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类气体实验装置连接的复习设计混合气体中气体的检验、净化和干燥等实验装置的连接,涉及试剂的选择、步骤和设计和一起的组装等多项知识和技能,所以它的综合性强、难度大。因此,在总复习中安排好这一专题实验的复习很有必要。挖掘知识点,总结规律以下10条规律性知识是解答这类综合实验题的基础,务必让学生掌握。混合气体中气体的检验、净化和干燥常用的试剂(见表1)气体检验该气体常用试剂清除该气体常用试剂干燥该气体常用试剂O2灼热的Cu网灼热的Cu网浓H2SO4(酸性)、碱石灰(碱性)、CaCl2(中性)H2先用CuO将其氧化成H2O,再通入CuSO4先用CuO将其氧化成H2O,再通入浓H2SO4、碱石灰、CaCl2等吸收浓H2SO4(酸性)、碱石灰(碱性)、CaCl2(中性)CO2Ca(OH) 2溶液NaOH溶液浓H2SO4、 CaCl2CO先用CuO将其氧化成CO2,再通入Ca(OH) 2溶液中先用CuO将其氧化成CO2,再通入NaOH溶液中浓H2SO4(酸性)、碱石灰(碱性)、CaCl2(中性)HClAgNO3溶液NaOH溶液、NaHCO3溶液、Na2CO3溶液、水等浓H2SO4(酸性)、CaCl2(中性)H2OCuSO4浓H2SO4、碱石灰、CaCl2混合气体中气体的检验、净化和干燥常用的装置(见表2)试剂状态液体固体常用装置注意事项①用于常温下混合气体中气体的检验、净化和干燥等②长管进气、短管出气①干燥、吸收较大量气体②不分进、出气管①干燥、吸收少量气体②大管进气、小管出气①用于加热条件下混合气体中气体的检验、净化等②不分进、出气管净化气体时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剂只能吸收杂质,不能吸收待净化的气体。如除去CO2混有的HCl时,不能用Na2CO3、NaOH溶液,因为它们既吸收HCl,又吸收CO2,一般用NaHCO3溶液。能用溶液吸收,就尽量不用固体吸收(因为溶液中进行的充分)。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时,选用NaOH固体或碱石灰不如用NaOH溶液除杂效果好。干燥气体时干燥剂的选择干燥剂只能吸收H2O,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反应,而且能用溶液干燥的就尽量不用固体干燥。如干燥CO2时,不用碱石灰,因其既吸收H2O又吸收CO2,可选用浓H2SO4、CaCl2,但使用浓H2SO4干燥效果会更好。检验混合气体中气体的存在时检验剂的选择检验剂只能与待检验的气体发生反应,而且反应一定要产生明显的现象。例如:为验证某不纯的CO中混有CO2时,用石灰水而不能NaOH溶液。清除气体的先后顺序 ①用洗气装置清除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时要后除H2O。如清除CO2中混有的HCl和H2O时,应先除HCl后除H2O。 ②用加热装置清除气体是要先除H2O(因水蒸气进入热的玻璃仪器中易使其破裂)。如清除N2中混有的O2(在加热的装置中进行)和H2O时,应先除H2O后除O2。 ③对后面的实验(多为主体实验)有干扰的气体应先除去。例如:检验水煤气(主要成分是H2、CO,并含少量H2O 、CO2)的主要成分时,由于H2、CO不能直接验证,需要转化为H2O 、CO2后验证而水煤气中本来就含有,这对H2、CO的检验有干扰,所以要先先将原来的H2O 、CO2除去,然后再去验证H2、CO的存在。检验气体的先后顺序检验混合气体中气体的存在时要先检验H2O。如检验H2O 、CO2的存在时,应先检验H2O,后检验CO2。8. 定量吸收气体的先后顺序 定量吸收多种气体时要先洗吸收H2O,而且能用固体吸收的就尽量不用液体,以防止液面上残留其它气体致使称量结果不准。如测定某有机物的组成是,可将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H2O 、CO2)分别通过吸收H2O、吸收CO2的装置。保护装置的使用定量吸收H2O(或CO2)装置一般不能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在其后加一保护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H2O(或CO2)被吸收。例如:用H2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去测定水的组成时,吸收装置的后面应连一个碱石灰或氯化钙的保护装置。10. 确认装置的位置 确认某种气体被除尽时,确认装置(内盛检验剂)要紧连在清除该气体的装置后。例如: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H2O,并确认HCl、H2O被除尽,就应该在除HCl的装置后紧连一个检验HCl的装置,在除H2O的装置后紧连一个检验H2O的装置,各个实验装置连接的顺序为:混合气——除HCl——确认HCl除尽——除H2O——确认H2O除尽——收集C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