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一轮复习研讨会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市一轮复习研讨会1

资源简介

课件23张PPT。如何提高高三学生化学学习效率青岛58中 赵新华高三学生学习化学效率低的原因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在高一、高二年级没有打好基础,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明显不足,知识结构缺陷,到了高三“不知道”、“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连连发生,时间久了这种状态得不到改善,就会“怕”,遇到问题明明能解决,因“怕”而心理暗示自己做不来,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效率低的原因分析2、? 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导致学习的实效性下降。学生的学习中模仿性学习和记忆性学习占居了过大的比例,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缺乏,虽有想学好化学的想法,但在行动上又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成绩没有提高,问题却积累的越来越多,心理负重越来越大。高三学生学习化学效率低的原因分析3、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性存在问题和教师对课程目标的把握不准而导致学生的成绩上升缓慢。 “死看硬守”曾是高考取胜的法宝,但它以耗费师生更多的时间精力及牺牲其他科目为代价,显然它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如何提高高三化学课堂效率?一、以大纲为依据,准确把握和处理重难点
二、积极推广并加强高三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学生成绩高低教学设计课堂效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何谓自主性学习 所谓的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主体自愿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是独立性的,能进行自我调控的,具有责任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强烈的探索精神。加强学生自主性
学习的策略方法指导多向互动情境设置反馈调节成功展示评价激励方法指导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有选样一句名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科学高效地学习。而方法的指导必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综合、记忆、理解等都有其方法上的特点 ,教师要相机引导、精心施教,让学生会学、学会。情境设置策略 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情境的设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问题情境。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习,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产生学习动机。二是情感情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环境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关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 ,让这些学生提高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成功展示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各有所长,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示,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 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多向互动策略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又一表现形式。首先,需要教师刨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其次,要优化师生、生生互动的组合方式,既包括师讲生听、师导生思、师示范生模仿、师点拨生探索等,也包括生质疑师启迪、生答疑师评价矫正、生分析议论师概括归纳、生操作演示师点评指导等,还包括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如两两互动、小组合作互动等,互动中可以相互捡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的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
知,共同操作,探索发现。反馈调节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和调控过程,教与学双方均须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控制。 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掌握。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地控制教学过程,而不应被巳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所束缚,特别是那些有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和鼓励,鼓励这些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的大胆求知、主动发展创造条件。评价激励策略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与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进取心理,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关于高三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几点反思反思一:快节奏能否叫高效率?什么样的情景最能触动学生?
以学生思维活动的节奏和容量为标准,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以符和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设计。 反思二 如何使用学案?
学案能代替教学设计吗?
如何设计具有高思维含量的问题组?
设计好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就是自主学习吗?
反思三 教学目的是什么?
如何达到学生的最大参与度?
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H2SO4+Zn→ZnSO4+H2↑
H2+CuO2Cu+O2
H2SO4+Zn-ZnSO4+H2
H2O+Cu-H2+CuO反思四 我们应关注哪些学生?

怎样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反思意识?

宏观调控1、完善元认知结构是自主性学习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3、增强自我监控调节是自主性学习的关键谢谢!课件23张PPT。如何提高高三学生化学学习效率青岛58中 赵新华高三学生学习化学效率低的原因分析1.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在高一、高二年级没有打好基础,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明显不足,知识结构缺陷,到了高三“不知道”、“听不懂”、“不会做”的现象连连发生,时间久了这种状态得不到改善,就会“怕”,遇到问题明明能解决,因“怕”而心理暗示自己做不来,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效率低的原因分析2、? 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导致学习的实效性下降。学生的学习中模仿性学习和记忆性学习占居了过大的比例,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缺乏,虽有想学好化学的想法,但在行动上又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缺少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成绩没有提高,问题却积累的越来越多,心理负重越来越大。高三学生学习化学效率低的原因分析3、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性存在问题和教师对课程目标的把握不准而导致学生的成绩上升缓慢。 “死看硬守”曾是高考取胜的法宝,但它以耗费师生更多的时间精力及牺牲其他科目为代价,显然它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如何提高高三化学课堂效率?一、以大纲为依据,准确把握和处理重难点
二、积极推广并加强高三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学生成绩高低教学设计课堂效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何谓自主性学习 所谓的自主性学习是学生主体自愿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是独立性的,能进行自我调控的,具有责任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强烈的探索精神。加强学生自主性
学习的策略方法指导多向互动情境设置反馈调节成功展示评价激励方法指导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有选样一句名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科学高效地学习。而方法的指导必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综合、记忆、理解等都有其方法上的特点 ,教师要相机引导、精心施教,让学生会学、学会。情境设置策略 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情境的设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问题情境。把知识和问题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习,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产生学习动机。二是情感情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环境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关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 ,让这些学生提高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成功展示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各有所长,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展示,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 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多向互动策略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它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又一表现形式。首先,需要教师刨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其次,要优化师生、生生互动的组合方式,既包括师讲生听、师导生思、师示范生模仿、师点拨生探索等,也包括生质疑师启迪、生答疑师评价矫正、生分析议论师概括归纳、生操作演示师点评指导等,还包括生生互动的多种形式,如两两互动、小组合作互动等,互动中可以相互捡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的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
知,共同操作,探索发现。反馈调节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和调控过程,教与学双方均须在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控制。 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掌握。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灵活地控制教学过程,而不应被巳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所束缚,特别是那些有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和鼓励,鼓励这些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的大胆求知、主动发展创造条件。评价激励策略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与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进取心理,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关于高三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几点反思反思一:快节奏能否叫高效率?什么样的情景最能触动学生?
以学生思维活动的节奏和容量为标准,让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以符和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设计。 反思二 如何使用学案?
学案能代替教学设计吗?
如何设计具有高思维含量的问题组?
设计好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就是自主学习吗?
反思三 教学目的是什么?
如何达到学生的最大参与度?
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H2SO4+Zn→ZnSO4+H2↑
H2+CuO2Cu+O2
H2SO4+Zn-ZnSO4+H2
H2O+Cu-H2+CuO反思四 我们应关注哪些学生?

怎样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反思意识?

宏观调控1、完善元认知结构是自主性学习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3、增强自我监控调节是自主性学习的关键谢谢!课件23张PPT。青岛市公开课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专题复习胶州市实验中学 张芮化学反应速率
与化学平衡专题复习课张 芮目标要求
( l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
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
( 2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 3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
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
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例题1]
甲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4A(s)+3B(g) 2C(g)+D(g) ΔH<0,
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对此反应
速率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
0.3 mol/(L·min)
B.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 C. 若乙容器中也同时进行此反应,且相同时
间段内用D表示的速率是0.2 mol/(L?min),
则乙容器中反应速率更快
D. 对甲容器升高温度,则反应速率将减小C
3、若改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则对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为:
变化趋势一致,程度可能不同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
浓度的变化2、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变式练习1]
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至2min,z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_。0.05mol/(L. min)3x+y = 2z[思考1]
在N2+3H2 ? 2NH3中,当其他外界条件不变时:
?缩小容器体积,该反应的速率怎么变?
在反应中保持体系容积不变,充入He,反应的速率怎么变?
在反应中保持体系压强不变,充入He,反应的速率怎么变?
改变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引起浓度改变增大不变减小 化学平衡状态,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的
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 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相等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
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常数[思考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
N2 (g) + 3 H2(g) 2NH3(g),△H<0,
下列叙述可判断达到平衡的是( )
① N2的消耗速率等于H2的生成速率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同时生2nmolNH3
③ NH3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
④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②③④H2O(g)+CO(g) H2(g)+CO2(g)[例题2]
恒温下,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A中通入1 mol N2与1mol H2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N2 (g) + 3 H2(g) 2NH3(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若平衡时氮气的
转化率为20%.
(Ⅰ)则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
K值为____。12.5(mol/L)-2等于增大(Ⅱ)
N2 (g) + 3 H2(g) 2NH3(g),△H<0
若改变压强使新平衡时氮气的转化率变为 25%,则新平衡时的K值 _____原平衡 的K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若降低A容器的温度,该反应K值将
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Ⅲ)
若在此温度下,向另一容器体积为1L的
恒容容器B中按物质的量分别为
2 mol 、 1 mol 、 1 mol
充入 N2、 H2、 NH3,
此时,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
(填是或否)
V正__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否大于化学平衡常数
1、K的求算:平衡状态 浓度表示
2、K只受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吸热反应的K增大
3、Qc>Kc V正 < V逆
Qc=Kc V正 = V逆
Qc V逆[变式练习] (07山东理综28)(11分)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① 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______________
800L·mol-1 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_______K(B)
(填“>”、“<”或“=”)。
=[本节小结]
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题的
“三个明确”
①明确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②明确反应前后的计量数变化
(尤其是气体分子数的变化)
③明确浓度(起始、变化、平衡)
再 见1、某化合物A的蒸气1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分解:2A(g)=B(g)+nC(g),反应到3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变为0.8mol/L,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v(c)=0.6mol/ (L.min),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值为_____, v(b)=_______mol/(L.min)。[课后练习]2、将一定浓度的盐酸倒入碳酸钙中,若作如下改变的情况,其中能使最初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
A、盐酸的浓度不变,而使盐酸的用量一倍
B、盐酸的浓度增大一倍,而使盐酸的用量
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C、盐酸的浓度和用量都不变,增加碳酸钙
的量
D、盐酸和碳酸钙不变,增大压强一倍
E、加入CaCl2固体
F、将CaCO3用CaCO3粉末代替BF3、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B 容器内Y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Z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D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4、(2007年上海2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
CO(g)+2H2(g) 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K=c(CH3OH)/c(CO)·c (H2)2 减小 2nB/3tBmol·(L·min)-1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b c课件24张PPT。高三化学复习 重点难点的选取和处理 即墨一中 王仁先 2007/11/24 1、主要问题
(1)选择不准复习的重点。
(2)把握不住学生学习的难点。
(3)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不太恰当。 2、主要原因
(1)部分青年教师教材不熟,经验不足。
(2)部分老教师过于依赖往年经验,不重视研究高考的新变化。
(3)部分老师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掌握不熟、把握不准。
(4)部分老师总怕遗漏知识点,面面俱到,处处重点,多讲才放心。3、选取重点难点的理由(1)省时省力,提高效率,提高成绩。
(2)试卷中一共十一道题,能考查的知识点约为四十个左右,占全部知识点约为四分之一。十一道题能覆盖五本教材多大的范围?
(3)对照07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题,说明中要求的内容考了多少,没有要求的内容又考了多少呢?4、选取重点难点的依据(1)新课程标准。
(2)全国高考大纲。
(3)山东省考试说明。(最可靠的依据)
(4)往年高考试题。 (1)物质结构必修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实例结论:对同位素的计算不要作为重点来训练;对共价键的形成方式和类型不用补充;对晶体结构的研究也不用太深刻。本部分的复习重点是相关的规律和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及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本部分的复习的难点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2)元素化合物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结论:对镁、锌、铅等金属不用做过多补充;对氟、硼、磷等非金属也不必过多研究。本部分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本部分复习的难点应该是以元素化合物为基础的综合推理能力培养以及学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3)溶液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结论:溶解度的计算不用做过多训练,析出晶体(特别是含结晶水)的计算不用复习;胶体的性质不用认真的研究,了解即可。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此处没有要求,但在基本概念部分有明确要求:“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所以,本部分复习的重点是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本部分复习的难点应该是二者之间的换算。(4)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结论:氧化还原反应仍然是重点,但其重要性有所减弱,化学能与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则成为重点。对燃烧热和中和热没有要求,而对该盖斯定律应用计算则明确要求,但仅限于简单计算,重点在于要掌握计算的原理,而不必研究复杂的多反应的计算。本部分的另一个重点是原电池(含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电解反应原理,难点是蓄电池的充电放电反应原理。(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结论:反应速率只要求了解定量表示方法,平衡常数要求能进行简单计算。本部分的重点应是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规律,难点则是规律的应用。(6)电解质溶液。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结论:电离平衡常数没有要求,可以不作研究;pH只要求简单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只要求了解,计算可不作研究。本部分的重点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离子反应和离子检验。难点是三个平衡的综合应用。(7)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②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③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④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⑤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⑥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其重要应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结论:必修内容不研究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类型,不深究同分异构现象,不要求按类学习有机物,只需要通过对部分典型有机物的一般学习来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所以,本部分的重点是典型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8)化学实验基础。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③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④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⑤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⑥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⑦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结论:高考对实验的考察要求层次是比较高的,我们对实验的复习总是不到位。在所有的题目中,实验题是丢分最高的。原因是我们对实验的学习基本上是“理论学习”,学生最缺的就是实验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研究性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最有效载体。因此本部分的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重点和难点。(9)化学计算。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结论:考试说明中没有单独对化学计算作出说明,计算的要求分散在各部分知识内容中。可以看出,高考对计算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仅对基本计算作要求。所以,计算复习的重点是基本计算技能,不必对复杂混合物计算作研究,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也可以不作要求。(1)认真仔细地研究全国考试大纲和山东省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要复习的每一部份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层次,准确把握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方式和方向。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诊断性测试,掌握学生的知识漏洞、能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点。
(5)列出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明细表。
(6)研究每一个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案。一般来说,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对重点中的难点要进行专题训练,总结归纳出规律,使难点变容易。6、方法建议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重点难点的选取和处理
即墨一中 王仁先
2007/11/24
1、主要问题
(1)选择不准复习的重点。
(2)把握不住学生学习的难点。
(3)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不太恰当。
2、主要原因
(1)青年教师教材不熟,经验不足。
(2)老教师依赖经验,不重视高考的变化。
(3)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掌握不熟、把握不准。
3、实例
(1)在物质结构必修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⑹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因此,对同位素的计算不要作为重点来训练;对共价键的形成方式和类型不用补充;对晶体结构的研究也不用太深刻。本部分的复习重点是相关的规律和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及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本部分的复习的难点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
(2)元素化合物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对镁、锌、铅等金属不用做过多补充;对氟、硼、磷等非金属也不必过多研究。本部分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本部分复习的难点应该是以元素化合物为基础的综合推理能力培养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3)溶液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因此,溶解度的计算不用做过多训练,也就是说,析出晶体的计算不用复习;胶体的性质不用认真的研究,了解即可。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此处没有要求,但在基本概念部分有明确要求,“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所以,本部分复习的重点是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本部分复习的难点应该是二者之间的换算。
(4)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从说明中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有所减弱,化学能与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则成为重点。对燃烧热和中和热没有要求,而对该盖斯定律应用计算则明确要求,但仅限于简单计算,重点在于计算的原理要掌握,而不必研究复杂的多反应的计算。本部分的另一个重点是原电池(含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电解反应原理,难点是蓄电池的充电放电反应原理。
(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反应速率只要求了解定量表示方法,平衡常数要求能进行简单计算,本部分的重点应是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规律,难点则是规律的应用。
(6)电解质溶液。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没有要求,可以不作研究;pH只要求简单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只要求了解,计算可不作研究。本部分的重点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离子反应。难点是三个平衡的综合应用。
(7)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②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③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④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⑤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⑥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其重要应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必修内容不研究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类型,不深究同分异构现象,不要求按类学习有机物,只需要通过对部分典型有机物的一般学习来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所以,本部分的重点是典型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化学实验基础。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③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④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⑤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⑥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⑦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高考对实验的考察要求层次是比较高的,我们对实验的复习总是不到位。在所有的题目中,实验题是丢分最高的。原因是我们对实验的学习基本上是“理论学习”,学生最缺的就是实验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研究性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最有效载体。因此本部分的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9)化学计算。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试说明中没有单独对化学计算作出说明,计算的要求分散在各部分知识内容中。可以看出,高考对计算的考察难度有所降低,仅对基本计算作要求。所以,计算复习的重点是基本计算技能,不必对复杂混合物计算作研究,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也可以不作要求。
3、解决方法建议
(1)认真仔细地研究全国考试大纲和山东省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的每一部份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层次,准确把握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方式和方向。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诊断性测试,掌握学生的知识漏洞、能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点。
(5)列出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明细表。
(6)研究每一个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案。一般来说,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对重点中的难点要进行专题训练,总结归纳出规律,使难点变容易。
课件22张PPT。高三化学复习中 重点难点的选取与处理即墨一中王仁先
2007-11-24
1、主要问题(1)选择不准复习的重点。
(2)把握不住学生学习的难点。
(3)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不太恰当。
2、主要原因(1)青年教师教材不熟,经验不足。
(2)老教师依赖经验,不重视高考的变化。
(3)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掌握不熟、把握不准。
(4)责任心太强,总是不放心,那儿都重要,到处是重点。
3、实例(1)物质结构必修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⑹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结论:对同位素的计算不要作为重点来训练;对共价键的形成方式和类型不用补充;对晶体结构的研究也不用太深刻。本部分的复习重点是相关的规律和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及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本部分的复习的难点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方法。
(2)元素化合物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结论:对镁、锌、铅等金属不用做过多补充;对氟、硼、磷等非金属也不必过多研究。本部分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本部分复习的难点应该是以元素化合物为基础的综合推理能力培养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3)溶液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结论:溶解度的计算不用做过多训练,也就是说,析出晶体的计算不用复习;胶体的性质不用认真的研究,了解即可。物质的量及有关计算此处没有要求,但在基本概念部分有明确要求,“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所以,本部分复习的重点是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本部分复习的难点应该是二者之间的换算。
(4)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⑦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从说明中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有所减弱,化学能与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则成为重点。对燃烧热和中和热没有要求,而对盖斯定律应用计算则明确要求,但仅限于简单计算,重点在于计算的原理要掌握,而不必研究复杂的多反应的计算。本部分的另一个重点是原电池(含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电解反应原理,难点是蓄电池的充电放电反应原理。
(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反应速率只要求了解定量表示方法,平衡常数要求能进行简单计算,本部分的重点应是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规律,难点则是规律的应用。(6)电解质溶液。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⑤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没有要求,可以不作研究;pH只要求简单计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只要求了解,计算可不作研究。本部分的重点是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离子反应和离子检验。难点是三个平衡的综合应用。
(7)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②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③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④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⑤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⑥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其重要应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必修内容不研究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类型,不深究同分异构现象,不要求按类学习有机物,只需要通过对部分典型有机物的一般学习来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所以,本部分的重点是典型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化学实验基础。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①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②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③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④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⑤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⑥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⑦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高考对实验的考察要求层次是比较高的,我们对实验的复习总是不到位。在所有的题目中,实验题是丢分最高的。原因是我们对实验的学习基本上是“理论学习”,学生最缺的就是实验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新课程标准中研究性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最有效载体。因此本部分的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重点和难点。(9)化学计算。考试说明的要求是: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考试说明中没有单独对化学计算作出说明,计算的要求分散在各部分知识内容中。可以看出,高考对计算的考察难度有所降低,仅对基本计算作要求。所以,计算复习的重点是基本计算技能,不必对复杂混合物计算作研究,电离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也可以不作要求。 3、解决方法建议(1)认真仔细地研究全国考试大纲和山东省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的每一部份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层次,准确把握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方式和方向。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诊断性测试,掌握学生的知识漏洞、能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点。
(5)列出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明细表。
(6)研究每一个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案。一般来说,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对重点中的难点要进行专题训练,总结归纳出规律,使难点变容易。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青岛市高三期中统一检测
化学试卷分析 2007年11月
一、试题总体情况分析
1.命题意图和指导思想
面对2008年就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本着能对教师在高考复习中起到有利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考化学复习的教学,检测高三学生本学期复习的质量,制定了本次考试的命题意图和指导思想.
2.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题内容力求涵盖现阶段高三学生所复习的化学知识,必修1、必修2(除去有机和化学反应原理的部分)试题以化学主干知识为主要考查点,围绕主干知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无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实验和重要的化学计算来展开。
其中第l卷选择题的命题尽量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II卷注意考查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实验操作和评价能力,化学计算能力等。总体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地考查了学生复习的主干知识。
3.试题结构:
试题分I、II两卷,共19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l卷12个小题,全部为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I卷为实验、填空、推断,共7个题,满分64分。全卷容易题约占20%,中档题约占70%,难题约占10%。这样可以保证试卷有较理想的离散度和区分度。

表一、各知识体系题型、分值统计
知识体系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合计分值
基本概念和理论
3、4、9、10、11
16、17
15+19=34
元素化合物
1、2、6、7
15(1)(2)、18
12+15=27
化学实验
5、8
13、14(2)、19
6+22=28
化学计算
12
14(1)、15(3)
3+8=11

表二、试题双向细目
考查内容
题号
题型
分值
合计
概念

理论
物质结构
3、4、11、17
选择、填空
20
34
化学概念
10
选择
3
氧化还原反应
16
填空
8
物质的量
9
选择
3
元素
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2
选择
6
30
离子反应及检验
6、7、15(1)(2)
选择、填空
14
元素推断
18
填空
10
化学
实验
实验操作
5、13、14(2)
选择、填空
13
28
实验装置的使用
8
选择
3
物质的制备及性质
19
填空
12
化学计算
氧化还原计算
12
选择
3
11
溶液的计算
14(1)、15(3)15
填空
8
4.试题特点
(1)化学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发挥了应有的考查功能
试题以能力立意对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考查,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注重化学用语的使用,适当考虑了对中学化学知识点的覆盖。试题难度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要求,能关注学生的应答需求和体验,试卷长度适中,题目设计有层次,注重考查学生所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语言表述较清楚、简洁,意图表达较准确,试题的阅读量不大,可以使考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地思考,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功底,考生难以得到较好的分数,试题题型配置合理发挥了应有的考查功能。
(2)重视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核心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考察了:无机框图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的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实验装置的作用以及选择、基本实验操作、物质除杂实验的设计、实验现象的判断,第Ⅰ卷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第Ⅱ卷试题强调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解答思路和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许多题目都是学生平时复习中常见的题型,感觉非常的熟悉,多数题目进行了变形。在推断题中,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及相互转化关系,在实验和计算中,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真正理解基础知识,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是还需要学生的仔细认真地作题态度。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增强学生复习的信心,为复习过程找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应用,强调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试题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渗透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内容,强调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让学生感知“完整的、真实的”化学。
注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能力。考察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是否具备化学基本观点和科学视角,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的涵义、能否区别相关概念间的区别、联系和适用条件;能否定量地描述化学变化;能否依托已有化学知识,针对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试题在第3、4、11、17等题,均深层次的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应用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8、13、14、19等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展现完整的思维过程。
(4)化学用语的使用能力受到重视
本套试题有大约29分需学生用仪器名称、操作名称、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作答,占二卷总分的46.7%。化学用语的使用得到了重视。不重视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这也正是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个大毛病就是会做做不对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次出题的意图非常明显给学生敲警钟。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l.试卷的答题情况分析:
由于本次考试采用网上阅卷,加快了阅卷速度,省去了人工试卷分析的工作,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每一个学校的答卷情况,现列表如下:
学校名称
选择
13
14
15
16
17
18
19
zf
1中
25.11
4.25
3.2
2.95
4.88
6.61
5.98
4.79
57.8
2中
30.74
4.81
4.8
3.79
5.5
8.61
8.98
6.82
74.09
3中
21.98
3.37
2.2
1.99
3.58
5.09
4.57
3.02
45.8
11中
15.48
3.3
0.9
1.63
3.24
3.97
2.9
3.07
34.5
9中
28.79
4.55
3.7
3.46
5.14
6.77
7.88
5.76
66.02
15中
28.06
4.66
4.3
3.07
5.41
7.02
7.76
6.64
66.91
16中
20.32
4.04
2.5
2.15
4.45
5.48
5.98
4.13
49.08
17中
26.41
4.46
3.8
2.79
4.86
6.51
7.66
5.49
62.01
19中
27.22
4.67
4
2.94
5.15
6.87
8
5.33
64.22
25中
18.59
3.83
1.8
2.51
3.52
4.74
5.93
3.86
44.79
39中
26.06
4.48
3.6
2.65
4.81
6.71
7.42
5.13
60.85
58中
30.69
4.48
3.8
3.43
6.36
8.33
8.8
7.01
72.86
66中
20.53
3.42
2.2
1.99
4.01
4.82
4.56
3.33
44.85
志成
16.93
3.43
2.1
1.85
2.82
3.55
3.42
2.88
37
全市
23.98
4.12
3.1
2.63
4.53
6.04
6.45
4.81
55.61
满分
36
6
9
8
8
11
10
12
100
难度
0.67
0.69
0.34
0.32
0.57
0.55
0.65
0.40
0.56
2.第1I卷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13题:考查了的是主要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有过滤、蒸馏、萃取分液、蒸发,考查了操作的名称和操作中需要的主要仪器名称。
学生主要错误如下:(1)错别字,可以这样说主要的词语学生都出现了错别字。如蒸馏的馏写成“溜”、漏斗错用为长颈漏斗、三角漏斗,其中的漏写成“陋”、萃取的萃写成“卒、粹、淬”草字头写出竹子头。(2)操作方法使用的错误,如“从碘水中提取得到固体碘的方法”学生只答了萃取分液,还有将蒸发错答为蒸馏和、蒸发冷却结晶、结晶、以及升华。
14题:考查了溶液中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农大、溶解度的计算、以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主要错误有:(1)在计算部分把Vml水当作溶液的体积为Vml进行计算导致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错误;在写得数时忘记单位;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把溶液的体积计算错误。(2)蒸发所需仪器回答不准确,将蒸发皿错答为坩埚、烧杯。多答上了石棉网和坩埚钳。没有扣分(3)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不知道具体实验中的应用将氯化钠的质量错答为5.85g;配制溶液的主要仪器容量瓶不答容量或错误的答为60ml。
15题:这是试题重要考查了离子的检验、离子共存的判断、溶液中电荷守恒的应用。在出题形式上和以往的试题大部一样在有两种离子是不能共存的关系,可是在溶液中还是要存在其中的某一种。这样导致学生在答题上存在了很大的困惑,导致思考不全面时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主要错误有:(1)和是不能共存的关系,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时都答上了。(2)根据电荷守恒的关系,溶液中一定要有I- 或NO3-其中的一种那么离子浓度也应该体现出来,绝大多数学生考虑不周全,没有出现,只认为溶液中一定有SO42-所以答浓度的时候也没有协商离子浓度的符号。
16题:这是一道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主的试题
主要错误表现在:答题不仔细,不认真如物质的量之比错答为1:3;转移电子数目答为物质的量;氧化性由弱到强的次序答为由强到弱;这暴露出学生作题的随意性,是会做而答不对的典型情况。
17题:该题以物质结构元素推断为基础的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了重要的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还涉及了物质的分类和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考查相当基础、覆盖面广。
主要的错误有:(1)第二问中B、C、E与A形成的化和物中最稳定的理解成了B、C、E、A形成的化学物,所以错答为(NH4)2SO4(2)第三问中物质的分类是根据性质分类的,而学生却错误答为“离子化和物”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对物质的分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化学用语不过关:N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写成电子式、结构式;绝大多数的学生在Al(OH)3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上失分,表现在只会碱式电离不会酸式电离,错误地写成偏铝酸电离,中间用等号,而不用可逆号;由不少学生把电离方程式写上了“电解”“通电”。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上,不写Cl2写HClO;错写成化学方程式;不配平等。(4)元素周期律知识掌握不理想比如将C错误的推断为Si、Na导致第三问错误;第二问中比较NH3、H2O、H2S的稳定性错答为NH3
18题:此题是关于元素化和物的框图推断题
主要错误如下:(1)甲的化学式错答为A的化学式;(2)丙在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的三写成3,第ⅦA的Ⅶ写成7,(3)方程式的书写中漏水、不配平、不写气体号。若将化学方程写成离子方程式对,但是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步得分。
总体上该题很多学生得了10分,说明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
19题:此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问题,重点考查了实验操作的叙述及实验现象的描述。主要错误如下:(1)问中Zn和CuO的顺序颠倒,(2)问得分率极低,主要原因是对题意理解不到位,题目中要求是在第2个操作上进行补充,而实际答为通入浓硫酸、足量H2以及当质量不再改变时停止加热,实际上是对第3步的补充。(3)问中离子方程式写得较好,其中现象的描述部分不太很好,多数学生没有按照实验的发生过程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而是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另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全面,考虑不周全,大部分学生只得2分。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纲”举“目”张,夯实基础
复习中要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目”,正确处理好教材在复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夯实基础,进而使学生融会贯通的灵活应用书本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凡是在复习过程中,抛掉书本,搞押题、猜题及题海会战的做法不仅本末倒置,而且累垮了学生。在复习中教材是根本,资料是补充,紧紧遵循《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紧扣教材,抓住主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过分繁难的计算题以及技巧性很强的计算型选择题不要过多的耗费精力。
2.注重“审题”,强化规范
从每一次的阅卷情况来看,都会出现大量的因审题不缜密、规范失偏颇而失分的现象,这次考试依旧如此。这说明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着重做好三个步骤:粗审---从宏观上把握题目的命题意图,明晰题意,理顺关系,找出提示条件、数据、信息等与设问的线性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解题思路;细审---仔细揣摩关键字词的涵义,哪些是有效条件(信息),哪些是干扰条件(信息),有哪些隐含条件,找准正确解题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精审---在题干和设问的细节上进行必要的“咬文嚼字”,以避免“一字之差,谬之千里”现象的出现。
3.重视化学用语的复习
化学试卷中涉及分子式、电子式、有机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占很大的比重。每年的高考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的一句话“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误、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在做计算题是没有考虑有效数字和量纲单位的,按规定扣分。”所以在复习中必须重视化学用语的训练,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书写准确、规范、快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平时教学中的严格要求,强化规范,形成习惯。
近年来一些开放性的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简答题要求准确地组织文字,简明扼要的答出要点。不少考生虽然原理较清楚、解题思路清晰,但表达却词不达意。在复习中要加强训练,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4.重视化学实验复习
实验试题的命制一般都是从中学阶段学生最熟悉的基础实验入手,又简到难,由收敛到发散,由具体到开放,逐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认真对待课本中出现的实验,要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注意实验的干扰因素、成败关键。这些往往是实验创新的出发点。
要善于在实验复习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试剂、装置选择的原因,操作不如此进行会出现什么现象,还可以怎样进行实验设计等。花费一些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方案。在复习就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就知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理解复习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继承,关键是不断的更新和提高。
同时要多留意身边的化学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他们都可能跟实验挂上钩,从而设计出有创新性的实验课题。这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5.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很多老师认为“题海战术”很灵验,并乐此不疲的投入其中,结果因“死练,练死”而桎梏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一旦遇到新信息、新情景或题型、条件变化时,便手足无措而“败走麦城”。
复习过程是“引导、启发、领入”的教育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展开、发现、发散等主动认知和指向性明确的、积极探究的心智活动。通过题组训练、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审视和操作同一个问题。这样,才能化整为零、积零为正、举一反三的产生触类旁通的效果和殊途同归的效应;才能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形成思维能力,而不是只一味的盯着练习的数量和孤立、静止的结果。也迫使学生不得不放弃对“题海”的依赖,养成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并将这种习惯牢牢的植根于其意识深处,形成通向四面八方的开阔的思路和扩散、辐射的思维品质和对问题不懈的探索精神。
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待要复习什么,怎么复习作为老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是化学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点是复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要总结哪些知识规律,如果自己都不明白,是指导不好学生的复习的。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的效率,重点突出,教法得当。 在学法指导上,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消化、总结、归纳,对相关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使知识牢固地记忆,较长时间不忘,有利于知识储备和快速提取迁移,解决问题时,能迅速反映联想,组成一个相关的知识群,有利于问题的分析解决。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抓好落实,对一些易错、易混、易再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不厌其烦多次在教学中重复,落实,让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现象。

高三理科一批次全市达线人数统计表
一批次
学生人数
总分
物理
化学
生物
数学
汇总(人)
3901
636
693
713
722
687
青岛1中
227
19
30
32
16
24
青岛2中
577
283
273
247
249
230
青岛3中
247
6
9
1
4
8
青岛9中
309
58
62
69
85
50
青岛11中
126
0
1
0
0
0
青岛15中
437
44
42
107
56
83
青岛16中
144
0
3
2
3
4
青岛17中
360
41
50
49
57
43
青岛19中
361
41
45
56
48
69
青岛25中
144
1
5
3
2
3
青岛39中
77
5
7
6
3
4
青岛58中
437
130
155
134
184
156
青岛66中
158
0
3
1
5
1
瑞达学校
30
0
0
0
0
0
青岛霍校
32
0
0
0
0
0
东方学校
12
2
3
1
1
3
育贤中学
30
0
0
0
0
0
启明星中学
59
3
2
2
4
2
志成中学
56
0
0
0
0
0
天山实验
30
1
0
1
2
1
振华业校
48
2
693
2
3
6
高三理科二批次全市达线人数统计表
市线
学生人数
总分
物理
化学
生物
综合
汇总
3901
971
1024
1010
1073
1017
青岛1中
227
33
44
41
32
39
青岛2中
577
376
371
325
329
316
青岛3中
247
6
16
6
13
16
青岛9中
309
92
93
104
123
79
青岛11中
126
0
1
0
2
0
青岛15中
437
85
75
153
100
135
青岛16中
144
1
8
2
6
7
青岛17中
360
62
74
80
94
66
青岛19中
361
76
76
90
82
105
青岛25中
144
2
9
3
4
6
青岛39中
77
8
13
12
8
8
青岛58中
437
217
225
180
260
224
青岛66中
158
0
6
3
7
1
瑞达学校
30
0
0
0
0
0
青岛霍校
32
0
0
0
0
0
东方学校
12
4
3
3
1
4
育贤中学
30
0
0
0
0
0
启明星中学
59
3
3
2
5
3
志成中学
56
0
0
0
0
0
天山实验
30
2
3
2
4
1
振华业校
48
4
4
4
3
7
高三化学全市平均分、率
 
人数
总分
平均分
优秀率
良好率
及格率
汇总
3901
532.1
61.77
18.28
41.45
60.24
青岛1中
227
503.93
57.74 8
14.1
33.92
49.34
青岛2中
577
622.6
75.78 1
42.81
77.99
93.41
青岛3中
247
477.09
46.56
0.4
7.29
19.03
青岛9中
309
577.75
69.3 3
22.33
53.72
78.64
青岛11中
126
379.21
35.26
0
0.79
3.97
青岛15中
437
547.16
68.28 4
24.49
51.72
74.83
青岛16中
144
470.83
49.38 9
1.39
5.56
25.69
青岛17中
360
535.9
62.96 6
13.61
37.78
65.56
青岛19中
361
544.33
64.72 5
15.51
41.83
66.76
青岛25中
144
437.19
47.31
2.08
7.64
23.61
青岛39中
77
537.82
62.25 7
7.79
37.66
63.64
青岛58中
437
608.03
73.36 2
30.66
70.02
89.93
青岛66中
158
432.3
44.98
0.63
8.86
23.42
瑞达学校
30
374.93
45.53
0
0
10
青岛霍校
32
392
39.66
0
3.13
3.13
东方学校
12
519.42
61.25
8.33
41.67
66.67
育贤中学
30
329.5
32.8
0
0
0
启明星中学
59
412.29
44.76
3.39
8.47
18.64
志成中学
56
403.54
39.43
0
0
3.57
天山实验
30
484.23
46.47
3.33
6.67
23.33
振华业校
48
455.33
50.5
4.17
22.92
60.24
高三理科T标准分统计表
单位
学生人数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基本能力
市区
3901
50
50
50
50
50
50
50
1中
227
47.13
47.04
48.3
47.58
47.84 3
47.51
49.49
2中
577
56.67
57.12
58.78
58.5
57.52 3
57
55.74
3中
247
45.98
47.03
45.94
45.87
41.83 7
45.35
44.55
9中
309
56.98
52.09
53.71
53.83
54.04 3
54.53
51.65
11中
126
39.58
34.76
36.76
38.34
35.76 6
38.77
41.56
15中
437
50.19
53.08
49.76
49.5
53.5 1
50.4
52.08
16中
144
44.89
46.51
43.5
45.39
43.35 7
45.14
44.65
17中
360
52.37
49.42
49.74
50.73
50.64 3
50.43
48.64
19中
361
50.25
51.57
52.28
49.92
51.58 2
50.21
49.86
25中
144
43.55
40.67
40.38
42.73
42.23 5
42.73
46.98
39中
77
52.69
50.14
52.35
48.21
50.26 4
49.65
50.97
58中
437
53.13
56.89
56.62
57.02
56.22 5
57.81
54.34
66中
158
41.39
42.12
41.2
40.8
40.98 6
42.56
44.69
瑞达
30
38.25
32.72
40.11
33.72
41.28
34.48
44.88
霍校
32
36.56
38.81
36.61
39.24
38.13
39.35
40.45
东方
12
47.58
47.83
48.85
49.74
49.72
49.77
50.16
育贤
30
39.36
30.75
30.88
33.52
34.44
28.71
44.05
启明星
59
38.97
41.16
35.5
40.32
40.86
41.2
46.54
志成
56
43.39
38.18
39.46
39.53
38 6
36.71
44.4
天山
30
47.21
43.66
48.56
47.17
41.78
47.41
51.13
振华
48
41.95
45.64
42.69
44.54
43.95
42.01
40.51
课件30张PPT。山东省教研室 卢巍
luwei325@263.net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与2008年高考化学备考建议内 容 提 要一.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化学试题评析
1.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分析
2.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内容分析
3.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分析二.对2008年化学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1.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复习,做到高观点.大视野
2.高度重视化学科学的重要原理.方法与思想智慧
3.严格要求,提高答题的准确性2007年高考理综试卷结构2007年高考理综试卷结构特点选择题序及数量为:
生物(1-8).化学(9-15).物理(16-22)第Ⅱ卷(必做)的顺序为:物理.生物.化学
第Ⅱ卷(选做)的顺序为:化学.生物.物理物理选择题继续单列,仍为不定项选择题 1.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分析(1)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必做部分知识点分布及分数比例分析稳体现在:
常规题目多,选择题基本为复习资料中常见的题目。
重点考察继续学习化学的支持性知识,如:对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学计算(计量).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运用;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的分析;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本质的认识;对虚拟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物质性质及相互反应关系的敏感度以及对实验情景的知觉意识等。
注意照顾覆盖面。总体感觉:稳中有变变体现在:
(1)整张试卷的题目分为必做和选做,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的特点。
(2)注意了对重要反应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设计原电池,并书写电极反应式)和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考查。
(3)试题考查学生对身边物质的了解情况,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维意识和习惯。2.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化学试题内容分析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高于空气污染指数   采用判断型题干设计方式从四不同的角度直接对STS知识(本题指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知识) 进行考查,难度较小。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B、 NH4HCO3溶液??? C、 NaHCO3溶液??? D、 NaHSO4溶液 该题题干中包含了四个考点信息,重点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强弱酸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的知识,同时兼顾考查接受和运用文字信息的能力。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采用判断型题干设计方式考查有机化学的常识性知识,识记层次,难度较小。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2和 O3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3+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 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石墨△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采用判断型题干设计方式对元素性质、离子共存、元素周期表、热化学和杀菌消毒机理等常识性知识进行考查,难度较小。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键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采用判断型题干设计方式对元素与化合物、元素与原子、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考查,知识考查较细致,中等难度。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移动、漂白的机理、电荷守恒的知识,中等难度。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 0.08000???  C、 0.200 ??? D、 0.240该题重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及其计算,有一定的综合性,中等难度。28、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
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
“>”、“<”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 (不必配平)。 (1)结合STS信息,以常见的污染物SO2为载体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函数性质的知识,中等难度。
(2)结合STS信息,以常见的有机物CH4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盖斯定律的计算,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
(3)选择化学学科较前沿的纳米材料MFe2OX和SO2为载体对元素价态与氧化、还原性的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进行考查,难度较大。29、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投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mol/L,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站在化学变化能实现物质种类变化和能量变化,化学科学能帮助人们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并更好的应用物质的认识高度,以常见的金属Fe、Cu为载体对离子反应、电化学知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进行考查。
(1)直接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度较小。
(2)考查化学电池的设计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难度较小。
(3)根据给出的信息对Fe2+、Fe3+、Cu2+进行分离和提纯,综合性较强,中等难度。
(4)利用金属的防腐应用背景,对电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考查,难度较大。30、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证明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程序制取干燥氧气,并验证氧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1)以构思的实验情景为载体,考查了C的氧化物(CO、CO2)、N的氢化物和氧化物(NO、NO2)、氧气、过氧化钠、乙醇等物质的性质,考查了影响NH3·H2O在水中电离平衡的因素。
(2)考查了考生将实验习题情景化,用相似的策略周密计划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性质实验等实验流程的能力。
(3)由于试题涉及的物种多样、实验任务多重、实验情景多变,对考生思维的周密性要求高,因而难度较大。31、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Mg(OH)2、CaSO4顺序制备?原因是???????????????? 。 (3)溴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氧化碳,原因是?????????????????????????????????????? 。(1)题目本身富有教育意义:本题给出了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真实背景,介绍了工业上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手段,将分散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富集、转化,从而获得对人类更有价值的化工产品。通过解答这样的高考题,学生不仅意识到书本上所学习的看似简单的关于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化学知识,在工业上原来有着重要的应用,还对海水作为资源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题目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考查:任何的生产过程都要本着高效、绿色、节约、安全的要求加以设计。平日里,教师的教学如果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其解答会容易得多。
(3)题目体现了“化学与技术”模块的技术特色,通过考查学生依据问题情境进行推理的能力,间接介绍了“膜技术”的本质。32、请完成下列各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s等是人工合成的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 ?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于???????? 晶体。 (3)在极性分子NCl3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1,请推测NCl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本题覆盖了本模块的3个考点:原子的结构及其化学表达方法、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与共价键(含配位键)的成键特征、晶体的微观结构与性质。考查的全部是浅显的基本知识,难度适中。33、乙基香草醛( )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A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2OH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C的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b)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乙基香草醛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D(CH3O- -COOCH3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CH3O- -CHO)合成D(其他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本题借助新的物质载体,考查的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官能团的性质特点、含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规律和条件、有机化学反应的分类等,同分异构体的异同点等。 高中阶段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与无机化学不同。
无机化学是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作为载体,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基本理论(物质结构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知识等)、基本概念的认识的,因此其核心是掌握重要的化学理论与化学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则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上述理论与概念知识的感性基础和经验积累。
而对于有机化学,由于中学阶段学生不具备从本质(共价键的强度、极性、空间分布等)上分析有机物性质特点的认识基础,因此用具有共同结构特点的官能团的共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把有机物的学习定位到掌握常见的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水平,因此教学中只需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官能团的性质特点、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规律即可。3、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化学试题特点分析(1)化学试题的设置都能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保证了高考化学试题的稳定性  试题能紧扣《课程标准》,做到了试题内容不超纲,无偏题、难题、怪题,特别是对于原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而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没有出现的知识一律没有涉及;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两试卷的设置形式都保持了与样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这样就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再则,试题背景的选择,回避不同版本教材问题情景,消除了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地区教师的疑虑。 总之,两试卷的命制都是“稳”字当头,全力保证了新课程改革后第一次高考化学试题的“平稳过渡”。(2)试题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化学试题Ⅰ卷为了加大知识的覆盖面,绝大多数题干都采用判断型题干设计或者在题干中包含多个考点信息,改变了过去多年试题Ⅰ卷题干的设计方式。试题Ⅱ卷抛弃了以往以物质(元素)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为主打题型的形式,采用了以实际情景为依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融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理论、化学实验探究、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于一体的综合考查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强化化学基本理论、重要概念和核心观念教学,减轻元素化合物识记负担的教学要求。 化学试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内容涉及环保、材料、能源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易使学生形成认同化学、喜爱化学的真切感受。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试题对STS内容的考查也不仅仅为了满足其对试题题干的“点缀”,而体现了对STS思想、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要求(如:化学与技术模块的试题),这应成为以后STS命题的一个发展方向。 
  化学试题关注考查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被认为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探究学习目标,今年化学试题加大了对实验探究能力中实验规划能力的考查,并在化学实验试题的分值和实验的考查方式上有所体现。(3)两试卷的难度设置适中,既能凸现出试题的选拔功能,又能体现出考试的公正性 试卷在必做选择题、必做非选择题、选做题三类试题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必做试题中的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必做试题中的填空题、解答题难度相对较大,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突出了试题的选拔功能;选做试题模块难度适中,难度、区分度、答题耗时等基本等值,体现出考试的公正性,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开设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二、对2008 年化学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1、 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复习,做到高观点.大视野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我们在高三的复习中要重点关注能进入考试操作层面的那些理念:科学素养、科学探究、 STS 。在2007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对这三个方面全部进行了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复习中对上述内容要有所体现。
把化学知识的复习提高到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基本能力、策略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水平上去认识,努力寻找各类知识对学生成长的最优化价值,积极拓展创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升华学生的思想。
把中学化学所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置于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加以揣摩,寻找它们在大背景中解决问题的应用价值和智慧价值。 进入考试操作层面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
⑴ 化学基本观念: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等的发展线索、构成要素以及在化学以外的领域中的应用等。
(2)化学的基本知识:事实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3)化学科学的基本技能:化学用语的识别与使用、化学计量与计算、化学实验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⑴ 了解科学探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⑵能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既能与人合作又能独立思考
⑶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4)化学科学用于解决物质问题的基本策略、方法、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能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⑵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自然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对待自然、社会、科学技术情感态度进入考试操作层面的科学探究学生在较开放的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收集、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包括对信息进行辨别、分类、加工、抽象、归纳。
对化学科学探究一般程序、方法策略了解的程度
综合实验设计与规划能力,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评价、比较筛选,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实验信息的采集、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2、高度重视化学科学的基本原理、核心 概念和重要方法 从07年高考所考内容来看,高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两大块: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②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掌握了三大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反应)、三大基本理论(平衡理论、电离理论、结构理论)、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就等于控制了化学学科的主要得分点。
要兼顾知识面,就要在教学中明确一个宗旨:以《化学课程标准》为本,以《考试说明》为纲,教师要全面深入的研究现有的三套高中化学教材,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化学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作为重要课程资源的功能。 3、严格要求,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在复习教学中,必须从严要求,把好三关: ⑴文字表达关。平时要有计划地训练与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用好字、词、句, 注意语句精炼化训练,力求做到消灭错别字,逐步做到词到意出;
⑵化学用语关。化学用语应用要准确、规范、严谨,包括能规范、正确地写出中学化学所要求的全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甚至单位符号等;还能准确理解新信息情境中的化学术语的含义并加以应用。
⑶审题关。要从平时的练习开始做起,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方法,要求学生审题时选准切入点,注意关键词,不断通过专项审题训练来提高审题能力,包括提高审题的速度、审题的准确性。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