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上学期]

资源简介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2006.3.27
课题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教学目标 1.知识:制宪国大;国统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解放区土改和《中国土地法大纲》2.能力:培训学生阅读和分析概括能力。3.思想:国统区的政治危机,经济恶化,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民主人士同蒋介石的分裂,造成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全面危机。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制宪国大;《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教学难点:国统区危机四伏意味着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占领解放区105座城市,军事上表面大获全胜,背后潜伏着国统区严重的危机,即国统区危机四伏,它和解放区的土改形成明显对比,也预示着人民必胜老蒋必败。国统区危机四伏国民党政治危机――制宪国大的召开国民大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蒋介石被胜利冲昏头脑;国民党一党包办政府没改组,宪草修正案没完成,内战还在进行,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同意。大会名称 国民大会内容:《中华民国宪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实质:“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不预承认。 评:使国民党陷于更加孤立的境地。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恶化经济恶化 (学生阅读后简述)结果:造成国民党后方空虚,政治统治出现危机。 学生自行阅读,列出自学提纲。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民党统治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反国民党的第二条战线)原因 ①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提问:列举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惨案。 ②内战爆发后对国统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更激起人民反对。基本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民主运动)学生运动②工人运动③农村武装斗争④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作用:有力的配合着解放区的斗争,成为反蒋的第二条战线。民主党派同蒋介石集团分裂简介民盟的成立及现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原因 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要求,他们迫切希望获得土地。目的 为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争取人民的支持,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土改,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内容①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②土地改革总路线(学生归纳总结)结果:农民获得土地,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