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理综高考化学科后期复习建议一、注意研究理综化学科《考试大纲》调整情况2008年理综《考试大纲》化学部分与2007年相比较,有以下四处变化: 一是能力要求上,在“思维能力”中删去了“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此条超出了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删去此条适当降低了高考要求,有关考试要求在“观察能力”中有适当体现。 二是化学计算部分,删去了“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删去此条也是依据现行《教学大纲》关于“化学基本计算”的规定。 对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初中阶段只介绍溶解度概念,高中阶段未给予加深巩固,高考要进行与化学式、物质的量浓度、分离提纯等综合应用考查,不少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棘手。删去这些内容,虽降低了难度,但不影响高考的选拔,符合高考的精神。 三是化学实验部分,将原来的:“5、掌握化学实验记录的基本实验要求,并能设计一些基本实验。(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修改为:“5、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6、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7、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使其要求未变但表达更为准确。 四是题型示例部分,原大纲中化学试题共40题,在此基础上更换了4题,删去1题,去掉原大纲中目前看来已经超纲或偏难偏陈旧的试题,换上选自近年理综全国卷中有新意的试题。即:1、选择题39题更换了原来的选择题37题(同主族或同周期的元素或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无机选择题,更换了原来分子结构中含有-NH-的心酮氨物质性质描述的有机选择题);2、非选择题18题(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文字推断题)、25题(有机合成推断题)更换了原来的非选择题18题、23题;3、删去了原来的非选择题32题(04年理综高考“过氧乙酸”将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滴定与化学计算进行综合的题)。纵观近几年的《考试大纲》化学部分,今年是内容变化最小的一次,理综化学部分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高考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高中课改的平稳过渡,也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和高考的备考。 二、后期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1、研究高考信息 把准复习方向2008年理综化学科的高考信息,一是2008年理综化学科的《考试大纲》,二是2007年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价报告。要认真学习、研究这些信息,以确保把准后期复习教学的方向。对2008年理综化学科《考试大纲》,要进行学习研究,明确理科综合测试的能力要求和化学科考试的知识范围与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明确考试的形式与试卷的基本结构;特别是对2008年《考试大纲》中化学科的变化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删去的内容后期复习不再涉及;要充分用好《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是从近年高考中筛选出来的区分度很高的优秀题,最具高考的代表性),将题型示例进行组合(组合成为套题),后期定时训练考生,并从考查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上认真进行讲评、指导,帮助考生获得高考化学试题的感性认识,促进考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对2007年的理综化学试题和考试中心的评价报告,要认真研究,明确试题特点,掌握化学科四大能力要求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在化学试题中进行考查;熟悉不同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的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要善于从考试中心对2007年理综测试化学科的评价报告中,捕捉2008年化学科的高考信息。考试中心对2007年理综测试化学科的评价:化学试题的命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有助于考试公平、公正的进行”的高考命题原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导中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化学试题的特点:1、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对化学学科主体内容进行考查 表现在坚持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坚持传统试题的推陈出新;坚持对简单计算及推理的考查。2、加大学科内知识相结合的趋势,突出了对学科能力的考查 进一步将无机、有机、实验、简单计算相结合(主要以实验、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论相结合;有机、实验、计算相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相结合),强调了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大了对化学学科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考查的综合度。3、重视对表达能力规范的考查 要求考生书写化学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化学方程式、结构简式、化学仪器名称、实验操作名称等化学专用术语,回答化学问题。4、试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 有利于考生思维的发散和收敛,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上述特点也是近年理综高考化学科的命题趋势, 2007年的重庆理综高考化学试题都将得以体现,因此后期的复习要紧扣上述特点,以《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为指导,准确把握复习方向。2、以“专题复习——强化训练——插漏补缺”为主线,落实主干知识,强化能力提高专题复习:建议以对口高考化学试题的题型专题为主,知识专题为辅。题型专题可分为:1、选择题(突出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化学反应等,注重一题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关注图象题的考查)。2、无机推断题(文字、框图推断,注意将基本理论与实验、简单计算相结合)。3、有机合成推断题(框图与文字相结合的推断题,突出同分异构、成环合成、计算确定化学式、反应类型判断及与实验的综合)。4、实验题(以教材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基础的组合创新实验题,注重仪器、装置的使用;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简单实验设计——强化简答要点:操作、试剂、现象、结论。)※5、简答式计算题(写计算过程的综合计算题不作要求,但结合原理分析、图象分析的简答式计算题是很多专家推崇的,应关注。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的34题,草酸钙受热分解的曲线变化分析题,是广东省2000年左右的高考题,列为题型示例已多年,一直未取消,很具代表性。天津近三年的理综化学高考题,每年Ⅱ卷中都有一个简答式计算题,得到了考试中心的充分肯定。)知识专题:以高考化学科的主干、重点、热点知识为主要内容,确定知识专题,穿插在题型专题复习中进行。如:电化学知识(关注电解热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关注等效平衡、图象分析);化学实验(关注实验操作与简单实验设计);化学计算(突出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注重守恒、过量计算的基本方法)等等。强化训练:结合专题复习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并穿插每周一次的定时综合训练(化学学科综合与理科综合)。训练题的选择,要以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题(包括考试中心的全国卷、北京、天津、四川、重庆、上海、广东等卷)为主,并注意在这些题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充、外延合并(高考命题的特点),推陈出新。如:将溶液中离子共存题改造为存在某离子(例如H+、OH-、AlO-2等)或有某种离子条件;将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体积等可用范围的条件歪曲为常温、常压,甚至改气态为液态或固态,以混淆质量和物质的量设置干扰项;将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改造成多种元素变价或一种元素多种变价等;对有机合成反应,将原料改成自选或加以限制;将运用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构成——性质题,扩充成为若干物质共集在一题中等等。用高考题,强化训练考生,促进考生能力提高。要关注、收集各地2008年理综高考化学科的“二诊”题,选择命题角度新颖,将教材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试题,训练学生,开扩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插漏补缺:根据专题复习和强化训练中考生存在的问题——知识缺陷、能力差距、应试技巧,进行插漏补缺。对知识缺陷,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对照教材进行弥补;对能力差距,要进一步选择相应能力训练的试题进行强化;对应试技巧,要从审题、表答、解题时“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钩,进行重组、整合;答题抓注关键词句;按顺序答题”和“遇到难题心不慌,先过后杀回马枪”等方面训练学生,培养考生良好的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3、优化讲评方法,提高讲评效率讲评课,是高考后期复习的重要课型,教师要注重讲评课的研究,优化讲评方法,提高讲评效率。讲评的内容:一是理综高考化学典型试题,二是学生做题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知识疏漏、方法缺陷、思维不畅、表达不当),三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弥补知识、归纳方法、激活思维、规范表达,并注重用实验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对典型题的分析、讲评,应尽量从五个层次进行:①这道题怎么做;②为什么要这样做;③怎么想到要这样做;④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些方法哪种最好;⑤改变题目的设问角度,进行变式练习。通过一个题的讲评,使学生掌握一类题,以达事半功倍。讲评课要让学生充分讲话,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讲出自己的困惑,以加强讲评的针对性。教师要及时反馈自己的讲评,注重反思和调整,探索最佳讲评方法,提高讲评效率。坚决摒弃讲评课就题讲题,对答案的低级做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