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巨大,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与有机含碳化合物两大类。3.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的有关反应;【重、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自主学习1】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由 组成的 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 、 、 ,氧的同素异形体有 、 。【小组合作学习】(1)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碳的各种单质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3)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此转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巩固练习】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密度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自主学习2】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能够释放出CO2的过程有:(1)火山喷发;(2)森林燃烧;(3)化石燃料的燃烧;(4)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排泄,(5)动物遗体经微生物分解等。自然界中能够消耗CO2的过程有:(1)光合作用(2)植物被动物采食后,在体内转化为CO22.溶洞的形成及有关反应石灰岩的成分 与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易溶性的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所含CaCO3的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石灰岩被溶解分割成千姿百态的山峰或奇异壮观的溶洞。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为 。溶有Ca(HCO3)2的水,当从洞顶向洞底滴落时,水分的蒸发、压强的减小及温度的升高都会使其析出CaCO3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聚积,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方程式为 。 【自主学习3】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1.碳在无机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阅读课本68页:图3-1-14)高炉炼铁的过程是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原料是 。实际上起还原作用的主要是 。①一氧化碳的生成: , ②氧化铁的还原: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CO— Fe+ CO2(配平)(2)木炭燃烧在木炭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 ①C→CO: ②C→CO2: ③CO→CO2: ④CO2→CO: (3)水垢的形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自来水中的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壶底积聚便形成了水垢。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NH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物 尿素(分子式为 ),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的先河。【巩固练习】当热水瓶中有较多水垢时,欲除去水垢,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热水浸泡后洗净 B.用洗涤剂浸泡后洗净C.用食醋浸泡后洗净 D.用食盐水浸泡后洗净【当堂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12C、13C、14C是碳元素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 )(2)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同样大 ( )(3)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碳元素的单质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D.C60是新发现的一种碳的化合物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2O2 和CO2 B.Na和O2 C.CO2 和NaOH D.C和O24.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纯氧气点燃 B.通过烧碱溶液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澄清石灰水5.以下属于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过程的是(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 ②以无机化合物氰酸(NH4CNO)合成尿素[CO(NH2)2] ③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④6.旅游洞穴一般是指供游人观赏的喀斯特洞穴。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等碳酸钙沉积体是喀斯特洞穴中的主要景观。由于游人呼吸有时会使旅游洞穴中二氧化碳浓度大幅度升高,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①抑制碳酸钙沉积体的生长 ②促进碳酸钙沉积体的生长③使游客有憋闷的感觉 ④使照明灯下的植物大量死亡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课后反思】CCOCO2O2不足 O2充足O2PAGE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十年铸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出鞘,定当倚天长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