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14.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懂得依法自律(a) 课件 (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13、14.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懂得依法自律(a) 课件 (30张PPT)

资源简介

2019中考社会思品一轮复习品系列




专题一 走进法律天地
考点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懂得依法自律(a)(八上第五课第一框)
考点14.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b)(八上第五课第二框)
知识梳理
一、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人们行为的底线:不违法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1.根据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分为:
(1)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2)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继承法》等。)
(3)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二、违法行为的两种分类方法:
2.根据违法的性质,违法行为分为:
(1)一般违法行为
包括:①行政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
特征: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
(2)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3.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換,继续履行,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行政处分色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事违法行为 刑罚处罚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二、依法自律:
1.身边的违法行为
举例 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 备注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政打他人等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速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民法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2.依法自律的做法(变题:青少年应当如何规范自身行为?怎样预防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我们要分清是韭,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根本区别是: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2.民法总则的一些基本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中考链接】
(宁波中考模拟)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解答】一般违法行为;因为闯红灯行为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比较轻微,违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应受到行政制裁。
1.犯罪的含义:
一、了解犯罪与刑罚
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刑法的含义:
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与刑罚
3.刑法的作用: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犯罪
违法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触犯了刑法。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5.刑罚
(1)含义: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6.法律打击的重点:
犯罪
7.犯罪的必然后果:
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即刑罚)
二、自觉预防犯罪
1、认识: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的观点是错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士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做法(变题:我们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注: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认清犯罪的危害
1、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变题:辨析“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我年龄小,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
(1)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2)我们要懂得,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我们要在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2、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氏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菲,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大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关拓展
1.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犯罪)的比较
知识梳理
1.自觉依法自律、依法做事、依法维权,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一、为什么要依法自律?(原因)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依法自律,可以防患于未然。
依法自律
二、我国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目的: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作用:
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三、青少年应怎样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启示)变题:从加强自我防范,依法自律的角度,说说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1.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个守法的人。
2.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
相关拓展
1.犯罪的轨迹:
违纪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2.俗语:“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说明什么道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道理:
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启示:
①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个守法的人。
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预防违法犯罪。
真题演练
命题点1 违法行为的分类
【例1】2015年12月,琼瑶维权案胜诉。法院认定于某的《宫锁连城》套用了琼瑶的《梅花烙》小说和剧本,侵权事实成立。于某被判公开道歉,停止传播该剧。于某等五名被告赔偿500万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琼瑶依法维护了智力成果权
B.只有依靠诉讼手段才能维权
C.于某的行为侵犯了琼瑶的名誉权
D.于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C
命题点1 违法行为的分类
【例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1月,万达集团向法院正式提起诉讼,起诉某微信公众号。该微信公众号冒用万达集团董事长的真实姓名发布题为“淘宝不死,中国不富,活了电商,死了实体……”的文章,并在微信朋友圈推广传播,造成不小的社会影响。2016年3月,法院一审判定,该微信公众号实际运营者败诉,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害抚慰金六万元。
(1)该微信公众号实际运营者侵犯了受害人哪两项人格尊严权?这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4分)
名誉权、姓名权。一般违法行为。
命题点2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例3】2016年4月,黄某在微信群里转发恐怖血腥视频,违反了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围反恐怖主义法》.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这一案例告诉我们______。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B.黄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公民需要正确行使人身自由权
D.《反恐怖主义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
命题点3 犯罪的特征
【例4】因引诱未成年人吸食毒品,张某被当地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据此可以判断
①张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张某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平等权利
③家长未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义务
④法院依据刑法对张某作出判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命题点3 犯罪的特征
【例5】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几年,共享单车火遍全国很多城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也出现了不少乱象。
材料一:A市首例盗窃共享单车案判决,吕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处罚金1000元。
(1)材料一中吕某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这类违法行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分)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刑事违法行为)(1分);严重危害性(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3分)
命题点4 学会依法自律,预防违法犯罪
【例5】23.10分)现代通讯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公安机关提醒,切不可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等,不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或被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应掌握一些防骗知识,如国家工作人员办案应持证当面询问当事人并作笔录,绝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等。
(3)警方提醒的内容对公民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何启示?(3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权。(3分)
【中考链接】
(嘉兴中考)秦火火等人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合,组织策划并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非法年取暴利,严重拢乱网络秩序。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处其诽谤罪2年,寻衅滋事罪1年半,决定合并执行3年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秦火火等人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4分)


【解析】秦火火等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理由:①秦火火等人的行为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已触犯刑法,符合刑事违法性的特征:③判处其诽谤罪2年符合衅滋事罪1年半,决定合并执行3年,受到了刑罚处罚,刑罚当罚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