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9年怀宁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分析报告 怀宁县教育局教研室 郑立国 怀宁县马庙镇中 吴和宝一、试卷的基本情况1.考试方法。 与07、08年一样,今年的化学学业考试仍采用闭卷笔答考核的形式。实验操作考核由各市县自行考核完成。 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与物理合卷),试卷卷面满分60分,另有奖励分值4分,但总分按不超过60分计,共有试题16题。 2.试题题型 客观性选择题占33.3%,填空与简答题占56.7%(含奖励分值2分在内),计算题占16.7%(含奖励分值2分在内)。开放性试题的分值为7分,不低于10%,科学探究类试题分值不低于30%,实验题分值比例不低于40%(包含在各种题型中),课外材料题的分值比例不低于50%。试卷的易、中、难水平分值比例控制在7:2:1。 二、试题结构分析版块内容包含题号所占分值所占比例身边的化学物质4. 8. 10. 11(除第一小题第二空).12.(3).13(3)、(4)、14(2)、15(2)(3)、16(2)2336%物质构成的奥秘3、5、6、7、13(1)、16(1)1117.2%物质的化学变化1、12(1)(2)(4)、13(2)、14(1)、(3前两空)、15(1)、(4)、(5)、(6)2335.9%化学与社会发展2、9、11(1)第二空、14(3)后两空710.9%各版块考核结构分析:三维目标结构分析:题号题型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考试水平分值1选择题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金属材料的炼制 合成材料分析并辨别化学问题关注历史、热爱民族B22选择题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分析并辨别化学问题 科学生活观B23选择题物质的组成、分子的特点、有机化合物、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热爱家乡的情感BC24选择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浓硫酸的稀释掌握典型的实验操作B*25选择题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从结构上区分物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分类概括能力、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26选择题分子的构成、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从微观构成上判断化合物科学的物质观ABC27选择题元素周期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体会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A28选择题pH判定溶液的酸碱性科学探究中的识图能力B29选择题能源与环境、能源危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科学生活观B210选择题溶解度及其曲线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科学探究中的识图并能比较差异的能力BC211填空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的识别、硬水与软水的鉴别、酸与碳酸盐的反应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从化学的视角观察身边的问题ABC512填空简答化学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滤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问题。BC713填空简答化合价、化学方程式书写、置换反应、、金属用途、防止金属锈蚀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珍惜资源BC614填空简答水的组成、二氧化碳的鉴定、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一氧化碳科学探究(分析评价实验方案能力、处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爱护环境B915填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化学方程式书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科学探究(处理数据能力、识图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方法BC7+416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数据分析计算C63.几个变化点 结合上表并与前一年试卷对比,有以下两点明显变化: 变化一,考核内容有所更动。从整个试卷来看,此次考核内容基本围绕几种常见物质展开,尤其从第二大题的几个小题可以看出,命题范围基本为水、金属、碳的氧化物、氧气。淡化了酸、碱、盐知识,也不见了有关化肥的考题。增加了pH与酸碱性联系的认定,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有关氧化物的组成推断,半值法探究的应用考核等。另外,化学用语的考查量有所增加,这有利于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 变化二,考查侧重点发生转移。今年的考题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淡化了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纵观试卷,不见了往年唱压轴戏的实验方案设计题。并且,很多试题答案是在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条件下的逻辑思维推理,特别是15题(3)、(4)、(5)题,除了对学生化学素养有要求,还对数学素养进行了考查。三.试题的主要特点1.整合三维目标,注重考查基础。 2009年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仍以初中化学“双基”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将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考查。考试内容覆盖初中化学核心概念和原理、重点物质、主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并将课标要求培养的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在试题的背景和内涵之中,考查学生持续学习和发展应具有的基本化学学科素质。例如第13题以“未来金属”为命题背景,考查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化合价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置换反应的判定、防金属腐蚀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关注新型材料的应用、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珍惜资源。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全卷定位于“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紧密联系人文、科技、社会及生活实际,通过设置不同情境,突出实践性;通过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联,突出思想性。1、2、3、5、7、9、11、12、13等题都或以实物图片为材料,或以科技事件为背景,或以生活现实为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体会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3.试题注重了实验能力和探究方法的考查。 实验是自然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承载科学思想与理论的躯干。重视实验的考查就是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本卷中4、11、12、14、15题都涉及到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超过1/3,对学生的科学方法与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教师的今后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而注重探究方法的考查,是本卷中的一大亮点。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多年来一直突出从不同角度对科学探究进行考查,尤其是今年,通过15题“半值法”的介绍应用,既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了这种探究方法的使用及好处,在考查当中还“秀”了一把新授的功能,在通过试题渗透科学探究、强化过程方法的考查与引导方面,作了进一步探索。 4.体现试题的教育价值,凸显人文情怀。 试题的教育性,是指试题对学生的兴趣、基本观点、态度、情感、思想、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诸多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2009年的许多试题都注意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行融合,蕴含基本观点、生活科学知识、环保意识、科学的方法。尤其是联系实际的命题,给学生和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如第9题及第11题都很好的体现了“处处留心皆化学”的意识。试题素材多取自社会生活和现代科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较好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祁门红茶、稀土元素、未来金属”等),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命题角度较新颖,从情境设置、语言叙述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卷首的注意事项、试卷设计力求图文并茂、试卷用词“请”、“小明、小亮、某活动小组”(让学生融入试卷),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四.抽样分析阅卷结束,我们随机抽取了10本考试试卷,有效试卷294份。具体情况如下:1. 成绩抽样统计结果:题号12345678910满分2222222222均分1.651.761.641.711.341.541.531.831.861.09难度0.830.870.820.860.670.770.770.920.930.55标准差0.620.640.780.650.950.880.800.580.501.01区分度0.300.250.420.350.700.700.530.140.150.94 题号11 12 13 14 15 16满分 5 7 6 97+4 6均分 3.7 4.1 4.2 3.8 3.8 2.4难度 0.74 0.59 0.70 0.42 0.35 0.4标准差1.49 1.93 2.10 2.75 2.83 2.76区分度0.58 0.62 0.67 0.78 0.68 0.92分析上表,得分较低的有5、10、12、14、15、16,这些题目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单质的组成、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图、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过滤、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种类,化学变化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变化规律、半值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核主要是:空气污染的防治,科学探究方法的最简化等。以上方面应成为教师后期教学的注重点。 2、分数段人数及优秀率和及格率分数(段)(分)0—1011-2021-3031-4041-5051分以上及格满分人数8374760717117010百分率2.72%12.59%15.99%20.4124.15%24.15%57.82%3.4%抽样最低分3分,最高分64分,可以看出,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及格率略高于去年的55.1%,优秀率远高于去年的19.9%,满分率也高于去年的2%,说明今年的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区分度有所减弱。五、错答实录1、选择题错选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第5题错误主要在C答案,原因可能是不能正确理解碳单质的还原性,把碳单质的还原性局限于木炭的还原性.第10题错误主要在D答案,原因可能是发现不了C答案的错误,再加上没有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导致强行选D。2、主观题错答情况(1)一些共同性严重问题①错别字严重11题中的“铝、醋”,12题中的“滤、漏”,13题中的“置”,14题中的“浑浊”等字词均有各种各样的错别字。②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如“Cu”写“Ca”,“K”写“k”③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出错,如13题出现有“NaCl4”“Na2”。不配平,乱用“↑”、“↓”等错误也颇为常见。④语言描述不规范如实验方案只写所加试剂或使用方法,不写现象;物质用途填写过于空范,如铁的用途写作“做铁器”、“做工具”等;处理方法漏掉关键字或关键处出错,如13题防锈写成除锈方案,15题尾气处理方法写成放置酒精灯(漏掉“点燃”两个关键字)等等,不一而足。(2)、各题常见错误第11题主要是共性错误中的①、④两点,还有少数学生把玻璃当做有机合成材料,说明对化学常识知识缺乏。第12题第1空中错写、多写较为普遍,说明平时教学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处理中忽略了这一现象,第13题除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规范及错别字外,化合价的判断错误,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等现象也不少,这说明部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双基”落实不到位。第14题第(1)空有部分同学漏掉关键元素“H”的书写,还有部分学生画蛇添足地多写了“C”,少量学生把元素符号写成物质“H2”等。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黑色固体的填写,错误答案竟有“Fe2O3、CaO、CaCO3”等,铜的颜色也错误百出,如黄色、蓝色、大花色、银白色、红褐(棕)色等。第3小题将“支持”写为“能”、“同意”、“是”等不按要求答题,还有错填不支持的。至于后面理由的书写更是五花八门,得分率很低。当然,本题答案制订不完整,也是导致得分率下降的一个原因。第15题常见错误有化学式写错如“KMnO4”写成“KMnO2”,“MnO2”写成“MnO4”,再就是数据分析不准确,如第(5)小题中绝大多数学生填写成85或87,第(3)小题中常见错误答案为20%、40%、60%、35%等。需要指出的是,奖励题第(5)小题要求考生具有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学会看图取数值并对半值法能理解。此题解题与化学知识和技能关系不大,属对数学技能的考查。第(6)小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只要能读懂题意就能得分。因此,我认为加分题没有起到很好的加分效果。第16题中第1小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3.5g固体成分不能识别,有人认为是锌,有人认为是ZnSO4,出现此现象说明对物质性质不了解,还有计算结果出错。较为严重的是反应原理不清,写出“Cu+H2SO4=CuSO4+H2↑”的方程式,其它方面如相对分子质量弄错,题设未知数出错,格式不规范,质量与质量分数混为一谈等也很普遍。六.几点建议1、尊重教学规律,提高学生激情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真正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对个性张扬、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教学对象,我们必需要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规律,充分运用一切积极的教学手段,多激励,少指责,多启发,少灌输;多放开,少强制,唤醒激情,提高兴趣,让每一位学生自动融入到“我要学”的主潮流当中。2、重视“双基”培养,加强规范性训练抽样表明,“双基”培养急需加强,规范性解题格式,规范性语言描写在许多学生当中表现不足,加强学生规范化答题训练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的足够重视。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做到示范到位,引导到位,要求到位,落实到位,通过竞赛,评比的方式,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重视起来,掌握起来。3、加强科学探究方法的引导“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技能与方法才是学习的灵魂所在。我们要努力克服注重讲解,忽视操作,注重验证,忽视探究;注重结论、忽视描述;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误区。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引起课外资源,交给学生方法,使之思考并运用。4、关注生活,突出知识应用性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科技、生活有机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化学,更是生活中的化学、社会中的化学,提高其重视程度。 二00九年十二月附:2009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 本卷共三大题,满分6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一.? 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主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石器??? ?????????? B.青铜器??? ??? ??? C.铁器??? ????? D.高分子材料2. 下列各组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黄瓜、西红柿????? B.鸡蛋、牛肉?????? C.米饭、大馍??? ? D.苹果、梨子3.我省的祁门红茶是“世界四大红茶”之一,由于香叶醇(C10H18O)的含量高于普通茶叶的几十倍,因而具有独特的玫瑰花香。下列关于香叶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B.闻到玫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C.属于有机化合物????? ?????????????????????????? D.组成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4.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 ??? B.检验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 收集氢气5. 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示意图如下),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片是一种单质 ??? ??? B. 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 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 ?? D. 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6.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7.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因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不技术奖”。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关于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58????? B.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C.质子数是58?? ?????D.铈元素是非金属元素8.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 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 A.稀硫酸 ????? B.碳酸 ?????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9.下列做法或举措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无关的是………[??? ]?? A.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B.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严禁就地焚烧秸秆?????? ?????????? D. 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10.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的曲线图。下更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D. 2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5分)右下图标出的是有关热水瓶的组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标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 _______(写一种即可),为有机成材料的是________。(2)使用几天后,瓶胆内壁有水垢出现,这是因为水的硬度较大的缘故。请你写出一种鉴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用厨房中的一种常用物质(写名称)_________除去瓶胆内壁的水垢(已知水垢的主要成分CaCO3)。12.(7分)某活动小组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溶液,实验过程为:??(1)废铜在空气中加热后得到的氧化铜中含有少量铜,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加热时氧化铜易分解生成铜?????? b. 铜与氧气没有完全反应c. 加热时不能与氧气反应(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4)盛放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制容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6分)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远优于不锈钢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地球表面富含铁矿石,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TiO3。(1) 已知FeTiO3中钛的化合价+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 (2) 冶炼金属钛时,将钛的化合价转化为TiCl4,TiCl4再与N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Ti和NaCl。请写出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冶炼钛的同时,还得到金属铁,请举出铁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 (4) 铁比钛易生锈,请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14.(9分)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往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假设二] 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15.(7分)小亮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集气瓶编号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1020304050313335373934带火星条的状况微亮亮很亮复燃复燃很亮很亮复燃复燃复燃很亮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个实验室抽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填“是”或“否”)。(3)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______%。(4)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注意:若答对(5)、(6)两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5)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______℃。(6)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_?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g稀硫酸,剩余固体3.5g.(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所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09年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 2、B? 3、D? 4、B? 5、B? 6、D? 7、D? 8、C? 9、A? 10、C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5分)(1)铝薄片(或不锈钢)(1分)塑料(1分)(2)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肥皂水,搅拌,有大量泡沫产生的则为软水(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3)食醋(1分)12、(7分)(1)b(1分)(2)CuO + H2SO4 = CuSO4+H2O(2分)(3)过滤(1分)漏斗(1分)(4)CuSO4+Fe=Cu+FeSO4(2分)13、(6分)(1)+2(1分)(2)4Na+TiCl4=Ti+4NaCl(2分)置换反应(1分)(3)铁用于制作机床底座(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4)铁表面刷油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14、(9分)(1)氢(或氢和氧)(1分)(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CuO(1分)黑色固体变为红色(1分)(3)支持(1分)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2分)缺少尾气处理装置(1分)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15、(7分)(1)2H2O2?==O2↑+2H2O(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否(1分)(3)21(1分)(4)35(1分)49(2分)(5)(6)两小题共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5)82(81~84之间约给分)(2分)(6)①、④、⑤(2分)三、本大题共6分16、(6分)(1)铜的质量分数= 100%=35.0% (2分)(2)设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Zn??? +?? H2SO4????? =? ZnSO4???? +???? H2↑??? 56???????? 98 10.0g-3.5g?? 49g·x? 答:略。(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