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几种重要的金属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中除左上方的氢及右上方的非属外,其余都是金属元属,所以金属元素集中在表的左下方,共85种元素,表括部分主族元素、所有副族和Ⅷ族元素。2. 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汞是液体,其余都是固体;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有延展性;金属一般是电和热的良导体;3.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二、镁和铝 1 镁单质(从金属单质通性角度学习) Mg 分别与(O2、Cl2、 N2 、H+、 CO2)反应的方程式2Mg+O22MgO 现象: Mg + Cl2MgCl2 现象: 2Mg +CO22MgO+C 现象:Mg + H2SO4 = MgSO4 + H2↑ Mg + 2H2O(沸水)= 2Mg(OH)2↓ + H2↑2 铝单质(从金属单质通性角度学习)a Al分别 与(O2、S、Cl2、)反应 Al+3O22Al2O3(纯氧) 2Al+3SAl2S3 2Al+3Cl22AlCl3b 铝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 2Al+3H2SO4=Al2(SO4)3+3H2↑c 铝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OH+2Al+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2Na+ +2OH-+2Al+2H2O=2Na++2AlO2-+3H2↑相同质量的铝分别和足量的氢氧化钠、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d 铝热反应(放热反应): 2Al+Fe2O3Al2O3+2Fe 4Al+3MnO22Al2O3+3Mn 3 氧化铝 (两性氧化物角度)a 与酸反应 Al2O3 + 6H+ == 2Al3+ + 3H2O b 与强碱反应 2NaOH+Al2O3=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 2OH-+ Al2O3=2AlO2-+ H2O4 氢氧化铝(偏铝酸)(两性氢氧化物角度) a 与强酸反应 Al(OH)3 + 3H+ == Al3+ + 2H2Ob 与强碱反应 Al(OH)3 + OH- == AlO2- + 2H2O氢氧化铝不与弱酸弱碱反应c.氢氧化铝的制备 (1)用AlCl3选用的碱是氨水,离子反应方程式是Al3+ + 3NH3·H2O == Al(OH)3↓+ 3NH4+ 可否选作KOH 、NaOH,原因是碱过量将生成偏铝酸盐(2)用NaAlO2 选用的试剂是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3)用Al(阅读高三化学P77)5 铝 盐 (从盐的通性角度学习)(1)氯化铝a与碱的反应 Al3+ + 3OH- == Al(OH)3↓Al3+ + 4OH-== AlO2- + 2H2OAl3+ + 3NH3·H2O == Al(OH)3↓+ 3NH4+3Al3+ + 10OH- == 2Al(OH)3↓ + AlO2-+ 2H2O {当n(AlCl3)/n(NaOH)= 3 :10时} b水解 (强酸弱碱盐)Al3+ + 3H2O Al(OH)3 + 3H+ 2Al3+ + 3CO32-+ 3H2O == 2Al(OH)3↓ + 3CO2↑ Al3+ + 3HCO3- == Al(OH)3↓ + 3CO2↑ 2Al3+ + 3S2- + 6H2O == 2Al(OH)3↓ + 3H2S↑Al3+ + 3HS- + 3H2O == Al(OH)3↓ + 3H2S↑ Al3+ + 3AlO2- + 6H2O== 4Al(OH)3↓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3NaHCO3+AlCl3=Al(OH)3↓+3CO2↑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3NaHCO3+FeCl3=Fe(OH)3↓+3CO2↑(2)加热氯化铝溶液,最终得到的固体是氧化铝,原因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受热生成氧化铝。(2)偏铝酸钠(从盐的通性角度学习)a 与酸的反应 AlO2-+ H+ + H2O == Al(OH)3↓ AlO2-+ 4H+ == Al3+ + 2H2O 9AlO2- + 30 H+ == 2Al(OH)3↓ + 7Al3+ + 12H2O(当n(NaAlO2)/n(HCl)= 3 :10时) 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NaAlO2 + CO2 + 2H2O == Al(OH)3↓+NaHCO32AlO2- + CO2 + 3H2O ==2 Al(OH)3↓+ CO32- 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b水解(强碱弱酸盐) 3NaAlO2+AlCl3+6H2O=4Al(OH)3↓(3)硫酸铝钾[KAl(SO4)2] 硫酸铝钾是由两种金属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叫做复盐。KAl(SO4)2·12H2O俗名明矾,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能作净水剂。2KAl(SO4)2 + 6NaOH = K2SO4 +3Na2SO4 + 2Al(OH)3↓2KAl(SO4)2 + 3Ba(OH)2 = K2SO4 + 3BaSO4↓+ 2Al(OH)3↓KAl(SO4)2 + 2Ba(OH)2 = KAlO2 +2BaSO4↓6.用图像表示实验过程①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或Na、Na2O、Na2O2)反应(1) 当0<≤3时,产生Al(OH)3沉淀。反应为:Al3++3OH―=Al(OH)3(溶液中有Al3+,无,还有Al(OH)3。n[Al(OH)3]=n(OH-)当=3时,生成的Al(OH)3沉淀最多。(2) 3<<4时,生成的Al(OH)3沉淀部分溶解。反应为:Al(OH)3+OH-=+2H2O 溶液中有,无Al3+,还有Al(OH)3(。n [Al(OH)3] = 4n (Al3+)-n (OH-) (3) 当≥4时,生成的Al(OH)3沉淀全部溶解。 Al3++4OH- =+2H2O 溶液中只有,无Al3+,无Al(OH)3(。 有关的反应图象与滴加溶液顺序有关: 在一定量的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溶液, 在一定量的强碱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相关的图象如下: 相关的图象如下: ②铝盐溶液和氨水的反应原理:Al3+ + 3NH3·H2O == Al(OH)3↓+ 3NH4+③偏铝酸盐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1) 当0<≤1时,产生Al(OH)3沉淀。反应为:+H++H2O=Al(OH)3(溶液中有,无Al3+,还有Al(OH)3。n[Al(OH)3]=n(H+)当=1时,生成的Al(OH)3沉淀最多。(2) 1<<4时,生成的Al(OH)3沉淀部分溶解。反应为:Al(OH)3+H+=3Al3++3H2O溶液中有Al3+,无,还有Al(OH)3。n[Al(OH)3]=[4n ()-n (H+)](3) 当≥4时,生成的Al(OH)3沉淀全部溶解。+4H+ = Al3++2H2O溶液中只有Al3+,无,无Al(OH)3。 有关的反应图象与滴加溶液顺序有关:在一定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溶液, 在一定量的酸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相关的图象如下: 相关的图象如下: ④将CO2通入NaAlO2溶液中,至过量。 ⑤向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反应原理:2AlO2- + CO2 + 3H2O ==2 Al(OH)3↓+ CO32- 足量的氢氧化钠AlO2- + CO2 + 2H2O == Al(OH)3↓+ HCO3-。 原理:氢氧化钠先与氯化镁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溶解,但氢氧化镁不溶。例题1 :(1996年上海高考)0.1 mol 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 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W2>W1>W3 B.W1=W2>W3 C.W1=W2=W3 D.W3>W2>W1方法: 将方程式比较后分析。捷径:反应式依次为2Mg+O2 2MgO,2Mg+2CO2 2MgO+C,3Mg+N2 Mg3N2,根据计算式可求出答案为A。总结: W2中还有碳生成,是固体。如果疏忽这一点就误选B。例题2 :(2000年全国高考)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Clm·yH2O],式中m等于 ( ) A.3-n B.6-n C.6+n D.3+n 方法:电荷守恒(化合价代数和为0)。捷径:根据化合价的代数等于0得,2×3=n+m,所以m=6—n。答案为B。总结:此题为一易题,如不能运用电荷守恒,也很难获解。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 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 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 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1 HCl B.4 mol·L—1 HNO3 C.8 mol·L—1 NaOH D.18 mol·L—1 H2SO4方法:从反应判断。捷径: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3和浓H2SO4都不能产生H2,加入NaOH溶液只有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而镁不反应。而加入HCl,镁与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所以H2量最多。选A。总结: 该题中溶液的浓度不是计算的数据,而是判断溶液属于:“浓”或是“稀”。8mol· L—1以上的HCl、H2SO4、HNO3通常认为是浓酸。例题4 :(1998年全国高考)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铝 D.镁方法:等量转换法 (将Al的价态转换成+2价分析)。捷径:设四种金属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它们的平均原子量为10÷m=11.2÷22.4 ,所以m=20,其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的原子量小于20,因为锌、铁、镁原子量均大于20,当铝作为+2价时,原子量可算作27×2/3=18。所以选C。总结:类似的问题都作这样转换,即先认为化合价为+2价,这样可计算出平均原子量,然后调整不是+2价原子的原子量,如铝为18,钠为46等,这样转换后题目就变得很简单了。例题5 :(1995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请填写以下空白:(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碱式碳酸铜), 受热易分解。上图中的F是 。(2)写出明矾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图中所得G和D都为固体,混和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每生成1 mol D,同时生成 mol E。方法:试探法 ( 从已知的物质着手,试探其它物质 ) 。捷径:试探分析,A是NaAlO2,反应式Al3++4OH—=AlO2—+2H2O。孔雀石受热分解的反应式CuCO3·Cu(OH)2 2CuO+CO2+H2O,因能与NaAlO2反应,得F是CO2,G是CuO。A、F发生的反应式是:CO2+AlO2—+2H2O = Al(OH)3↓+HCO3—,沉淀是Al(OH)3,受热分解后生成Al2O3(B)和水。Al和CuO的反应,类似于铝热反应。第四问可根据2Al2O3 4Al+3O2↑计算得0.75mol。总结:如果框图中的物质均没有给出,这时便要通过关系或一些现象先寻找突破口,再推断出其它物质。例题6 :(1999年全国高考)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混合物的总质量为0.470 g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加热蒸于并灼烧,得到的氧化镁质量为0.486 g。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燃烧所得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方法:通过守恒法或差量法求解。捷径:(1)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2NH3↑+3Mg(OH)2 。 (2)解法一:设原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为x,由Mg3N2和水反应生成的MgO的质量为y。 根据Mg原子个数守恒得:Mg3N2→3MgO , y= x 。以此,(0.470g-x)+ x=0.486g ,x=0.080g , =17%解法二:根据差量关系可得:m(Mg3N2) = 0.080g , =17% 。总结:解法一思路清晰,不必再述。解法二是利用Mg3N2 → 3MgO质量差的方法解出。当一题有多种解法时,则尽可能用守恒法求解。例题7 :已知MgCl2的熔点较MgO低,则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主要流程应为 ( )A.海水 → Mg(OH)2 → MgCl2 → Mg B.海水 → MgCl2 → MgC.海水 → Mg(OH)2 → MgD.海水 → MgCl2 → Mg方法: 流程分析法。捷径:选项A中的石灰乳原料来自CaCO3分解产物CaO加水反应的产物,此原料易得且成本低,Mg(OH)2易从混合体系中分离,MgCl2的熔点较MgO低,所以选项A最合理。答案为A。总结:该题易误选C。因NaOH成本高,Mg(OH)2高温分解成MgO,且MgO熔点高,不能选C。B、D不能将MgCl2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例题8 :铝粉投入某无色澄清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中,正确的是 ( )A.H+、Mg2+、Al3+、NO3— B.Na+、Al3+、Cl—、Ba2+C.OH—、Al3+、Cl—、NO3— D.OH—、Ba2+、Cl—、NO3— 方法: 依据题设条件,逐项分析。捷径:该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H2 ,说明该溶液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选项A中由于NO3—的存在,可能放出的气体主要为氮的化合物;选项B中既无H+又无OH—;选项C中OH—和Al3+不可能大量共存。只有选项D符合。总结:本题解答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忽略碱性环境中Al也能放出H2,二是题意把握不准,本题意指可能共存,也就是酸性、碱性环境任一情况均可以。其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有可能是强酸性环境,也有可能是强碱环境。例题9 :由Na,Mg,Al,Fe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合金13g,与足量稀H2SO4反应,收集到H2 0.5g,则该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Na B.Mg C.Al D.Fe 方法:此类习题若均为二价金属,如Mg,Fe,Zn或Cu,可考虑用平均组成法解题为佳。但此处Na为一价金属,Al为三价金属,直接用平均值法则不很恰当。解答该题也可通过设一法,即将四种金属转换成一价量,与稀硫酸反应,各金属的一价量分别为:Na——23、Mg——12、Al——9、Fe——28。捷径:合金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0.5g(即0.25mol),而1mol一价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的H2 0.5mol,故此合金相当于一价金属0.5mol。现金属质量为13g,得一价量为26,以此要求合金中两种金属的一价量,一种大于26,一种小于26。而Na、Mg、Al三种金属的一价量均小于26,一价量大于26的只有Fe,故该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Fe。答案为D。总结:判断合金中含有某种金属的方法较多,但以一价量法方便快速。例题10 :称取由Al(OH)3、NaHCO3、CaCO3三者混合而成的固体混合物5 g ,溶于0.2 L 1 mol/ L 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放出CO2 0.784L(标准状况),把CO2完全驱出溶液后,再加入1.2 mol /L 氨水0.15L,待完全沉淀后,过滤并洗涤沉淀,洗液和滤液混合,用0.75 mol/L 盐酸滴定,消耗了40ml才将剩余碱中和,求原固体混合物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 方法:整个过程有下列反应: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3NH3?H2O + AlCl3 = Al(OH)3↓+ 3NH4ClNH3?H2O + HCl = NH4Cl + H2O此题既可根据整体关系,又可利用原子守恒求解。捷径:思路一:分析上述反应,确定整体关系如下:总耗HCl物质的量= Al(OH)3消耗HCl量 + NaHCO3消耗HCl量 + CaCO3消耗HCl量 + 剩余NH3?H2O消耗HCl量。设Al(OH)3为x mol,NaHCO3为y mol,CaCO3为z mol具体找出:Al(OH)3 ∽ 3HCl ∽ AlCl3 ∽ 3 NH3?H2OX mol 3x 3x molCaCO3 ∽ 2HCl ∽ CO2 , NaHCO3 ∽ HCl ∽ CO2Z mol 2z mol z mol y mol y mol y mol列方程78x + 84y + 100z = 5 ┉┉┉①z + y = 0.784 / 22.4 ┉┉┉② 0.2×1+0.75×40×10—3= 3x+2z+y+(0.15×1.2—3x) ┉┉┉③ 解之得 x = 0.023,y = 0.02,z = 0.015。再根据摩尔质量求得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为Al(OH)3 36.4% ,NaHCO3 33.6% ,CaCO3 30% 。思路二:分析上述反应可知最后溶液中为NH4Cl和CaCl2及NaCl 。其中NH4+共1.2 × 0.15 mol,Cl—共(0.2+0.75×0.04)mol若所设x、y、z同思路一中,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结合原子守恒可列出如下关系:1.2 × 0.15 + y + 2z = 0.2 + 0.75 ×0.04↑ ↑ ↑ (NH4+结合Cl—量) (Na+结合Cl—量) (Ca2+结合Cl—量)y + z = 0.784 /22.4 ↑ ↑ ↑(NaHCO3中C的量) (CaCO3中C的量) (CO2中C的量)再与思路一中方程①联立求解即可。 总结:思路有简有繁,解题时若能抓住物质的来龙去脉,全面分析各个数据和物质,充分利用整体思维和守恒,便可准确获得答案。例题11 :工业上制取铝的流程如下: 在用此法制取氧化铝时,分析铝土矿和赤泥(提取Al2O3之后的残渣)所得数据如下:Al2O3Fe2O3Na2O 铝土矿55%16%0%赤泥15%48%8%试求制取1 t Al2O3所需铝土矿和苛性钠的量。方法:从流程图分析可知A为NaOH,它使Al2O3变为NaAlO2,然后通入CO2又转变为Al(OH)3。Fe2O3不与NaOH反应,NaOH将Fe2O3从铝土矿中全部转移到赤泥中去。从Fe2O3在铝土矿中的含量及在赤泥中的含量可知赤泥的质量为铝土矿的1/3。捷径:设需铝土矿x t,则:x·55% — 1/3 x·15% = 1解得x=2,即需铝土矿2 t。需要NaOH的量:因NaOH循环使用,因此需要补充NaOH的量即为留在赤泥中的NaOH的量。1/3 × 2t × 8% × 80/62 = 0.069 t 总结:(1)考生往往没有认识到Fe2O3在铝土矿中的质量与在赤泥中的质量是不变的。Fe2O3的含量有铝土矿中的16%变成赤泥中的48%,增加了三倍,则赤泥的质量就为铝土矿质量的1/3。(2)因NaOH循环使用,故实际耗NaOH应为留在赤泥中的NaOH的量。不能把与Al2O3反应消耗的NaOH算入,因为该部分NaOH可以再生。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其难点在于识图、对表中数据的理性分析。Fe2O3由于没反应,从铝土矿中转移到赤泥中,应该守恒,因而从Fe2O3在铝土矿中含量及在赤泥中含量,得到赤泥质量为铝土矿质量的1/3。例题12 :在100 mL0.6 mol/L的HCl中,加入1.08 g铝粉,在反应后再加入0.5 mol/L的NaOH溶液多少毫升才能使铝粉刚好完全溶解,且得澄清溶液。方法:从反应前后的元素分析,可知其中所含Na元素全部来源于NaOH,Cl元素全部来源于HCl,而铝元素全部来源于金属铝,以此由NaOH、NaAlO2的化学组成中的关系即可分析得到量量关系。捷径:铝粉刚好完全溶解,说明此时溶液中存在NaCl和NaAlO2。设需NaOH溶液xmL,根据:NaOH的物质的量 = HCl的物质的量 + Al的物质的量得:0.5mol/L× L = 0.6mol/L × 0.1L +解得:x = 200mL,故需NaOH溶液200 mL。总结:此题如果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则运算比较复杂,但如果从NaOH与HCl、Al反应后的生成物NaNO2和NaCl进行分析,则变得简单明了。例题7 :托盘天平两托盘分别放有等质量的烧杯和等质量的n mol盐酸,天平平衡。向两托盘分别放入ag金属钠、bg 金属镁,反应后(设无液体溅出)天平仍平衡。(1)若盐酸均过量时,a与b的关系是 (2)若盐酸均不足量,a,b与n的关系是 。方法:根据题意反应后天平仍平衡,应符合,投入质量一逸出质量 = 投入质量一逸出质量,以此为思路,讨论计算a,b,n的关系。捷径:(1)酸均过量,逸出的氢气均应由酸提供。不必再考虑钠与水的反应,agNa应逸出 gH2,bgMg应逸出 g H2。巧解时可由同物质的量的Na或Mg与过量酸反应时,剩余的溶液质量相等考虑。(即23g钠逸1g,24gMg逸2g,余溶液等重)。即得Na与Mg的物质的量相等。a:b = 23:24。(2)酸不足时,还要考虑过量的Na与水的反应。由Mg提供的氢气只能由不足量盐酸提供,以此可得恒等式为:ag - g = bg - 0.5n。总结:此类试题若不涉及与水反应的Na、K等,则酸不足量时,投入的金属均为质量相同。(活泼性比氢强的金属)因为放出的H2均由等量的酸提供。三、铁及其的重要化合物㈠铁原子结构:最外层一般为2个电子,次外层有 个电子。为第四周期,VIII族。物理性质:①金属的通性: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电和热的良导体;密度较大;熔点较高。②特性:铁磁性化学性质: ⑴与O2反应:⑵与Cl2 、Br2反应: ⑶与S、I2反应: ⑷与H2O反应:3Fe + 4H2O(水蒸气) = 4H2 + Fe3O4 ⑸与某些酸反应: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浓硫酸和铁接触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在常温下能使铁表面生成致密的保护膜,可阻止金属和浓硫酸的继续反应。但在加热的情况下,铁可以和浓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浓硝酸与铁的反应与浓硫酸类似:常温下生成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而在加热时反应如下: Fe+6HNO3(浓)=Fe(NO3)3+3NO2↑+3H2O但铁与稀硝酸常温下即可反应,但并不能置换出氢气,而是发生如下氧化还原反应。酸过量:Fe+4HNO3(稀)=Fe(NO3)3+NO↑+2H2O 铁过量: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⑹与某些盐发生置换㈡铁的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2.铁的氢氧化物㈤Fe2+与Fe3+的转化与检验1.+3价铁离子只具有氧化性,遇较强还原剂时会被还原成亚铁化合物。2. 亚铁化合物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检验:1、Fe2+:①加KSCN溶液,无红色,滴加氯水,出现红色溶液;②加NaOH溶液,出现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2、Fe3+:①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溶液,方程式为Fe3++3SCN-= Fe(SCN)3(难溶物,非沉淀)②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㈥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某些特性1、K、Ca、Na、Mg、Al、Zn、Sn、Pb等在自然界均以化合态存在,而Fe 在陨石中有游离态铁。2、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但氧化性Fe3+>Cu2+>Fe2+;2FeCl3+Cu=2FeCl2+CuCl23、铁制容器可用来存在放浓H2SO4, 浓HNO3, 液氯, 这是因为铁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不能存在稀H2SO4、 稀HNO3、氯水。4、Fe(OH)2在空气中加热能得到Fe2O3而得不到FeO7、实验室制取Fe(OH)2时,胶头滴管的尖嘴要插入到液面以下才滴加NaOH溶液。8、保存在亚铁盐溶液,要加煤油或其他可以隔绝空气的液体封液面。9、CuO的热稳定性较Cu2O差,4CuO=2Cu2O+O2↑10、Cu(OH)2溶于氨水生成深蓝色溶液:Cu(OH)2+4NH3·H2O=[Cu(NH3)4](OH)2+2H2O例题1 :(1993年全国高考) .a、b、c、d、e分别是Cu、Ag、Fe、Al、Mg5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 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 ( )A.Fe Cu Al Ag Mg B.Al Cu Mg Ag FeC.Mg Cu Al Ag Fe D.Mg Ag Al Cu Fe方法: 寻找突破囗,并从突破囗推出其它金属。捷径: 以c、e金属钝化为突破口,由(1)(3)(4)知c为Al,再由(4)知e为Fe。有上述结果和(1)知a为Mg,最后由(2)知b为Cu、d为Ag。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c,然后很容易判断出e、a。得答案为C。总结:判断出c为Al,e为Fe,就可舍去选项A、B,由(2)确定b和d的活泼性。这样判断可简捷些。例题2 :(1995年上海高考)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方法:从反应过程进行分析。捷径:当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生成氧化铜,造成铜片质量增加。当该铜片插入硝酸中,表面的氧化铜及未被氧化的铜均能被硝酸溶解。插入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CH3CH2OH+CuO CH3CHO+Cu+H2O,铜片又恢复到原来的质量。若插入盐酸中,表面的CuO溶于盐酸中,质量减少。只有插入石灰水中,铜片不发生反应,表面的氧化铜仍附着在铜片上,质量增加。以此得答案为C。总结:在插入溶液之前,Cu片质量就己增加。部分考生未能理解这一点而造成错选。例题3 :(1998年上海高考)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方法:从反应后物质的颜色比较获得结果。捷径: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最终生成红褐色的Fe(OH)3,Fe3+与SCN—生成红色的Fe(SCN)2+,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溶液,无水CuSO4与水形成蓝色硫酸铜溶液。故知答案为B。总结: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关物质的颜色及固体与溶液的颜色作为识记内容,要牢牢记住。例题 4 :(1996年上海高考)六价铬对人体有毒,含铬废水要经化学处理后才能排放,方法是用绿矾(FeSO4·7H2O)把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使铬离子转变为氢氧化铬Cr(OH)3沉淀.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H2Cr2O7+6FeSO4+6H2SO4=3Fe2(SO4)3+Cr2(SO4)3+7H2O。现用上法处理1×104 L含铬(+6价)78 mg/L的废水(Cr相对原子质量52),试回答:(1)处理后,沉淀物中除Cr(OH)3外,还有 、 (用化学式表示).(2)需用绿矾多少千克?方法:过程分析及方程式分析。捷径:.(1) H2Cr2O7与Fe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3+及Fe3+。再加入Ca(OH)2后Cr3+、Fe3+均转化为Cr(OH)3、Fe(OH)3。Ca2+又与大量的SO42—形成CaSO4沉淀。因此处理后, 沉淀物中除Cr(OH)3外, 还有Fe(OH)3 和 CaSO4 。(2) 废水中含铬的物质的量为:n ( Cr ) = =15mol 需绿矾的质量为: m (FeSO4·7H2O) = 278g/mol×15mol×3 = 12510g = 12.51kg 。总结:H2Cr2O7中有两个六价铬。部分考生未考虑两个,而出现FeSO4·7H2O的物质的量为H2Cr2O7的六倍的错误。例题 5 :(1991年三南高考)金属锡(Sn)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FeCl3溶液, 发生如下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 ,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g,经上述各步反应后, 共用去0.100mol/LK2Cr2O7溶液16.0mL。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方法: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计算。捷径:反应中消耗的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0.100mol/L×0.0160L=1.60×10-3 mol。根据反应有FeCl2物质的量=6×K2Cr2O7物质的量=2×SnCl2物质的量, 得:Sn的质量为:4.8×10-3 mol×119g/mol = 0.571g 总结:此题也可应用反应关系,通过一步进行计算。例题6 :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NH3·H2O B.NaOH C.MgSO4 D.MgCO3 方法:从提高pH使Fe3+水解,又不引入新的杂质去分析选项。捷径:要除去溶液中的Fe3+,现分析溶液中的离子组成为Mg2+、Cl—、Fe3+、H+。首先应考虑除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当加入NH3·H2O、NaOH、MgSO4时,分别引入了NH4+、Na+、SO42—,故不符合题意,这样用排除法即可选出答案D。那么为什么加入MgCO3可除去Fe3+呢?MgCO3与Fe3+间并没有反应发生,而是利用了Fe3+的水解,即Fe3++3H2O Fe(OH)3+3H+。原酸性条件下,Fe3+水解受到抑制。当加入MgCO3后,由于MgCO3+2H+=Mg2++H2O+CO2↑的发生,从而破坏了Fe3+的水解平衡,使之向生成Fe(OH)3的方向移动,生成的Fe(OH)3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发生凝聚,最后可将Fe3+除去。答案为D 。总结:常有同学会误选A、B两选项,原因是忽略了除杂质的前提是不能引入新杂质。例题7 :下列铁的化合物中含铁量最高的是( )A.Fe2O3 B.Fe3O4 C.FeO D.FeS2 方法:选项中铁的化合物化学式各不相同,为了便于比较,可将化学式中的铁离子设为一,并将化学式改写成FeOx的形式,然后进行比较。捷径:分析各物质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比,A选项 Fe:O = 2:3,B选项 Fe:O=3:4, C选项 Fe:O=1:1,D选项将Fe:S=1:2,转换成Fe:O=1:4(硫的原子量是氧的2倍),以此得改写后的化学式分别为:FeO1.5、FeO1.33、FeO、FeO4,含铁量最高,也即含氧量最低,因此可得正确答案为C。总结:通过一价转换,避免了过分复杂的计算,使得解题变得方便,一目了然。例题8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2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盐类水解引起的离子浓度的改变) ( )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D.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方法:方程式合并分析。捷径: 本题涉及的反应有:①Fe+2HCl = FeCl2+H2↑,②FeO+2HCl = FeCl2+H2O,③Fe2O3+6HCl=2FeCl3+3H2O,④Fe +2FeCl3=3FeCl2 。合并③④反应得:⑤Fe+Fe2O3+6HCl = 3FeCl2+3H2O。从产生H2448mL知反应①消耗的HCl为0.04molHCl,又整个反应共消耗HCl0.2mol。反应②③共耗0.16molHCl,因反应②耗盐酸未知,故A选项错。因最终所得溶液为FeCl2溶液,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选项正确。从合并后的反应⑤知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C选项正确。又因Fe与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故D选项也错。所以答案为B、C。总结:在相同条件下于同一容器中发生的“连续”反应可以相加,如本题: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Fe=3FeCl2例题9 :有铁粉、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投入到110mL 4mol/L的盐酸中,充分作用后得很浅的绿色溶液,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mL,并留下固体1.28 g 。过滤并将滤液稀释到200 mL ,经测定其中含有过量盐酸为0.4 mol/L 。试求原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质量。 方法:分析该题,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证明溶液中无Cu2+,又盐酸过量,知留下的固体中无铁粉,以此可通过得失电子守恒和Cl-守恒列出两个方程求解。捷径:根据题意,可把题中文字和数字的信息改组成如下框示信息:Fe:xmol H2:896ml(S、T、P)Fe2O3:ymol FeCl2:(x+2y)mol HCl:0.4×0.2 molCuO:zmol Cu:1.28/64 mol = 0.02 mol根据Cl—守恒,原盐酸中的Cl—的物质的量应等于生成物FeCl2中Cl—的物质的量与过量盐酸中的Cl—的物质的量之和,即:(x+2y)×2 + 0.2 × 0.4 = 0.11 × 4 ┉┉┉①又氧化剂 Fe2O3 → 2Fe2+、CuO → Cu、2H+ → H2 ↑还原剂 Fe → Fe2+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得2y + (1.28/64)×2 + (896/22400)× 2 = 2x ┉┉┉②解方程组①与②得:x = 0.1 (mol) ,y = 0.04( mol) 。即原混合物中,Fe粉为5.6 g ,Fe2O3为6.4 g ,CuO为1.6 g 。总结:试题的分析要从整体思考,并化归到具体的方法,该题属整体思维的运用。例题10 :根据下图所示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硬质玻璃管中已开始发生反应的方法是 。(2)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是 。(3)在A处点燃可见浅蓝色火焰的原因是 。(4)实验结束时应注意的操作是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①先停止通入CO ②先熄灭酒精灯,并继续通入CO ③熄灭酒精灯,同时停止通入CO ④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CO,并点燃排出的CO气体方法:还原剂CO只要与Fe2O3反应,就会产生CO2,就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CO气体有毒,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所以应点燃以消除污染,反应结束时还原出的铁单质高温下还可以与O2反应,所以应使Fe在CO的还原性气氛中慢慢冷却,才能防止再被氧化。解答时可通过性质分析现象。捷径:(1)从B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判断硬质玻璃管中已开始发生反应。(2)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有两个,一个是玻璃管里粉末有红色逐渐变黑,另一个是B中溶液出现浑浊。(3)从A逸出的尾气中有未反应完的CO气体,而CO气体点燃时火焰呈浅蓝色 (4)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倒吸,应注意的操作是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CO直至温度降至常温,并点燃排出的CO气体,选④。总结: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金属冶炼原理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此题在解答时,有较多同学认为还原出的铁粉是银白色而出现错误。例题11 :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用m表示) 方法:利用守恒法求解。捷径:题给变化过程应是:可见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Fe + Cu2+ = Fe2+ + CuFe + 2H+ = Fe2+ + H2↑根据Cu守恒可知两份试样中共含有的CuO质量为m/64×80=5m/4,所以每份试样中CuO的质量为5m/8。总结:本题必须先定性分析出各步反应的产物,再定量计算。用Cu守恒去定量计算也是一种整体方法。例题12 :过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铜、氯化铁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不溶物滤渣经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与加入的铁粉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方法:根据题意不溶物滤渣为铜和过量的铁粉,以此可通过溶解的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铜的质量,列出恒等式求解。捷径:设FeCl3的物质的量为xmol,CuCl2的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Fe + 2FeCl3 = 3FeCl2 及 Fe + CuCl2 = FeCl2 + Cu ,通过m (Fe)溶解 = m (Cu)生成 得,56(0.5x + y) = 64y,解得y/x = 7:2,即n(CuCl2):n(FeCl3)=7:2 。 总结:从“不溶物滤渣质量与加入的铁粉质量相同”推得生成的铜的质量等于溶解的铁的质量,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所在。例题13:金属铜能被氯化铁浓溶液腐蚀,其化学反应是:Cu+2FeCl3==CuCl2+2FeCl2。现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120mL氯化铁浓溶液中,有9.6g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4.8g不溶解的物质。试证明溶液中存在哪种金属离子,并求出离子浓度。(设溶液体积不变,且不考虑金属离子水解)。 方法:过量分析后,再利用方程式求解。捷径:溶液中加铁,可能发生如下反应:Fe+2FeCl3==3FeCl2 , Fe+CuCl2==FeCl2+Cu如果铁过量,不溶解的物质应为铁铜混和物,此时Cu2(完全析出,不溶解的物质应大于9.6g,但题目中给出不溶解物质质量是4.8g,所以,固体不溶物中不存在Fe,而只有Cu。又由化学方程式Cu+2FeCl3 = CuCl2+2FeCl2知,氧化性Fe3(〉Cu2(,因为有Cu析出,所以溶液中不存在Fe3(。则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为:Cu2(和Fe2(。溶液中剩余Cu2(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c(Cu2()==0.625(mol/L)Fe2+由三个方面的反应产生,分别为:Cu+2FeCl3 = CuCl2+2FeCl2 ,产生Fe2+:Fe+CuCl2= FeCl2+Cu ,产生Fe2+:0.075molFe +2FeCl3 = 3FeCl2 ,产生Fe2+:(-0.075)mol×3 = 0.225molFe2(物质的量浓度为:c(Fe2() ==5(mol/L)总结:理清4.8g不溶物质为什么物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和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性质特点:①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②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五、金属的冶炼方法1.热分解法: 等不活泼金属的冶炼,可用加热其氧化物或锻烧其硫化物的方法。如: 2.热还原法: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冶炼。 (1)用作还原剂 (优点:得到的金属较纯,污染小,但价格较贵) (2)用C(焦炭、木炭)、CO作还原剂。(火法冶金)(缺点:易混入杂质,污染大) 如: (3)作还原剂(铝热剂)冶炼难熔的金属 (4)用等活泼金属为还原剂冶炼Ti等现代的有色金属。 (熔融) (熔融) (5)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缺点:有污染)3.电解法: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冶炼如: (熔融) (熔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