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1)一、填空题1、在35Cl中含有_____个质子,____ 个中子,______个电子。它的质量数等于_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氯在周期表中的位于 周期 族。氯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2、填表原子序数电子层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及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152 8 6第二周期第ⅤA族3、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也就是有 个周期,其中第一、二、三周期含有元素较少,称为 周期;第四、五、六周期含有元素较多,称为 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填满,称为 周期,周期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具有的 相等。4、周期表有 个纵行, 个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成为 族,完全由长周期构成的族称为 族,其中共有 主族, 个副族,1个 族,1个 族,主族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相等。5、同一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核电荷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所以金属性 ,非金属性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得电子能力 ,所以金属性 ,非金属性 。(填递增、递减)二、选择题6、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发现元素周期律 (C)提出分子学说 (D)发现氧气7、主族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D)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8、氟的原子序数为9,那么氯、溴、碘的原子序数依次是( )(A)17、35、53 (B)17、35、67 (C)18、36、54 (D)17、25、439、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依次为( ) (A)C、Al、P (B)N、Si、S (C)O、P、Cl (D)F、S、Ar10、 A和B是同周期相邻的元素,A和C是同主族相邻的元素,已知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3,A、B、C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则A可能为( ) (A) S (B) O (C) Si (D) C11、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及砹的化合物中最不可能具有达到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 (B)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C)HAt很稳定 (D) AgAt 不溶于水12、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A、B、E一定在不同的周期 (B) A、D可能同主族(C)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显碱性(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1.α射线是α粒子组成的,α粒子是一种没有核外电子的粒子,它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质量数等于4,由此可判断,α粒子带有 个质子, 个中子。2.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3.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A-a+n B.A-a-n C.A+a-n D.A+a+n?4、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5、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请你在元素大厦中为119号元素安排好它的房间( )A.第八周期第IA族 B.第七周期第 ⅦA族 C.第七周期第0族 D.第六周期第ⅡA族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A的元素符号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A、B、C、D形成的化合物B2A2、CD2、D2A、DA2中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具体的化学式 )。 (4)CA2与D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8.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C.淀粉,KI溶液 D.硝酸银溶液,稀HNO39.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10、在H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种物质后,溶液立即变蓝。该物质可能是。 ( ) A.FeCl3 B.K2SO3 C.KNO3 D.Na2S 11、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12、元素周期表有_____ _个横行,叫周期,每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_____ _________ _相同,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_____ ____(填增强或减弱);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_ ___列,第ⅥA族处在第_____ ____列,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_____ ____(填增强或减弱)。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 (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关于元素化合价的叙述错误的是A.IIIA族的B和Al都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B.IVA族的C和Si都能形成+4价的化合物C.VA族的N和P都能形成+5价的化合物D.VIA族的O和S都能形成+6价的化合物( )3、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4、关于919F-微粒叙述正确的是A、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 B、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C、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 D、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8( )5、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CH4、NH3、H2 B、OH-、F-、Ne C、H3O+、NH4+、Na+ D、O2-、F-、Mg2+( )6、某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则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是A、H2RO3 B、HRO3 C、H3RO4 D、H2RO4( )7、X、Y、Z在同一短周期,X、Y、Z分别易形成X-、Y+、Z2+离子,它们半径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X>Y>Z B、Y+>Z2+>X- C、Y+>X->Z2+ D、X->Y+>Z2+( )8、Mg、Ca、Sr、Ba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第ⅡA族元素。已知:①Mg(OH)2难溶于水,而Ca(OH)2微溶于水;②MgSO4溶于水,而CaSO4微溶于水。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A、Sr(OH)2溶解于水 B、SrSO4易溶于水C、BaSO4不溶于水 D、Ba(OH)2比Ca(OH)2更易溶于水( )9、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A.合金 B.半导体 C.催化剂 D.农药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2)1、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 )A、Cl2与H2反应生成HCl,而S与H2反应生成H2SB、向H2S的水溶液中通入Cl2可以得到淡黄色的固体SC、Cl2能与水反应而S不与水反应D、HCl比H2S稳定 2、下列各组含氧酸中,酸性依次增强的是( ) A、H2CO3、H4SiO4、H3PO4 B、HNO3、H3PO4、H2SO4C、H3PO4、H2SO4、HClO4 D、HClO4、H2SO4、H2CO33、确定离子属于何种元素,主要取决于( ) A、离子的电子数 B、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离子的质子数 D、离子的中子数4、R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VIIA族的元素,关于R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R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R的单质常温下是一种深颜色的固体C、R的氢化物很稳定 D、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酸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B、热稳定性:HI<HBr<HCl<HFC、最高正化合价:C<N<O<FD、碱性:Al(OH)3<Mg(OH)2<Ca(OH)2<KOH6、已知硒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IA族元素,关于硒的性质判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硒的含氧化合物以Se2O3形式存在B、硒的氢化物以H2Se形式存在C、硒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2S差D、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47、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原子NSOSi半径/10-10m0.751.020.741.17 根据以上数据,P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0.80×10-10m B、1.10×10-10mC、1.20×10-10m D、0.70×10-10m8、下列微粒半径比K+半径小的是( ) A、K B、Ca2+ C、Clˉ D、Brˉ9、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0、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1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原子序数为11—18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的元素是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④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 ⑤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是 12、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请回答:(1)W元素是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节 化学键 (1)( )1.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H∶Cl B. C. D.O=C=O( )2、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A.Na2O B.NH3 C.Ca(OH)2 D.CaBr2( )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NaCl: B、OH—: C、HCl: D、Na2O2: ( )5、已知X、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m+n B、a+b=m+n C、a-b=m-n D、a-b=m+n( )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Z D、最高正化合价:X>Z>W( )7、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的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w克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 B.C. D.( )8、下列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H2O B.Cl2 C.NaCl D.Na2O( )9、某阳离子Mn+的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A、y-x-n B、y+x+n C、y+x-n D、y-x+n(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11、下列各对原子序数的原子能以共价键结合成化合物的是A、9和11 B、14和17 C、11和1 D、12和17( )12. 在自然界中氖元素的同位素有20Ne和22Ne。已知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2,则20Ne和22Ne的原子个数比为A、1∶1 B、1∶2 C、1∶9 D、9∶113、有5 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按E、D、B、A、C的顺序依次增大;A、C同周期,B、C同主族;A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A2B,A2B中所有粒子的电子数相同,且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 B_____ C _____D _____ E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D元素形成的单质_____________ ;B与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 ;A、B、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 ;D、E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第三节 化学键(2)1.下列电子式有误的是 ( )2.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3.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A.H2O B.CaI2 C.KOH D.NaNO3 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aI2 Na2S KCl NaCl5、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KCl B.NaBr C.LiI D.KF6.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HI B.NaOH C.Br2 D.NaCl7.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B.CO2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C.SO2与H2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D.盐酸中含有H+和Cl-,故HCl为离子化合物9.含有下列键型的物质,可能为单质的是( )A.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 D.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10.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可溶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11. 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VIIA族。下列事实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②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③与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M+[:H]-;④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都属于非极性键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②③④ D.有①②③④12、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B.2 1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 晶体的阳离子和阴离子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13、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14、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CCl4 D. PCl5元素周期律 回顾练习1、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A-N+8) B( (A-N+10) C( (A-N+2) D( (A-N+6)2、某微粒用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含质子数=A-n B( 所含中子数=A-Z C( 所含电子数=Z+n D( 质子数=Z+A3、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c=m-n B a-b=n-m C c-d=m+n D b-d=n+m4、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32 B( 67 C( 99 D( 166 5、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 XY B XY2 C XY3 D X2Y36、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 136 B( 50 C( 86 D( 222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 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 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8、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 LiI B NaBr C KCl D CsF9、根据中心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 层电子数相等B 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C 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D 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10、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C 离子半径X>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1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12、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 、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C 、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D 、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13、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 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1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第一章 单元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或两个正确答案,各3分,共54分)1.物质的量相同的Mg2+、F-、H2O三种微粒,一定含有相同的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质量数2.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53135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53135I的叙述正确的是A.531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53135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C.53135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D.53135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3.某电子层当它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当它作为次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该电子层可能是A.M层 B.K层 C.L层 D.P层4.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A.C B.S C.F D.Ne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A.NaF B.NaCl C.MgI2 D.KBr6.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难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B.易得电子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一定弱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阳离子半径一定比阴离子半径大D.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8.下列各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9.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A.n+8 B.n+18 C.n+32 D.n+2010.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制农药的元素 B.制催化剂的元素C.做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11.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有离子键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C.化学键存在于分子之间D.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13.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16O和18O B.H2O和D2O C.H2和D2 D.24Mg和24Na14.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1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A.HCl B.KOH C.CaCl2 D.CO2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原子之间只能构成共价化合物 B.单质中不一定存在非极性键 C.非金属原子之间只能构成共价化合物 D.Cl2的沸点比F2高,这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关17.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9和16 C.12和17 D.10和818、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二、填空题(39分)19.有A、B、C、D、E五种微粒,其组成均有氢元素,且电子总数为10个,A是双原子的阴离子,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变化:(1)A+BC+D↑(2)C+CA+E(3)D+EB+C由此可知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A ,B , C ,D ,E 。20、在第3周期中,置换酸中氢的能力最强的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氢氧钠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 ,离子半径最小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21.短周期元素的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据此填空:(1)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 ,电子式为 ,含有 键;(极性或非极性)(2)B的元素符号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族;(3)C的单质分子式为 ,C的单质溶于水所得溶液叫 。ACB22.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 同周期,A、D同主族,E与其它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和D的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弱的是 (选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E元素的名称是 。2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1)H2O (2)MgCl2 三、计算题(10分)24.某核素ZAX的氯化物XCl21.11g配成溶液后,需用1mol/L的硝酸银溶液20mL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试计算:(1)X的质量数。(2)若X的核内中子数为20,求37gXCl2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第一章 单元测验(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510B和511B,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0,则对硼元素中510B的质量百分含量的判断正确的是A.20% B.大于20% C.大于20% D.80%2、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酸性 HClO4<HBrO4<HIO4 B.碱性 Ba(OH)2>Ca(OH)2>Mg(OH)2C.稳定性 HCl>PH3>H2S D.还原性 Cl->Br->I-3、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同主族,与钾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 B.氢化物比HBr稳定C.原子序数为3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4、已知a、b分别为同周期的ⅠA和ⅦA族的两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系不可能成立的是A.n=m+16 B.n=m+6 C.n=m+30 D.n=m+105、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a、e、d、c B.e、d、a、b、cC.a、b、d、c、e D.c、d、e、a、b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B.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C.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D.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不能导电7、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称为不定全周期,若将来发现的元素把第7周期全排满,则下列推论错误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该周期的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 B.该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最大为118C.该周期的ⅦA族元素是金属元素 D.该周期的ⅢA族的元素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8、下列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9、一种比黄金贵百倍的18 8O2气体,不久前在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制备成功。1mol18 8O2气体中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16mol B.18mol C.20mol D.24mol10、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3,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a和b,则a和b的关系可能是①a=b+3;②a+b=8;③a+b=30;④a=b+8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11、X、Y都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X和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则下列关于R的叙述正确的是A.R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R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R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R可能是气态物质,也可能是固态物质12、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n+、Bn-、C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 > m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 > b > c B. a > c > b C.a = b + m + n D.a = c – n – m13、.A、B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A,它们可形成化合物AB2,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A.原子序数:A<B B.A和B可能在同一主族C.A可能在第2周期ⅣA族 D.A肯定是金属元素14、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W B.原子序数:Y>X>Z>W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X>Y,还原性:W2->Z-15、.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它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它不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D.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产生有色气体三、填空题(共44分)16、(8分)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四原子分子的化学式是 ,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五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 ,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四原子分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它的电子式是 ,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其原子核里含17个质子,20个中子,其化学符号是 。17、(4分)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已知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时,其电子式为 ,若XY2为共价化合物时,其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为 。18.(8分)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A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B是一种强酸。由此推知:X是 ,Y是 ,Z是 ,A和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9.(8分)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跟氟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E原子的M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常温、常压下B单质是气体,0.1mol单质B与氢气完全反应时,有2.408×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C的单质在高温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之后,生成淡黄色固体F,F与AB2反应后可生成单质B。D的氢化物化学式是H2D,D的最高氧化物中含有40%的D,而且D原子是由相同数目的质子、中子、电子组成,根据以上的已知条件进行推测:(1)下列元素的名称:D ,E 。(2)写出下列的化学方程式:B+C→F: ;F与AB2反应: 。20、(10分)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D>A>B>C,且A、B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右图) B、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3C2,据此填空: (1)A的元素名称为 ,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2)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3)B和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 和 。21.(6分)在水溶液中,YO3-与S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YO3-+3S2-+6H+=Y-+3S↓+3H2O.请回答:(1)YO3-中Y的化合价是_______。(2)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它可能处于第_______族。四、计算题 22.某元素X的碳酸氢盐 [X(HCO3)2] 在高温下完全分解的产物都是氧化物,现取3.24g这种碳酸氢盐高温完全分解后得到1.12g固体,又知X的原子核里有20个中子。 (1)通过计算确定X是什么元素,并写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写出X的单质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该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强,但其单质与水反应没有钠那样剧烈,试分析其原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一、选择题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2.下列变化一定是吸热反应的是 ( )A、凡需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 B、所有的分解反应C、将热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反应 D、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3.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4.吸热反应一定是 ( ) A.释放能量 B.贮存能量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5.反应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6.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7.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 = N2↑+ 4H2O↑+ Cl2↑+ 2O2↑+ Q(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8.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9.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反应,前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后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的是(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均按化学方程中的化学计量数计算) ( ) ① 2H2(g)+ O2(g) = 2H2O(g) 2H2(g)+ O2(g) = 2H2O(l) ② C(s)+ O2(g) = CO2(g) C(s)+ O2(g) = CO(g)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都不符合题意10、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二、填空题12.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13.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2)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 D.锌粒与稀H2S04反应制取H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H原子形成1 mol H-H键要吸收热量B.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D.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4.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1。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 kJ热量的是 ( )A.稀HCl和稀NaOH B.1.0 mol·L-1 HCl和1.0 mol·L –1 NaOHC.500 mL 2.0 mol·L-1 HCl和500 mL2.0 mol·L –1 NaOH D.500 mL 2.0 mol·L-1 H2SO4和500 mL 2.0 mol·L-1 Ba(OH)25.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化石原料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D.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③ 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④ 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更低 ( ) A.①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C.放热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8、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 (l)2H2 (g)+O2(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风力是二级能源????? ????? ????? ??????? 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 ????? ????? D. 电能是一级能源(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可行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寻找高效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D.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二、填空题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2.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来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 mL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 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3)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2.“摇摇冰”是一种即冷即用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固体氢氧化钠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 D.化学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而被释放出来的过程4.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1。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 kJ热量的是 ( )A.稀HCl和稀NaOH B.1.0 mol·L-1 HCl和1.0 mol·L –1 NaOHC.500 mL 2.0 mol·L-1 HCl和500 mL2.0 mol·L –1 NaOH D.500 mL 2.0 mol·L-1 H2SO4和500 mL 2.0 mol·L-1 Ba(OH)25.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2 ===2CO2+3H2O,完全燃烧一定量的无水酒精,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消耗8 mol/L的NaOH溶液50 mL时恰好生成正盐。则燃烧1 mol无水酒精所放出热量为 ( ) A.0.2Q B.0.1Q C.5Q D.10Q 6.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7.最近,科学家巨型计算机进行模拟后确认,由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 N60变成N2时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60与N2都是氮的同素异形体 B.1个N60分子中含60个N原子C.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N60变为N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N60比N2更稳定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9、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二、填空题1.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1 mol 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 J、299k 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 J的热量。2、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CO2(g) ( 放热Q1 kJ ) 途径Ⅱ:先制水煤气 C(s)+H2O(g) == CO(g)+H2(g) (吸热Q2 kJ)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 2H2(g)+O2(g) 2H2O(g)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2)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 。(3)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 3、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如H—H键的键能是436kJ,是指使1mol H2 分子变回2molH原子需吸收436kJ的能量。⑴知H—Cl键的键能为431.5kJ/mol,下列关于键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1 mol H—Cl键放出431.5kJ能量B、每生成1 mol H—Cl键吸收431.5kJ能量C、每拆开1 mol H—Cl键放出431.5kJ能量D、每拆开1 mol H—Cl键吸收431.5kJ能量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选择题1.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电能是一级能源 D.水力是一级能源2.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且产生电流的是 ( )3.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 ( )A、 B、 C、 D、4.下列各装置中,烧杯中盛有海水,能够形成原电池并且铁为正极的是 ( )A、 B、 C、 D、5.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原电池的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6.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G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8.对于原电池的电池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 ( )A、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电流表偏向的为正极9.把a、b、c、d 4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A、a > b> c> d B、a > c> d > b C、 c > a > b > d D、b > d > c> a 二、填空题10、在铜锌硫酸原电池中,锌为 极, 电子,电极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铜为 极, 电子,电极发生的是 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 。11.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14.利用Fe + CuSO4 = Cu + FeSO4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 ,电极反应: ;负极为 ,电极反应: 。电解质为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2)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2.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 + 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 - e- = Li+B.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 - e- = Li+C.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 + e- = MnO2D.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 -2e- = Li2+3.右图是氢氧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极是负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 C.电子由b通过灯泡流向a D.氢氧燃料电池是环保电池4.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多孔镍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H2和O2,即可产生电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入H2的电极为正极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正极5.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 )(A)H2+2OH- =2H2O+2e- (B)O2+4H++4e- =2H2O(C)H2=2H++2e- (D)O2+2H2O+4e- =4OH-6. 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 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C. 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D. 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 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7. 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极反应为:Zn+2OH― —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 A.负极,并被氧化 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 D.正极,并被氧化8.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 )A 阴极 B 正极 C 阳极 D 负极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锌片:Zn-2OH--2e- = ZnO + H2O,石墨:1/2 O2+H2O +2e- = 2OH-据次推断锌片是 ( )A、负极,被氧化 B、负极,被还原 C、正极,被氧化 D、正极,被还原10.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1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12.以铁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片溶解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C.铁片溶解2 g,铜片上析出1 g H2 D.铁片溶解1 mol,硫酸消耗1 mol13、如图所示装置: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为 。两极反应式为:正极 ;负极 。该装置将 能转化为 能。14、干电池与充电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燃料电池与干电池或蓄电池的主要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由铜片、锌片和200 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3.36 L(标准状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① 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多少?②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③ 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3)1.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A.锌???? ???? B.汞???? ???? C.石墨???? ???? D.二氧化锰2.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 ???? ???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 ???? ???? 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3.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A.铝???? ???? B.铜???? ???? C.锡???? ???? D.硅4.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于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 ??? B.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C.正极、负极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 D.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少5.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0H--2e-=ZnO+H20?? 石墨:02+2H20+4e-=40H-根据此判断,锌片是(???? )A.负极,并被氧化???? ?B.负极,并被还原???? ?C.正极,并被氧化???? ?D.正极,并被还原6.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ABCD正极ZnAgCuCu负极CuCuZnZn电解质溶液CuCl2H2S04CuSO4FeCl27.由铝、铁、铜、银和稀硫酸,可以组成原电池的总数为(???? )A.3种???? ???? B.4种???? ???? C.5种???? ???? D.6种8.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比乙失电子多? B.甲比乙同价态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C.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与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一、选择题1、已知反应A + 3B = 2C + 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mol·L-1·min-1 B、1 mol·L-1·min-1 C、2 mol·L-1·min-1 D、3 mol·L-1·min-12、合成氨的反应为:3H2 + N2 2NH3,其反应的速率可分别表示为v(H2)、v(N2)、v(NH3)(单位为mol·L-1·s-1),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v(H2)=v(N2)= v(NH3) B、v(H2)=3 v(N2) C、v(N2)=2 v(NH3) D、v(NH3)=3/2v(H2)3.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A(g)+B(g)2C(g) 起始浓度(): 2s末浓度(): 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是( )A.9:3:4 B. 3:1:2 C. 2:1:3 D. 3:2:1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 s末H2的反应速率υ(H2)= 0.3 mol/(L·s),则3 s末NH3的浓度为 ( )A.0.45 mol/L B.0.6 mol/L C.0.9 mol/L D.1.2 mol/L 5.反应 A (g) + 3B (g) = 2C(g) + 2D(g)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化学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 ) A.υ(D) = 0.4 mol/(L·S) B. υ(B) = 0.6 mol/(L·S) C.υ(C) = 0.5 mol/(L·S) D. υ(A) = 0.15 mol/(L·S) 6.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的速率分别用v (NH3)、v (NO)、v (H2O) (mol·L-1·s-1)来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 B.C. D.7、在N2 + 3H2 = 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s则反应经过的时间为 ( )A、0.44 s B、1 s C、1.33 s D、2 s8.在m A + n B 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 )A、2:3:2 B、2:3:3 C、1:3:2 D、3:1:29. A、B两种气体物质在容器中进行反应,A+3B====]3C,10℃时反应速率v(B)=0.3 mol·L-1·s-1,50℃时反应速率v(A)=25.6 mol·L-1·s-1,则每升高10℃,该反应增速至原来的几倍 ( )A. 3 B. 4 C. 16 D. 85?二、填空题10.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 的减少或 的增加来表示,其常用单位是 或 。11、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之比。12.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如果SO2的起始浓度为2 mol·L-1,2 min后,SO2的浓度为1.8 mol·L-1,则用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用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13、A和B反应生成C,假定反应由A、B开始,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1mol/L。反应进行2min后A的浓度为0.8mol/L,B的浓度为0.6mol/L,C的浓度为0.6mol/L。则2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A=__________,VB=_____________,VC=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2)1.决定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大小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与压强 B.反应物的浓度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性质 D.催化剂的加入2.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反应速率不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 ) A.温度 B.压强 C.浓度 D.催化剂3.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4.将盐酸滴到碳酸钠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 )A.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大1倍 B..盐酸浓度增加1倍,用量减至1/2C.将碳酸钠粉末改为碳酸钠块状固体 D.使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5.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但可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 A.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 D.反应物的形态能影响到反应是否能顺利进行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O3,将Al片改成Al粉 7.100mL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8.在反应:C+CO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 ①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通入CO2 ④增加碳的量 ⑤降低压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9.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 )A、30℃ B、40℃ C、50℃ D、60℃10、可逆反应:A+3B2C+2D在4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 mol/L·s该反应进行速率最快的是 ( ) A.① B.②和③ C.④ D.①和④11、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气)+Y(气)====nZ(气)+2W(气)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则 (1)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 [ ] A.1 B.2 C.3 D.4 (2)上述反应在5min末时,已作用去的Y值占原来量的百分比是 [ ] A.20% B.25% C.33% D.50%12.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和 、加入的 等外界因素也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此外,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反应物接触面的大小等因素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13.某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按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X+Y==Z;第二步为Y+Z====M+N+X。此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反应的催化剂是_________。14、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2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其中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15.分析下列实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填写下表。 实 例 影响速率的因素 如何影响 夏天食物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工业合成氨通常要在高压下进行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3)1、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 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的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后的标志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3.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4.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怎样控制反应条件,2molSO2与1molO2反应都不会生成2molSO3 B.任何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都能全部转化成生成物 C.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与外界的条件无关D.可逆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只能增大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6、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V正(X)=v逆(Z)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3B(g) 2C(g)+D(g)??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B的生成速率和D的反应反应速率为3︰1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B、C、D的分子数之比为3︰2︰18、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I2(g),在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9、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10、可逆反应H2(g) + I2(g) 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H2、I2、HI的浓度相等 B、H2、I2、HI的浓度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11.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12.某温度时,将1molNO2分解:2NO22NO+O2,并达到平衡,此时NO的体积分数为40%,求:(1)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2)平衡时NO2、O2的体积分数。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4)1.下列过程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钢铁的腐蚀 B、食物腐败 C、塑料老化 D、工业合成氨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3.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有意义的课题。为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下面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煤汽化或液化,以除去杂质减少煤燃烧引起的污染,又能促进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B.全面综合充分地利用煤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量的利用率。C.燃料与空气要改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过量越多越好。D. 改进燃烧设备。4.100mL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5.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火灾发生 B.防止污染面粉 C.吸烟有害健康 D.颗粒极小的面粉扩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爆炸6.使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7.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D.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8.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 A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 )9.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10.可逆反应2NO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问内生成n mo1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11.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用左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 ②镁条的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R(g)+5Q(g)4X(g)+nY(g)。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4 D、513.把0.6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 Y(g)===nZ(g)+2W(g)。2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计算:(1)前2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2)2 min末时Y的浓度。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5)------ 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反应 4 NH3 (g) +5 O2 (g) 4NO(g) +6H2O (g) 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min后,NH3 减少了0.12mol,则平均每秒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A NO:0.001mol/L B H2O :0.002mol/L C NH3 0.002nol/L D O2 0.00125mol/L2、 将固体NH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 (s) NH3 (g)+HI(g)2HI(g) H2 (g) +I2 (g) 2min 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测知c(H2 )为0.5mol/L,c(HI)=4mol/L,若上述反应速率用NH3 的浓度改变表示,则下列速率数据中正确的是( ) A 0.5mol/Lmin B 2.0mol/Lmin C 2.5mol/Lmin D 5.0mol/Lmin3、恒温下,将1molN2和3mol H2 在体积为2L的容器中混合,发生如下反应:N2(g)+3H 2 2NH3(g) ,2s后测得NH3的体积分数为25%,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N2浓度的减少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B、2s时N2的转化率为40%C、2s时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3:9:4D、2s时NH3的浓度为0.4 mol/L4、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5mol·L-1·min-1 B.1 mol·L-1·min-1C.2 mol·L-1·min-1 D.3 mol·L-1·min-1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 (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稳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D.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7.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微粒有 ( )A. 14CO2 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8.一定条件下,在2SO2+O22SO3的化学平衡体系中,SO2、O2、SO3的浓度分别是2.0mol·L-1、0.8 mol·L-1、2.4 mol·L-1,则氧气在起始时的浓度可能是 ( ) A.0.8~2mol·L-1 B .0~2 mol·L-1 C.0~0.8mol·L-1 D.无法确定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10.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3(正(N2(=(正(H2( B( (正(N2(=(逆(NH3(C( 2(正(H2(=3(逆(NH3( D( (正(N2(=3(逆(H2(二、填空题1、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__,正反应和逆反应的________,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_的状态。2. 在一定条件下N2 + 3H2 2NH3 的反应中,起始C(N2) 为2mol/L,C(H2)为5mol/L, 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 C(NH3 )为0.4mol/L,(1)v(N2)=_____________ 、 v(H2)=________________、 v(NH3)=_____________(2)反应到2分钟时C(N2) 为_________, C(H2)_________。三、计算题在合成氨时,将1体积氮气和3体积氢气混合后通过合成塔中的催化剂,若生成的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12%,求N2和H2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专题一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氙和氟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如下平衡: Xe(气)+2F2(气) XeF4(气)+ 218kJ 下列措施中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 ) (A)升温 (B)加压 (C)减压 (D)降温2.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Ar,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A)PCl5(气) PCl3(气)+Cl2(气) (B)N2(气)+3H2(气) 2NH3(气) (C)2HI(气) H2(气)+I2(气) (D)C2H4(气)+H2 (气)C2H6(气)3.在碳酸钙悬浊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aCO3(固) Ca2++CO32-。欲使悬浊液中固体的量减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碳酸钠溶液 (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加碳酸氢钙溶液 (D)加氯水4、反应A(g) + 3 B (g)2C(g) ;△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正反应速率变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变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5、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 N2O4(g)+Q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 (A( 温度130℃、压强3.03×105 Pa B( 温度25℃、压强1.01×105 Pa C( 温度130℃、压强5.05×104 Pa D( 温度0℃、压强5.05×104 Pa 6、反应 2A(g) + B(g) 2C(g);△H > 0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7、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8、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9、对可逆反应4NH3(g)+5O2==4NO(g)+6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畜养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时:2V正(NH3 )==3V正(H2O )10、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11、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1、某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Q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D. 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 2、反应2A(g(2B(g(+C(g(-Q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度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小E的浓度 D( 降温3、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 ClF3(g)+268 kJ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产率提高 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转化率降低4、在一密闭容器,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H2(g)+I2(g) 2HI(g) B. 3H2(g)+N2(g) 2NH3(g)C. 2SO2(g)+O2(g) 2SO3(g) D. C(s)+CO2(g) 2CO(g)6、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7、某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Q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 D. 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8、反应2A(g)2B(g)+C(g)-Q,在未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已达平衡,现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c(B)减小,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温 B.增大反应器的体积 C.增大c(A) D.降温9、体积相同的A、B两个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为423K,同时向A、B中分别加入amol和bmolHI(a>b),发生反应:2HI(g) H2(g)+I2(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速率AB、平衡时,A中I2的浓度大于B中I2的浓度C、平衡时碘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A>B D、平衡时HI的分解率A>B 10、在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 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 B.A的转化率降低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11、已知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Mg MgCl2+2Rb(气)。对于此反应的进行能给予正确解释的是 ( ) (A)铷的金属活动性不如镁强,镁可置换出铷 (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向右移 (C)铷的单质状态较化合态更稳定(D)MgCl2的热稳定性不如RbCl强12、将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并达到平衡时,其压强为P1,氮气的浓度与氨气的浓度均为c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的平衡体系中,N2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B)新的平衡体系中,NH3的浓度小于2c mol·L-1大于c mol·L-1 (C)新的平衡体系中,压强小于2P1 大于P1 (D)新的平衡体系中,气体密度是原平衡体系的2倍13、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A(气)+yB(气) zC(气)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平衡时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 mol·L-1。则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z (B)平衡向左移动(C)B的转化率提高 (D)C的百分含量增大专题三 等效平衡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情况配比为开始浓度,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E、1molA+0.5molB+1.5molC+0.5molD? 2、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