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08年高考备考会资料包(广州湖滨酒店08.0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08年高考备考会资料包(广州湖滨酒店08.04)

资源简介

课件18张PPT。07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与08届高三备考建议肇庆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平 一、四省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对比分析 2007年粤、琼、鲁、宁四省高考化学试题与《课标》和《07年全国化学考纲》的吻合成度,必将影响未来各省对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以及对中学新课程的实施。故有必要将《课标》和《考纲》与四省高考题作一对照分析。1.试题结构和《考纲》知识点覆盖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省高考化学题都有必考和选考内容。因各省高考方案的区别,选考模块、小题数目和分值都不一致,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考x科的广东、海南两省相比,广东省的x科化学小题数最多,对《考纲》的知识点覆盖率最大;理综合考试的山东、宁夏考题相比,山东题对知识的覆盖率较大。 在x科的选考内容部分,广东只选考两个模块,海南、山东、宁夏卷选考三个模块。
四省题目都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基本都体现了课改的基础性、选择性、综合性、时代性,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了平稳过渡、创新发展的要求。2. 《课标》要求的“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体现 (1)三维目标”的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标》中的“新课程理念”的第一个要求。四省考题对比如下:●过程与方法:操作过程、过程设问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广东题所占比例最大,山东、宁夏题次之。仔细分析试题,几套题目题较多体现“过程”分析,对方法的比较、或探究方法评价上设问相对较少。示例●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实际、创新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广东题的比例最高,其它各省也都有关注。整体看主要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为主;对《课标》中要求的“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竖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面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各省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示例●知识与技能:所有考题基本都涉及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要求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以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学科体系由模块构成,所以新课程高考试题出现了“必考模块”与“选考模块”的划分。《考纲》规定:《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必考,其余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为选考。具体选考哪些模块?是综合还是分x科设计试卷,由各省自己确定。 由于广东省必考的“文科基础”涉及《化学与生活》的考查,“理科基础”涉及《化学与生活》与《化学技术》的考查,所以广东题x科化学试题的选考内容只涉及《物质结构》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内容;其余三省选考除了上面两个模块外还加入《化学与技术》模块内容。另外,因为《考纲》对《化学与技术》知识点的描述外延较宽,对具体化学知识的落点比较模糊,所以三省命制的选考《化学与技术》的试题设问,倾向于落脚在《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点。从素材选取和设问形式来看,海南、山东较宁夏的更多样化一些。(3)科学探究的渗透 《课标》“基本理念”第4条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东和海南理综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广东卷的23题:函盖了“设计方案、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全留空表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评卷方面采用SOLO和PTA的能力层次方法评卷,并且把这种方法也用于了22题,28题几道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是“科学探究”在大面积选拨性考试中的大胆实践。 其余两省试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虽然对于表达与交流、创新意识、合作交流等在命题技术上有些苛求,但将科学探究的不同步骤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还是可以考虑的。 探究题示例(4)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课标》要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体现化学时代特色”,以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科学、生活,关注化学科最新发展,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尽管个别题目有“穿靴戴帽”之嫌,但毕竟向考生传递了化学最新科技动态、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信息。 可见,体现新课程理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题目在各卷上均有表现,以广东试题体现最好。 以无机或有机物质间转化关系框图呈现并设置问题,对过去学科体系为中心、形成知识网络的高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新课程强调“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广东省从自主命题的2005年开始,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摒弃虚拟的、不真实的框图提问,在二卷的实验题、无机题、有机题都代之以“工艺流程图”、“操作流程图”、“生产有用产品问题”、“有机实际合成路线或实际反应”等情景素材,对其中有关步骤进行设问。如07年广东卷21题(制氯化铵工艺流程)、22题(碘钟实验)、24题(软锰矿制高纯二氧化锰工艺流程)、26题(制羟基磷酸钙的两种方法)、27题(治疗矽肺药物“克矽平”合成线路)、28题(苯环上甲基和氯原子对Perkin反应产率的影响)等,都是属于这一类题型。示例(5)减少虚拟、贴近真实 流程图设问的优点:
①素材来源广泛,工业流程、最新科技成果信手拈来;
②流程中超纲的可以不设问,提问灵活,不受素材限制,有些小问的答案设计为开放或半开放也很方便;
③流程图只提供一个素材背景,其中某些物质即使超过考试要求,推不出也不影响后面要回答的问题,减少了“连带丢分”;
④降低了猜题押题的风险。这些题型可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图表数据分析、过程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表达交流等能力,信度和区分度都很好。
预计今后几年内,二卷试题仍会出现这种题型!(6)关注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考查学生学习潜能《课标》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要求学生“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高考试题表现形式主要是信息题、数据分析对比归纳题,以考察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统摄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现将这方面的题目对比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省高考题都涉及到数据、或合成线路分析,考查形式丰富,尤其都对数据比较分析进行了设问。如广东省卷,22题的数据组比较分析、24题信息点较多的流程图和pH数据、26题的pH-lgc(Ca2+)曲线、28题产率数据的对比归纳,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知识的迁移、信息接受和加工能力。示例(7)强化实验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由于《课标》要求“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上要多开设化学实验。新课程高考试题就应该强化实验考查,以体现化学科特色,对新课程教学进行正确的导向。 可看出:广东卷实验所占比例最高、考察类型最多,其次是山东卷。利用高考的特殊功能,充分地考察学校是否真实地贯彻新课程思想,开展、或尽可能地多开展实验及实验探究。这无疑对中学教学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方式!(8)淡化计算(9) 多知识点熔合、多角度设问 新课程强调在必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讲究实用性计算,摒弃那种人为编制的繁琐的、虚拟的计算。所以:
初中教材和中考试题,都淡化了化学计算 新课四省高考题,也都不约而同地淡化了化学计算。代之以实用性小计算(去除人为编制的、实际中不存在的、过程繁杂的计算)。
。所以,必然引起的一个结果是简答的增多。这也是新课程“联系生产生活”的必然结果。 新课程要考查学生有关能力,就必须让大部分考生有充分思考和作答的时间。那么,缩短试卷长度、同时又必须照顾知识点的覆盖面,那么同一小题的多知识点熔合、多角度设问就成为命题部分题目的一种选择。示例。(10)必考题:突出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 由于必须留给考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所以四省高考题的必考题都突出了主干知识,同时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覆盖率都在62%以上,其中广东卷覆盖率最高,达92%。山东和海南为理综试题,在小题数少的情况下知识点的覆盖率也较高 (11)选考题:紧扣核心知识、综合设问、梯度陡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通常分值少,所以必然试题以综合的形式出现,而且设由易到难的梯度十分明显。
《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实验化学》如果作为选考题,落脚点为必修核心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外:07年宁夏的《化学与技术》选考题实际为《化学反应原理》试题。示例二、07年高考改卷场信息1.试题得分率、难度、典型错误 2.一卷、二卷全卷相关度 3.全卷情况 三、08年高考说明的变化与试题走向从《08高考说明》的变化看:08年高考物理、生物走向为适当降低难度,化学科走向为适当增加难度。 《08年高考说明》中:
物理选择题加两题6分(一直都为混选,2~4个答案),非选题减6分;
生物多选(1~4个答案)题减2题6分,且过去多选题错一个没分,今年漏选但选的正确给分;选做题由15分变为10分,必做题增加11分。
化学减2个选择题、减7分;非选题加7分;难度比例由去年的3:6:1变为今年的3:5:2.其它都没有变化。
意味着考生简答量和难度都增大。变化的7分放哪里?我认为:视编题需要而定。四、部分高考试题点评 由于07年高考年报没有出来,看不到专家对试题评价意见。但我们分析高考试题中的优点和缺陷,可以揣测08年高考试题要坚持的和可能改进之处。 前面已谈到的几个优点:知识点的较大覆盖面(多知识点熔合、多解度设问),三维目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科学探究的渗透,贴近真实的框图提问,考查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的数据图表分析,强化实验考查,联系实际的计算,必考题突出主干知识,选考题紧扣核心知识、综合设问,这些都是08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优点,也应该是08年高考化学命题将要坚持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一些试题中的缺陷是08年高考试题可能作的改进之处,也是我们高三老师和教研员在给学生选题练习、命制模拟题时须注意的。一是增加区分尖子生的难点设问;二是前面谈到的科学探究(可能沿用07年的方式,也可能作一些改进(如要学生:提出问题、或得出结论、或改进方案、或其它实验方案、或表达与交流……);三是看图表数据总结规律。其它(见试题点评)五、08届高三复习建议 1.很抓基础、重在落实。要很抓各三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练习,不能一开始就练习综合性试题,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第一轮复习分知识板块、不能太草率;第二轮复习主要是高考热点专题。 2. 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以周期律、周期表带。由于必修内容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得不系统,建议开始先复习周期律、周期表,然后以族为线索复习“常见金属元素”和“常见非金属元素”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否则复习其它知识缺乏载体。 3.强化实验。实验考查力度大、分值重,应分类别地、重点地、多花时间复习;一些典型仪器、典型实验最好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没有条件让学生进实验室的,教师应带实验仪器到课室示范。重视科学探究的训练。 4.重视数据、图表分析和文字表达。估计08年高考题仍会有较多的流程图提问、数据图表分析的题目。 5.重在中间,提升两头。如何在第二轮复习中使尖子生更加稳定?如何让差生(60分以下)的522人尽量多拿分?特别是使中等(60~100分)左右这1169人有较大的题高、又能使100分以上的学生争取更稳定地拿高分?尖子生既要注意基础,还要特别注意简答的简练、准确和有一定难度计算,注意书写计算过程;一般学生重点简答和基础的小计算;中偏下成绩同学重在基础。 6.练习分次递进,讲评要分析和小结。平时练习选题:先练基础题(特别是针对自己学习实际的基础题目),然后再练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练习后的讲评要以“练习→分析、归纳→评讲”的形式。 7.回归教材。命题者对中学教学不了解,一定首先会看教材,从中发掘有用的素材。所以在复习中将练习题与教材知识块对应,引导学生看教材,书中一些典型题要学生重做。 8.加强研究。注意研究《08年考试说明》、 《07年广东高考年报》、 3年来广东、上海、江苏高考题。思考命题者的意图、载体、考查的能力点,选编练习要尽量模仿。“说明”和“年报”中对07年试题评价好、一些难度小而区分度好的题目、难度适中题目,可能就是下一年要继承的题目(能力点、问题设置方式类似,知识点发生变化)。 9.教师少包办、学生多顿悟。高考是以能力立意,新课程更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所以高考试题置考生于新情境,以考查学生潜能。死记更背、猜题押题、“题海”战术都会吃亏。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精选复习和练习的内容,讲解要精练、切中要害,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消化、体会、实践,引导学生顿悟、形成能力。谢谢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
得分率、错误率、典型错误情况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选择题抽样为全体考生:66160
一.选择题
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Bi和Bi互为同位素
C.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0.46
98.03
0.69
0.81
0.01
2.94
0.42
0.98
0.23
2.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38
85.90
12.43
0.27
0.02
2.58
1.04
0.86
0.27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90.03
1.02
5.73
3.19
0.04
2.70
0.90
0.90
0.46
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2.68
0.73
0.53
96.03
0.02
2.88
0.59
0.96
0.27
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4.19
1.94
92.20
1.65
0.02
2.77
0.80
0.92
0.28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77.97
2.19
15.67
4.14
0.04
2.34
1.24
0.78
0.10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
是葡萄糖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4.56
6.66
12.23
76.53
0.04
2.30
1.27
0.77
0.32
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6.98
26.20
31.58
35.16
0.08
1.05
1.43
0.35
0.22
9.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H2+2OH-=2H2O+2e- B.O2+4H++4e-=2H2O
C.H2=2H++2e- D.O2+2H2O+4e-=4OH-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6.46
5.64
73.54
4.31
0.05
2.21
1.32
0.74
0.48
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8.54
1.94
87.87
1.63
0.02
2.64
0.98
0.88
0.29
二、选择题
11.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Al3++4OH-=AlO2-+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93.23
8.47
1.42
7.53
0.02
3.32
1.50
0.83
0.47
12.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0.91
91.61
0.14
86.91
0.03
3.56
0.88
0.99
0.12
13.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搞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4种元素组成 B.含有NH3分子
C.Pt的化合价为+4 D.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92.17
1.71
2.42
88.20
0.06
3.54
1.02
0.96
0.28
14.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
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
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0.27
91.97
4.86
1.33
0.09
3.35
1.48
0.84
0.33
15.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1.0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1.0mol/LNH4Cl溶液:c(NH4+)=c(Cl-)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58.79
4.78
9.71
66.02
0.08
2.44
1.36
0.86
0.53
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16.94
19.02
3.40
73.84
0.04
2.51
1.93
0.63
0.39
17.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8.70
85.54
9.76
3.30
0.16
3.15
1.64
0.79
0.45
1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3.40
89.60
56.72
12.81
0.03
2.70
1.48
0.84
0.40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3.86
77.43
3.49
48.72
0.03
2.46
1.14
0.93
0.35
20.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
A比例
B比例(%)
C比例(%)
D比例(%)
未答比例(%)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3.27
10.21
73.48
38.50
0.05
2.14
1.15
0.87
0.33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5.38
2.09
0.54
0.53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21.(10分)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11.7 g。计算错误多,一些学生算成11.6、11.9,或无单位。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蒸发缺的仪器是蒸发皿,许多学生多答为:铁架台、泥三角、石棉网。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35℃(33~40℃均可得分)。对NH4Cl结晶的上限下限不明,正确答案是35℃(或33~40℃)。学生只想到结晶,没想到物质分离,答为:40℃、30~40℃、20℃、50℃。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要求答“方法及操作”,许多学生只写方法、或只写操作;或操作写为现象;还有答为“焰色反应”、“燃烧”(与加热混淆)等。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重结晶。审题不清。要求写氯化铵含硫酸钠提纯方法,却写为操作步骤,往往步骤又不完整。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5.38
2.09
0.54
0.53
22.(8分)“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O42-)/mol·L-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是反应物I-、S2O8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生表达不清、漏反应物、漏速率。
(2)显色时间t2=29.3s 。显色时间缺单位、单位错、不注意有效数字。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A (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t2的范围选择有误,主要是对数据理解有误,或不会进行数据处理。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分析数据的结论停留在表面,漏乘积、正比,缺乏抽象和量化。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3.24
1.78
0.41
0.55
探究金属粉末铝中是否混有铁和铝。先要求学生进行假设,然后大表全空要学生依步骤填操作和现象。这个表的综合性及强,如果不思考清楚一开始方案错后面基本全错无分。
23.(11分)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Cu元素;(顺序可交换)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Fe 元素;
低级错误,假设1、假设2都不会填,一个空填2种金属、或填别的金属。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示】Ⅰ.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Ⅱ.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
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
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铁

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血红色,结合②可知,一定含铁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一定含铜
错误(2):许多考生一开始就加硝酸,将三种离子混在一块检验,该表0分;
错误(3):本来题目要求对假设3(铝中还含有铁、铜)设计实验方案,但有同学对假设1、2进行实验;
错误(4):没有按题目限制选择仪器、药品。
错误(5):对验证方案长篇大论,得势不得分;现象描述不准确;漏把Fe2+氧化再检验;设计没有分三大步骤(溶解、分离、检验);有的先加SCN-再加HNO3(没有想到SCN-可能有还原性,可能会被HNO3氧化);加试剂没有“少许”、“过量”、“适量”等量的概念;不分离混在一块儿检验。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2.83
1.65
0.26
0.42
由于流程图长、百分含量和pH数据多,很多考生抓不住关键数据信息。这次高考改卷方程式无条件、未配平、沉淀符号错等都为0分。
24.(10分)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工业上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纯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Si(16.27%)、Fe(5.86%)、Al(3.42%)、Zn(2.68%)和Cu(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1)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MnO2还原为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2FeSO4+2H2SO4=MnSO4+Fe2(SO4)3+2H2O。方程式未配平,漏H2SO4、漏H2O,或将H2O写在反应物中。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Fe(OH)3 Al(OH)3 。不会分析反应过程,滤渣A是Fe(OH)3和Al(OH)3,漏一个或写为Ca(OH)2。
(3)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 Cu2+ Zn2+ 杂质。分析pH数据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Cu2+、Zn2+,不会分析数据;或没注意表格信息;或错写为除去CuS、ZnS、Fe3+、Cu、Zn、铜、锌。
(4)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MnO2+H2O+e-=MnOOH+OH-(或2MnO2+H2O+2e-=Mn2O3+2OH-) 。电极反应将生成物MnOOH错写
(5)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有锌、二氧化锰(写两种)。漏掉主要的锌和二氧化锰。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5.71
2.35
0.57
0.72
以黄铁矿FeS2为背景考察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转化率、饱和Na2SO3溶液吸收SO2方程式、酸溶Fe3O4保持足够酸性的原因。
25.(10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1.6×103L/mol 80%(计算过程略)。 算平衡常数丢分较少,但不少人没注意有效数字。凡1.6×103(两位有效数字)写为1600(四位有效数字)这一问不给分。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B、C (填字母)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人选E;转化率与速率混淆。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Na2SO3=2NaHSO3。丢分不多,个别考生多加NaHSO4↓。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 抑制Fe2+、Fe3+的水解,防止Fe2+被氧化成Fe3+。许多考生漏一项。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3.77
2.56
0.31
0.64
26.(12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10NH4NO3+3H2O写错、系数不对。
②5Ca(OH)2+3H3PO4=Ca5(PO4)3OH↓+9H2O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答为“反应简单”,且漏掉“工艺简单”的较多。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 。表达不规范。没有说“局部酸性过大”。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Ca5(PO4)3OH(填化学式)。涉及对数与浓度转化率的计算,有考生把结果弄反了。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多数不是三段论(这里的条件,根据什么原理、这里结果)式论述。有从速率论述(不是从平衡移动分析)、未指明牙齿的主要成份、不写方程(很难分析)、平衡方程很少人写对。
五、(本题包括2小题,9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6.88
2.33
0.76
0.65
27.(9分)克矽平是一种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1)化合物Ⅰ的某些性质类似苯。例如,化合物Ⅰ可以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其反应方程式为(1) +3H2→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2)化合物I生成化合物Ⅱ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所需另一种反应物的分子式为CH2O(答HCHO也得分)
(3)下列关于化合物和化合物Ⅲ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化合物Ⅱ可以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B.化合物Ⅱ不可以与金属钠生成氢气
C.化合物Ⅲ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化合物Ⅲ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Ⅳ的反应方程式为n ——→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Ⅳ生成克矽平和水,则该氧化剂为H2O2(或双氧水、过氧化氢)。
错误(1):结构抄错。漏环上的N、漏N上的H。
错误(2):苯环上单双键画错;有的写为: 或 ;有的这里写对另一处写错;有机环多氢或少氢。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8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9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5.08
2.01
0.51
0.55
28.(10分)已知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Perkin反应生成肉桂酸(产率45~50%),另一个产物A也呈酸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5CHO+(CH3CO)2O → C6H5CH=CHCOOH+ A
苯甲醛 肉桂酸
(1)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产物A的名称是乙酸。
(2)一定条件下,肉桂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香料肉桂酸乙酯,其反应方程式为 C6H5CH=CHCOOH+C2H5OH → C6H5CH=CHCOOC2H5+H2O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3)取代苯甲醛也能发生Perkin反应,相应产物的产率如下:
取代苯甲醛
产率(%)
15
23
33
0
取代苯甲醛
产率(%)
71
63
52
82
可见,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
①苯环上有氯原子取代对反应有利 ②苯环上有甲基对反应不利 ③氯原子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不利(或氯原子取代时,邻位最有利,对位最不利) ④甲基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有利(或甲基取代时,邻位最不利,对位最有利) ⑤苯环上氯原子越多,对反应越有利 ⑥苯环上甲基越多,对反应越不利 (4)溴苯(C6H5Br)与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在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肉桂酸乙酯,该反应属于Beck反应,是芳香环上的一种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6H5Br+CH2=CHCOOC2H5→C6H5CH=CHCOOC2H5+HBr(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Beck反应中,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通常可加入一种显B(填字母)的物质
A 弱酸性 B 弱碱性 C 中性 D 强酸性
错误(1):对表格数据分析错误;或归纳不全;或归纳扩大化(Cl-说为卤素,甲基说为烷基或烃基)。错误(2):对表格数据信息不会归纳,文字写了很多,但不能切入正题。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区分度
5.10
2.29
0.51
0.70
29(10分)C、Si、Ge、Sn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医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Ge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2)C、Si、Sn三种元素的单质中,能够形成金属晶体的是 Sn
(3)按要求指出下列氧化物的空间构型、成键方式或性质
①CO2分子的空间构型及碳氧之间的成键方式①直线型 共价键(或σ键与π键);
②SiO2晶体的空间构型及硅氧之间的成键方式Si-O通过共价键形成四面体结构,四面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共价键(或σ键);
③已知SnO2是离子晶体,写出其主要物理性质熔融时能导电、较高的熔点(写出2条即可)
CO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配合物,如Ni(CO)4,Ni与CO之间的键型为配位键
(4)碳氧键的红外伸缩振动频率与键的强度成正比,已知Ni(CO)4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060cm-1,CO分子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143cm-1,则Ni(CO)4中碳氧键的强度比CO分子中碳氧键的强度 B (填字母):A 强 B 弱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考生在第(3)问丢分较多,较多人漏掉SiO2空间构型、或正四面体、空间网状、成键方式
课件23张PPT。2008高考实验备考方法与体会
南海石门中学
覃娇燕
qjy2001@21cn.com一:解读
二:研究
三:整合与创新
四:重视与提升一个解读: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一)知识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 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作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解读]⑴前面1-6点指出了高考实验题的考查内容及答题的落脚点。⑵第7点中的“综合应用”是从命题方式角度进行综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综合。①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拓展 ②多知识点的综合考查。(二)实验能力要求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作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解读]高考实验对能力的考查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实验素养的考查。主要涉及:
⑴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07广东23题)
⑵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能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合理结
论(07广东21、22题)
(4)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探究。(07广东22、23题)(3)通过对实验原理分析,推测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以及对异常现象的分析。(06广东21题)二个研究:一是学情研究: 1、实验基础比较薄弱 2、整合和拓展课本中的基本实验的能力较差,
不善于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处理探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试题时
观察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差 4、语言表述时规范性意识不强,且文字表达
能力较差①形式上探究性实验题可能成为主流题型;
②内容上以无机实验题为主阵地,落脚点则为填写化学方程式,选择仪器装置,评价实验方案,简述操作步骤,阐述操作目的,描述实验现象及作出结论
③原理上,源于课本,不同于课本,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④类型上,有性质探究,化学原理探究、制备实验探究、实验过程探究,实验结果探究;情景实验设计综合,制备实验综合,定量实验综合等。
⑤在设置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二个研究:二是命题趋势的研究:[例1](1)某同学将两瓶消毒液混合使用时,结果产生了氯气。该同学为进一步确定两种消毒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a)用pH试纸测量:甲瓶中消毒液pH=12,乙瓶中消毒液pH=2,且都能很快使pH试纸褪色。
(b)取少量乙瓶中的溶液,向其中加入MnO2粉末,产生大量氧气,并闻到一股醋酸气味。
(c)取少量甲瓶中的溶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取少量乙瓶中的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1)甲瓶中的消毒剂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H-和 、 ,乙瓶中的消毒剂一定含有H+、OH-(少量)、CH3COO-、 离子和H2O、CH3COOH、 分子。
(2)将甲瓶和乙瓶溶液混合时还产生了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例2] 实验室用向饱和MgCl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然后用离心机分离获得沉淀物的方法来制备Mg(OH)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制备所得的Mg(OH)2各2g放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然后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能说明Mg(OH)2的哪些性质? 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10ml饱和NH4Cl溶液,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组成员由此得出推论:MgCl2不能与氨水反应。你认为这一推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整合与创新:一是实验内容的整合与创新:
将实验内容按考点要求进行整合,分专题复习,归纳创新,逐一突破,形成网络。二是对课本实验的整合与创新:
重点做好几个典型实验 (1)摩尔盐的制备,(2)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检测,(3)镁、铝、铜、铁性质的研究,(4)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5)胆矾结晶水含量的测定。要求学生在进行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认真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带作问题做实验)三是实验习题的整合与创新:
将近三年高考和各地模拟题进行优化整合与创新,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做到精讲更要精练。简易装置专题复习时:
1、防倒吸装置的改进与创新2、一瓶多用
山东实验化学P88-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中羧基和酯基官能团的检验
例:已知①苯酚跟FeCl3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生成紫色的络离子[Fe(C6H5O)6]3+: ?? 6C6H5OH+ Fe3+→ [Fe(C6H5O)6]3+ + 6H+,紫色的铁络合物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才能稳定存在。 ②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微溶于水。其药片中添加有一定量的辅料如硬脂酸镁、淀粉等难溶物质。 (1)第一步,样品处理。操作是首先将一片阿司匹林????????????? (填操作名称),然后????????????????????????????????????。 (2)第二步,羧基和酯基(—COOR)的检验。操作是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2mL阿司匹林清液,然后是: ???①向一支试管中??????????????????????????????? ?,证明存在羧基。 ???②乙酰水杨酸中的酯基无法直接检验,为了间接证明酯基的存在,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滴稀硫酸,将试管置于????????????????????????????,此时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再滴两滴FeCl3溶液振荡;然后还需要向其中逐滴加入一种合适的试剂,这种试剂是??????????? ?,加入这种试剂的原因是?????????????????????????????????????????????????? 。四:重视与提升一是重视实验试题的设计与考查:(1)注重实验工业:突出真实性
(常涉及流程、转化率、产率、绿色化学等)
(2) 注重实验操作:突出实战性
(3)注重实验条件:突出思考性
(常涉及如何控制变量,排除干扰因素等)
(4)注重实验计算:突出应用性
(守恒、关系式法等计算)
1、重视<实验化学>教材中试题设计茶叶问题电解问题2、重视高校实验中常见测定和制备中和滴定及拓展17、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制得的。
主要试剂及产品的物理常数:实验流程:
一、乙酰水杨酸制备
(1)步骤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锥形瓶、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 、 。
(2)步骤②中加入较多的冷蒸馏水,其目的是 。
二、粗产品的重结晶
(1)将粗制乙酰水杨酸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95%乙醇,搅拌,于水浴上加热片 刻使其溶解。搅拌的作用是 。
(2)在溶液中加入约2.5倍的热水, ,(填操作名称)冷却后析出白色晶体。减压过 滤,抽干,得到阿司匹林精品。
(3)测定精品的熔点。测定熔点的目的是 。
(4)粗产品重结晶后,若产品损失很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阿司匹林的合成3、注重探究实验设计的考查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由Fe2+制备Fe(OH)2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图1 图2

方法一:按照图1进行实验,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C,容器A中的反应仍在进行。最终在_______容器中观察到白色沉淀,该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 。
方法二:按图2进行实验,最终在两间的溶液中首先观察到白色沉淀。请从所提供的试剂或电极材料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纯水 ②NaCl溶液 ③NaOH溶液 ④四氯化碳 ⑤CuCl2溶液 ⑥乙醇 ⑦Fe棒 ⑧植物油 ⑨碳棒 ⑩苯
(1)a为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 。
b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 (填序号)
(2)电解液d可以是 ,则白色沉淀在电极上生成;电解液d也可
以是 ,则白色沉淀在两极间的溶液中生成。(填序号)
(3)若液体c为苯,其作用是 ,在加苯之前对d溶液进行加热煮沸处理,目的是 。
(4)为了在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改用H2SO4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电压
C.适当缩小两极间距离 D.适当地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5)若d改为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看到白色沉淀后,再反接电源继续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的气泡外,另一明显的现象为 。图1 图24、注重实验流程设计的考查四:重视与提升二是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探究型的试题)
三是重视试卷的评讲和纠错,以达到综合提 升之功效。
构建模型,形成思路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分析并排除干扰因素后续问题处理设计方案,实施探究明确目的和原理
把握题意。得出结论谢谢各位特别推荐高二学生使用《高考文理科基础·化学》
请索样书请审读样书。谢谢!
2007 9新版《学材与评价》(人教版 高中化学)
主编 王益群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化学教研员
广东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广东教学报》(CN44-0702/F)化学编辑部主任
《化学教育》、《广东教学研究》编委
书 名
单 价
备注
高一
《学材与评价》(化学1)
(高一学生用) (配人教版)
16元
(有活页单元评价题)
2007年9月起




高一
《学材与评价》(化学2)
(高一学生用)
16元
(有活页单元评价题)
高一
高二
《学材与评价》(选修1)
(高一下学期至高二上学生用)
8元
(无活页单元评价题)
高二
高三
《高考文理科基础·化学》
(按化学1化学2选修1的考点编写)
(高二下学期和高三学生用)
广东省考生各版本通用
16元
(无活页单元评价题)
高二
《学材与评价》(选修3)
(理科用)
16元
(有活页单元评价题)
高二
《学材与评价》(选修4)
(理科用)
16元
(有活页单元评价题)
高二
《学材与评价》(选修5)
(理科用)
16元
(有活页单元评价题)
订单可在《广东化学教研网》http://www.hxabc.com 下载
实交金额
邮局或银
行汇款
订购办法:1、单种30册以上起订(免邮费),6折购书。
2、订单和款项邮寄:《广东教学报》化学编辑部,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 (请寄上订单 或订单发到邮箱 或打电话编辑部、王主任)。编辑部电话传真020—83196929、编辑部王主任13802915326,编辑部邮箱B3838@126.com或W138138@126.com)。
3、需银行汇款的, 在订单上注明,待另告知帐号后再汇。(需要者请尽快报数)
订购优惠、发表论文、成果评奖、参与课题研究等问题请与编辑部联系。
市____________ 县(区市)___________
订购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投寄无误,请写详细地址)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件人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话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索样书请审读样书。谢谢!
2008新版《大师导学》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
主编 王益群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化学教研员
广东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广东教学报》(CN44-0702/F)化学编辑部主任
《化学教育》、《广东教学研究》编委
书 名
单 价
备注
初三
《大师导学》(初中化学)
(新课教与学同步使用)
(配人教版)
20元

2008.5起
供书
初三
《大师导学》(中考化学)
(中考复习同步使用)
广东省中考考生各版本通用
20元
2008.1起
供书
订单可在《广东化学教研网》http://www.hxabc.com 下载
实交金额
邮局或银
行汇款
订购办法:1、单种30册以上起订(免邮费),6折购书。
2、订单和款项邮寄:《广东教学报》化学编辑部,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 (请寄上订单 或订单发到邮箱 或打电话编辑部、王主任)。编辑部电话传真020—83196929、编辑部王主任13802915326,编辑部邮箱B3838@126.com或W138138@126.com)。
3、需银行汇款的, 在订单上注明,待另告知帐号后再汇。(需要者请尽快报数)
订购优惠、发表论文、成果评奖、参与课题研究等问题请与编辑部联系。
市____________ 县(区市)___________
订购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投寄无误,请写详细地址)
详细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件人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话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3张PPT。谈谈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广东实验中学:林加明关键词广东特色,独一无二
形散神不散
新反应,老问题
所练非所考
又快又好,争取满分
由省实、华附、深中、广雅四校联考的一道有机题说起 命题
批改
讲评
善后效率提高的关键题命题过程简介研究4道高考试题
找素材(一个特别的反应)
设计问题(模仿、创新)
难度校准
线索羰基化合物甲基酮 苯甲醛 批改情况 (学生主要问题)结构特征表述不准确、不到位
新反应看不懂
基础不牢问题不小 失分严重讲评:方法 (构性规律概括) 结构 → 性质
(基团类别、数目、位置) ( 有利、不利)
当**与**相连时;对该反应…
当与**相连的碳上**…时;对该反应…
当**距离**…时;对该反应…手把手教讲评:方法 (推导反应物或产物)反应类型 + 断键成键 + 原子配平取代、加成、氧化为主讲评:方法 (应用反应解决问题)性质 → 应用:
鉴别、分离、合成、评价
与无机类似强化应用意识
突破难点讲评:方法 (反思、拓展、补救 )举一练三,变难为易,变无法为知法。
再测试,二次反馈,确保过关。 围绕苯甲醛设计选择题溴水,钠,氢气,溶解,高锰酸钾,同系物,与苯甲酸的比较、鉴别,与HCN反应类型等等串连十全大补经典高考试题 点评1.考查方式:
题材展开式,题材可以是一个反应,一类物质,一条路线,一个话题等等,由题材展开到反应、命名、异构、性质、概念、实验、规律、合成、工艺、评价等。点线面经典高考试题 点评 2.考查特点:
重基础(概念与常识)
重广泛(考点多、面广)
重方法(构性关系、异构变型、反应规律、合成逆推)
重能力(学习能力、信息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下阶段有机复习策略(三步走) (1)巩固基础,扫除盲点:
回归概念与常识、回归课本、回归细节。
(2)熟练方法,发展能力:
方法训练结合能力训练,化整为零,分类训练,精心举例编题。
(3)综合训练《新课程化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课题成员登记表
___________市 __________县区
工作单位


姓 名
性别
职称 职务
单位传真电话
手 机
住宅电话或小灵通
电子信箱
身份证号码


毕业院校 专业

个人简历
主要业绩
和成果介绍
学校基本情况
1、类型:( )高中;( )完中;( )初中。
( )省一级学校;( )市一级学校。(相关项目的括号内打√)
2、规模:初三班数____、学生数______、化学教师数_____;
高一班数____、学生数______、化学教师数_____;
高三班数___、学生数______、化学学生数______、化学教师数____。
参与方式
(相关项目的括号内打√)
( )参与开发完善工作,并应用推广。
( )参与开发完善工作。
( )参与应用推广,并提宝贵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省意见
1、是否同意参加?
2、承担什么任务?
备注
说明:1、课题主要内容:新课标化学教材优质教学资源(教师用的教学材料、学生用的同步资料等);学生学业评价的优秀资源;教师优质教学的策略、模式等经验资源、优质课特色课课例等等。
2、申请办法:于2008年5月1日前交登记表的文本和电子文本各一份。文本寄交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王益群同志收(广州市广卫路14号,510035,电子文本发至Y138138@126.com)。
课件24张PPT。美丽的中山纪念中学欢迎您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李和军电话: 0760--6836177QQ : 243472141一.选择行之有效的复习形式二.抓住复习的根本,明确复习的方向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全面,细致和落实。四.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五.充分发挥好平时练习和单元测试的效能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六.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七.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八.注重信息归纳能力的培养九.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十. 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向满分冲刺)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一.选择行之有效的复习形式复习课怎么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 原电池构成三个条件?举一实例(作草图)并指出正负极,电子和离子移动方向,正负极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
二 电解池与原电池有何区别?电解池构成三个条件?举一实例(作草图)标明电源正负极和电解池的阴阳极,指出电子和离子移动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三 电解池中若存在多种阳离子或多种阴离子,那么它们就会存在谁先去得电子或失电子的顺序问题(放电顺序)。请写出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放电顺序?电解下列电解质时两极发生何反应,需加入什么物质才可能使电解质溶液保持不变(电极为惰性)?CuSO4溶液;KOH溶液.
四 电解池如何做成电镀池?
五 何为氯碱工业?画草图加以说明。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好处何在?
六 请设计一个由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连成一起的三池组合装置。(无需电源,作图)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二.抓住复习的根本,明确复习的方向1.认清课本的重要地位2.认清考纲的重要作用3.注意教材和教辅的关系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全面,细致和落实。眼高手低 急于求成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全面,细致和落实。例1: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全面,细致和落实。 例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你会描述吗? 氢气在氯气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三.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全面,细致和落实。例3.同系物你会判断吗?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四.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五.充分发挥好平时练习和单元测试的效能练习量合理,保证质量 单元测试精心编写 重点在讲评,考后比考前更重要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六.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例如:从06年 07年广东省高考试卷中不难看出实验题所占的比例一年比一年增加。
07年的选择题2、8、10、18和第二卷21、22、23、都在考察实验相关内容。 涉及到实验仪器的选择,提纯的方法,一些操作的描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分析等等。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七.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八.注重信息归纳能力的培养(5)H3C(4)H3C从它们的沸点看,可以说明哪些问题?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九.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十. 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向满分冲刺)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例: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装置中最后要用到NaOH溶液,问NaOH溶液的作用 NaOH溶液是用来吸收Cl2的。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例:(1)实验Ⅰ:证明Na2SiO3具有防火性能。
取两个相同的小木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Na2SiO3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不再滴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②作对照,证明起防火作用的是Na2SiO3而不是水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例: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小结: 高三复习不能一味追求怎么考高分,应该还要注意取得高分的方法和途径。 让学生会学,爱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件25张PPT。2019/2/272008年高考工业流程与无机图像 专题复习策略东莞市东莞中学 刘 义
电话: 13713224329
Email: dgzxliuyi@126.com2019/2/2708考试大纲中对化学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2019/2/27 工业流程与无机图像试题能很好地体现化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具体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在广东自主命题的三年中重现率为100℅。 工业流程与无机图像试题属于能力题的范畴 近三年工业流程与无机图像题一览 分值在21—22分!2019/2/27近三年化学高考中这部分试题的得分率呈现下降趋势。高考复习备考中应加强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试题的复习,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具体问题的能力,力争在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试题不丢分,已成为许多考生提高高考化学成绩的关键。2019/2/27工业流程与无机图像复习策略多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拓展学生知识面
多归纳:对比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把握试题命题特点
多研究:研究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答题的应试技巧
多反思:提高文字表达和化学用语规范2019/2/27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结合复习进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选修1、选修2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化学反应原理分析相关操作原理。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时引导学生阅读卤素元素《选修2课题2.2:海水的综合利用》《选修2课题: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与技术课题3:纯碱生产》等,在复习《化学反应原理》引导学生阅读《选修2课题1:硫酸的生产》、《选修2课题:人工固氮技术》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拓展学生知识面2019/2/27归纳整理,对比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把握试题命题特点2019/2/27近三年工业流程试题考核点05年考察考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铁和铁化合物、镁、惰性气体等的重要性质,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冷却在化合物制备中的作用等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通过对副产物利用和废液处理的设问考察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因素的关注程度。
06年则考查考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应用、环保材料等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07年则考查了反应方程式、盐的水解、电化学电极方程式等问题。
从三年的试题可以看出来,问“目的”“原因”“理由”的居多,2019/2/27工业流程题的试题特点 研究近三年的工业流程题大家可以发现,试题往往通过对某种重要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流程简图分析, 考察考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化合物等的重要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产率计算,物质制备、提纯等常见实验操作的作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通过对副产物利用和废液处理的设问考察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绿色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试题常以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进行综合设计和设问。2019/2/27近三年无机图像试题考核点05年给出氙(Xe)和F2反应可得到3种氟化物,同时给出了各种生成物在平衡体系内的分压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图,要求考生通过看图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06年给出了关于水溶液中铅的各形态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图,实际上要讨论的问题是关于Pb2+与OH-的反应随溶液中OH-浓度的变化,
07年则给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酸碱反应变化曲线,问题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法的评价、实验操作不当使产物不纯的原因、多种钙盐的存在形式、化学平衡的移动等问题。题目设问多,共有5问,变化大。2019/2/27无机图像试题特点无机图像题可分为侧重定性考查和侧重定量考查两类。
侧重定性考查的题目的考查重点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特点(规律)、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等。这类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结合图表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侧重定量考查的题目除考查反应的先后顺序外,还侧重考查反应中的定量关系。试题更能区分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能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进行深入全面的考查。 2019/2/27 对定量推理类问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电解质溶液理论。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规律及电子守恒原理等进行分析;其次要能结合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再结合图象的特点求解或根据有关量的变化作图。 2019/2/27归纳1:化工流程题的设问角度①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原理在实际工业上是否可行(“焓减”还是“熵增”, “强”制“弱”还是“高”制“低”),涉及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等。
②如何控制成本低——原料的选取使用、设备的损耗等,这是整个过程都需考虑的问题
③如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利用好副产品、循环使用原料、能量尽可能利用。
④如何使生产过程要快——化学反应速率(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入手分析、解答)
⑤如何提高产率——化学平衡(从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入手分析、解答)
⑥如何得到纯的产品——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实验基本操作问题
⑦环保问题——反应物尽可能无毒无害无副作用,“三废”的处理,涉及绿色化学问题。2019/2/27学会析图是解答图像题的重要环节,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 “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起点” “交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
引导在解题过程中养成用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去分析图像问题的意识,分析清楚反应或过程,结合有关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电解质溶液理论。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规律及电子守恒原理等对图像进行分析;其次要能结合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再结合图象的特点求解归纳2:无机图像题的析图技巧2019/2/27研究评分标准,提高学生答题的应试技巧工业流程与无机图像题要求考生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将实际问题分解,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
在备考后期,老师将高考相关试题的评分标准找出来(来源:高考年报或阅卷单位编写的相关参考资料),印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评分细则,找出答题规律,总结答题技巧。通过对高考年报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问题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2019/2/27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题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反应物、产物的分子式书写要正确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
等号或可逆符号不能少。
沉淀、气体、固态、水溶液等符号要标明。2019/2/27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题应注意的问题 评价或比较实验方案要全面,要考虑下面各要素
反应物种类多少、是否易得、是否对环境有污染。如处理酸性废液,加碱似乎都可以,但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就不是什么碱都可以加,应充分考虑题意要求。
反应产物的种类多少,对目标产物的分离和提纯是否有影响。
反应条件是否苛刻。
仪器、设备是否要求高。
工艺流程、实验步骤的多少。2019/2/27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题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化学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弄清反应对象,即反应物是什么?
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或物质如何变化?
变化的结果是什么?2019/2/27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题应注意的问题 要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描述化学现象和分析问题,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在解答问原因的问题时,一定要从化学原理的角度、用化学语言作答(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阿佛加德罗定律等或氧化还原、物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电离理论、速率平衡理论等相关理论得出…)化学平衡移动是必考内容,考生应该搞清楚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要学会用平衡常数分析平衡的移动情况。2019/2/27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题应注意的问题 要抓住主要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提高语言的含金量,不是用万金油式的回答(如除杂质)
不要重复答同一问题,对于通过分析图表来回答问题的题目,千万要注意图表中没有直接给出的东西,往往就在这里设置了一个“陷阱”。
做题的时候,若没有一定的把握,则不要盲目随意填写答案,不要误认为多写东西不怕,反正答对了能得分,答错了也没关系。事实上并非如此,答错了是不能得分的。2019/2/27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题应注意的问题 要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
例如按中学教学规范,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时就不能写离子方程式;要求回答题号时就不要写非题号内容;要求写元素符号时就不要写元素名称。2019/2/27解答工业流程和无机图像题应注意的问题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给出的条件
其次要真正了解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三是认真分析找到正确的答案
新课程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所以很多试题的答案是隐藏在试题中的。2019/2/27多反思:提高文字表达和化学用语在规范性训练中还应加大反思评点力度,在课堂上把学生好的作品及不好的作品都投影出来,让学生来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最后教师做总结。在此过程中,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他们在评价中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维的严谨性和表达的准确性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将答题技巧进行整理,在反思中掌握答题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有益的 2019/2/27谢谢!课件4张PPT。广东广雅中学化学科 陈允任化学新课程与兴趣培养一、充分认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林崇德说“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打造教师的角色魅力,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
2、建立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感染学生并使之产生学习兴趣。二、充分展现教师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五、关注生活和社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拓展和升华。科学备考学生为本 规范训练决胜高考
广东省佛山一中 王 飞

2007年是我省率先使用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高考的模式也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对于我们备考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提升备考水平的机遇。2007年我们的备考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保证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备考的第二轮是富有成效的。我在这里首先汇报我校2007年的高考情况。重点上线人数590人,重点上线率达60.64%,本科上线人数919人,本科上线率达94.45%;高考十二个学科的平均分为115.84分,居佛山市之首,在广州市A组老牌六所名校中名列第三。有2人理科基础150分的满分,苏宇泉同学更以136分成为省化学单科状元。2007年省高考研讨会上,我围绕抓基础讲规范,重探究求创新,谈了高考化学实验复习。今年我就结合2007年的新课标高考备考经验,围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备考复习,向大家汇报2008年我校的备考复习情况,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正。
一、研究高考,科学备考,把握方向,制定方略
2007年化学高考试题围绕着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展开。要求考生能准确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述问题。试题陌生度不大,没有过易或过难的试题。试题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试题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从而保证各种水平的考生都有其发挥的空间,控制好测试的难度和区分度。
作为中学化学主干内容的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复习成败直接决定整个总复习的成败。基本概念支撑起化学科的叙述体系,基本理论将化学科各部分贯通,对化学的其余部分起了整理、条理化、结构化的作用。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字表达描述较不理想。关于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试题题量多、出现频率高、分值权重大,高达45%左右。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的理论知识,有的内容是“常考不懈”。作为学科的核心内容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其掌握情况基本能体现学生化学科的学习情况。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试题大多涉及面广,涵盖选择题、填空和简答题等题型,且大多与其它部分知识融合考查。不单有考查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内的多点知识、或某点的多角度,还多有结合元素化合物的考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对于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来说,元素化合物应是基本素材,理论本就体现于各式各样的具体物质中。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试题难度合理平稳,不偏不怪,旧中有新,许多是旧题或流行题的整理改造,考生有熟悉感,心理稳定、入题容易,但必须注意克服定势思维的影响。有些题目的改变有时也可能出人意料,若只知生搬硬套就会被“区分”出来。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系统复习,进入第二轮专题复习了。如何高效开展第二轮复习,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进入高考战役的相持阶段后,学生慢慢疲态。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学校管理、接踵而来的测试、过杂过难过于繁琐练习等等因素,让学生疲于奔命,升学压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不能真正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成绩进入高原期。
二轮复习就显得至关重要,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直接关系着高考成败的非常时期。结合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先谋后定,切实制定二轮复习方略。注重高考立意的改革,借鉴以往的成功做法。有计划、按步骤、讲策略、快应变、勤归纳、善总结、广渗透、多联系,创造性地开展复习工作。研究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手段,研究每个教学环节的规范、规则、规矩,研究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规范的表达。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的重复与再现,而是一次再学习、归纳、整理,再提炼、融合、综合、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再提高的过程。二轮复习要总揽教材全局、驾驭总结综合各类知识。
二、依纲靠本,正确使用教材和复习资料
考纲和考试说明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三者缺一不可。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不要求的内容不讲,降低的要求不拔高,新增内容要重视,盲点问题要扫清。教材是复习之本,只有真正掌握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靠本”不是要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对课本内容深入的领会和理解来掌握化学知识。在复习中要增强对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按化学《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项的对照过关,使概念与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共有三种不同版本,而高考肯定不会只以其中的任何一种版本作为命题依据。不同版本对于有关内容的处理可能还存在着差异。不能忽视研究教材中有关环保、高新科技的彩图和阅读材料、习题教学中试题背景材料的介绍。如何使用课本,融合三种版本的内容值得思考。
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教辅资料的编写不一定是完全符合广东高考模式要求。复习中必须依纲靠本进行加工、整理和补充,对其中的超、难、繁、漏、弱,该删的就删,该简的就简,该补的就补,该强化的就强化。减轻不必要的负担,不断完善所选的资料。
三、联系实际,落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容很多,是核心知识,构建化学学科框架的重要基石,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普遍懂甚至能理解,但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技能不熟,生搬硬套,变通、迁移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结果“一听就懂,听课效率低;一丢就忘,遇新不会,一做就错,甚至一错再错”,导致失分多。针对这个情况,二轮专题复习时不平均用力,“有疑则教,无疑则不教”,根据学生在一轮复习和一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突破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比如以下知识点:
同位素和原子结构、氧化还原、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热量计算、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和四大平衡、新型电池和电化学、电离平衡、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
把握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学生学过的知识重新包装,将理论知识问题化、情境化和考试热点专题化。转换一种形式,转换一种角度,避免“炒冷饭”。如将教材描述性的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对知识点设疑、质疑、释疑、激思,有利于发现学生显性和隐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与创新素质。将杂乱无序、难易不一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形成。围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来设问,紧密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科技新进展、课本插图内容、化工生产和化学实验,重视实际应用,抓住重点带动其他。如今年的雪灾、美国导弹打卫星、三水烟花爆竹仓库爆炸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以致用。但要注意避免生拉硬套,应本着巩固知识、完善系统、拓展视野的原则,不失时机地进行这方面的复习。
经常及时的归纳总结。每个单元复习完后,要求学生思考该单元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那些知识有联系?通过思考融会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穿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于知识结构图,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在学生自己归纳整合后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意识整合过程中的不足。
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可使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化抽象为具体,有血有肉、富有生机。这样既符合教材的要求,也符合考试的方向。所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研究。例如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或事实判断HCl和CH3COOH两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可以设计很多方案:比如可以控制反应条件为等pH或等物质的量浓度,采取测溶液导电性、和金属或碱液反应、稀释、有无同离子效应等方面入手。当然也可以测定对应盐NaCl、NaAC溶液的pH。
四、夯实基础,精选优选精练精评,着重培养能力
夯实基础,构建起学科基础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对知识点的要求层次和考查特点。让学生熟悉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典型考查方式或应用理论的情景,甚至建立起“条件反射”。夯实基础不能简单重述,也不能以训练和习题讲解代替复习。用概念与理论的关键点来带动,抓住关键概念、重要理论进行有示范作用的剖析加工。指导学生把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并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习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度重视高考题的研究。习题的选择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中等难度档次题目为主,穿插对高考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解题理念、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训练。命题注重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紧扣考纲和考试说明,不出难题或偏题。在各专题的复习中,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熟练运用主要通过练习来达到。但是,如果不加选择,会导致自己陷入题海战术之中,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加重学习负担,减弱学习兴趣。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强化精选优选精练,在精练中夯实理论基础,将理论知识情景化、问题化、试题化。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精选练习,反思练习,巩固到位,这是落实知识点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习题的选择必须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点,根据学生易混淆或易疏忽的选择。必要时要加强题目的变式练习,小题大做,大题简做,一题变多题,多题归一题,以此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思考多次的效益要比对多个问题每个只思考一次的效益要好得多。要善于对某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沟通知识间联系,提炼一般规律,通过反思来感悟知识,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思维品质。
练习与测试认真批阅,精心讲评。认真倾听学生思路分析和讨论,结合试题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同时教会学生“题后小结”和“题后反思”。 多评命题意图、思路;评方法、重点、难点;评失误点、失误的原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围绕母题,评题型变化、拓展、拓展后的知识、能力生长点。评要让学生从思维暴露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想方法,并不断积累,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评要点睛,要有利开阔视野,启发思维。
近几年高考各方面能力要求在提高,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句空话。复习既要“学”的“活”,又要“用”的“上”。所谓的“学”的“活”就是突破知识点,不停留在听起来都懂,做起来都不会,那样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是经不起考验的。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不断的自我反思,体会以不变应万变的感觉。所谓的“用”的“上”就是提高学生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不能靠突击,题海战术,而应当平时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能力的训练。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学生一定要通过平时学习养成自我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对老师的讲授和教材内容提出质疑,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任何疑问的人、平时不肯或不能深入钻研问题的人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的道理。能力靠培养、能力有过程、能力要训练。
在复习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入门、实验能力是基础、思维能力是核心、自学能力是发展。思维能力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核心,化学学科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推理,中学化学推理的主要形式是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因此我们把逻辑推理、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真落实。反对由题海型复习的简单重复的无效劳动。适量的试题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理论,就理论复习理论,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收益不大。
五、更新复习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更新复习理念,以学定教,学生才是复习备考的主人。务实求真,花大力气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如果真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复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训练,转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改变单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连教师评的复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复习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这样才能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思、去悟、去总结。现在有很多学校,所有的课都安排满,没有自习课,没有周六和周日至晚上还安排课,学生缺少消化吸收巩固提高的时间,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高考是学生自己去考试,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无法替代。给学生留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知识的熟练掌握、驾驭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一个“理解——应用——创新”逐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来巩固积累知识,知识的积累过程是能力的形成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包含理解过程。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凸现理解的程度,理解程度层次越高,形成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应用自如。以指引思路为主,开启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察(观察)、思(思考)、悟(领悟)、归(归纳)、结(总结),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尝到成功的喜悦,奔向适合于自己的目标!由知识型复习向能力型复习转变。要求学生勤学好问多思,在透析原理与方法中夯实基础;在应用原理与方法中培养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规范表达。既授之于鱼,更授之于渔。复习中探索、尝试、改进师生民主开放、分组讨论互动、学生合作互助、生动活泼的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他们认为化学概念多,理论多,实验杂,计算难,题型活。反应多,容易忘;前面学,后面忘;容易学,容易忘。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为此,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认真听讲、反复联想、熟能生巧、能力渐长。在教学、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理解、注意联想,重视实验,讲究巧练,培养能力,善于记忆,前后对比,摸索规律,经常回忆,不易忘记。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一一对应,学生目标明确,进步明显。重视课堂教学反馈,让能力提高有章可循、落在实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防止一味地提难度、大题量、多轮次等急功近利的脱离学生实际的复习教学。
六、加强规范训练,提高解题准确率
在很多学生中,始终走不出“浅水易呛水”,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指导学生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就显得重要了。要求学生解完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要求学生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这样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鼓励学生,只要坚持训练,就能驾驭化学问题,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后都要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指导学生,纠错订正。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或者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研究错例,获得明确的复习方向及知识落实的方法。 解决学生的审题不仔细、对题意的理解有偏差,不能很好把握题目要求,表达不完整不准确、抓不住要点,甚至词不达意,化学用语不规范、答题不合要求等问题。
教育学生解题需要三要素,即知识、策略和心态。这三者中哪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为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是智力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非智力失误。通过解题规范训练,提高解题准确率,解决“高考化学得高分难”的问题。
2008广东高考备考与高中化学教学新策略研讨会大会圆满召开
2008广东高考化学备考
与高中化学教学新策略研讨会
于2008年3月27-28日在广州召开
大会专题发言:
1、概念和理论高考备考复习
佛山市一中 王飞
2、有机化学高考备考
广东实验中学 林加明
3、“必修化学”优质教学
广州市广雅中学 陈允任
4、工业流程与无机图像题专题复习策略
东莞市东莞中学刘义
5、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与高考备考
佛山市石门中学覃娇燕
6、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的十点做法
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 李和军
7、2007广东高考题分析及学生答题典型分析
肇庆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平
8、教育部高考改革政策信息分析与高中化学教学新策略讨论

会议资料请到本站资源中心和公共邮箱gdhxaa@126.com下载。
2008高考
会议发言资料在公共邮箱中(因文本太大,上网难)
敬请下载资料后不要删掉文件,大家共享。谢谢!
公共邮箱 gdhxaa@126.com
密码1234566543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