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48张PPT。12009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教学建议2一、 2008年中考化学阅卷情况反馈 1.较好的体现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2.试题新颖,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 3.注重对实验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4.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 5.注重核心知识的考查。3二、2009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一)新课程对中考命题的要求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考查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以及化学核心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4 2.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化学视角认识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方面的相关问题的能力。5 3.体现学科特点,加强对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注重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围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反思与交流等环节对探究的要素进行考查。6 4.增加试题的开放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5.强化教育价值,试题素材的选择要反映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体现化学的使用价值,体现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融合。8(二)2009年的中考命题的原则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9 “稳”字主要体现在: ①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不变 ②考查的知识内容稳定。 ③化学用语重点考查的稳定。 ④试题的题型、题量稳定。 ⑤试卷的结构和形式的稳定。 10 “变”字主要体现: 命题人的理念在不断更新变化。 载体、情境素材选取的变化。 题目的灵活性不断增大。 能力考查的力度不断增大。11“新”字主要体现:题目的情境素材新。试题的设计思路新。要求试题完全新编。 力争平稳中有起伏,继承中有创新。 12(三)2009年的命题特点1、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基础2009年的命题将仍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对《课标》中五个主题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查。并将三维目标中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有机整合在真正的问题中。 132、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实际应用将会继续从生活中寻找“题眼”, 关注学生经验,聚焦社会热点,充分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身边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的情感与价值观。 1417.“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先进行列。“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 NiFe2O4属于混合物B. NiFe2O4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C. NiFe2O4在CO2转化为O2的过程中作消毒剂D. NiFe2O4 在CO2转化为O2的过程中作催化剂153、突出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探究继续加大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力度。 166.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17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_ 。(2)小林同学指出图1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1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品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l/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l/5。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 。184、渗透教育功能,体现开放创新 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可以增加试卷的陌生度,使学生站在同一的起跑线上,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练习效应,避免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19Ⅰ.请先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通常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在温度高于16.6℃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性质。材料二:钙是人体中的一种常见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骨头中含有磷酸钙,但磷酸钙难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⑴在10℃时,醋酸的状态是 。⑵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放食醋? ,原因是 。⑶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 。20 5、融合科学人文,体现学科渗透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试卷中主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的试题要有,但占的比例很小。 2009年继续设置一个平行题共学生选做。216、重视学习过程,体现能力立意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捕获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225.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现有以下几种物质:小苏打、铁、葡萄糖、铜、甲烷、氯化钠。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 将你自拟的分类标准以及符合该标准的物质填写在表格中(至少写出三种)。23三、对教学的启示和建议(一)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精髓,并用于指导教学实施24可以将六个方面的课程理念归纳成简要的36个字。“增强兴趣、自信——面向全体学生——起点低 、目标实 ——探究之中发展 ——渗透德育、人文——科学评价导向。”用一定的时间牢记这简要文字,更重要的是,经常地自问自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5例如:在备“水”这一课时要反思:教学中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如何激发的?在教学中有没有兼顾多数学生和一般学生,做到“平等”?怎样兼顾的?教学中有没有联系“社会、生活”?如何联系的?教学中有没有体现“重在过程,培养能力”?如何体现的?教学中有没有机会渗透“德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何渗透的?教学评价中有没有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化评价?如何体现的?26(二)狠抓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转变教学方式关键在于教学落实新课程提倡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新的学习方式转变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落实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27要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弄清学习方式的5个基本特征: ⑴主动性主动性是新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构成鲜明的对比,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与“要我学”。28⑵独立性独立性是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的依赖性相比,则具体表现为“我能学”。29⑶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学习方式本质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0⑷体验性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去体验,学习才能进入生命领域;只有有了体验,知识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也可以扩展到感情、身心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31⑸问题性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一个学生若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说明该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善于质疑、勇于求异,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32明确立了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外,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明确自身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332.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定要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素材,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科学探究34例如:人教版教材中探究活动《蜡烛及其燃烧》 35方案一:老师以直观的演示实验、清晰的叙述语言、适时的课堂提问、必要的板书以及简单的原因分析等,是学生比较轻松的了解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的各种现象及其基本原理。36方案二:上课后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支蜡烛及相关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根据教材上的提示,观察有关现象。37方案三:上课了,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支蜡烛及相关的仪器和药品,要求学生拿到蜡烛后,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面对蜡烛进行提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38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后有以下10个⑴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状态和颜色?⑵蜡烛由什么组成?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师发给每个学生一支蜡烛及相关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⑶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⑷用火柴点蜡烛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⑸平时家中断电,用蜡烛照明时,室内为什么会有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⑹当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白烟能否燃烧?⑺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点燃蜡烛为什么要先点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⑻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⑼蜡烛一经点燃,为什么能持续燃烧?⑽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39⑵精选探究内容,逐步加大探究的力度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0(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解释与评价的能力 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注重“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41例1:只叙述操作与观察的呈现形式实验:把少量KClO3放在试管里加热几分钟,可以看到KClO3熔化后慢慢放出气泡。这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观察发生的现象。42例2:操作、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实验: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的思考(人教版) 在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3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44例3:对加热操作的思考操作: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然后集中高锰酸钾加热。思考:为什么要先“来回移动”,再集中对某一部位加热?45例4: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或结论的思考操作:取少量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分别放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搅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46(四)强化基础,落点后移,将化学知识的学习置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 47(五)关注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念(六)重视审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48 谢谢!课件56张PPT。分析08试题 确立复习策略赣州七中 熊燕 2009.3.19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一、2008年江西赣州考区 中考试题分析二、2009年中考化学 复习策略1、紧扣课程标准,坚持发展为本2、坚持能力立意,突出 “三维目标” 3、内容科学,时代感强 4、 注重双基知识,体现学科特点(一)2008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一、200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第18题:“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5)2008年 5月,我省某地发生了氢氟酸(HF)泄漏,消防队员用熟石灰对泄漏点进行处理,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1.“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第1、2、3、4、5、9、12,还有16、17、18(5)、19(1)、20(3)、22、23、 24(3)、28、30等题,第3题:”安居乐业”。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铁—单质 B.氧化钙—氧化物 C.碳酸钙—酸 D.聚氯乙烯—有机物第17题:“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含氯元素 )、漂白粉对饮用水 等进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带点元素的化合价是 。” 说明: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1)菜刀用铁做而不用铝做的主要原因是 ;(2)表中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 ;(3) ①中形成薄膜的化学方程式 ;(4)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如第23题:“请根据下表信息回答: 又如第24题:下表是几种可燃物在压强为101KPa时间的沸点。请你回答: (1)“祥云”火炬中的燃料含有C3H8,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X= ;(3)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上表中可做打火机燃料的是 ;(4)请你从表中找出一条规律 。 ①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对比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读表读图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化学信息…… 第22题:“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自救。”如果光室内着火,在逃离火场时,可用湿棉被盖在身上,躬身出去或爬出去。如果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应关闭房内所有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请你根据灭火的原理说明湿棉被的作用 。27.(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 端管口通入;(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表略)(5)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你认为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 。②设置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8.(6分)2008年春节前夕,我省遭遇冰雪灾害。为了清除道路上的冰雪,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工业盐融雪剂用于除冰。同学们从资料中得知:①使用工业盐融雪剂后,道路两旁树木、农作物大量死亡;②桥梁路面除冰不得使用工业盐融雪剂。【提出问题】融雪剂对树木、农作物和桥梁为什么会造成危害?【查找资料】(1)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NaNO2;(2)土壤盐碱化会造成树木、农作物死亡。【作出猜想】猜想一:工业盐溶液可能显碱性;猜想二:工业盐溶液对钢铁可能有更强的腐蚀性。【实验探究】请你填空:评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 【反思与应用】对于道路除冰,请你提出更好的建议 。③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认识自然现象的能力。如第17、20、28等题。13.下列反应中,有单质出现,但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2AgNO3=Cu(NO3)2+2Ag B.2Al+3H2SO4=2Al2(SO4)3+3H2↑C.2Na2O2+2CO2=2Na2CO3+O2 D. 。④特别注重对化学反应和化学用语的考查如第13、15、17、18(5)、19(2)、21、23(3)、24(1)(2)、26(3)、30等题,(1)联系实际,学以致用。5、创设真实情景 引导自主探究(2)自主选择,体现探究。 (3)注重过程,引导学法。(4)学生为本,关注情感。6、传承开放特色,张扬学生个性(1)开放题与探究题是江西中考化学试卷的传统特色(2)在实验操作中注意了细节考查(3)审题能力的考核要求有一定的增加(以下以赣州市某考点抽样的300份试卷进行分析)(二)试卷定量分析:1、题型及占分比例2、抽样成绩统计(1)、总体情况(2)各小题难度分段统计全卷整体难度为0.581由难度统计表可以看出,各档次题的比例为50:39:11,与中考说明要求的55:30:15相比,增加了难度系数为0.4至0.84之间的中档题,减少了容易题和较难题,没有出现区分度差的难题。(3)各小题平均分的分布图(4)各小题难度系数的分布图(5)、各分数段人数分布图(三)、学生答卷常见 错误分析1、具体典型错例如下:2、学生答卷常见错误分析原因(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不准确(2). 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弱。(3).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较差。(4). 实验教学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提高。如第6题:“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错选A;第7题:“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A.1个一氧化碳分子:Co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3个亚铁离子:3Fe3+ D.4个氢原子:2H2”错选C;第18题:“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错答成19;第19题:“硝酸易发生4HNO3 H2O+4X↑+O2↑反应。(1)硝酸应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 ;(2)X的化学式是 ”错答为: (1) 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更安全, (2) N2;如第17题:“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带点元素的化合价是 。” 错答成+1;第18题:“ (5) 2008年5月,我省某地发生了氢氟酸(HF)泄漏,消防队员用熟石灰对泄漏点进行处理,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错写成 HF+CaOH=CaF+H2O; 第18(5)(5) 2008年5月,我省某地发生了氢氟酸(HF)泄漏,消防队员用熟石灰对泄漏点进行处理,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有比较多的同学就因为没有从卷头中的“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中,提取到氟化钙是难溶性物质这个信息点,漏写“↓”符号而被扣分。如第26题:“(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错答为:(1)防止被风吹灭;(2)装置漏气;第27题:“(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3)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错答为:(1)使试管冷却;(3)水蒸气。(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等等。第28题:“【实验探究】猜想一的实验操作”简单的写成: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这暴露出不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注意实验探究,缺乏分析、比较、想像、联想的思维能力。二、 2009年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一)深入钻研教材,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T6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T29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1)稀释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稀释时所需水的质量为 。 来源于人教版教材的习题和例题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核的构成,来源于人教版上册教材习题P721(1) 本题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原理,考查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和稀释时所需溶剂的质量,来源于人教版下册教材P43例题2。T23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回答:说明: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1)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的主要原因是 ;(2)表中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 ;(3)①中形成薄膜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Al、Fe、Cu三种金属部分物理、化学性质,考查金属材料的作用,金属的物理特征,金属锈蚀等,题中的信息来源于人教版下册教材P3表8-1和P9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部分内容,题中的问题是人教版下册教材P3中的讨论题和P14题的习题1而改编的。 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内容T17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含氯元素 )、漂白粉对饮用水 等进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带点元素的化合价是 。 根据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考查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的化合价等知识,题型与样卷四中的16题题型相似。T18 下图①、②中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选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选填序号)。 考查根据元素周期表、粒子结构示意图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型与样卷六16题很相似。T21 左下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G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1)C的化学式 ,H可能是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④ 。 本题利用所学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断,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三角型图案来源于人教版上册教材P122单元小结三左图,五边型中的物质与样卷五中的21题基本吻合这三道题都源于《中考说明》中的样卷题T16 化学源于生活,“柴、米、油、盐”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你填空:(1)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2)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易洗掉,原因是 ;(4)市场上食盐的品种丰富,有碘盐、锌盐、钙盐、硒盐等。这些食盐中含的碘、锌、钙、硒等是指 (选填“原子”、“离子”、“元素”、“单质”)。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源来自于中考复习研讨会中的优秀试题征题。 光照T19 硝酸容易发生4HNO3=====2H2O+4X+O2↑反应。(1)硝酸应盛放在棕色瓶中,原因是 ;(2)X的化学式为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与药品的存放,是根据中考复习研讨会中的征题改编而成的。源于中考复习研计会中的征题(二)切实抓好“三轮一冲刺”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三)单元与综合并进局部和整体齐抓(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五)复习时要创设情境,将化学用语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 传说中,某年某月某日有一只代号为“盐酸”的喜羊羊来到了一片大森林前......HClCuCO2NaCl Fe2O3FeCuCO2H2SO4NaClCuNaOHH2SO4CO2NaClCaCO3H2SO4NaClCuCO2H2SO4入口出口小羊要选择哪条路才不会落入狼口呢?请你给小羊找出其他几条路中谁是狼?①②③④⑤请同学们完成下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与否的关键是化学式的书写,为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再设置“化学游戏之化学式连连看”,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其乐无穷。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具体填写(1)一(6)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并以此为例,再写出另外两组实例。(1)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 不同。 (2)钠原子和氯原子:原子的 不同。(3) CO和CO2:分子的 不同。 (4)酸溶液和碱溶液:所含的 不同。(5)浓硫酸和稀硫酸: 不同。(6)生铁和钢: 不同。(7) 。 (8) 。1、利用“检索式”习题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 进行归类整理(六)经常性的进行开放题的训练例:若从硫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六种溶液取出其中的两种,进行混合及有关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已记录在下表中。试根据各步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所取出的两种溶液的可能组合(写溶质的化学式,有几组写几组): (2)写出步骤________________ (3)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讨论式”习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力例: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表2是教材中的一张表格。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1) 。 (2) 。 (3) 。3、利用“发现式”习题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1)讲究科学, 表述规范。(2)指导表达,培养能力。(3)中考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 (八)复习备考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七)加强规范练习,训练书 面表达,重视及时讲评 中考复习,好比是师生合作的一曲交响乐;对学生而言, 既是“合奏” ,也是“独奏” ,不能忘我;对教师而言, 既当“指挥” ,也当“观众”,还是“评委”;要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而不是老调重弹等待休止符;要用激情和信心去感染每一位“演奏者”;而不能用怀疑和乏味去催眠任何一位听众;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的主旋律中弹奏出最强音! 结束语课件76张PPT。化学复习教学的一些思考 鹰潭市教研室 易瑾化学复习教学的一些思考一、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二、初三化学复习策略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中考对教师的要求一、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 ㈠ 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双基 命题注重设计一些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题,使化学知识常考常新。中考08-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一、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 ㈡ 突出科学探究性试题通过对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进行考察,考察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中考08-28.2008年春节前夕,我省遭遇冰雪灾害。为了清除路上的冰雪,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工业盐融雪剂用于除冰。同学们从资料中得知①使用工业盐融雪剂后,道路两旁树木、农作物大量死亡;②桥梁路面除冰不得使用工业盐融雪剂。【提出问题】工业盐融雪剂对树木农作物和桥梁为何会造成危害?【查找资料】(1)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和NaNO2; (2)土壤盐碱化会造成树木、农作物死亡。【作出猜想】猜想一:工业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猜想二:工业盐溶液对钢铁可能有更强的腐蚀性。【实验探究】请你填空:【反思与应用】 对于道路除冰,请你提出更好的建议 。教科书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统计? 活动内容 活动次数 上册? 下册活动与探究 11 12调查与研究 4 8家庭小实验 4 6阅读(资料、化学·科技·社会)20 18讨论 20 14课堂练习 2 2 合计 61 60 全书合计 121一、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㈢ 信息给予题数量逐年增多。 侧重自学能力、信息处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说明:导电性以银为100作标准,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1)菜刀用铁做而不用铝做的主要原因是 铁的硬度比铝大 ;(2)表中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 ;(3) ①中形成薄膜的化学方程式 ;(4)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之所以有先后,主要取决于 。 中考08-23.(4分)请根据下表信息回答:一、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㈣ 突出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试题所考查的问题是学生需要或想知道怎样解决的实际问题。中考08-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下列能源的使用最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的是(A ) A.太阳能 B.天然气 C.汽油 D.柴油一、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㈤ 突出归纳与总结的特点归纳、总结性试题,是将物质分类、组成、性质、用途、制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命题的一类题型,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考点深。中考07-18.某同学在化学学习档案中总结了如下规律: ①燃烧一定要用火去点燃 ②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性质 ④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 其中有些说法不正确,请指出并填写下表:一、中考化学试题的热点透视㈥ 突出对化学素养的考察在构成科学素养的要素中,可以认为知识是基础、能力与方法是核心、意识和品质是表现。 中考08-21 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C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 (1)C的化学式 ,H可能 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二、初三化学复习策略㈠ 把握教材编写思路 在设计总复习计划时,首先要领悟教材编写思路,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处理好章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小结(1)单元之间的融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 溶液第十单元 酸和碱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生活经验与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础知识与化学事实化学与社会化学应用化学规律与应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融合 各栏目的功能活动与探究:呈现探究过程,体现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合内容在课内实验习题:每一课题后的练习和思考讨论:实验分析、知识的应用资料:单纯资料,与内容相关或拓展性知识化学?技术?社会: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新科技知识调查与研究:与内容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供课内外活动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家庭小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在课外实验,具有趣味性课堂练习:当堂反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课题要点、核心内容、讨论和探究结论单元小结:对本单元的归纳总结,具有综合性单元的基本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单元基本内容科学?技术?社会资料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拓展性课题知识的延展知识的扩展(开阔眼界)知识技能的应用(培养能力)(增强理解)二、初三化学复习策略㈡ 逐章进行梳理归类抓住每章知识体系,主要实验和重要知识点及其应用。还要研究每个知识点包含那些内容,应复习到什么程度;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如何鉴别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学生讨论有如下答案:紫色石蕊溶液 锌粒等 氧化铜等 二氧化碳 碳酸钠溶液(1)所用试剂涉及到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溶液;(2)涉及到的知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梳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梳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二、初三化学复习策略㈢ 构建知识体系网络复习不是“炒现饭”式的对知识重复性的归结,讲授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实验技能还原反应CO 二氧化碳的知识网络图实验室及工业制法CO2温室效应物理性质碳酸与水反应c收集方法石灰石与水反应高温煅烧通入石灰水高温煅烧与盐酸反应通入CO2生石灰熟石灰分解初三化学复习策略㈣ 变 “说”实验为 “做”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氧化鎂碳二、初三化学复习策略㈤ 变“扫描式” 为“讲座式”复习对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针对性和实用性。应重点讲解的小专题有:1.化学用语 2.身边的化学物质 3.化学与社会发展4.怎样解答实验探究题5.化学信息题的解题技巧 6.图表计算题如何入手 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用语物质变化用语物质结构用语化学量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 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专题复习一: 化学用语 专题复习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水溶液金属化合物成分氧气保护和防治组成资源利用和保护常见金属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常见酸碱盐氧化物(CO2、CO)组成及表示用途专题复习三: 化学与社会发展化石能源、氢能源等水资源、矿物资源等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塑料、橡胶、纤维新型材料营养物质元素与健康大气、水、土壤(工业、生活)(城市、农村)专题复习四:怎样解答实验探究题1.认真审题,根据题中设定的情境、提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明确隐含的探究目的,进行猜想和假设。2.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设计选择理论正确、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经济合理、对环境无污染的实验方案。3.认真分析实验过程,运用全面系统的思维、准确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同时联系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有益可行的拓展和迁移。中考07-28 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专题复习五: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技巧信息题的主要特点是:情景新、阅读量大、条件隐蔽性强。关键句或关键词 “去情境化” 信息给予题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 题干(叙述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阅读观察提炼信息发现规律完成迁移得出答案中考06-25.资料一:木糖醇是一种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木糖醇在某些温度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 g、50℃时84 g、60℃时90 g)。近年来,市场上木糖醇口香糖正逐渐取代蔗糖口香糖。资料二:人体口腔中唾液正常 的pH在6.6~7.1范围内,其 酸性的增强不利于牙齿的健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具有的物理性质 有 ;(2)据图1判断:表示木糖醇溶 解度曲线的是 图中a点 表示的含义是 ;(3)分析图2可知:在口腔细菌 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的 酸性比蔗糖分解产物的酸性更 , 所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 口香糖更有利于牙齿的健康。专题复习六: 图表计算题如何入手 化学计算与图表相结合,即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解题时,我们要做到“认真审题,理清反应;准确分析,正确计算;格式规范,步骤完整。”图表题:图像题图像题:要引导学生四看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四看量。中考08-30.(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0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右图所示。(1)从图中可以看出,10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多少?(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10 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 ?二、初三化学复习策略㈥ 切实提高学科能力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㈠ 复习课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复习课教学思路: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 题化,既先练后讲。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入手切入复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既先讲后练,讲练结合。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复习课:“非凡试管”李丽华老师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东北片)一等奖教学过程:(1)展示形态各异的试管;(2)实验中出于防止试管破裂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你能说出使用试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你学过的实验中,有哪些实验可分别在这样放置的试管中进行?请回忆(4)下列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2实验装置3(5)四组装置可进行什么实验?想一想4.使用对比法挑战化学教学难点 (1)实验对比 (2)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的对比(1)实验对比: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比较氢气 木炭 一氧化碳(2)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的对比: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C、CO、H2化学性质的比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 高温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㈡ 讲评课讲评的几个环节: 训练—批阅—反馈—讲评—补偿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①教学目标模糊,就题论题;②教学方式单一,一讲到底;③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㈡ 讲评课的形式1.习题讲评课化学习题讲评课是学生在练习之后,教师对其讲解、分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可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习题讲评课中有效方法1.换位思考2.师生互讲3.借题引路,授生以渔4.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中考08-26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左下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中考06-27.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 只有CO③既有CO,又有CO2【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 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试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2)若试纸 ,石灰水 ,则只有CO;(3)若试纸 ,石灰水 ,则既有CO,又有CO2。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 会儿纯净、干燥的N2;(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 精灯加热。【结论】小雨通过分析 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 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思与评价】(1)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 。质疑实验设计,质疑实验装置。江西竞赛08-26.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 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 若不严谨,请作补充。 (2)请你对该实验装置予以 评价。讲评课:2.化学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和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讲评课试卷讲评课应注意四性: 及时性、自主性、激励性、创新性 建立试卷档案 、 错题集四、中考对教师的要求 革新教育理念,做课改前沿型教师 构建信息素养,做现代型教师 提高创新素养,做创新型教师 重视科研素养,做研究型教师四、中考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首要加强学习,增强专业和文化素养。四、中考对教师的要求2. 做足功课 ① 潜心研究近年中考试卷② 用好课本,注重变式与拓展③ 研究《课标》及《中考说明》④ 研究竞赛试卷,提高解题能力江西省竞赛试题实验题的特点 注重考查对“多个装置组成的较复杂实验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体现了知识活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 。 江西05-25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江西06-26、某课外活动小组拟用下列装置做炼铁原理的实验,同时检测氧化铁矿的纯度(假设矿石不含其他与co反应的成分),并除去尾气。江西07-26、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确认水蒸气通过炽热煤所产生的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2 江西08-24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四、中考对教师的要求3.重视教案,向集体备课要效益。抄写现成的教案和教学实录,摘抄教学参考书内容等使教师无暇也不愿意实效地思考学情实际,考虑教学差异,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例题和练习,使教学形式化和低效化。中考对教师的要求(1)在做教学设计时,应做好详细的预案,特别是在突破重、难点中做好详细的预案和应对准备;做好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过度与衔接。中考对教师的要求:(2)向集体备课要效益:个人钻研—集体交流—反复修改—集体反思教师如何备课:多花时间备教材多花时间备学生多花时间备整合性教学备课花的心思越多,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越高。同行互助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团队精神。依靠学科教研组和班级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同科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最大效能教学。谢谢课件34张PPT。 美哉 化学 —从江西省2008年中考化学试题谈起涂风光江西省宜丰中学2009.3. 中考命题指导思想 2、要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推动课堂 改革,要从我省教学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1、要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3、要有利于高一学校选拨新生。立意取材 中考命题原则 ★一致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价值立意原则。 ★挑选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重要 意义的、有用的化学知识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选题 坚持以学生为本 强调能力立意 强调应用性 增强探究性 注重综合性 坚持教育性 体现时代性 18、(6分)下图中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X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选填序号);(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选填序号);(5)2008年5月,我省某地发生了氢氟酸(HF)泄漏,消防队员用熟石灰对泄漏点进行处理。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试题特点1、关注生活,联系实际2、体现特点,强调发展3、点广面宽,注重基础,突显能力4、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点“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本卷从多角度策应着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关系,让学生在答题中体会到“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1、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试题落实了新课标、省中考研付会的精神,突显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挑选了对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有用的化学知识’作为考查重点。” 2、体现特点,强调发展 为体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试题在力求覆盖面的前题下,突显能力的要求。附:广丰县2008年中考成绩统计3、点广面宽,注重基础,突显能力 命题时以“以人为本,包容学生思维”思想为指导,设置了一些答案开放的的试题,让考生能有充分发挥个性的机会和空间。另外,试题在反映时代热点的问题上也作出了尝试。 4、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点一、化学美的表现二、08中考化学试卷中体现的化学美三、把美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美哉,化学 121821(1)物质的组成美 1、化学美体现在化学物质之美(2)物质的构成美 1、化学美体现在化学物质之美(3)物质性质美之色彩之美 1、化学美体现在化学物质之美(3)物质的外形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物质的变化美 铁骨之美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4)物质的变化美 坚持之美青出于蓝 进取之美喜乐之美雷雨发庄稼发火是文明的象征(5)物质用途美 2、化学美体现在化学实验之美(1)化学仪器外形美。 (2)化学仪器性能美。 (3)实验装置的造型美 (4)化学实验现象变幻美 3、化学美体现在化学理论(规律)之美(1)周期性之美 3、化学美体现在化学理论(规律)之美转化之美(3)守恒之美 3、化学美体现在化学理论(规律)之美(3)平衡之美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二、08中考化学试卷中体现的化学美1、从“吃、穿、住、行”、“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中的几件事为切入点,设置了四个选择题和四个填空题,试题本身很基础,旨在考查考生化学基础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让考生体验到化学的实用美、朴素美.2、以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为背景,设置了一些试题,意在让考生懂得物质表现出来的“真”、“善”之美。3、以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为平台,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美4、以物质的溶解度为载体,通过“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突显化学规律美在生活中的应用。二、08中考化学试卷中体现的化学美11三、把美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1、做好物质外在美文章,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2、做好化学理论美文章,稳定学生学习的激情 ①化学用语 ②概念与规律 ③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做好对“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有深刻认识的文章,升华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如果有一天可以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 让化学教学中处处充满着美!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9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ppt 323南昌.ppt 化学复习教学的一些思考.ppt 涂风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