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精确把握 科学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家讲座-精确把握 科学备考

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根据新教材特点、新考纲要求
进行高三复习的几点思考杭州市第十四中学 金晶 准确把握 科学备考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1.新教材的核心2.新教材的主线 3.新教材的变化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1.领悟新旧变化,提高针对性。2.吃透考试大纲,构建知识体系。3.研究命题趋势,筛选练习题。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发展。 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1.新教材的核心(1)体现化学科学的学科特点 充分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和推理是探究化学的基本方法。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成为科学的重要标志。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2.新教材的3条主线 (2)展示化学科学的应用发展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广泛介绍化学科学在传统产业升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应用发展,倡导“绿色化学”思想。 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2.新教材的3条主线 (3)培养化学科学的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2.新教材的3条主线 (1)内容选择倾向化 突出化学是实验科学,是应用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知识有所拓宽和加深。化学实验有所创新,对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流程设计和仪器组装、信息采集和结果分析 以及绿色实验(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更加具体。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3.新教材的变化(2)体系构建层次化 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一角度来构建教材体系,强调学科、学生和社会三者的融合,教材体系的构建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立体性特色,层次性明显。 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3.新教材的变化(3)呈现方式多样化 编排了大量的插图和资料,版面上图文并茂,色彩丰富,设置了众多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教材——准确把握三特点3.新教材的变化●突出的是什么?
●弱化的是什么?
●哪些内容对学生最有价值? 新 课 程合理的教学决策 高三复习是整个高中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高一、高二是备材料、打基础,高三就是建大楼。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再创造。通过复习来实现能力和价值的最大化。三轮的复习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每轮的侧重面和方法各有不同。 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第一轮 各知识点的细化、深化和强化。 第二轮 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系统化。 第三轮 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和应试训练。 落 实 !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新教材中保留的传统知识点?●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新教材中淡出(或变化)的知识点?1.把握教材特点,领悟新旧变化,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例: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
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保留的传统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定量表示方法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含义
●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1.把握教材特点,领悟新旧变化,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新教材中新增知识点
●测定某些反应速率的方法
●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简单的计算
●转化率的含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
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1.把握教材特点,领悟新旧变化,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例: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
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把握教材特点,领悟新旧变化,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例: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
专题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2.吃透考试大纲,整合教学资源,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实验基础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让学生学会考试,适应考试,在考试中秀出真实的能力,同时实现教师自己的价值体现。 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老师的角色更像是教练员,他要告诉运动员(学生)哪些是规定动作(必考内容),哪些是新动作(最新事件),评分标准(解题规范)是怎么样的,让他们在比赛(考试)中创造更好的成绩。二:高考——科学备考三策略 ●收集热点信息 在具体情景中设计联系中学知识应用的提问点。 热点一:诺贝尔化学奖绿色荧光蛋白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知识:
(1)蛋白质结构特点。
(2)蛋白质性质、分离方法等。●收集热点信息 在具体情景中设计联系中学知识应用的提问点。 热点二:神七成功发射和回收能量、平衡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知识:
(1)热化学方程式。
(2)盖斯定律。
(3)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图像。
(4)氧化还原反应。
(5)四氧化二氮与二氧化氮平衡。液态二氧化碳,碘化银热点三:北方大面积干旱,人工降雨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知识:
(1)物质的聚集形态。
(2)卤族元素、碳族元素。
(3)晶体类型。●收集热点信息 在具体情景中设计联系中学知识应用的提问点。 热点四:奶粉事件三聚氰胺涉及到的高中化学知识:
(1)元素定量测量方法。
(2)有机物机构与性质。
(3)有机反应类型。●收集热点信息 在具体情景中设计联系中学知识应用的提问点。 ●点拨解题思维 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快速找到解决问题所依据的化学基本知识,构建可供类比的知识模型与桥梁。
主干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
和计算。
实验技能:固体物质的灼烧、溶解、滴定操作。
可以类比的模型:海带中碘元素分离及检验。●点拨解题思维●点拨解题思维仔细审清题意挖掘有用信息积极联想迁移强化规范表达谢谢大家!不妥之处,请指正。 例.下图表示几种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B均为黑色粉末,C为无色气体,E是红棕色气体,G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H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C的电子式是 ,
Y的名称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测定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得到的实验值总是比
理论值偏大。要准确测定E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适宜的条件是_。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
c. 高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H的水溶液,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5)推测反应③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
参考答案:(共14分,每空2分)
(1)CuO C?? 浓硫酸
(2)C+4HNO3(浓) ===??CO2↑+4NO2↑+2H2O (3)c
(4)2Cu2++2H2O2Cu+O2↑+4H+ (5)NO
例:(08高考江苏卷)17.(10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
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4C(s)4CO(g)+BaS(s) △H1=571.2 kJ·mol-1
BaSO4(s)+2C(s)2CO2(g) + BaS(s) △H2= 226.2 kJ·mol-1
⑴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
程式为 。
⑵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⑶反应C(s) + CO2(g)2CO(g)的△H2= kJ·mol-1。
⑷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
参考答案:⑴S2- + H2OHS- +OH-
HS- + H2OH2S +OH-(可不写)
⑵2.7×10-3 ⑶172.5
⑷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例:我国中医药已有数千年历史,其独特的疗效使得经深加工的中药产品正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但国外在进口中药时对中药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查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把好出口中药的质量关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介绍了分析实验室对中草药中可能的残余有毒元素砷的检验方法和步骤(As在中草药中主要以As2O3的形式存在):
①取1000g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此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砷元素将转化为H3AsO3;
②将待测溶液转移入250mL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0.2%的淀粉溶液;
③用标准碘溶液滴定待测溶液至终点,消耗20.25mL标准I2溶液,其中发生反应:
H3AsO3+ I2+ H2O→H3AsO4+ I-+ H+(未配平)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如何对少量的中草药样品进行前期处理制得待测溶液?
(2)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H3AsO3+____I2+____H2O— ____H3AsO4+____I-+____H+
(3)0.2%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如何判断滴定到达终点? ___。
(4)题中所用标准碘溶液并非将碘单质直接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得,而是由0.1070g纯KIO3、过量的KI以及酸混合,并将其准确稀释到1000mL而制得,请用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说明标准碘溶液的形成过程 。
(5)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限定:绿色中药的砷含量不超过2.000mg/kg,试计算说明该中草药样品是否合格?(不需计算过程)计算可知该样品砷含量约为 mg/kg,故该草药样品 (填“合格”或“不合格”)。
参考答案:(14分,每空2分)
(1)取少量样品于坩锅内灼烧成灰,将灰转移至烧杯中并加入蒸馏水煮沸,趁热过滤,取滤液恢复至室温后得待测溶液(2分)。
(2)1,1,1,1,2,2 (2分)。
(3)作为指示剂以判断滴定的终点(2分);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保持半分钟不变色 (2分)。
(4)IO3-+5I-+6H+=3I2+3H2O(2分)。
(5)在2.278mg/kg到2.279mg/kg范围内均可得分(1分); 不合格(1分)。
例:(08高考江苏卷)17.(10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 + 4C(s)4CO(g) + BaS(s) △H1 = 571.2 kJ·mol-1 ①
BaSO4(s) + 2C(s)2CO2(g) + BaS(s) △H2= 226.2 kJ·mol-1 ②
⑴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⑶反应C(s) + CO2(g)2CO(g)的△H2= kJ·mol-1。
⑷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
参考答案:⑴S2- + H2OHS- +OH- HS- + H2OH2S +OH-(可不写)
⑵2.7×10-3 ⑶172.5
⑷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例8、下图表示几种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B均为黑色粉末,C为无色气体,E是红棕色气体,G是具有漂白性的气体,H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C的电子式
是 ,Y的名称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测定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得
到的实验值总是比理论值偏大。要准确测定E
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适宜的条件是___。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
c. 高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H的水溶液,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推测反应③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
参考答案:(共14分,每空2分)(1)CuO C?? 浓硫酸
(2)C+4HNO3(浓) ===??CO2↑+4NO2↑+2H2O (3)c
(4)2Cu2++2H2O2Cu+O2↑+4H+ (5)NO
例:(00全国理综)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用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1)阳极电极反应式: ,
(2)阴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
则总的电池反应方程式: .
参考答案:(1)2CO+2CO32--4e- =4CO2 (2)2CO+O2=2CO2
新教材高考二卷试题特点
涉及工艺流程
例:(08宁夏卷)26.(14分)
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①     、②     、
③     、④     、⑤     ;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
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
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铜        。
体现探究性
例:(08宁夏卷)27.(15分)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 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 mol·L-1
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 mL 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KMnO4+□FeSO4+□H2SO4=□Fe2(SO4)3+□MnSO4+□K2SO4+□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   式滴定管,理由是         ;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      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  (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
②方案二  (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
涉及实际生产
例:(08年江苏卷)15.(10分)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 -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nm-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Ag++2CN - == [Ag(CN)2]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
⑵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右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
是为了 。
⑶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
⑷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
(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⑸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 0.01000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g·L-1的(以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⑴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 -
⑵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放空
⑶防止倒吸 ⑷偏高 ⑸109.2
解决实际问题
例:(08年江苏卷)18.(10分)“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⑴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⑵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
如:
a.6CO2 + 6H2OC6H12O6 b.CO2 + 3H2CH3OH +H2O
c.CO2 + CH4CH3COOH d.2CO2 + 6H2CH2==CH2 + 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⑶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
CH4、HCOOH、H2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
即:CO2HCOOHCH4
①写出产生H2的反应方程式

②由图可知,镍粉是 。(填字母)
a.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的催化剂
d.不是催化剂
③当镍粉用量从1mmol增加到10mmol,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
a.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反应Ⅱ的速率不变
b.反应Ⅰ的速率不变,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c.反应ⅠⅡ的速率均不变
d.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得快
e.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Ⅱ的速率增加得快
f.反应Ⅰ的速率减小,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参考答案:⑴abcd ⑵a c
⑶①3Fe+4H2OFe3O4+2H2 ②c ③e
围绕药物的工业合成路线
例:(08年江苏卷)19.(12分)布噁布洛芬是一种消炎镇痛的药物。它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 。
⑵有A到B的反应通常在低温时进行。温度升高时,多硝基取代副产物会增多。下列二硝基取代物中,最可能生成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⑶在E的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填字母)
a. b.
  c. d.
⑷F的结构简式 。
⑸D的同分异构体H是一种α-氨基酸,H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对苯二甲酸,则H的结构简式是 。高聚物L由H通过肽键连接而成,L的结构简式是 。
参考答案:⑴酚类化合物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⑵a ⑶ac

⑸ 或
联系社会关注热点
例:(08山东卷)29.(1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
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l)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 KJ·mol-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人O2和CO2,负极通人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c(H2CO3)=l.5×1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 HCO3-的平衡常数K1= 。(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l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 c(CO32-)(填“>”、“=”或“<”),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1)124.2
(2)C3H8+5O2=3CO2+4H2O 负
(3)4.2×10-7mol·L-1
(4) > HCO3-+H2O CO32-+H3O+(或HCO3- CO32-+H+)
HCO3-+H2O H2CO3+OH- 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例:(05全国理综卷)29.(15分)苏丹红一号(sudan Ⅰ)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苏丹红一号) (苯胺) (2—萘酚)
(提示:可表示为)

(A) (B) (C) (D)
(1)苏丹红一号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2)在下面化合物(A)~(D)中,与2-萘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填字母代号) 。
(3)上述化合物(C)含有的官能团是
(4)在适当的条件下,2-萘酚经反应可得到芳香化合物E(C8H6O4),1 mol E与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二氧化碳44.8 L(标准状况),E与溴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只能生成两种一溴代物,两种一溴代物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E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若将E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分子式)为C12H14O4的新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
与新考纲不符的试题:
例:(2008四川高考题)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 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可改为: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 B.ZX2为共价化合物
C.WX2和ZX2的晶体类型相同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例:(08高考全国卷Ⅰ)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可改为:
A.NH3、H2O2、CO2都含极性化学键
B.CH4、CCl4都是正四面体型的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例: 1812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根据大量实验现象首先提出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概念,后来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在大量实验和系统研究之后,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例如,工业上冶炼金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其中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
工业上又常用下列反应进行金属钾的冶炼: ,似乎“违背”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试解释钠能将更活泼的钾置换出来的原因 。
(2)在实践中发现还有许多化学事实 “违背”金属活动性顺序,但这些“反常”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某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把锌粒投入1mol·L-1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锌粒表面有一定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浑浊,试用相关反应方程式进行解释 、 。
(3)工业上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电路板。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结合该反应原理,比较Cu2+、Fe3+、
Fe2+的氧化性强弱 。
②请运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验证Cu2+、Fe3+氧化性强弱的结
论。方案及现象: 。
可改为:
(1)在工业生产中,Na、Mg、Al的冶炼方法是 。
例:如下图装置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请回答:
(1)B极是电源的 ,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 颜色 ,
丁中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Y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
明 ,在电场作用下向Y极移动。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
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 (填“镀层金属”
或“镀件”),电镀液是 溶液。当乙中溶液的pH是13时 (此
时乙溶液体积为500mL),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 ,
甲中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将C电极换为铁,其他装置都不变,则甲中发生总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是 。
可改为:
(1)删去。或者改为考察电解精炼铜
例:(04年全国卷)29.(16分)恒温下,将a mol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N2)=13 mol,nt(NH3)=6 mol,
计算a的值。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
(4)原混合气体中,a:b= 。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α(N2): α(H2)= 。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 n(NH3)= 。
可更换为:
(08高考宁夏卷)25.(14分)
已知可逆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 c(N)=2.4 mol·L-1; 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c(N)=2.4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 1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