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单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资源简介

第8单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高考真题
1.(2010山东卷)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英语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侧脸房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
解析: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反映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是盖斯定律的重要应用,正确;根据=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
答案:C
2.(2010重庆卷)已知 蒸发1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由已知得:Br2(l)=Br2(g) ?H=+30KJ/mol,则H2(g) + Br2(g) = 2HBr(g);?H= -102KJ/mol。436+a-2×369=-102;a=―200KJ,D项正确。
3.(2010天津卷)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问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4.(2010广东理综卷)在298K、100kPa时,已知:2 ⊿


则⊿与⊿和⊿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2⊿ B ⊿=⊿+⊿
C. ⊿=⊿-2⊿ D. ⊿=⊿- ⊿
解析: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有盖斯定律可知
答案:A
5.(2010浙江卷)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38.6kJ·mol-1
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
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A、标准燃烧热的定义,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方出的热量(标准指298K,1atm)。水液态稳定,方程式系数就是物质的量,故A错。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对应的热量是1mol氮气完全反应时的热量,但次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投入0.5mol的氮气,最终参加反应的氮气一定小于0.5mol。所以△H的值大于38.6。B错。D、氢氧化铝沉淀没有沉淀符号。
本题答案:C
教与学提示: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化学学科技术规范,强调准确性,强调正确理解与应用。特别重视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与反应热的对应关系。重视离子方程式的拆与不拆的问题。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由:聚集状态、系数、系数与反应热数值对应、反应热单位、可逆反应的反应热等内容构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由:强弱电解质、最简整数比、定组成规律、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守恒、定量离子方程式等内容组成。
6.(2010上海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测定值小于理论值
B.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C.0.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的pH
D.1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大于1L mol·L-1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实验操作、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液的pH、元素化合物等知识。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灼烧至固体发黑,说明部分硫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测定值大于理论值,A错;氢原子转化为氢分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说明2mol氢原子的能量大于1molH2,B错;碳酸的酸性弱于醋酸,故此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醋酸钠溶液,C对;1L 1mol.L-1的溶液中含有溶质1mol,前者发生:Na2CO3+SO2+H2O=2NaHSO3+CO2↑;后者发生:2Na2S+5SO2+2H2O=4NaHSO3+3S↓;分析可知,很明显后者大于前者,D错。
易错警示:此题解答是的易错点有二:一是对化学键的形成断开和吸热放热的关系不清,要能够准确理解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二是忽视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不能准确判断硫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硫时要生成氢硫酸,造成氢硫酸和亚硫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
7.(2010上海卷)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也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A对;反应需在300℃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B错;充入大量CO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的转化率,C对;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D对。
易错警示:利用化学平衡知识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使反应正向移动还是逆向移动,倘若给出的知识温度条件则无法判断。
8.(2010江苏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答案】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关的反应原理。A项,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为其质量在增加;B项,该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项,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同时它不能改变转化率;D项,可知的氧化性大于,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C项。
9.(2010安徽卷)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
Y
常温常压下,Y单质是淡黄色固体,常在火山口附近沉积
Z
Z和Y同周期,Z的电负性大于Y
W
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3,中子数为34
(1)Y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表   族,Y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写化学式)。
(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   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    ,键长较长的是     。
(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W2Y在空气中煅烧生成W2O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处理含XO、Y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已知: XO(g)+O2(g)=XO2(g) H=-283.0 kJ·mol-2
Y(g)+ O2(g)=YO2(g) H=-296.0 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3 VIA HClO4
(2)2 H-Z H-Y
(3)[Ar]3d104s1 2Cu2S+3O2=2Cu2O+2SO2
(4)2CO(g)+SO2(g)=S(s)+2CO2 (g) △H=-270kJ/mol
解析:由表中可知,X为C Y为 S Z为 Cl W为Cu
10.(2010广东理综卷)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 + 6H2O=2H3BO3 +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 +3CH3OHB(OCH3)3 +3H2O中,H3BO 3的转化率()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 _ _ 。
②该反应的_____0(填“<”、“=”或“>”).
(3)H3B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3BO 3(aq)+H2O(l) [B(OH)4]-( aq)+H+(aq)已知0.70 mol·L-1 H3BO 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 0 × 10-5mol·L-1,c平衡(H3BO 3)≈c起始(H3BO 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元素守恒,产物只能是H2, 故方程式为B2H6 + 6H2O=2H3BO3 +6H2。
(2)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H3BO 3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是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O。
(3) K===
答案: (1) B2H6 + 6H2O=2H3BO3 +6H2
(2)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 ②△H>O
(3) 或1.43
11.(2010江苏卷)下表列出了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
方法Ⅰ中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的化学反应为:
能提高燃煤烟气中去除率的措施有 ▲ (填字母)。
A.增大氨水浓度
B.升高反应温度
C.使燃煤烟气与氨水充分接触
D. 通入空气使转化为
采用方法Ⅰ脱硫,并不需要预先除去燃煤烟气中大量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方法Ⅱ重要发生了下列反应:




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方法Ⅲ中用惰性电极电解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阳极区放出气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答案】(1)AC
(2)S(g)+O2(g)= S O2(g) H=-574.0kJmol-1
(3) O2 SO2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比较散,涉及到环境保护,一道题考察了几个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多。但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点击方程式都是重点内容(1)提高SO2的转化率,可以增大氨水的浓度、与氨水充分接触;不需要通入CO2的原因是因为HCO3+SO2=CO2+HSO3而产生CO2 (2)主要考察盖斯定律的灵活运用。适当变形,注意反应热的计算。不要忽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注意事项。(3)阴极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为O2和SO2.
模拟新题
1. (2010·山东省兖州市 第一次月考)在298K、1.01×105Pa下,将22g CO2通入1mol·L—1 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该条件下,1mol CO2通入2mol·L—1 NaOH溶液1L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
A.CO2(g)+NaOH(aq)=NaHCO3(aq) △H=-(2y-x)kJ·mol—1
B.CO2(g)+NaOH(aq)=NaHCO3(aq) △H=(4x-y)kJ·mol—1
C.CO2(g)+NaOH(aq)=NaHCO3(aq) △H=-(4x-y)kJ·mol—1
D.2CO2(g)+2NaOH(aq)=2NaHCO3(aq) △H=-(8x-2y)kJ·mol—1
【答案】 C
〖解析〗根据碳元素和钠元素守恒,第一种情况反应的方程式为:
2CO2+3NaOH==Na2CO3+NaHCO3+H2O,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①:2CO2(g)+3NaOH(aq)==Na2CO3(aq)+NaHCO3(aq)+H2O(l) △H=-4xkJ·mol -1;同理第二种情况得热化学方程式②:CO2(g)+2NaOH(aq) ==Na2CO3(aq)+H2O(l) △H=-y kJ·mol -1;利用盖斯定律,①-②得CO2(g)+NaOH(aq) == NaHCO3(aq) △H=-(4x-y)kJ·mol -1。
2.2010·义乌3月月考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答案】D
〖解析〗选项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错误。
3.2010·温州八校联考已知:H2(g)+F2(g)→2HF(g),?H = -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拆开1 mol H—H与1 mol F—F需要的总能量大于拆开2 mol H—F需要的能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标准状况下,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的氢气和1 L的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0,A项错误。B项中,气态HF含能量大于液态HF,所以生成2 mol液态HF时,放热应大于270 kJ,B项错。热方程式中的系数单位是摩尔,所以D项错。
4.2010·杭州月考有关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化学键
Si—O
O=O
Si—Si
键能/kJ·mol-1
x
498.8
176
已知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 =SiO2(s),?H = -989.2 kJ/mol。则x的值为( )
A.460 B.920 C.1165.2 D.423.3
【答案】A
〖解析〗注意:Si—Si键的数目是2,Si—O键的数目是4。有:?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 2×176+498.8-4x = -989.2,解得x = 460。
5.2010·杭州月考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3,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 mol SO2 、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SO3(g)2SO2(g)+O2(g);?H=+196.6 kJ/mol
B.2SO2(g)+O2(g)SO3(g);?H=-98.3 kJ/mol
C.SO2(g)+1/2O2(g)SO3(g);?H=+98.3 kJ/mol
D.SO2(g)+1/2O2(g)SO3(g);?H=-196.6 kJ/mol
【答案】A
〖解析〗从原料的量、转化率为50%知,1 mol SO2完全反应放出热量98.3 kJ,所以得SO2(g)+O2(g) = SO3(g) ?H = -98.3 kJ·mol-1,从而判断出选项B、C、D都错;把该热方程式反转,再乘以2,即为A项,故A项正确。
6.2010·杭州高中月考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少
B.由C(石墨)→C(金刚石) ?H = +1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在稀溶液中:H++OH- = H2O ?H = -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 2H2O(l) ?H = +285.8 kJ·mol-1
【答案】D
〖解析〗A项,蒸气比固体含能量多,所以放热多,正确。B项,石墨→金刚石是吸热的,说明石墨含能量少,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正确。C项,由于CH3COOH是弱酸,其电离吸热,所以1 mol CH3COOH完全中和时,放热比57.3 kJ小,正确。D项中,燃烧是放热的,?H应该是负值,错误。
7.(2010·宣武二模)已知碳酸钙的分解① CaCO3(s) = CaO(s) + CO2(g) 仅在高温下自发;氯酸钾的分解
② 2KClO3(s) = 2KCl(s) + 3O2(g) 在任何温度下都自发,下面有几组焓变数据,其中可能正确的
A.△H1= -178.32kJ·mol-1 △H2= -78.3kJ·mol-1 ( )
B.△H1= +178.32kJ·mol-1 △H2= -78.3kJ·mol-1
C.△H1= -178.32kJ·mol-1 △H2= +78.3kJ·mol-1
D.△H1= +178.32kJ·mol-1 △H2= +78.3kJ·mol-1
【答案】 B。
【解析】两个反应都是熵增加反应即△S>0 ,反应②任何温度时反应自发进行,即△H-T△S<0,则△H<0 ;反应①只有高温时△H-T△S<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而△S>0,根据△H-T△S知△H>0。
8.2010·海宁联考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l 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l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 mol,其分解率al等于_____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l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a2,a2_________ a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3 = ________________,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P(s)+3Cl2(g) = 2PCl3(g);?H =-612 kJ/mol。
(2)PCl5(g) = PCl3(g)+Cl2(g);?H =+93 kJ/mol; 25%; 大于。
(3)两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 kJ/mol; 等于。
(5)PCl5+4H2O = H3PO4+5HCl。
〖解析〗(1)一个反应的反应热 =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由此可知P(s)+3/2Cl2(g) = PCl3(g);?H =-306 kJ/mol,PCl5(g) = PCl3(g)+Cl2(g);?H= +93 kJ/mol。
(2)PCl5的分解率 =×100% = ×100% = 25%。由于PCl5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温度越高分解率亦越高,因此有a2大于al。
(3)题中强调制备PCl5的中间过程须降温,很显然宜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出发回答问题,由于两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且能防止产物分解。
(4)由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相同,因此不管通过一步反应还是几步反应其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盖斯定律),同时由题中所给图像可知?H3 =-306 kJ/mol+(-93 kJ/mol) =-399 kJ/mol。
(5)PCl5与足量的水反应相当于PCl5发生水解反应,题中告知产物为两种酸,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易推导出两种酸为H3PO4和HCl。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