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学期]

资源简介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61—4 时间 2007.5.29
课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能力:引导学生综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从宏观上驾驭知识能力。3.思想:坚定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教材分析 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难点:教学内容多涉及党的重大政策,理论性强,枯燥而不易理解。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什么时候?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果。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那么,这一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走自己的道路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明确而正确的认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决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始了伟大的探索。2.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为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二大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二.坚持四顶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 2.1989年的政治风波党中央平息了这场动乱,巩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阵地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个事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1.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论断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系统化。大会还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化,表明这一理论基本形成。2.中共十四大提出了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四大,完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事业的交接,形成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3.中共十五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大会确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被命名为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小结: 运用教材中所提供材料,包括小字材料,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这一历史结论,从而培养其历史学习能力。
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任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发展动力:改革 改革目标:基本纲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精神文明 外部条件:(和平):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对外开放内部条件:(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稳定政治局面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灵魂:实事求是)课堂作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回答1—2题。1.中共十三大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发展”主要是指( ) A.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中共十四大,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根本上表明( ) A.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B.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