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必修1-4框架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版必修1-4框架总结

资源简介




必修一 经济生活
作者:陈剑锋

生 1.货币基本职能、汇率
活 (1) 影响价格的因素?P11-12
与 2.价格 (2) 价格变动对企业的影响。P16


3.消费 (1)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P17
(2) 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21-22
(3)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P25

二:生 1. 生产: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9
产 2. 企业: 企业如何走向成功?P40







三:收




















必修二政治生活
作者:陈剑锋












































三、文化生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P13-1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一)唯物论








认识论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一.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人民群众观)


111




































3.劳



劳动者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P43
劳动者就业的意义?P42
政府如何解决就业问题。P43
劳动者如何依法维权?P44

(1) 如何实现社会公平?P61
(2)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


1.个人收入的分配


(1)财政的作用?P66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P67
(3)税收的特征?P72


2国家财政与税收



(1) 如何规范市场秩序?P79-80
(2)市场经济的局限性?P81

1.市场经济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P88
(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
(3)为什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



2.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P94

(2)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96

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国 家:国家性质、本质、特点、根本属性?P5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2.公民:(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P8-9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P10
(3)公民如何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P31
(4)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及意义?P15-27



政府:(1)职能、性质、宗旨、基本原则及其表现?(万能)P37-41
(2)作用?P38





二.政府

2.监督: (1)为什么要监督政府?P46

(2)如何监督政府?P46

(3)政府如何树立权威。P51


1.人大制度: (1)全国人大的职权?P56
(2)人大代表的职权?责任?P56-57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P56
(4)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P59

2.政党制度: (1)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作用?P63-65
(2)政协的基本方针、基本职能?P69-70

3.民族、宗教:(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72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P74
(3)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P76自治机关?P75
(4)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内涵?P79

三.民主政治

1.国际社会:(1)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P91
(2)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利益?P95
(3)如何维护国家利益?P95-96

2.世界和平、(1) 时代的主题?P97
共同发展:
(2)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P103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P105-106




四.国际社会

1.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特点?P6-7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11

文化对人的影响:(1) 来源?P13
(2)表现?P12-13 特点P15-16
(3)文化塑造功能?P17-21

3.综合探究:如何提升文化的整体实力?(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 P32
(2)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2-33
(3)如何做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P37

2.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表现?P39-41
(2)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3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

3.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P51-53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2)中华文化为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70

2.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2)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P78-81
(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P78-81



1.走进文化生活:(1) 文化的“喜”和“忧”的原因?P87
(2)怎样发展大众文化?P89

2,文化强国:(1)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P96-97
(2)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P98
(3)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P100-101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P106
(2)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P110
(3)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P111-112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
②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的是精神力量。

2.规律:(1) 客观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转移,既不被创造也不被消灭。
方法论:①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违背规律,否则必受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一.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1. 实践的特征: 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的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3.真理的特点: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特点:① 普遍性:事物之间及其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②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偶然的必然的, 内在的外在的。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58

(3)系统优化的方法:① 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1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三、唯物辩证法

(1)特点①普遍性: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2)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趋势: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事物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状态:量变和质变的关系?P66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 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2.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
(2)基本属性:① 同一性:相互吸引,相互连接。
②斗争性:相互渗透,相互对立。
(3)特点:①普遍性:a.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b. 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②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每个侧面都有特点。
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P73页。
(6)矛盾分析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页。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含义P96
(2)实质:扬弃
(3)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②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则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生产力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则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1.社会历史观

四.历史唯物主义

(1)原理:①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①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②相信群众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④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人民群众观

(1).价值观含义:P9认识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中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导向作用: ①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
②价值选择: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
③特点:社会历史性、主观差异性、主体差异性

(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5)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3.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