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备课资料包-新课标[全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备课资料包-新课标[全套]

资源简介

相关链接___人体中的钾、钠、氯
  钾、钠和氯是维持体内渗透压、酸碱度和肌肉以及神经细胞正常的应急性物质。细胞外由钾维持,细胞内由钠维持。氯还是胃液盐酸的成分,在生理上都是重要元素。   人体缺钠会感到头晕、乏力,长期缺钠易患心脏病,并可以导致低钠综合症。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在人体大量失水后,因此,高温工作者的饮料中要加入适量食盐(NaCl),水泻病人需要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般成年人的食盐摄入量以4g/d~10g/d为宜,高血压病人以1g/d~3g/d为宜。1988年5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食盐与疾病”国际研讨会上有报告说,人体随钠盐摄取量的增加,骨癌、食道癌、膀胱癌的发病率增高。如果增加钾盐的摄取,则胃肠癌的发病率成比例下降。也有报告说,在饮食中摄人部分钾盐和镁盐以取代钠盐,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骨质疏松都有一定疗效。市场上低钠盐的出现,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制造的。   钠还和水肿有关。水肿组织中由于含过多钠盐,水分就由外向内渗透,造成水肿,因此水肿病人应少食食盐,使体内钠和氯减少,水存不住,水肿便可消失。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平衡,起滞钠排钾的作用。它的作用大概是去影响肾曲小管,而使排泄的钾、钠离子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分泌减少,肾则排泄过多的钠,而保护过多的钾于体内。钠少了,体内渗透压减小,为保护渗透压不变,要排除水分。这样就会使血液变浓、减少,血流慢,尿量减少,发生各种缺水症状。如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则立即可使这些反常现象消失。

  人类最早发现的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铁”,在各个文明古国中发现的最早铁器都是用陨铁制成的。虽然陨铁很少,却为人类认识铁打开了大门。   到公元前1000年,人们开始掌握炼铁技术,当时冶炼的铁主要用来制作武器,后来逐渐扩散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由于铁价廉,因此逐渐代替了被富有阶层所独占的青铜。虽然材料的纪元始于青铜,但从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来看,铁要大得多。可以说有了铁,人类才开始真正使用了金属。在铁器时代耕作者的锄和锅逐渐使用铁制品,各种工具如凿子、钻、锤、锥等也开始用铁制造,生产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但铁对人类文明的真正贡献是产业革命时代以后的事。从1750~1850年的100年内,作为材料的铁(最初是铸铁,后来是钢),作为加工手段的铸造机、轧制机、机床和作为产品的蒸汽机相互作用,迅速进步,支配着19世纪后半期的文明世界。这一时期,铁给人类以力量,使人类能随心所欲地掌握能源,发展文明。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占地壳总质量的7.51%,比铁几乎多1倍,是铜的近千倍。但由于铝的性质活泼,同氧结合紧密,冶炼困难,因此,人类发现和利用铝比较迟。在1845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才制得一粒别针大小的铝。据说,法国拿破仑三世举行宫廷宴会,来宾用的是金餐具,而唯独他用的是铝餐具,使宾客们羡慕不已。因为当时铝极稀少,价格远高于黄金。直到19世纪40年代,铝仍然是一种有珠宝价值的珍贵金属。1889年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到伦敦讲学,伦敦化学会送给他的贵重礼物就是铝合金制的花瓶和杯子。   到19世纪末,当科学家研究出现代铝的生产方法——电解氧化铝后,铝的产量剧增,价格也逐渐下降。到20世纪初珠宝商人已失去对铝的兴趣,但铝却受到了整个工业界的青睐。由于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航空、化工、交通、建筑、国防等工业,家庭日用品中也日渐常见,逐渐成为继铁之后又一对人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金属。从1919年开始,铝合金就开始用于飞机制造,此后铝和航空事业紧紧连在一起,因此有人把铝誉为“带翼的金属”。
磁性材料
  在许多过渡金属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中,由于有未成对的d电子存在,所以具有顺磁性,可以被磁场所吸引。Fe、Co、Ni等金属则具有铁磁性,铁磁性物质和顺磁性物质一样,也会被磁场所吸引,但磁场对铁磁性物质的作用力要比顺磁性物质大得多。同时,铁磁性的固体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以后就已经永磁化了,也就是说,在外加磁场不存在时仍保留磁性。而顺磁性物质只有在外加磁场存在时才表现出磁性。并不是所有含未成对电子的金属都是铁磁性的,如锰有5个未成对电子,铁只有4个未成对电子,铁有铁磁性而锰却不具有铁磁性。具有铁磁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在晶格中顺磁性的原子之间的距离要正好合适。如果原子靠得太紧密,相邻原子中由于未成对电子占用的轨道会重叠而使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如果原子相距太远,则一个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的自旋就不能与相邻原子中电子的自旋取得一致。   非铁磁性金属可以通过制成各种合金而成为铁磁性的合金。常用的铁磁性合金有硅铁(含硅4%~5%)、Fe—Ni合金、Fe—Ni—Co合金等。在磁性材料方面,含有某些稀土金属的永磁铁是目前最强的永久磁性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近代各个技术部门中,如制造微型电机、各种微波设备、航空和宇宙航行的仪器中等。   现在,一些工业先进的国家正在致力于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科研与生产。
神奇的形状记忆合金
  1932年,瑞典人奥兰德在金镉合金中首次观察到“记忆”效应,即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人们把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记忆合金的开发迄今不过20余年,但由于其在各领域的特效应用,正广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神奇的功能材料”。   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应用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人造卫星上庞大的天线可以用记忆合金制作。发射人造卫星之前,将抛物面天线折叠起来装进卫星体内,火箭升空把人造卫星送到预定轨道后,只需加温,折叠的卫星天线因具有“记忆”功能而自然展开,恢复抛物面形状。   记忆合金在临床医疗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人造骨骼、伤骨固定加压器、牙科正畸器、各类腔内支架、栓塞器、心脏修补器、血栓过滤器、介入导丝和手术缝合线等等,记忆合金在现代医疗中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记忆合金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样休戚相关。仅以用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为例,把这种弹簧放在热水中,弹簧的长度立即伸长,再放到冷水中,它会立即恢复原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可以控制浴室水管的水温,在热水温度过高时通过“记忆”功能,调节或关闭供水管道,避免烫伤。也可以制作成消防报警装置及电器设备的保安装置。当发生火灾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发生形变,启动消防报警装置,达到报警的目的。还可以把用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放在暖气的阀门内,用以保持暖房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自动开启或关闭暖气的阀门。   作为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记忆合金的很多新用途正不断被开发,例如:用记忆合金制作的眼镜架,如果不小心被碰弯曲了,只要将其放在热水中加热,就可以恢复原状。不久的将来,汽车的外壳也可以用记忆合金制作。如果不小心碰瘪了,只要用电吹风加加温就可恢复原状,既省钱又省力,实在方便。
突破思路
  1.可引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对有关合金优良性质知识的复习,总结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中是如何利用合金的这些优良性质的,并配合多媒体进行教学,重视实践活动的落实。   2.可让学生搜集有关金属材料的性能、价格、制造或安装成本、利弊或照片或实物等,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并且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利用课上或课外,组织参观有关的展览,邀请专家介绍金属材料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让学生自己调查或搜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或简报,以墙报、黑板报或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
规律总结
  1.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2.金属材料的选用要从多方面考虑,既要考虑实用美观,又要考虑成本低、保护环境、物尽其用等诸方面因素。   3.我国的金属资源不够丰富,人均占有量低。合理利用金属,保护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回收废旧金属,实现循环利用等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付出努力的。
金属多孔材料
金属多孔材料   这类材料是采用事先加工好的球状或不规则的金属(Ti、Mo、W等)粉末,经过压型、烧结等工艺,使金属颗粒既能熔接起来,又能保持由表及里、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众多小空隙。这类材料除具有一般金属的性能外,最突出的是透过性强、过滤性能高、经久耐用。适用于作过滤器、流体分布和渗透装置等,也适于作消音和减震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孔径为0.1 m以下的金属多孔材料过滤膜,已普遍应用于同位素分离技术、原子反应堆的排气技术、消音器、减震器、催化剂、热交换器、燃料电池的电极等方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