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3、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梳理区】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⑴从形态上看①水在地理环境中以 、固态和 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②气态水数量 ,分布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 或 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⑵从空间分布上看水体 特征海洋水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占全球水量的96.53%陆地水 包括 、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 、冰川水、 等大气水 数量最少但分布 ⑶从水的运动和更新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 的关系。2.水圈的特征:连续但 。特别提醒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不存在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情况。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的过程。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海陆间水循环 A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陆地内循环 C ⑧ 、③降水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断塑造 。易误警示(1) 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2) 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思考探究】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臂,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⑴从空间分布看,长江水属于何种水体?⑵哪些水体能够补给长江水?【要点突破】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⑴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⑵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⑶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列各图)⑷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见下图)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图a) 雨季 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图b) 春季 有明显的季节性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图c) 主要在夏季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图d) 全年 对径流有调 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地下水(图d)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 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方法技巧】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三看法”一看图例、坐标轴。图例中和坐标轴上往往标注有温度、降水量等字样,尤其要注意降水绝对数量的大小,不能只看高低趋势。二看是否有断流。冬季有断流,汛期在夏季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三看流量高峰期。①汛期在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②汛期在夏季且冬季未断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③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对点演练】1.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⑴~⑶题。⑴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⑵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⑶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 补给,B是 补给;C是 补给。⑵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 ,判断理由是 。⑶这条河流位于我国 地区,判断理由是 。⑷在A、B、C三种水源补给形式中,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是 。(填字母)⑸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C这种河流补给形式的关系是,其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思考探究】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⑴诗句中涉及到了哪些水循环的环节?。⑵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这句诗是否严密呢?【要点突破】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减少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方法技巧】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⑴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⑵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⑶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⑷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对点演练】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⑵人类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最多。 ⑶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⑷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对点演练】1、解析:⑴C ⑵B ⑶D 第⑴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6~7月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丰水期。第⑵题,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经过蒸发补给雨水。第⑶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调洪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和枯水期b补给都增大。2、解析:第⑴题,由图可知,A补给主要在夏季,且补给量较大,应为雨水补给;B补给发生在春季,补给量较小,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水量比较稳定,全年都有,应为地下水补给。第⑵题,由流量曲线可知,①流量的变化较大,应为水库修建前的;而②曲线比较平缓,应为水库修建后的。第⑶题,从图中可看出,该河流一年在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明显的汛期,应为东北地区的河流。第⑷题,根据补给情况分析,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雨水,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地下水。第⑸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径流量越大,地下水的补给越小,主要原因是径流量越大,河水的水位越高,地下水位与河水的水位差距减少。答案:⑴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⑵① 曲线全年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说明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⑶东北 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⑷AC⑸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 径流量越大,河水水位越高,地下水位与其差距越小3、解析:第⑴题,分析图中三种水循环的环节,通过比较可得出答案。第⑵题,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最大。第⑶题,从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分析。第⑷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河水污染状况、河流水位、天气变化规律等方面。答案:⑴蒸发 降水 ⑵地表径流⑶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⑷河水污染现状及成因;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的变化等。【教材详解区】 教材P55活动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⑵黄河下游断流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而降水却逐渐减少等自然因素有关。 ⑶黄河下游断流与上中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等人为因素有关。⑷人类可以通过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下游断流。【思考探究】一、⑴提示:陆地水体中的河流水。⑵提示: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等。【思考探究】二、⑴提示:降水和地表径流⑵提示:不严密。自然界的水体是相互转化和联系的。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会把海洋水与陆地水联系在一起,因此黄河水不可能“奔流到海不复回”。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