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宜兴市升溪中学初一年级历史学科 “超前尝试教学法”教案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时(总课时数22课时)主备:霍芳 个备: 审核:沈乐英 时间:06.03.10【教学目标】1、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靖难之役和明成祖迁都北京和明成祖继续加强君权的措施。2、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用辩正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对八股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今天选拔人才的制度与古代有着本质的区别,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知道明朝的建立者是谁吗?你对他的身世经历了解吗?(学生跳跃发言)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人不可貌相,朱元璋虽然相貌平平,但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由一名不经传的青年和尚摇身变为起义领导者,进而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设问:朱元璋何时建立明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二)自学课文,尝试填写见讲学稿(三)提出问题,尝试探究:1、明朝以前学过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有哪些?2、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3、如何看待明朝以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与八股取士有着什么本质区别?(四)、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在学生独立自学,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如仍有疑难,可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南京)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由学生讨论归纳)⑴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⑵中央,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⑶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⑷实行八股取士(让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了解科举制从诞生到明朝的发展情况,并补充一些形象而典型的材料, 如“范进中举”等,指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历史现象。)<过渡>明太祖以后,明朝又经历了什么重大变化?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让学生分组探讨“靖难之役”发生的原因,记住这一事件双方当事人及后果。2、提问:明朝建立初,都城设在什么地方?明太祖登基之后,为什么要迁都?3、明太祖即位后又采取了哪些强化君权的措施?4、启发学生客观评价朱元璋【课堂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及其后继者为巩固统治采取措施加强君权,使得明朝成为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时期的历史。【课堂练习】1、完成讲学稿 2、完成填充练习册【板书设计】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南京)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⑴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⑵中央,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⑶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⑷实行八股取士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后心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