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上学期]

资源简介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61—4 时间 2007.3.18
课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何梅协定”;所谓“华北五省自治”;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能力: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思想:通过“一二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中国共产党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蒋介石政府推行怎样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导入新课:一.华北事变 1.概念 2.原因(1)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2)侵占东北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提供了基地。3.过程: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妥协,与之达成“何梅协定”→日本策划“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妥协,华北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4.实质: 面对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日本侵略者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5.影响(1)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关头。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2)为日本进一步侵华并发动七·七事变提供了条件。(3)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二.中国共产党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背景(1)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2)共产国际七大倡导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过程(1)“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鼓舞和指导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三.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1.一二·九运动 (1)原因①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②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③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 (2)概况 (3)意义影响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探索出青年学生同工农相结合、健康成长的道路。 思考题:比较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2、西安事变 (1)原因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张、杨同红军和解停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的推动。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2)概况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杨“剿共”→张、杨劝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训斥,张、杨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经中共等各方努力,蒋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国内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和平解决的原因)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并积极参与谈判。国民党内亲英美派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日本侵华的扩大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的意义 显示了中国各阶层强烈的团结抗日愿望。表明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小结:(略)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