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2006.4.7课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 1.知识:国共争取和平的不同方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平谈判;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规律。2.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概括斗争特点、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3.思想: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教材分析 重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难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的分析、概括。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1.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作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其原因如何?2.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一.“将革命进行到底”1、国共争取“和平”的方针和斗争随着三大战役的迅猛发展到1948的年底,国民党败局已定,这带来了新的、复杂的政治斗争局面:美国——采取了支持李宗仁取代蒋介石,由李宗仁出面同共产党和谈,争取喘息机会的策略。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表示愿意在保存伪宪法、伪法统和反动军队的条件下,与共产党“和谈”。一些地方实力派和民主党派中的部分人也希望革命就此止步,企图通过和平谈判造成与国、共三分天下的局面。在中国革命面临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情况下,毛泽东在1949年的新年献辞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3月5——13日)1.背景: 从美国、国民党、中间党派、中共四方分析不同的方针。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处于胜利前夜的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而且设计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并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 2.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党的总任务(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3.意义:(关键是理解)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政治、思想和理论的准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三.北平和平谈判1.原因A.国民党方面: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所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企图以谈判为手段,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划江而治,以便卷土重来。B.中共方面: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其奸,但仍从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愿望出发,同意谈判。2.概况:1949年4月初,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以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最后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到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这样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被彻底揭穿。四.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渡江战役结合教材P68《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讲述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的情况。2.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重点把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应结合报告的内容来理解。实质是什么?五.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1、国民党方面:引导学生读书加以概括,教师重点根据小字部分内容进行阐释。政治孤立(联系前面所学的政治危机理解。)军事溃败统治腐败(政治的腐败导致经济的崩溃)众叛亲离(美援断绝,蒋桂分裂)2、共产党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党的正确领导——理论指导是灵魂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道路是方向武装斗争——革命军队是中坚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保障人民支持——人民支持是基础(而在其中,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小结:重点强调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课堂练习[三维基训]选择题。[作业布置]教材P71二、三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