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一.【学生分析】
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二.【设计思路】
1.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课本中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完成实验、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3.运用白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过程的微观动画解释,明确反应过程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原理,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4.将更多的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

→ → →→ →
四、教学设计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人
杨为强
学校
福清市祖钦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分析归纳出质量定恒定律,使学生能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完成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小组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判断,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的测定,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启发、
仪器、药品
【学生实验】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表面皿、烧杯、镊子、玻璃棒、
大理石、稀盐酸、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演示实验】天平、火柴、酒精灯、锥形瓶、白磷、玻璃棒、橡皮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点燃立在天平上的蜡烛,每小组的同学观察天平指针有无变化?然后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到学生中进行指导
【提问】:蜡烛燃烧前后,物质的种类改变了,物质的质量改变吗?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不但看到了现象,而且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知道了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又生成了什么物质。那么,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用事实说明你猜想的理由。
【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大家打算怎样研究
【引导探究】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观点按学案上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教师等学生完成实验后演示第3个实验
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

【设问】
在实验中,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而其它两个方案得到的物质的总质量会相等呢?]
【讲述】教师称赞学生的创新的设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
【讲述】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该定律的最早发现要归功于拉瓦锡和罗蒙诺索夫。
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以白磷燃烧为例展示反应的微观过程
【板书】 2 守恒原因
【评价运用】
1.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2.法轮功鼓催发功能使土变金是否有科学道理?
【总结反思】
谈谈你的收获
【课后探究】
【学生实验】
每小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实验,小组成员认真观察后发现放蜡烛的一端天平向上翘,经过交流大家认为: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由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放蜡烛的一端天平向上翘。
【学生回答】
有的学生说改变,有的学生说不变
学生开始出现疑惑,并急于知道老师提出的问题。
【作出假设】
1、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
……
【学生回答】
用天平称一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
【实验探究】
1.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沉淀(用量:约20ml硫酸铜溶液,1/3试管的氢氧化钠溶液
2.大理石与稀盐酸溶液会产生气体(用量(8颗大理石,约20ml稀盐酸)
3.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
每小组分4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共3个实验,第3个实验由教师完成,其中 2人完成第1个实验,另外2人完成第2个实验,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准备在全班汇报。
【交流共享】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组内组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
【交流分析】
因为在开放的体系的情况下,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使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有的学生提出了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实验的设想。
【重新探究】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重新对方案2进行探究
【发现规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聆听。
【观察】学生观察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动画解释
【归纳】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交流回答】1.蜡烛的燃烧是遵守
量守恒定律的。因为蜡烛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后没有收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称量,所以在化学反应后质量减少,如果把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收集称量,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相等的。
2.法轮功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土中并不含金元素
【学生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木材燃烧后,质量减少。据此他推断质量守恒定律有例外。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推断对吗?为什么?
有人宣布发明了一种将水变成汽油的技术,因而他可用水开动汽车。你相信吗?说明理由
进行交流与讨论,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景,
产生探究问题:蜡烛燃烧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吗?
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作出假想,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情景。
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引发学生认识的冲突,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能力。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重温历史,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习科学家追求与探索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学生的认识从宏观引向微观。从微观原因来研究,探询规律的本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迁移延伸,融会贯通的目的。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学案
【小组实验】
点燃立在天平上的蜡烛,每小组的同学观察天平指针有无变化?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质量改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你的猜想】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按下面方案作前2个实验,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第3个实验由老师完成。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方案三
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
实验
仪器
药品
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天平.烧杯
大理石、稀盐酸、锥形瓶、天平。镊子.天平,表面皿
石灰水小烧杯,
塑料管.天平




(1)在烧杯中放入约20ml蓝色硫酸铜溶液,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1)在锥形瓶中加入约30ml的稀盐酸, 表面皿上放8颗大理石
(2)称量锥形瓶中和表面皿上物质的总质量。
(3)取下锥形瓶和表面皿,用镊子夹取大理石并放入稀盐酸中, 使二者反应。观察
(4) 称量锥形瓶和表面皿物质的总质量。
(1) 在锥形瓶底放入一小里粒白磷并使它刚好与从瓶口伸入的玻璃棒接触
(2)称量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
(3)取下锥形瓶, 将玻璃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迅速插入锥形瓶引燃白磷观察
(4) 冷却后。再次称量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现象
观察天平
是否平衡
实验结论
友情提示:
1、硫酸铜+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硫酸钠
2、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交流共享】
【得出结论】

【解释结论】
【实践运用】
讨论:1 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
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2 法轮功鼓催发功能使土变金是否有科学道理?
【反思评价】
【课后探究】
1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铁器生锈后,质量增加;木材燃烧后,质量减少。据此他
推断质量守恒定律有例外。你认为这位同学的推断对吗?为什么?
2有人宣布发明了一种将水变成汽油的技术,因而他可用水开动汽车。你相信吗?
说明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