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质与硝酸反应的奇妙规律在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时,通常只是关注三个反应,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碳与浓硝酸的反应,且关注的是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对应的比例系数(即14122,38324,14142)和电子的转移数目,而忽略了硝酸本身在反应时的特殊性,不管是浓硝酸还是稀硝酸,在与单质反应时都有奇妙的规律可循。 1.金属与浓硝酸反应先看三个不同价态金属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当金属单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时,银在形成硝酸盐时,化合价为+1价,浓硝酸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Cu在形成硝酸盐时,化合价为+2价,浓硝酸的化学计量数为4;而Fe在与过量的浓硝酸加热形成硝酸盐时,化合价为+3价,浓硝酸的化学计量数为6。 规律:金属单质与浓硝酸反应时,硝酸的化学计量数等于金属在所形成的硝酸盐中价态的两倍。此处硝酸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生两种性质,并且n(氧化性作用的硝酸)=n(酸性作用的硝酸)。 2.非金属与浓硝酸反应 先看三个不同价态非金属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C被氧化到+4价,浓硝酸前的化学计量数为4;P被氧化到+5价,浓硝酸前的化学计量数为5;S被氧化到+6价,浓硝酸前的化学计量数为6。 规律:非金属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时,硝酸前的化学计量数与非金属被氧化到的价态相同。此处硝酸只表现了氧化性。 3.金属与稀硝酸反应 分析:当金属单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为3时,Ag在化合物中显+1价,稀硝酸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Cu在形成硝酸盐中显+2价,稀硝酸的化学计量系数为8;而Fe在形成的盐中化合价为+3价,稀硝酸的化学计量数为12; 规律:当金属单质与过量的稀硝酸反应时,若金属前的化学计量数为3,则硝酸的化学计量数就是该金属在反应中所呈价态的4倍。 此处硝酸的作用为氧化性和酸性,且n(起氧化性的硝酸):n(起酸性的硝酸)=1:3。 4.非金属与稀硝酸的反应分析:C被氧化到+4价,稀硝酸前的化学计量数为4;P被氧化到+5价,稀硝酸前的化学计量数为5;S被氧化到+6价,稀硝酸前的化学计量数为6。此时非金属单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3。 规律:当非金属单质与稀硝酸反应时,若非金属前化学计量数为3,则硝酸的化学计量数就是该非金属在反应中所呈现的价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当金属在与浓、稀硝酸反应时,硝酸都是有两种作用,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起酸性作用的硝酸与金属要呈现的价态总数相同,而起氧化性的硝酸又与呈酸性的硝酸有特定的比例关系。 当非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时,硝酸的作用都是起氧化性作用,而从被还原的价态可以知道二者反应时的特定t比例关系。 学习重在压思.要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因此反思非常最要,不仅教师要反思,学生也要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只要将粗糙的、混杂的、表面的、肤浅的、零碎的教育大杂烩,经过反思的发酵、过滤、提炼、蒸发,最终才能煮成一道道精美喷香的教育美餐。SunSir评:(1)教学生记这些规律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如教会学生快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作为欣赏是很不错的规律。(2)金属与浓或稀硝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等于生成NO的物质的量的两倍或等于生成NO物质的量的四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