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见物质的存放、检验和分离提纯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田宗学 444324常用药品的存放、检验和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教学必备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年高考中的重要考点。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物质的保存方法、检验、分离提纯。重点掌握其原理和主要的操作方法等。一、常见物质的存放化学物质的存放要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试剂瓶和瓶塞的选用。1.空气中易被变质的物质这类物质应该隔绝空气或密封保存,有一些物质的保存还要采取特殊措施。易被氧化的物质:活泼金属单质、白磷、氢硫酸、苯酚、亚硫酸钠等。易被吸收CO2的物质:CaO、NaOH、Ca(OH)2、Na2O2等。易被吸潮的物质:P2O5、CaC2、CaO、NaOH、FeCl3·6H2O、MgCl2·6H2O、无水CaCl2、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等。易被风化的物质:Na2CO3·10H2O、Na2SO4·10H2O等。2.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这类物质应该用棕色试剂瓶盛放且置于冷、暗处。如氨水、双氧水、硝酸银、硝酸等。3.易挥发或升华的物质:这类物质应该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易挥发的物质: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液溴、乙酸乙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汽油等。易升华的物质:碘、萘等。4.危险品:这类物质应该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易燃物质: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物质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易爆炸的物质:硝酸纤维、硝酸铵等。剧毒物质: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强腐蚀性物质: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等。5.有些物质不宜长久放置,应该随用随配,如硫酸亚铁溶液,氯水、氢硫酸、银氨溶液等。二、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通常包括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试题可以是选择题,也有的融于推断、实验、简答题之中。这部分内容是以离子的检验、气体的制备和检验、元素化合物性质为知识基础,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材料的组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进行考查,且考查的内容逐渐加深,形式渐趋多样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从高考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其分离的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的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含有的杂质和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三是将分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解答混合物分离提纯内容的试题一般应先弄清实验目的,再分析所依据的实验原理,由此去选择适宜的试剂、分离的方法,并回答相关的问题。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判断操作的正确与错误,根据要求选择实验仪器;分离、提纯、鉴别物质时选择适当的试剂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其中,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区别一组(通常是四种)物质的实验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热点。1.常见气体的检验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能与AgNO3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硫化氢: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一氧化氮: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氧化碳: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甲烷: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乙烯: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乙炔: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 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3.几种重要阴离子的检验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1)苯 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2)乙醇 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3)苯酚 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4)乙醛 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 Cu2O沉淀。5.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检验物质用一种试剂检验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检验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用其他试剂来检验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检验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检验试剂有FeCl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Cu(OH)2悬浊液等。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检验。三、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分离是将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彼此分开,得到几种纯净物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而得到纯净的物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目的不同,但所遵循的原则与实验操作却非常相似。1.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与注意事项: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①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分馏、萃取、分液、渗析、升华等方法。②常用的化学方法A.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吸收剂。如Cl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常用装置是洗气瓶或干燥管(U型管)。B.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质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除去。如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钡,可用适量的硫酸钾除去。C.气体法:根据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适量盐酸除去。D.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用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质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以正盐、酸式盐间的转化最为常见。如:NaHCO3 Na2CO3。E.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质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以杂质为两性物质常见。如Mg(OH)2中混有Al(OH)3,可用过量NaOH溶液除去,然后洗涤Mg(OH)2即可。③综合法综合法是指综合运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将物质加以分离或提纯。如分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