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政治教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政治教案:必修四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资源简介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型
授新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学难点:实践的基本特点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教学过程】 完成《优化方案》自学新知
(引入新课)
《斗牛图》,纸本,墨笔。卷44×4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戴嵩为韩滉的弟子,专擅画牛。这幅《斗牛图》曾为清宫御藏。乾隆曾在此图上题跋:“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关于戴嵩画斗牛在画史上有一段趣闻:戴嵩画了一幅斗牛,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众人看了都叫好,惟独有个牧童不已为然,戴嵩很奇怪,就问牧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牧童就笑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巴是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
——引出实践的重要性。
一、实践及其特点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工人做工 农民种田 科学工作者搞试验
学生学习× 研究人员查资料× 水獭筑坝×
猎人狩猎 教师讲课 发射神舟飞船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构成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
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能动性
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动物适应环境求生存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原因: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表现:实践主体的创造性: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镜头一:走进文学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
名言评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镜头二:走进科学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镜头三:走近真理 讨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例子: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引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名言评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镜头四:走进社会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
名言评析: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易错易混·误区指正
误区一: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世界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分,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才是实践。
误区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途径与来源的内涵不同,来源是唯一的,途径可以多样。亲身实践和书本等途径都可以获得认识。
误区三:科学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载的,而是成片散播。这种散播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的“懒惰之举”。50多岁的妇女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把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里。没想到,这种播法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口号喊千遍,不及一个具体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播试验,结果75亩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47公斤,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
根据材料分析:实践与认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