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61—4 时间 2007.3.30课题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教学目标 1.知识: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反动方针;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皖南事变;枣宜会战;国民党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独裁统治;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2.能力:通过对国民党内外政策变化原因的讲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3.思想: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教材分析 重点:皖南事变和四大家族的黑暗统治。难点::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和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的两面性给抗战造成的恶果。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方针的影响下,蒋介石虽继续抗战,但反共倾向日益增长,国民党在党内外政策发生很大变化。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1.背景和原因(1)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日本调整侵华方针,对国民政府实行诱降政策。(2)英美劝降,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3)中共敌后力量的壮大;(4)国民党一贯的反共反人民立场2.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中共的对策一方面坚持抗战;一方面既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政治上:提出三大口号,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2)军事上:坚决回击,打退其反共高潮。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4.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后果(1)积极反共: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彻底破裂。皖南事变(国民党发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经过:2.围绕皖南事变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进攻,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新四军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人民的一致声讨,使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反共浪潮被击退。3.国民党两面政策的后果(1)对中国共产党进攻,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坏了统一战线,做了日本想做而做不到的事。(2)中间派进一步认清蒋的实质,日益倾向革命,也引起国际对蒋不满,蒋十分孤立。(3)使国民党丧失抗战初期的锐气,正面战场的大溃败。(4)国民党的政治统治更加黑暗,经济掠夺更加残酷。三.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1.枣宜会战 1940年 张自忠壮烈殉国2.豫湘桂战役 (抗战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放弃豫、湘、桂、闽、粤大部和贵州省一部分。国民党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政治上: 独裁统治 一党专政、特务组织、保甲制度三者结合、渗透是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实行统制经济政策 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小结(略) 作业:见《基础训练》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