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 )年级( 上 )册( 科学 )学科集体备课备课时间12.10? 主 备 人主 备 人所在单位复备时间12.10复 备 人复 备 人所在单位课?? 题第二单元复习课??? 型复习?课时分配1课时?第?? 1?? 课时上课时间?项??? 目内?????????? 容教?学?目?标知? 识能? 力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过? 程方? 法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情? 感态? 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证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等多项科学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证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等多项科学能力。?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课件教???? 学???? 流??? 程?教???????????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预设学生活动1、回顾旧知,形成知识网络2、习题练习?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8、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9、(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10、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1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12、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13、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1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16、(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1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18、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19、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20、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21、水和沙子相比,(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22、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23、(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24、(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25、(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2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27、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二、判断并改错。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7、所有物体加热以后体积都会膨胀。(?×?)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三,反思回顾,整理归纳.? 学生以表格或知识树形式呈现本单元教学结构?四、课堂小测验???????板?书?设?计冷和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