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说明修订(最终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说明修订(最终稿)

资源简介

1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本《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统编《道
德与法治》教材,结合浙江省教学实际制订而成。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考试范围
《历史与社会》
生活的时空、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发展的选择三大主题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详见考试
目标)。
《道德与法治》
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三大模块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详见考试目标)以及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4 月国内外重大时政。
(二)考试要求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业考试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立足学科核心素
养的培育,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以字母
a、b、c 表示,其涵义如下:
a——了解 指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观点等的再认、回忆或描述。
b——理解 指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等进行解释、例示(举例)、
推理(推断)、比较、说明,就有关事实等进行归类(归纳)、概括,并展开综合分析。
c——应用 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运用于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之中,评析
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现象,解决那些教师未曾帮助解决过的问题。
(三)命题要求
在“有利于全面、准确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
的水平;有利于改进日常教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高中段各类学校
选拔新生”的“三个有利于”思想指导下,提出以下五点命题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遵循统编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与评价的依据,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途径和形式。历史与社会学
业考试要严格以《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来确定考试的内容
和要求。
统编教材是国家意志的重要载体。根据学科实际,道德与法治学业考试内容和要求在依
据课程标准同时,特别重视遵循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了
各学段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学业考试的依据之一。
2.强调能力考查,倡导素养立意
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
和着力点放在考查能力上,以克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倾向。
所谓素养立意,是指试题测试的要求更加注重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主要考查学生在解决
2
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所以,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为命题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在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考
查,逐步增加真实情境中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
3.突出思想性,体现人文性
思想性就是要以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发展为指向,重视对道
德修养、法治观念、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考查,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道德修
养,指对自身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客观认识,对自身道德行为的内化和提升;法治观念,
指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敬畏,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家国情怀,指对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指对世界动态、多
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人文性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试题的人文关怀。借助试题,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
流和情感的对话,放松学生情绪,激活学生思维。在材料选择上,试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体现地方特色;在问题设计上,要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同时体现个性化和选择性;在呈现方式上,试题应该追求图文并茂,
在严谨规范的基础上,努力在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富有亲和力上下功夫。
4.彰显综合性,注重实践性
综合性就是要着重考查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是指借助历史的眼光观照今天的社会,
纵向认识人类历史进程,横向关注人们社会生活,包括理性思辨、多元联系和融通创新。理
性思辨,指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多元联系,指对古今、中外、时
空,以及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关联或整合;融通创新,指在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践性就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包括实践取向、社会活动和公共参
与。实践取向,指具有实践意识和规划或设计实践活动的能力;社会活动,指在日常学习、
野外活动和其他环境下实施的解决与社会有关问题的行动;公共参与,指主动有序参与社会
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活动。
5.重视开放,追求创新
所谓开放,一是考试形式上的“开放”,不拘一格,如在开卷考试形式中,允许学生查
阅、参考有关资料;评卷时注重结果,更注重评判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二是
试题内容的“开放”,表现在试题设问开放不封闭,答案设置多元不唯一,允许学生发表不
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新,主要是指试题在情境材料的选择与处理、考查内容的结构与组合、试题设问
的切入与表达、参考答案的设置与操作等都与常见的试题不同,尤其是试题立意独辟蹊径,
让人耳目一新,能鲜明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学科思维的新颖。创新既要在内容上着力,也
应在形式上变革,可以从试题新情境的创设、新思路的开拓,新视角的挖掘、新形式的呈现
等方面去努力。
二、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3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业考试试卷分《历史与社会》和《道德与法治》两部分,可
采用开卷笔答形式,也可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 10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00 分。
(二)试卷结构
项 目 比 例
考试内容分布
《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含时事政治)
50 %
50 %
考试要求分布
了解
理解
应用
约 30%
约 40%
约 30%
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约 40 %
约 60 %
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
稍难题
较难题
约 50%
约 40%
约 10%
三、考试目标
《历史与社会》部分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
要求





▲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
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列举自
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的分布情况,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
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a
b
b
▲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4.描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5.概述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基本特征
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
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a
b
b
b
4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8.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10.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
历史事件
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
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2.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
c
c
b
c
b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
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
a
a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
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17.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
18.列举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
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a
c
b
a
▲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
19.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0.描述英国、法国、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
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
21.概述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2.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
23.概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a
b
b
a
b
▲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
24.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
来的巨大变化,理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25.以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交往、新航路的开辟、经济全球化为例,比较
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影响,理解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
趋势
b
b
5





▲20 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
26.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7.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
28.知道中共一大的概况,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
然结果
29.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0.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
民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1.知道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理解大战的起因、性质
和后果
b
b
b
b
c
b
▲当代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3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33.列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实
34.评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伟大成就和艰辛
探索
35.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a
b
b
b
▲和谐世界的追求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36.描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
37.描述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38.列举实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区域
的思想和方法
39.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
b
b
c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主题 考试内容
考试
要求




▲认识自我与学会交往
1.知道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2.了解友谊的力量,结合实例阐释呵护友谊的方法
3.知道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学会合理调节情绪
a
b
c
▲认识与珍爱生命
4.了解生命的特点,懂得敬畏生命
5.知道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6.认识生命的意义,懂得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a
c
b
6
▲培育良好道德品质
7.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知道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8.理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
9.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能够合理利用网络
10.知道诚信无价,学会践行诚信
11.懂得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a
b
b
c
c




▲走进法律天地
12.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
13.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懂得依法自律
14.了解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
15.结合生活实例,认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6.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b
a
b
b
c
▲坚持宪法至上
17.知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8.理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9.了解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自觉学习、认同、践行宪法
a
b
c
▲理解权利义务
20.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1.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2.举例说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23.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a
c
c
b
▲崇尚法治精神
24.知道自由的内涵,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25.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坚守公平与正义
b
c
▲建设法治中国
26.了解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7.举例说明不同社会主体在厉行法治中的职责
a
b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28.知道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
29.知道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懂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
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
b
7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
33.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1.知道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的重要性,理解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32.懂得我国必须坚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33.从多个角度,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4.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说明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
实意义
a
b
b
c
c
▲我国现阶段的政治
35.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
新型的民主
36.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
37.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懂得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8.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9.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理解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
机关
40.学会依法参与民生生活,增强民主意识
a
b
b
b
b
c
▲我国现阶段的文化
41.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42.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认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43.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b
b
c
▲当代中国与世界
44.了解我国新时代面临的发展契机与风险挑战
45.懂得我国必须坚持合作共赢,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a
b
时政
教育
46.2018 年 11 月~2019 年 4 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