消费是现代社会的消费理念, 也是中国“勤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传统品质;中国人均资源并不丰厚, 我们更没有奢侈浪费的理由)⑥遵守规则,文明消费。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经营者的劳动和服务。⑦受侵害,要依法维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