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化学之最
1.元素之最
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⑶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2.结构之最
⑴结构最简单的原子是氢原子;结构最稳定的原子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⑵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最简单的氧化物是水。
3.性质之最
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⑵自然界中最硬的单质是金刚石;是软的单质之一是石墨。
⑶化学性质最稳定的一类单质是稀有气体。
4.变化之最: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物质之最
⑴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人体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⑵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⑶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⑷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三大化石燃料中是清洁的是天然气。
⑸为人类提供能量最多的物质是糖类;等质量的蛋白质、糖类、油脂提供能量最多的是油脂。
6.量之最
⑴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⑵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
⑶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铝。
二、可归纳为两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1.组成
⑴在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两类物质是:氧化物、碱;一定含有氢元素的两类物质是:酸、碱;碱一定含有的元素是:氢、氧。
⑵空气中的两种主要气体是:氮气(含氧量约为78%)、氧气(含氧量约为21%)。
⑶空气中的两类污染物:有害气体、烟尘。
⑷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材料和合金两类;铁的两种合金是:生铁、钢,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铁的合金(或主要成分都是铁),不同点是含碳量不同。
⑸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
2.性质
⑴合金与金属相比的两大主要优点是:硬度更大、抗腐蚀能力更强。
⑵溶液的两个特征是:均一、稳定。
⑶常见的两种酸是:H2SO4、HCl,因其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而化学性质相似。
⑷常见的两种碱是:NaOH、Ca(OH)2,因其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而化学性质相似。
3.变化
⑴四大发明中涉及化学变化的两种工艺是:造纸术和制火药。
⑵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硫在空气中燃烧、氢气的燃烧。
⑶使物质充分燃烧的两条措施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的量。
⑷铁生铁的两个条件:与氧气和水接触(或在潮湿的空气中)。
⑸物理变化中能量变化:吸热(包括硝酸铵溶于水、冰的融化和“干冰”的升华)和放热(包括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包括书写化学方程式需注明条件如“加热”“高温”等反应)和放热反应(包括有氧气参加的氧化反应、酸与金属和碱的反应、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⑺搅拌的两个具体作用:溶解时,是为了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蒸发时,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而飞溅。
⑻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两个因素:内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或种类;外因,指温度。
⑼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两个因素:内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或种类;外因,包括温度和压强。
⑽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结晶(如氯化钠)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如硝酸钾)。
⑾把硬水变成软水的两种常用方法:生活中是煮沸,实验室是蒸馏。
4.用途
⑴从利弊两方面举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
①氧气 利: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炼钢等;弊:生物腐烂变质、金属锈蚀、出现火灾时助燃。
②二氧化碳 利:化工原料、气体肥料(光合作用)等;弊:过多引起温室效应等。
③一氧化碳 利: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弊:污染环境等。
⑵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5.实验
⑴定量取用药品的两种仪器:托盘天平和量筒。
⑵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气泡法和液面高度差法。
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发生装置:一是固液不加热型,二是固体或固固混合加热型。
⑷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pH试纸测定法和酸碱指示剂法。
三、可归纳为三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1.组成
⑴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⑵根据化学性质可将单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
⑶碳的三种常见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⑷铁的三种氧化物:FeO(氧化亚铁)、Fe2O3(氧化铁)和Fe3O4(四氧化三铁)。
⑸化学肥料主要有三类:氮肥、磷肥和钾肥;还有一种复合肥料。
2.构成
⑴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⑵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
⑶粒子带电情况:中子、原子、分子不带电,质子、原子核、阳离子带正电,电子和阴离子带负电。
3.性质
⑴还原氧化铜最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是:C、CO、H2。
⑵一氧化碳的三个化学性质是:可燃性、还原性、有剧毒。
⑶二氧化碳的三个化学性质是: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能与碱溶液反应。
⑷金属的三个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酸和盐溶液反应。
⑸水的三个化学性质: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能与部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⑹常见的三种干燥剂: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
⑺根据酸碱度可以将溶液分为三类:酸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4.变化
⑴与空气污染有关的三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污染空气的三大有害气体:CO、SO2和NO2。
⑵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工业“三废”;任意施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和垃圾。
⑶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意义: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粒子个数比;③质量比。
⑷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⑸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三个原因: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⑹加快溶解速率的三种方法:升温、搅拌、将固体溶质碾碎。
⑺把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加同种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⑻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如硝酸钾);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⑼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三个条件:有水、沉淀或气体三者之一生成即可。
5.用途
⑴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⑵教材中出现的三种材料是:石材(其中氧化物是生石灰、碱是熟石灰、盐是石灰石或大理石);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⑶氢氧化钙的三个主要用途:①鉴定二氧化碳、作建筑材料等;②中和酸(改良酸性土壤);③制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等。
⑷氯化钠的三个主要用途:生活方面用于调味、防腐、配制生理盐水、配制融雪剂;农业用于选种;工业上是重要的化学原料。
⑸碳酸钙的三个用途:用作补钙剂;建筑材料和实验室用于制二氧化碳。
⑹碳酸氢钠的三个用途:用作发酵粉;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用作干粉灭火器的原料。
⑺能为人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有:糖类(60%~75%)、油脂(20%~25%)、蛋白质(少量)。
6.实验
⑴用剩药品的“三不”: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⑵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直接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⑶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⑷使用酒精灯的三个绝对禁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绝对禁止用嘴去吹灭。
⑸过滤操作中的“三靠”:漏斗下端长的一侧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处;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
四、可归纳为四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现代化学在材料、能源、环保、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地壳中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O、Si、Al、Fe;人体中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O、C、H、N。
3.自来水净化的四个步骤是: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4.粗盐提纯的四个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计算产率。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依次是:溶解时加速粗盐的溶解;过滤时引流,防止液滴外溅;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飞溅;转移固体。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分为四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并贴标签。
6.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用字母表示):化合反应A+B+……=D;分解反应A=B+C+……;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
7.影响反应速率的四个因素:温度、接触面积、催化剂和浓度。
8.保护金属资源的四种方法:寻找替代品;防止金属锈蚀;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合理有计划的开采。
9.碱的四个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
10.盐的四个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金属、酸、碱和盐反应。
五、可归纳为五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1.酸的五个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盐反应。
2.五个“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催化作用、吸附作用、乳化作用。
3.水的五个作用:用于测定气体体积;吸热降温;吸收有毒气体;配制溶液;工业制氢气。
六、六位科学家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拉瓦锡、张青莲和候德榜。
七、教材中出现的几类混合物
空气、稀有气体、自然界的水、矿石、合金、溶液、食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