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化 学普通高中会考是检测普通高中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省级水平考试。它对于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宽厚基础;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化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及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苏教版)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及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按照会考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制定。一、会考要求1.1 基本要求(1)知识与能力要求化学会考的知识内容主要由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基本计算等八个部分组成;教材范围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三个模块中的一个)。化学会考注重考核学科基本能力,同时注意考核学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某些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学科基本能力具体分述如下:①化学语言能力:对化学用语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例如:记忆、识别、再现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表示物质结构;命名有机物;书写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及用结构简式书写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科学思维能力:对化学知识进行概括、分类、比较、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例如:对化学概念、原理的抽象概括;解释化学现象;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系统化总结归纳;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相互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推导、判断。③化学实验能力: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例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表述;简单化学实验的设计。④化学计算能力:运用化学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方法解决化学计量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进行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进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初步计算。(2)过程与方法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具体分述如下:①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②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有效地解决问题。③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具体分述如下:①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险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②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③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⑤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2 考试要求高中化学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称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以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a一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能了解、辨认、区分、比较,达到“知其然”。具体包括:(1)复述有关化学概念和定律。(2)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3)正确书写化学用语,记住化学中常用的计量单位。(4)记住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过程。b一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能理解、说明、判断、归纳,达到“知其所以然”。具体包括:(1)准确领会重要的化学概念、原理的内容、表达方法和适用范围。(2)掌握化学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过程,能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3)判断物质的组成和掌握发生化学变化的规律。(4)理解化学计算的原理和方法。c一应用: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具体包括:(1)将重要的化学概念、原理用于解决一定条件下的具体问题。(2)将化学知识用于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别。(3)说明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明白化学知识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的作用。高中化学会考的具体内容见附录1;高中化学会考的例证性试题见附录2。二、等第标准2.1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学科会考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依次用A、B、C、E表示。及格和及格以上的各等第标准如下:C一及格获得该等的考生应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具有初步的化学语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例如:(1)基本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具有初步使用化学用语的能力。(2)掌握一些有重要用途的单质、化合物知识。(3)初步掌握化学概念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对化学概念和反应规律的理解能力。(4)初步掌握一些最常用的化学实验和计算技能。初步具有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5)初步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中的简单应用。(6)初步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一些最简单的化学问题。B一良好获得该等的考生应具有较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化学语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例如:(1)较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具有比较熟练地使用常用化学用语的能力。(2)掌握一些有重要用途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3)掌握化学概念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对化学概念和反应规律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对概念、理论的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4)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具有一定的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使用计算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5)初步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6)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A一优秀获得该等的考生应具有较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化学语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例如:(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具有熟练地使用常用化学用语的能力。(2)掌握一些有重要用途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以及系统总结概括的能力。(3)掌握化学概念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对化学概念和反应规律的理解能力,具有较强的对概念、理论的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4)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具有较强的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使用化学计算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5)初步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和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6)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三、会考形式3.1 高中化学会考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3.2 高中化学会考试卷结构如下:(1)考试内容分布《化学1》约占40% 《化学2》约占40%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中的一个)约占20%。在整卷中,化学基本计算约占10%,化学基本实验占(22±2)%。上述模块中下列内容不列入会考范围:《化学1》:专题3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4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化学2》:专题1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专题3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物。《化学与生活》:专题3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化学与技术》:专题3 让有机反应为人类造福;专题4 材料加工与性能优化。(2)试题类型分布一、选择题:48%(《化学1》、《化学2》的内容)二、选择题:20%(共包含《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3组试题,根据学生修习的模块选做其中的一组试题)三、填空题:14 %四、简答题:12%五、计算题:6%(3)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约占70% 稍难题:约占20% 较难题:约占10%高中化学会考的例卷见附录3。附录1 会 考 内 容以下按《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化学与生活》(选修)、《化学与技术》(选修)、《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基本实验》七个部分,从考试知识条目、考试要求两个方面,采用表格的形式,具体列出高中化学会考的学业水平要求。前五个部分按模块编写,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基本实验两部分则以独立的知识体系确定。“知识条目”中打“▲”的内容通常是教材中“单元”的知识概括。《化学1》(必修)专题知 识 条 目考试要求 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①物质的分类方法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③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④物质的量的概念⑤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⑥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⑦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⑧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的计算⑨胶体的特征和鉴别方法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bbb bbc ab ab▲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②常见离子(NH4+、Cl-、SO42-、Na+、K+)的检验③焰色反应(Na+、K+)④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bbab▲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①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演变②原子的构成③核素、同位素aaa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①氯气的工业制法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③氯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④氯气的化学性质(跟某些金属、H2、H2O、碱的反应)。C1-的检验⑤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⑥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⑦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abacab bb▲2.钠、镁及其化合物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镁的化学性质(跟非金属、酸、某些氧化物的反应)③钠、镁的生产原理④碳酸钠的性质(跟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⑤碳酸钠的用途⑥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发生的条件⑦离子方程式abababb 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1.铁、铜的获取及应用①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②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③铁、铜的化学性质(跟某些非金属、酸和盐的反应)④Fe2+、Fe3+的性质及转化⑤Fe3+的检验⑥钢铁腐蚀的原理aabcba 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①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还原性)②酸雨的成因和防治③硫酸的工业生产④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⑤S、SO2、H2SO4等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ba abb《化学2》(必修)专题知 识 条 目考试要求 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④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的关系⑤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与作用bbbb a▲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①化学键的涵义②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③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④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⑤常见共价分子结构特点,共价分子电子式、结构式的相互转换⑥碳的成键特点与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的联系⑦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aabaaaa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③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些简单的能量变化的计算④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大小abba▲2.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①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②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③氢能的优点、开发与利用现状aaa 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1.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①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取代、氧化反应)②同系物的概念,烷烃的分子组成和简单命名③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的主要原理及产物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及主要性质(加成、氧化)⑤可燃性燃料(气、液)在保存、点燃中的安全问题⑥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的主要原理及产物⑦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取代反应)⑧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基团⑨baabaaba▲2.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性质(跟活泼金属的反应、氧化反应乙酸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③官能团的概念、常见官能团④油脂的存在、分子结构、主要性质(皂化反应)及用途⑤肥皂去污原理⑥几种常见糖类物质的组成、存在、物理性质和相互关系⑦葡萄糖的检验原理和方法⑧蛋白质的组成、性质(盐析、变性)和用途⑨氨基酸的结构特点bbbaabbaa 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1.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①化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与人类认识世界的关系②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③化学在合成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aaa▲2.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①化学与人类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关系②化学科学与环境保护aa《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专题知 识 条 目考试要求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①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②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③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的关系aaa▲2.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①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②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常用方法③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基团④根据1H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⑤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常用方法⑥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历程aaaaab二、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①甲烷、乙烯和乙炔的空间构型②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③同分异构体(碳架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bbc▲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①官能团的含义、常见官能团的符号②同系物的判断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④简单烷烃的系统命名、常见有机物的习惯命名bbbb三、常见的烃▲1.脂肪烃①脂肪烃和芳香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概念及判断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③烷烃、烯烃和炔烃等脂肪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④有机高分子的链节和单体⑤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来源和组成⑥石油化学工业(分馏、裂化和裂解)bacbaa▲2.芳香烃①苯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H2加成、氧化反应)②苯的用途③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④芳香烃来源⑤工业上生产乙苯、异丙苯工艺⑥多环芳烃的结构特点cabaaa四、烃的衍生物▲1.卤代烃①卤代烃的分类方法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③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水解和消去反应)④卤代烃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aaca▲2.醇 酚①醇、酚的组成和结构特点②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氧化、消去)③甲醇、乙二醇、丙三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④苯酚的物理性质⑤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弱酸性、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⑥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⑦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bcaacaa▲3.醛 羧酸①醛、羧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②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③甲醛的性质、用途以及对健康的危害④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⑤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⑥缩聚反应bcacbb五、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1.糖类 油脂①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及其重要化学性质(还原性)②糖类的分类及判断③常见二糖的性质及差异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⑤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⑥油脂的化学性质(皂化反应)cbbbac▲2.氨基酸 蛋白质 核酸①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特点②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两性、成肽反应)③蛋白质的组成、结构④蛋白质的重要化学性质(盐性、变性、颜色反应)⑤蛋白质的检验和提纯⑥核酸abbbba《化学与生活》(选修)专题知 识 条 目考试要求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1.空气质量的改善①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②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方法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④地球表面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遏制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措施 ⑤煤脱硫的化学原理⑥汽车尾气的净化方法和静电除尘原理⑦居室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居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aaaabaa▲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①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水对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②自来水生产过程的一般工序③明矾等混凝剂的净化原理,液氯等消毒剂的消毒原理④硬水和软水的概念,硬水对生产生活的危害,煮沸法和离子交换法软化硬水原理,磺化煤的再生原理⑤常见的水质评价指标⑥用pH试纸测定水体的pH⑦中和法、氧化法、沉淀法等污水处理方法aabaaba▲3.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①常见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③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常用方法,露天焚烧垃圾的危害④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废电池中所含有的环境污染物,处理废电池的方法⑤生活垃圾资源化,常见生活垃圾资源化的方法,废弃塑料热裂解再生处理的原理aaaaa▲4.化学品的安全使用①常用的洗涤剂的去污原理、适用范围②常用的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及保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③常见染发剂的种类④染发剂中所含有的重金属盐、有机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⑤常见化肥的主要成份及其性质,合理使用化肥⑥常见有机磷农药的组成,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危害⑦防止农药中毒的常见措施aaaaaaa 二、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1.摄取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①必需元素(生命元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②人体中的必需元素、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几种必须元素的生理功能,合理摄取人体必需元素③合理补充碘、铁元素的重要性④检测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的方法⑤含氟牙膏防止龋齿的机理 aabba▲2.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①常见糖类的名称、化学式及分类方法②各种含糖量丰富的食物,淀粉、蔗糖、麦牙糖水解的产物,糖类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对人体健康的作用③油脂的结构、水解产物④油与脂肪的关系,油脂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同食品中所含油脂的数量和种类⑤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⑥蛋白质的性质(水解、盐析、变性)⑦维生素A、维生素C的生理、营养功能⑧维生素C的还原性aabaabab▲3.优化食物品质的添加剂①着色剂和发色剂的概念,食品着色的方法和基本原理②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用纸层析法进行简单的色素分离③亚硝酸盐的毒性④调味剂的分类方法,常见的调味剂,食醋、味精的成分、主要作用及使用方法⑤常见的疏松剂,疏松剂使食品疏松的原理,⑥常见的防腐剂⑦溶液的酸碱性对苯甲酸防腐作用的影响aaaaaab▲4.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①抗酸药及抗酸的作用机理 ②阿司匹林发展史,阿司匹林的药效和使用方法③磺胺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磺胺类药物的多样性④青霉素的发现过程⑤结构修饰与药物发展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⑦远离毒品aaaaaaa《化学与技术》(选修)专题知 识 条 目考试要求 一、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1.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①天然水中所含的主要杂质②水处理的主要环节,化学沉淀剂、氯水、臭氧、二氧化氯、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作用③铝盐净水的原理④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⑤自来水的生产流程⑥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生物化学方法的主要原理aabaaa▲2.硬水软化①硬水的概念②水的硬度的概念,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③加热法、离子交换法软化硬水的原理aaa▲3.海水淡化①海水淡化概念 ②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蒸馏、电渗析、反渗透、冷冻)③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基本原理。aaa 二、从自然资源到化学品▲1.氨的合成①合成氨工业的重要意义②人工合成氨的反应条件③合成氨生产流程的一般工艺aba▲2.氯碱生产①食盐水的电解原理②食盐水电解工艺,石棉隔膜电解槽③氯碱工业产品的主要用途aaa▲3.硫酸工业①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原理②硫酸的生产工艺,各阶段反应的主要设备③硫酸工业中的“三废”的治理和综合利用aab▲4.镁和铝的冶炼①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和原理②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过程和原理aa 三、为现代农业技术添翼▲1.土壤酸碱性的改良①土壤的酸碱性②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③改良土壤酸碱性的一些方法。aaa▲2.化肥的生产和合理使用①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②氮肥、磷肥、钾肥的性质③合理使用化肥④尿素、过磷酸钙的主要成分aa ba▲3.无土栽培技术①无土栽培的概念、特点②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技术③无土栽培的三种基本方式aaa▲4.化学农药的发展①农药的发展过程②农药的发展趋势 ③几种常见农药的特点、效果aaa四、从污染防治到绿色化学▲1.环境污染化学防治①煤的脱硫处理的目的与主要途径 ②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③生活垃圾分类标志④从农业废弃物获得能量baaa▲2.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①绿色化学的含义②绿色化学的主要原则③绿色化学工艺的基本特点④绿色化学产品的特征 aaaa《化学基本计算》专题知 识 条 目考试要求基本计算▲1.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①根据化学式进行式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②由元素质量分数或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式量等计算推断化学式b b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量的互算②关于化学反应中过量问题的计算cc▲3.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①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间的换算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bc▲4. 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①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计算②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计算bc《化学基本实验》专题知 识 条 目考试要求 一、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技能▲1.常用仪器①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2.基本实验操作①取用化学药品(块状固体、粉末状固体、液体、金属钠)②保存化学药品(钠、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③仪器连接与气密性检查④给仪器或药品加热⑤物质分离(过滤、结晶、分液、蒸馏、萃取)⑥物质检验(试纸的使用、焰色反应、甲烷燃烧产物检验)⑦数据测量(质量、体积、温度)⑧溶液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⑨洗涤玻璃仪器⑩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bbababbabaa 二、物质的制备和检验▲1.物质的制备①溴、碘的提取②用动物脂肪制肥皂▲2.物质的检验①常见离子的检验(K+、Na+、NH4+、Cl-、SO42-) ②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③葡萄糖的检验▲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 ②制取装置abbbbab 三、探究实验▲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2.探究钢铁受腐蚀的原因▲3.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bbb附录2例证性试题一、不同能力要求的试题1.化学语言能力〔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2 + OH- = CO32–+H2OB.铁与稀硫酸反应:Fe +2H+ = Fe 2++ H2↑C.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H+ + OH-= H2OD.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Cl2 + Br-= Br2 + Cl- 答案:B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书写离子方程式及判断书写正误的能力。 〔例2〕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电子式的书写及判断书写正误的能力。〔例3〕写出分子式为C4H8的所有烯烃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CH2=CH―CH2―CH3 CH3―CH=CH―CH3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书写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能力。〔例4〕在10~18号元素中,能用 表示的微粒有几种A.1 B.2 C.3 D.4答案:D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对应微粒的判断。2.科学思维能力〔例5〕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发现灯泡较亮。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灯泡先逐渐变暗,后又逐渐变亮。请说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答案:用硫酸溶液进行导电实验时,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SO42-离子,故灯泡较亮;当向其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时,由于发生了Ba2++SO42—+2H++2OH—= BaSO4↓+2H2O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所以灯泡逐渐变暗。完全反应后,再继续滴入Ba(OH)2溶液,溶液中Ba2+、OH-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灯泡又逐渐变亮。本题属容易题,主要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考核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浓度与导电性的关系。〔例6〕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的二氧化硫浓度。在20世纪60—70年代的10年间,某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的结果,使工厂附近地面的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是否可取,并简述理由。答案:这种做法不可取。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在增加,由于建造高烟囱,虽然使附近地面的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了30%之多,但对全球的环境破坏还是在增加,并没有减轻。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整体观念和意识。〔例7〕2,2-二甲基-3-乙基“某”烷,该烷烃的碳原子数至少为A.5个 B.8个 C.9个 D.10个答案:C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烷烃的命名,以及知识迁移、转换的能力。〔例8〕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它们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总数,Y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则下列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正确的为A.WO B.X2O5 C.YO2 D.ZO3答案:B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主要考核分析和推理能力。3.化学实验能力〔例9〕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编号)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碱液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C.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D.配制浓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答案:B、C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在完成实验时,结合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功能,注意安全及处理事故的能力。〔例10〕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会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护环境,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Fe3+、Cu2+、Ag+三种金属离子,实验室设计了下列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1)废液经操作①得到的沉淀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 。(2)在操作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若废液中含有Fe3+、Cu2+、Ba2+三种金属离子,试设计除去该废液中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答案:(1) Cu、Ag、Fe (2)溶液变黄色 (3) Fe3++3OH—= Fe(OH)3↓(4)先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除去BaSO4;Fe3+、Cu2+的处理方案跟试题中一样(其它合理方案也可以)。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常见的除去杂质的方法。(4)小题试题开放,设计的方案有多种。〔例11〕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制取乙烯并探究乙烯和溴水的反应情况。(1)「实验目的」研究乙烯能否跟溴水发生反应。(2)[实验过程]①装配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人所需药品,迅速将浓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170℃③观察盛溴水的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3)[实验原理、现象]A装置中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结果、讨论]根据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了乙烯能跟溴水发生反应的结论,但有的同学认为发生了加成反应,有的同学认为发生了取代反应。为验证该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某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测试反应前后溶液的酸性变化,理由是 。答案:(3)CH3CH2OH CH2=CH2↑+H2O,橙色溴水很快褪色 (4)若发生取代反应,必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来验证。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原理、乙烯跟溴水反应的现象,以及确定乙烯和溴水反应类型的方法。4.化学计算能力〔例12〕在100 mL稀H2SO4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生成2.24 L H2(标准状况)。求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1. 0 mol/L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将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能力。〔例13〕L-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这种药物的研制者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经分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甲烷的12.3倍,其组成元素C、H、O、N的物质的量比为9:11:4:1。试通过计算写出L-多巴的分子式。答案:C9H11O4N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根据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确定分子式的计算能力。〔例14〕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生成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当二氧化硫过量时,生成亚硫酸氢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生成亚硫酸钠和水。(1)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某硫酸厂每天排放1.0×104 m3(标准状况)尾气,其中含0.2%(体积分数)的SO2,现欲用2.0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每天至少需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升?答案:(1) NaOH+SO2=NaHSO3 2NaOH +SO2 = Na2SO3 + H2O(2) V(NaOH)=4.5×102 L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反应物的用量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例15〕某同学为探究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进行下列实验:甲、乙、丙三次实验各取30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不同质量的镁铝合金粉末充分反应。所得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有关数据如表所示。求:实验序号甲乙丙合金质量(mg)510775918气体体积(mL)560672672(1)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01);(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1)ω (Al)=52.9% (2)c(HCl)=0.2 mol/L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数据处理能力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二、不同考试要求的试题1.了解〔例16〕人类未来理想的燃料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答案:D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对理想燃料的识别。〔例17〕使蛋白质从水中析出并保持其生理活性,可以加入下列溶液中的A.硫酸铜溶液 B.浓硫酸 C.福尔马林 D.饱和硫酸钠溶液答案:D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区分。 〔例18〕下列物质中,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的是 A.NaCl B.NH3 C.CO2 D.C12 答案:A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化学键的类型。 〔例19〕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胶头滴管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B.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C.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持长柄 D.用分液漏斗分离已分层的液体时,打开活塞,先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流完后,再使上层液体流出答案:D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例20〕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建筑装潢材料进入百姓家庭,某些装修不久的居室中由装潢材料缓缓释放出来的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是A.CO B.SO2 C.甲醛、甲苯等有机物蒸气 D.臭氧答案:C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装潢材料对居室的污染物。〔例21〕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答案:B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物质的简单分类。〔例2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A. B. C. D.答案:B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酚和醇的辨认。2.理解〔例23〕某种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1)分别写出该煤气和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把一套以该煤气为燃料的灶具(如煤气灶)改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时,灶具应作相应调整,正确的方法是 A.空气和天然气的进入量都减少B.空气和天然气的进入量都增大C.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少天然气的进入量D.减少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答案:(1) 2CO+O22CO2 2H2+O22H2O CH4+2O2=CO2 +2H2O (2)C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物的用量。〔例24〕欲分离苯和苯酚,一般可向其混合物中加入稍过量的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再将该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后溶液将出现 现象,然后分液。从分液漏斗放出下层液体,加入适量盐酸,再将其分成两份:向一份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上层液体是 。答案: +OH― = +H2O 分层 溶液呈现紫色 + 3Br2 ↓ +3HBr 苯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苯、苯酚的性质。〔例25〕如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内,振荡,一会儿可见小气球a鼓起。X、Y可能是哪些物质?请将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人下表中。(至少填出2种)XY答案:(1)HCl—NaOH (2) HCl—H2O (3)CO2—NaOH (4)SO2—NaOH (5) C12—NaOH (6) NH3—H2O (7)NH3一盐酸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几种气体的溶解性及化学性质。〔例26〕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及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砹是有色的固体 B.砹易溶于有机溶剂 C.HAt很稳定 D.AgAt难溶于水答案:C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对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例2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 B.新制Cu(OH)2悬浊液 C.碘水 D.Na2CO3溶液答案:B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乙酸、葡萄糖、淀粉的性质。〔例28〕已知有机物A是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其分子式是C4H8O2,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写出A、B、C各物质的结构简式:A 、B 、C 。答案:A.CH3COOCH2CH3 B.CH3CH2OH C.CH3COONa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对醇、醛、羧酸及酯的有关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理解。〔例29〕某金属A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请写出A、B、C的化学式:A ,B ,C 。答案:Fe FeCl3 Fe(OH)3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例30〕有两种粒子,它们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则下列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1种分子和1种离子 B.可能是同位素C.可能是不同的分子 D.可能是不同的离子答案:A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原子、分子、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应用〔例3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及汽油、柴油等物质,这种尾气越来越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必须予以治理。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汽油、柴油等物质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1)汽车尾气中NO的来源 。 A.汽油、柴油中含氮,是其燃烧产物 B.是空气中的N2与汽油、柴油的反应产物C.是空气中的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放电环境下的反应产物 D.是汽车排出的高温尾气导致了空气中N2与O2发生化合反应(2)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4)控制或者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戴上呼吸面具 D.限制汽车数量答案:(1)C (2) 2CO+2NO2CO2+N2 (3)促使SO2转化为SO3,产生了硫酸酸雾 (4)ABD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汽车尾气产生的原理分析,以及尾气处理的反应原理。〔例32〕“西气东输”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这里的“气”是指天然气。工业上将焦炭与水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水煤气,其中CO和H2的体积比为1:1。已知1 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 kJ热量;1 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H2O放出286 kJ热量;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放出890 kJ热量。(1)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 890 kJ(填“>”、“<”或“=”)。(2)若忽略水煤气中的其他成分,在相同状况下燃烧水煤气和甲烷,要得到相等的热量,所需水煤气与甲烷的体积比约为 ;两者燃烧生成的CO2的质量之比为 。(3)以上数据和计算说明,以天然气代替水煤气作民用燃料,突出优点是 。答案:(1)2H2(g) + O2(g) == 2H2O(l);△H= –572 kJ·mol—1 <(2)3:1 3:2 (3)燃烧值高,可减少CO2的排放量,有利环境的保护。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燃料燃烧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通过所需燃料的体积与产物的比较,对燃料使用的优缺点进行判断。〔例33〕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pH6.5—8.5Ca2+、Mg2+总浓度<0.004 5 mol/L细菌总数<100个/mL以下是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源水中含Ca2+、Mg2+、HCO3—、Cl—等,加入石灰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混凝剂除去悬浮物质的过程 (填编号)。 ①只是物理过程 ②只是化学过程 ③是物理和化学过程 FeSO4?7H2O是常用的混凝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 沉淀。(3)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和 。(4)气体A是 ,它的作用是 。这种作用是基于气体A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 性。(5)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A的代用品的是 (填编号)。 ①Ca(ClO)2 ②NH3(液) ③SO2 答案:(1) Mg2++2OH—= Mg(OH)2↓ (2) ③ Fe(OH)3(3) 除去Ca2+ 调节pH(4) Cl2 进行消毒、杀菌 强氧化(5) ①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在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氯及其化合物作为消毒剂的作用。附录3例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H-1,C-12,,O-16,S-32,Cl-35.5,Fe-56,Cu-64。试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择各题中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验收?,以后将会有更多以天然气为燃料气的汽车行驶在道路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H2 B、O2 C、CO D、 CH4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混合物) B、碘酒(单质) C、硫酸(氧化物) D、葡萄糖(酸)3、在反应CuO + H2 ==== Cu + H2O中,作氧化剂的是A.CuO B.H2 C.H2O D.Cu4、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食盐 B、盐酸 C、蔗糖 D、磷酸钠5、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上述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6、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中如果混有水份,可以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7、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苯的分子式:C6H6 D.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8、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乙烯 C、乙炔 D、乙醛9、摩尔是A.物质的数量单位 B.物质的质量单位C.物质的量的单位 D.物质的体积单位10、下列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的是 A、NaOH B、HCl C、NaCl D、NH4Cl11、毛巾、口罩要经常用开水蒸煮消毒,其原理是 A、使糖水解 B、使油脂水解 C、使氨基酸变性 D、使蛋白质变性12、如图所示装配仪器,接通直流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则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碳棒和铁钉表面都有气体生成,其中碳棒表面生成的气体是A、O2 B、Cl2 C、H2 D、HCl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C.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与NaHCO3反应D.与足量盐酸反应要得到相同质量的CO2,用NaHCO3比 Na2CO3的质量要少14、下列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A.溶量瓶 B.坩埚 C.长径漏斗 D.椎形瓶15、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Cl2 B、Br2 C、HCl D、 HBr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B.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C. ⅦA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其熔点随元素原子序数增大而降低D.从上到下,Ⅶ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17、当今社会,人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形式的能量,不可能由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产生的是 A.热能 B.风能 C.光能 D.电能18、下列举措不能防止或减缓钢铁腐蚀的是 A、在钢铁中加入锰、铬等金属,以改变钢铁的结构 B、在钢铁表面镀一层金属锌C、将钢铁制品与电源负极相连 D、将钢铁放置在潮湿处19、某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Fe2+、Fe3+、Mg2+和NH4+,在该溶液中还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SO42- B.OH- C.SCN- D.CO32-20、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大量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21、下列有关项目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酸性:H2SO4>HClO4 B.氧化性:Fe3+>Fe2+ C. 沸点HBr>HCl D.原子半径 Na>Mg2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23、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烯 B、乙烷和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C、乙烯与氢气反应制取乙烷 D、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24、将Cu片放入0.1mo1·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 B.3∶5 C.4∶3 D.3∶4二、选择题(本题共分3组,每组包含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择各题中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请根据你所修习的模块选做其中的一组试题) 《化学与生活》2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生活污水的净化的是A、明矾 B、氯化铁 C、硫酸铝 D、氯化钠26、人们常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空气的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 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27、根据南方某城市环卫局提供的资料,该市平均每天生产垃圾1500t,其中生活垃圾800~900t。下列生活垃圾的分类正确的是 A、瓜皮果壳—可回收垃圾 B、塑料—危险废物 C、厨余垃圾—有机垃圾 D、干电池—可回收垃圾 28、肥皂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下列关于肥皂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肥皂对水质要求苛刻,在硬水、海水、酸性水中都不宜使用 B、肥皂不宜在洗衣机中使用 C、肥皂的碱性较强,对丝绸面料的衣物有很好的洗涤效果 D、毛织物受到碱的腐蚀,其纤维会紧缩使织物变形,故不宜用肥皂洗涤29、我国推广食用合格碘盐,以防治人体内缺碘而导致的疾病。碘在加碘盐中的存在形式为 A、I B、IO3— C、I— D、I2 30、人体每天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素。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能量主要来源的糖类物质的是 A、色拉油 B、食盐 C、鸡蛋 D、米饭31、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但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 A、食醋 B、料酒 C、亚硝酸钠 D、味精32、药物是人类抵御疾病的一种重要武器。下列药物中属于抗酸药的是 A、阿司匹林 B、胃舒平 C、青霉素 D、环丙沙星33、生活中的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瓶内的水垢 B.用四氯化碳擦去圆珠笔油渍C.用糯米饭、酒曲等自制甜酒酿 D.用福尔马林的稀溶液浸制生物标本34、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杆的处理方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 制造沼气《化学与技术》2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生活污水的净化的是A、明矾 B、氯化铁 C、硫酸铝 D、氯化钠26、下列方法中,不适合用于海水淡化的是A、蒸馏法 B、冷冻法 C、裂化法 D、电渗析法27、波尔多液中,起杀菌作用的是 A、水 B、生石灰 C、硫酸铜 D、熟石灰 28、在合成氨工业中,可以提高H2转化率的措施是 A、延长反应时间 B、通入过量H2 C、通入过量N2 D、升高温度29、使用材料都要进行加工,除了削、雕、镂等机械加工方法外,也常用化学腐蚀等化学加工方法。下列药品中,用于蚀刻玻璃的是 A、盐酸 B、氢氟酸 C、硝酸 D、硫酸30、以下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利用率,硫铁矿要在“沸腾”状态下燃烧B、为防止催化剂中毒,气体在进接触室前要先净化C、接触室中热交换器主要作用是预热未反应的气体和冷却反应后的气体D、吸收塔中SO3从下而上,水从上喷下,剩余气体从上部出来放空31、纤维素类似淀粉,在硫酸催化下能发生水解。某学生进行纤维素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棉花(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加适量较浓的硫酸;将混合物煮沸十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实验结果没有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 A、纤维素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C、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以中和作催化剂的酸 D、纤维素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32、苹果、番茄、葡萄、梨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关于维生素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生素C的分子里含有四个-OH B.维生素C可以在人体内合成C.维生素C遇热或碱易氧化 D.维生素C有抗病、解毒功能33、土壤是人类的衣食之本。保护土壤资源、防止土壤污染、改良土壤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下列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A、石膏 B、石灰 C、硫酸铝 D、硫酸铁34、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杆的处理方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 制造沼气《有机化学基础》25、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A.只测定它的C、H比B.只要证明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只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与C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26、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苯酚和苯甲醇 B. 和CH2=CH-CH=CH2C. 乙苯和邻二甲苯 D. 2,2-二甲基丙烷和2-甲基戊烷27、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28、实验室里用苯与溴反应制取溴苯,反应后将所得液体倒入水中,分层后水底褐色的液体是 A.溴苯 B.溶有溴的苯 C.溶有溴的溴苯 D.氢溴酸为了鉴定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试分析①~⑥的各步实验,其中操作顺序合理的是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热 ④加入蒸馏水 ⑤用HNO3酸化溶液 ⑥加入NaOH溶液醇溶液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① C. ⑥③⑤① D.④②⑤③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中羟基个数之比为 A.3:2:1 B.2:6:3 C.3:1:2 D.2:1:3除去苯中所含的苯酚,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A.加70℃以上的热水,分液 B.加适量浓溴水,过滤C.加足量NaOH溶液,分液 D.加适量FeCl3溶液,过滤32、 做乙醛被Cu(OH)2氧化实验时,有以下步骤:①加入0.5 mL乙醛溶液;②加入2%硫酸铜溶液4—5滴;③加入10% NaOH溶液2 mL;④加热至沸腾。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B.分子式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同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一种纯净物质B. 在世界上我国首先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高温灭菌消毒的原理是加热后蛋白质变性,从而细菌死亡试卷Ⅱ三、填空题35、(4分)(1)写出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6、 (6分)[本题包括2小题,每位同学只需选做一小题。若两题都做,按第(1)小题计分。](1) 已知A是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最终产物,现有下列转化关系: H2O/H+ 酒化酶 浓硫酸 淀粉 A B C △ 170℃写出A的分子式 ▲ ,B的结构简式 ▲ ,C的结构简式 ▲ 。(2) 已知A是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金属单质,B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B H2O O2 A B C 高温 点燃写出A、B、C各物质的化学式:A ▲ ,B ▲ ,C ▲ 。37、(4分) 实验室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和淀粉溶液检验食盐中的碘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四、简答题38、 (6分)实验室有下列仪器请从A~E中选择适当的装置填空(填字母)。(1) 常用于溶解固体物质的仪器是 ▲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3) 常用作配制一定量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是 ▲ 。39、(6分)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产物中有乙烯存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后将得到的气体混合物通入盛有某试剂试管中加以验证(装置如右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乙烯性质的官能团是 ▲ 。(2)验证该气体混合物中含有乙烯的实验方案是 ▲ 。(3)验证该气体混合物中含有乙烯的实验现象是 ▲ 。五、计算题40、(6分)现有一种铜和铁的混合物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铁的含量,某学生取10.0 g此样品置于烧瓶中,将80.0 mL稀硫酸分四次加入烧瓶并做相关记录。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加硫酸的序号加入硫酸的体积/mL剩余固体的质量/g120.07.20220.04.40320.02.00420.02.00试计算:(1)此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2)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8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DAACDCAACCDBCBBDB题号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答案DABACBCDCCCBDCBB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分。)题号参 考 答 案分数评分意见35(1) 2 化学符号写错不给分,条件未写或未配平给1分。(2) Fe3+ +3OH == Fe(OH)3 ↓ 236(1) A.C6H12O6 B.C2H5OH C.CH2=CH2 (2) A.Fe B.Fe3O4 C.H2 6每空2分化学符号写错不给分。37 IO3- + 5I- + 6H+ = 3I2 + 3H20 5:1 变蓝 21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2分。)题号参 考 答 案分数评分意见38 ⑴ B ⑵ C (3) D 6每空2分39⑴碳碳双键 (或 )2⑵将产生的气体产物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中或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 2⑶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红棕色褪去2四、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题号参 考 答 案分数评分意见40解:(1)此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剩余铜2 g,则 (2) Fe + H2SO4 = Fe SO4 + H2↑ 56g 1mol 2.8g c(H2SO4)×0.02L 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H2SO4)= 2112 用其他方法计算,只要步骤合理、结果正确,可参考分步计分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