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冷战》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目标2:知道冷战发生的背景、表现、美苏对峙的形成标志及影响。(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介绍“冷战”的背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政界一位最有身份的人对苏联进行的最公开、最大胆的指责,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所发出的最初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长达40多年冷战的序幕。 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了解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发生的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美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十分强烈。并且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列举冷战的表现。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经济: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说出针对“北约”的成立,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合作探究】4.分析思考美苏对峙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合作探究】5.阅读教材,说出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师讲解:美苏对抗表现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漫画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坐在核弹上比赛扳手劲,赫鲁晓夫大汗淋漓。肯尼迪的手随时准备按核弹按钮,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苏美争霸中战略优势在美国,苏联处于下风。1979年 苏联出兵阿富汗1973年,美国从越南撤兵1989年苏军撤出阿富汗 苏联由于长期与美国争霸,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剧。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控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 1983年,美国里根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由于大规模的扩军备战,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同时它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美国也同意有限的缓和。 (3)课堂小结冷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根源。两大军事集团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结束对方与其的世界霸权争夺。两国都储存了大量核弹头,彼此相互保证毁灭。冷战结束后再加上经历了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世界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4)知识结构任务三:【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5)互动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四、课后作业将课后作业——提升检测—《冷战》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