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第一中学2009年高三化学考前指导 200905(江苏省镇江市)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金坛市第一中学2009年高三化学考前指导 200905(江苏省镇江市)

资源简介

金坛市第一中学2009年高三化学考前指导 2009.05
一.选择题考点归纳及解题策略
常考点:
1化学常识和社会热点 2.基本化学用语 3.阿伏加德罗常数 4.化学基本概念
5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6、化学反应与能量 7、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计算
8、离子共存问题 9、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0、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1有机基础知识 12.电化学基础 13.离子浓度及大小比较14.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解选择题时的重点____审题
(1)注意选择题(特别是多选题)要求: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不正确的)
(2)NA相关考题需观察全面、细致:与体积相关的是否为标准状态、气体;
(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观察需全面、细致:反应方程式是否存在或合理;改写是否正确(注意区别胶体与沉淀);电荷、原子是否守恒;隐含的反应是否遗漏(生成物与反应物不共存、隐含的氧化性物质等);方程式与所给的“量”的条件是否切合“过量”,“适量”,“足量”,“少量”。等
(4)在审题时注意关键文字信息,比如离子共存题中“无色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一定”,“可能”,“一定不能” 等。元素周期表知识中“短周期元素”还是“前20号元素”等等。
(5)判断型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考虑必须周全,切不可受习惯意识支配。
(6)注意题干中“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等要求
二.解实验题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通读全题,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迁移,同时针对题干中信息准确细心答题,注重每个细节,特别提醒
(1)注意填写容量瓶时,需带容积规格
(2)化学用语的规范:如将溶液“褪色”写成“退色”、注意“褪色”与“变色”的差别、“坩埚”写成“坩锅”、“溶”与“熔”的差别、分液漏斗的“开关”应为“活塞”、气 体“跑掉”应为“逸出”等
(3)答题的规范性:如基本操作表达不完整(检查气密性、沉淀的洗涤、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焰色反应等);答题空泛、复杂而不切合题示信息;答题未找到根本原因,因果关系不明了等
(4)按要求填写“数字”或是“字母”,“偏高”或是“偏多”等
【例2-1】: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步骤如下:
①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奶粉试样1.000 g置于烧瓶中,加入足量不含氮元素的试剂A,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产物用水溶解并冷却后全部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
② 碱化蒸馏:量取容量瓶中溶液10.00 mL转移至右图所示的反应管中,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塞好进样口橡皮塞。通入高温水蒸气。用吸收剂吸收产生的气体。
③ 滴定:向吸收气体后的溶液中滴加2滴指示剂,用0.01 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已知:吸收剂中发生的反应为:NH3+4H3BO3=NH4HB4O7+5H2O;
滴定时发生的反应为:NH4HB4O7+HCl+5H2O=NH4Cl+4H3BO3。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 ;通入高温水蒸汽的作用除加热外,还有 。
⑵ 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导气、 。
⑶ 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含量为16.0?%,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标准液15.50 mL,则该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为 ▲ %。
⑷ 凯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缺点是 ▲ 。
【2-1参考答案】
将奶粉中氮元素全部转变为NH4+ 使反应中生成的氨气全部进入吸收液
⑵ 防止倒吸 ⑶ 13.6 ⑷ 无法确定氮元素是否一定来自于蛋白质
【例2-2】.复印机使用的墨粉主要成分是Fe3O4,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Fe3O4的工艺:
已知:① 工业绿矾中FeSO4的含量为52.5%,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
② Fe(OH)2+2Fe(OH)3=Fe3O4·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常见氧化物有 ;
(2)Fe3O4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含Fe3+的方法 ;
(3)在工艺流程中,通入适量空气“氧化”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生产中可获得的副产品是 ,提取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 d.结晶 e.洗涤
(5)在生产过程中,若工业绿矾的投料速率是12.16 kg/h,为使产品较纯,鼓入空气的速率应为 m3/h(假设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空气中O2占20%)。
【2-2参考答案】(1)FeO、Fe2O3、Fe3O4
(2)3Fe3O4 + 28H++NO3-=9Fe3++NO↑+14H2O 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证明含Fe3+ (3)4Fe(OH)2+2H2O+O2=4Fe(OH)3
(4)Na2SO4·10H2O(或芒硝,写Na2SO4也可) bcdae (5)0.784
三、解无机推断题时的注意事项:
找准题眼,然后顺藤摸瓜,最后争取把所有物质都推出来,就几乎可以大获全胜
最常见“题眼”: 特殊颜色 、特征反应现象、物质特殊性质 、特殊反应条件、特征转化关系、特殊工业生产,有时要求回答的问题对题中的推断也有帮助。同时还要注意:
(1)正确区分化合物的“名称”、“化学式”、“结构式”和“电子式”
(2)注意书写要求:“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3)注意方程式的配平与简化
(4)方程式注意注明:“浓”、“条件”、“↑”或“↓”、可逆符号等
(5)书写离子方程式注意“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的区别:如C不代表C4+
(6)推断题题干的信息要尽可能理解并应用。
(7)区分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等单位的书写。
【例3-1】下图中,A、E、G在常温下为气态非金属单质,B、L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I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其中I是一种重要的能源。C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K是一种由金属氧化物组成的耐高温材料,J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矿石,它由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3:1:6,在K电解时J能降低K的熔点。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C的化学式 F的电子式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③的阳极反应式为 。
【参考答案】(1)Al4C3 (2)2F2+2H2O=4HF+O2↑
(3)6HF+3NaOH+Al(OH)3=Na3AlF6+6H2O (4)2O2—-4e—=O2↑
【例3-2】.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常温下D、E、F、I、J为气体,H、I、J都为氧化物;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M为有红褐色的固体。
(1)写出:A的电子式 ,M的化学式 。
(2)基于反应①原理的化学工业称为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K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F溶液和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已知由G分解得到的H、I、J三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则G的化学式为 。
【参考答案】(1)Na+[]- Fe(OH)3
(2)氯碱工业(1分) 2NaCl+2H2O2NaOH+H2↑+Cl2↑
(3)2Fe2++Cl2=2Fe3++2Cl- FeO+2H+=2Fe2++H2O(4)FeC2O4
四、解“化学反应原理”题的注意事项:
(1)正确区分“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
(2)按要求书写“编号”或是“符号”
(3)正确区分原电池的正负极、电解池电镀池的阴阳极
(4)图像注意关注:①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意义;②图像的三点“起点”、“拐点”和“终点”;③图像的变化趋势
(5)注意单位:如浓度,化学反应速率、摩尔质量必须带单位;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平衡常数通常不写单位
(6)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诸多注意点:聚集状态、△H正负、系数与△H数值间关系等
(7)排序时注意要求:“从大(高)到小(低)”还是“从小(低)到大(高)”
【例4-1】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
(1)某温度下,SO2(g)+1/2O2(g) SO3(g);△H=-98 kJ·mol-1。开始时在100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0 mol SO2(g)和10.0 mol O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放出热量196 kJ,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
(2)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
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2、O2、SO3气体平衡浓度都比原来增大的是 (填字母)。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 mol SO3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2 mol N2
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0.5 mol SO2和0.25 mol O2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
E.升高温度
F.移动活塞压缩气体
(3)某人设想以右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
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SO2的电
极的电极反应式:
(4)若通入SO2的速率为2.24 L/min(标准
状况),为稳定持续生产,硫酸溶液的
浓度应维持不变,则左侧水的流入速率应为 mL/min。
【参考答案】
(1)10/3或3.33(3分) (2)ACF(2分)
(3)SO2+2H2O-2e—=SO42—+4 H+(2分) (4)13.4 mL/min(3分)
【4-2】.下图中横轴表示溶液的pH值,纵轴表示Zn2+ 离子或Zn(OH)42-离子(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
(2)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Zn(OH)2的溶度积Ksp= 。
(3)某废液中含Zn2+,为将Zn(OH)2从废液中全部沉淀出来[c(Zn2+)≤10-5 mol/L],应控制pH值的范围是 。
(4)往1 L 1.00 mol·L-1 Zn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pH=6,需NaOH mol (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5)25℃时,PbCl2固体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溶解度如下:
c(HCl)/(mol·L-1)
0.50
1.00
2.04
2.90
4.02
5.16
5.78
103·(PbCl2)/(mol·L-1)
5.10
4.91
5.21
5.90
7.48
10.81
14.01
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大,PbCl2固体的溶解度先变小后又变大
b.PbCl2固体在0.50 mol·L-1盐酸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PbCl2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一种难电离的阴离子(配离子)
d.PbCl2固体可溶于饱和食盐水
【参考答案】
(1)Zn2++4OH-=[Zn(OH)4]2- (2)10—17(3)(8.0,12.0)(4)1.80(5)abcd
五.解无机综合题、化工流程题的注意事项
运用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反应原理(多数为平衡移动原理、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相互转化、分步沉淀)解决实际问题,要从题供信息如图像、图表、数轴等中提取信息,必要时根据题意猜测。这类题没有固定考点模式,具有较强的探究性,考查的是学生对信息(表、图、数据等)的获取加工能力,
【例5-1】.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大量用于生产树脂、合成纤维、药物、涂料等,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致癌物和致畸物质之一。我国规定:室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08 mg/m3。
(1)下列说法或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以长时间保持水产品的“新鲜”
b.刚装修的新房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注意通风
c.合成“吊白块”的反应NaHSO3+HCHO→NaO-CH2-SO3H是加成反应
d.福尔马林可用于制作动物标本(或保存尸体)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甲醛法测定常见铵态氮肥的含氮量[资料:4NH4++6HCHO=(CH2)6N4H++3H++6H2O,所生成的H+和(CH2)6N4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采用酚酞作指示剂]。用甲醛法测定含氮量,不适合的铵盐是 。(填字母)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3)工业制甲醛的两种方法如下(数据均为298.15 K下测定):
反应I:CH3OH(g)→HCHO(g)+H2(g) ΔH1=+92.09kJ/mol,K1=3.92×10-11
反应II:CH3OH(g)+O2(g)→HCHO(g)+H2O(g)
ΔH2=-149.73kJ/mol,K2=4.35×1029
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反应 (填“I”或“II”)制甲醛原子利用率更高。从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K值看,反应 (填“I”或“II”)制甲醛更加有利。
② 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
a.高温 b.低温 c.任何条件都自发
③ 右图是甲醇制甲醛有关反应的lgK(平衡常数的对数值)随 温度T的变化。图中曲线(1)表示的是反应 (填“I”或“II”)。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居室中甲醛的含量的原理如下:
4MnO4-+5HCHO+12H+=4Mn2++5CO2↑+11H2O
打开a,关闭b,用注射器抽取室内空气;关闭a,打开b,再推动注射器,将气体全部推入酸性KMnO4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当B装置中 时停止推气。若总共取样为500 L空气,则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mg/m3。
【参考答案】
(1)a(2)a(3)①I II ②c(1分) ③II
(4)酸性KMnO4溶液颜色突然褪去 0.375 mg/m3
【例5-2】.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
(1)下列一般不需要用到石膏[CaSO4·xH2O]的是 ;
a.制普通玻璃 b.制普通水泥 c.“点豆腐” d.固定人体骨折部位
(2)已知:25℃时,Ksp(CaSO4)=7.10×10-5,Ksp(CaCO3)=4.96×10-9,
Ksp(CaC2O4)=2.34×10-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与SO42-不能大量共存
b.实验室一般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制取CO2
c.硫酸钙固体中加入饱和碳酸钠,不能转变为CaCO3固体
d.测定未知液中Ca2+含量时,用Na2C2O4溶液做沉淀剂比同浓度的Na2CO3好
(3)高温下,硫酸钙能跟碳发生下列反应:
① CaSO4+4CCaS+4CO
② CaSO4+4COCaS+4CO2
用数轴表示气体的成份与的关系(如右上图) ;
(4)为测定石膏化学式中的x值,将一定量石膏放在 坩埚中灼烧,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则x= 。AB段物质的化学式为 。加热到1200℃以上,固体质量还会减轻,产生的两种气体中有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a(2分) (2)c(2分)
(3)
(4)2 2CaSO4·H2O[或CaSO4·H2O] 2CaSO4 2CaO+2SO2↑+O2↑
六.解有机推断题的注意事项:
通读全题,正向和逆向兼顾,阅读理解并升华有机信息,大胆运用和迁移所学知识,同时又要做到谨慎细心:
(1)正确区分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化学式”、“结构简式”与“结构式”、有机官能团的“名称”与“结构”。
(2)有机专用名词:如“加成反应”不可写为“加层反应”、“消(去)”与“硝(化)”的差别、“戊”与“戌”差别、“苯”与 “笨”、“酯化反应”不得写为“脂化反应”等
(3)正确书写有机反应条件。
(4)官能团在左侧时,注意连接的原子:如—NO2与O2N—、—COOH与HOOC—等
(5)有机物的书写“H”原子数必须准确无误,保证C原子的四价。
(6)有机反应需检查是否遗漏小分子(H2O等)。
(7)有机反应中无机酸碱中和等反应容易遗漏,注意检查。
【 例6-1】香精()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方面应用广泛,用烷烃A合成香精及其他两种有机物的路线如下:
已知:① A只有两种一氯代物B和C

回答下列问题:
(1)和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填序号)
(2)D物质的名称为 ▲
(3)由E合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4)工业用CH3CH2COONa和直接合成该香精,化学方程式为 。
(5)以G和某种一元醛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设计最合理的方案,写出合成路线。
【参考答案】
(1) ①②④ (2) 1,2-二溴丙烷
(3)
缩聚反应
(4)CH3CH2COONa+-CH2Cl CH3CH2COOCH2-+NaCl
(5)CH3CH2CHO CH3CH(CH2OH)CHO CH3C(CH2OH)2CHO CH3C(CH2OH)2

CH3CH2CHO CH3CH(CH2OH)2CHO CH3C(CH2OH)2
【6-2】.某芳香烃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研究部门以X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是一氯代物,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
已知:Ⅰ.
Ⅱ. (苯胺,易被氧化)
请根据所学知识与本题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H的结构简式是 。
(2)由F 转化为G的反应条件是 。
(3) 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 种。
(4) 由C → D的化学方程式是 ;
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 由和其他无机物合成设计最合理的方案,写出合成路线。
【参考答案】
(1)(2)酸性KMnO4溶液  (3)3
(4)
(5)
七.解计算题时的注意事项
解化学计算题的关键是要能应用化学知识,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解决化学实际问题。计算题的情景一般符合客观事实,具有真实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解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分析题中信息,弄清变化实质,然后从物质量的关系,应用守恒原则,寻找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变和联系。关于化学平衡常数、化工生产中转化率、产率的计算、关于混合物成分的计算要加以重视。重点抓住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衡和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解计算题时常出现的问题是(1)不按照要求写解题过程
(2)注意体积的变化:溶液混合通常体积可加和,但若是浓硫酸与水混合不可加和(密度差异过大;注意“稀释”和“混合”的区别;注意溶液的部分取用等
(3)化学方程式写错(系数)(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5)关系式看错或数据引用看错(6)不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7)若无巧妙的解法,题给的所有数据基本都应被用到
【例7-1】.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通常是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其实验步骤为:
一、配制0.100 mol·L-1AgNO3溶液
准确称取AgNO3 8.50 g,溶于500 mL不含氯离子的蒸馏水中,摇匀后,贮存于带玻璃
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二、0.100 mol·L-1AgNO3溶液的标定
准确称取0.585 g NaCl于100 mL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配好的NaC1溶液25.00 mL3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25 mL水和1 mL 5%K2CrO4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2Ag++CrO42-=Ag2CrO4↓(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所耗硝酸银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6.32 mL。
三、氯化物试样中氯的测定
准确移取25.00 mL氯化物试液3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5 mL水和1 mL 5%K2CrO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所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13.1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固体使用前,都要将其置于坩埚中加热,并用 不断搅拌,加热至恒重,再将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备用。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AgNO3溶液需要标定的主要原因是 。
(3)指示剂CrO42-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的平衡:2H++2CrO42-2HCrO4-Cr2O72-+H2O,由此判断该滴定适宜的pH范围可能是 。(填代号)
A.1~6.5 B.6.5~10 C.10.5~14
(4)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达到终点时,c(Ag+)=c(Cl-),若此时要求不生成Ag2CrO4沉淀,c(CrO42-)最大不能超过 mol·L-1,因此,实验中对指示剂的浓度有较高的要求。(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O4)=1.8×10-12)
(5)CrO42-的黄色对滴定终点的判断没有影响的原因是 。
(6)AgNO3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为 mol·L-1,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含量为 g·L-1。
【参考答案】
(1)玻璃棒(1分) 除掉氯化钠晶体中的水(1分)
(2)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置之后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对滴定结果造成影响(1分)
(3)B(1分) (4)1×10-2(1分)
(5)c(CrO42-)在1×10-2 mol·L-1这样小的浓度附近时,黄色很浅(1分)
(6)0.095(2分) 1.775(2分)
八.解物质结构基础题的注意事项
一般地,这类题比较易得分,可以先解这道题,后解计算题,但也要注意:
(1)正确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价电子排布式”和“电子轨道示意图” “电子式”
(2)填写“空间构型”不等于书写“杂化类型”“结构式”
(3)注意“杂化类型”与“空间构型”的关系,注意“分子间氢键”与“分子内氢键”
(4)正确区分“共价键的极性、非极性”与“分子极性、非极性”的差别
(5)正确区分配合物、配离子、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配位原子等。
【例8-1】.四种常见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
A
B
C
D
性质
结构
信息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
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4sx,
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有两种常见氧化物,其中有一种是冶金工业常用的还原剂
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A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沸点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往C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可生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简要描述该配合物中化学键的成键情况 。
⑸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 ”表示上述相关元素的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电子的剩余部分,
“ ”表示氢原子,小黑点“ ”表示没有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
则在以上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形成化学键的是 (填写序号);在②的分子中有 个σ键和 个π键。
【参考答案】
⑴ 1s22s22p63s23p4 ⑵ 高 因为A的氢化物存在氢键
⑶ 低 晶体类型不同
⑷ [Cu(NH3)4]SO4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以配位键相结合,内界与外界间以离子键相结合
①③④ 3 2
【8-2】.
(一)下列是A、B、C、D、E五中元素的某些些性质
A
B
C
D
E
化合价
-4
-2
-1
-2
-1
电负性
2.55
2.58
3.16
3.44
3.98
(1)元素A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下列分子中含有sp和sp3 杂化方式的是
A. B.CH4 C.CH2=CHCH3 D.CH3CH2C≡CH E.CH3CH3
(2)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
(3)相同条件下,AD2与BD2分子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写分子式),理由是 ;
(二)下列是部分金属元素的电离能
X
Y
Z
第一电离能(kJ/mol)
520.2
495.8
418.8
(1)已知X、Y、Z的价层电子构型为ns1,则三种金属的氯化物(RCl)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2)RCl用作有机机合成催化剂, 并用于颜料, 防腐等工业。R+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 三个电子层,它与Cl-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元素R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与同一个Cl-相连的 R+有 个。
【参考答案】
(一)(1)D(2分)(2)F-H…F F-H…O O-H…F O-H…O(3)SO2 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二)(1)ZCl九.考试细节
(1)遇到做过的类似题,千万不要凭记忆直接填答案,结果反而出错,一定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
(2)遇到难题不要紧张,要知道大家都一样,切莫过多浪费时间但难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如计算题中的第(1)(2)问。总之该得的一分不丢。
(3)考试时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可先做无机推断、有机推断、物质结构;然后再做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和综合题。
(4)答题时字应尽量规范,不要求书法,但要求尽量地清晰,尽可能避免写连体字,保持卷面整洁美观。
(5)不留“空白”,对于主观题,可以采用“分步”、“分点”得分的方法,会多少答多少,即使写上一些相关的方程式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分数。
(6)草稿纸上的字迹要清楚,过程尽量完整,尽量标明题号,以备自己检查时用。在草稿纸抄到正式卷子时,要确保准确无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