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课型:新授使用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学习目标】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以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掌握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3.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的形式。【重、难点】 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1】知识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元素的存在: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______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 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阅读教材73页图和74页第1、2自然段。豆科植物的 把N2转化为硝酸盐。 条件下使少量N2与O2化合生成 ,随之变为硝酸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和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子分解成铵离子、 和铵,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用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 ,再根据需要把铵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如氮肥、 等。某些含氮化合物进入土壤、大气和水天中进行转化。【小组合作】1.找出氮循环过程中涉及的含氮化合物并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2.自然界中氮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正面和负面影响?【巩固练习】1.下列与氮循环无关的是( )A. 豆科植物把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止粮食、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电闪雷鸣的雨天,氮气和氧气会发生反应并转化为硝酸盐【自主学习2】知识二、氮气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水中的溶解性2. 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原因是氮分子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之间共用 对电子,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可逆反应: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3.氮的固定(1)概念:使空气中_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__的过程。(2)分类【巩固练习】2.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B.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C.N2在空气中约占总质量的4/5 D.在反应:3Mg+N2Mg3N2中,N2作氧化剂 【自主学习3】 知识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氮的氧化物化合价+1+2+3+4+5对应氧化物N2O____N2O3______、N2O4N2O52.NO和NO2(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毒性水溶性NONO2(2)化学性质: (NO与O2的反应: 现象: 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 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NO2与水的反应: N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盒非金 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小组合作】实验室如何收集NO和NO2?NO2是大气污染物如何进行尾气处理?农民们常说“雷雨发庄稼”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中的道理。【巩固练习】3.下列对NO、NO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O 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 B.NO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一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当堂达标】1.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的根本原因是( )A.氮气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B.氮气比空气轻,且不溶于水C.氮分子中两个氮原子结合很牢固,分子结构稳定D.氮气无氧化性,也无还原性,不跟其他物质反应2.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 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3.(双选)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2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 B.医学上常用液氮作冷冻剂,在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的不活泼性 C.镁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反应中N2体现氧化性 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课堂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