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 9.1 守护生命
【学习目标】
1. 能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预习案】(5分钟)
自主阅读课本第100-104页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课本补充问题勾画答案)。
知识点一:守护生命
?

知识点二:爱护身体
1.为什么要爱护身体?
关心 ,养成健康的 ,是一种对生命 的态度。
2.如何爱护身体?
(1)关心 ,养成健康的 。
(2)成长中的我们,要学会爱惜 。
(3)我们需要增强 、 意识,提高 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 方法。
3.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你所知道的应对灾害和灾难的自救自护办法。
知识点三:养护精神
1.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 和 ,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 。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 ,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 。
2.如何养护精神?
3.我们的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案】(10分钟)
探究点一:过健康节制的生活
议题:生活方式大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与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而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4大基石,即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并指出,做到这4点,便可解决70%人的健康行为问题,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1)、小组调查:以下与“4大基石”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截然相反的行为哪些是你常做的?
偏食挑食、不吃早餐、不做眼保健操、吸烟、喝酒、熬夜、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网络游戏、课间操逃避锻炼、洗脸刷牙能省则省、喜欢赖床。
(2)、小组讨论:我们明知道这些行为方式不健康,为什么还一直这么做呢?
活动建议:3分钟小组讨论,组长组织把学生能想到的理由罗列出来。然后请几个小组展讲。
(3)生活中我们可以养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请谈谈具体做法。
探究点二:发扬民族精神
议题:中华骄傲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2008年起,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开学第一课》。2017年《开学第一课》主题为“中华骄傲”。节目共分五节。第一节“字以溯源”从源远流长的汉字说起,以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讲述、记录中国漫长的文化历史;第二节“武以振魂”以功夫明星吴京对武术的理解和传统武术传承人们对武术魅力的阐释,展现中国武术中的浩然正气;第三节“棋以明智”,这一节看似以棋为主,其实说的是“琴棋书画”这一国粹文化;第四节“文以载道”则是与观众们一起分享了中国优秀的古诗词、成语故事等。第五节“丝绸新路”则是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之路。
(1)、这五节课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经典符号?你还知道哪些?
(2)、小组交流:这些我们民族文化的不同载体,你和它们接触过吗?谈谈你的体验和感受。
(3)结合案例和大家的交流所得,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检测案】
1、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大约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亡,每年因自杀而失去生命的人超过因谋杀和战乱死亡人数之和。下列对自杀者的行为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个人行为,别人无权干涉B. 这只是生活中的个别现象,不值得社会关注
C.自杀可以解决生命中的一切问题D.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2、在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险的,当出现混乱局面而自己又不幸卷入时,我们应该( )
①顺着人群的流向,双脚小步地移动向前
②俯身蹲下快速去捡掉落苹果手机和钱包
③两只手臂撑开护住胸前空间,防止窒息
④已倒地时平躺张开,护住身体重要脏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守护生命需要我们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下列做法属于养护精神的做法是( )
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②阅读优秀文学作品③旷课到网吧玩游戏④参加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健康生活。以下不符合“健康生活”要求的是(  )
A.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B.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C.注重精神追求、物质攀比 D.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守护生命
?




知识点二:爱护身体
1.为什么要爱护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的态度。
2.如何爱护身体?
(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成长中的我们,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谈你所知道的应对灾害和灾难的自救自护办法。
学生能说出几例有效方法即可。如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乱跑,要就近躲避,在室内可选择如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遭遇洪水时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高的地方暂避等。
知识点三:养护精神
1.为什么要养护精神?
(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如何养护精神?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2)守护精神家园,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3.我们的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2)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合作探究】
(1)、小组调查:以下与“4大基石”所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截然相反的行为哪些是你常做的?
偏食挑食、不吃早餐、不做眼保健操、吸烟、喝酒、熬夜、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网络游戏、课间操逃避锻炼、洗脸刷牙能省则省、喜欢赖床。
答案略。此题罗列了中学生常见的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让学生去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健康合理。给约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去反思或者交流。
(2)、小组讨论:我们明知道这些行为方式不健康,为什么还一直这么做呢?
活动建议:3分钟小组讨论,组长组织把学生能想到的理由罗列出来。然后请几个小组展讲。
学生的答案大体应该都是“习惯了,改不掉”;“过健康生活太难了,做不到”;“反正我现在身体还不错,以后再注意”;“自己管不住自己”;“没意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这么严重”等。教师顺势结合案例中的权威数据,引导学生明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通过对错误生活方式及自己错误观念的反思与审视,学生能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3)生活中我们可以养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请谈谈具体做法。
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适量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不滥用药物、远离有害物质、定期做身体检查等,言之成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学习任务:
(1)、这五节课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经典符号?你还知道哪些?
文字、武术、琴、棋、书、画、古诗词、成语等。这一问比较简单,重点是后面一问,要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适度的启发,让学生能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列举。如古建筑、古乐器、剪纸、神话传说、瓷器工艺、礼仪礼节等,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
(2)、小组交流:这些我们民族文化的不同载体,你和它们接触过吗?谈谈你的体验和感受。
活动建议:小组讨论,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讲述自己的体验感受。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中学生接触不多。要使学生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自觉发扬民族精神,需要给他们交流的时机,让他们在同龄人眉飞色舞的讲述中燃起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兴趣。
(3)结合案例和大家的交流所得,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①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②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预习小测】
1.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如何守护生命这一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成长中的我们,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所以D选项正确。其余ABC选项均为对自杀行为的错误看法。
2.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面临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时的应急自救意识和能力。卷入踩踏事件时要顺人群方向小步移动,以防摔倒;要护住胸前空间,以防拥挤窒息。所以①③说法是正确的。②中俯身蹲下容易被人群挤倒踩踏,④中平躺张开更不可取,身体大面积会被踩踏,有生命危险,所以②④说法是错误的。最终选C。
3.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如何养护精神这一问题的理解。精神发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选项中①②④都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行为;③选项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不属于养护精神的做法,所以排除,最终选B。
4.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如何守护生命这一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选项中ABC三个说法均正确,是教材中提及到的要点内容,C选项错误的理解的文意,孤独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题目中要求选择不符合“健康生活”的选项,所以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