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一轮复习练习 苏人版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下册 第五单元 珍惜特殊保护 复习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中考一轮复习练习 苏人版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 下册 第五单元 珍惜特殊保护 复习练习

资源简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表明(  )
A.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B.青少年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C.青少年越多,国家和民族就越有希望 D.青少年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所走的道路
2.小毅父母离异,小毅随母亲生活。但小毅的父亲胡先生一直未支付小毅每月的生活费。2018年6月,小毅将父亲告上了法庭。小毅(  )
①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权益 ②采取了行政诉讼的手段 ③具有法治精神,善用法律
④受到侵害时,懂得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网吧网吧我恨你,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以前迷恋你,致使成绩不如意。劝君要把时间惜,坚定立场勤学习。”这首歌谣告诉我们(  )
①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抵御不良诱感 ②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③青少年要远离网吧,远离互联网 ④青少年要正确利用互联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为避免不良诱感,拒绝上网 ②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③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见面要求 ④遵守现实生活中的规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表是一份“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关系”的抽样调查结果。正确的是(  )
不良行为数量 1种 3种 5种 其他
占犯罪未成年人比例 20% 26% 45% 9%
A.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从违法犯罪开始的 B.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原则界限
C.未成年人违反纪律不要紧,但不能违反法律 D.未成年人应防患于未然,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6.王老伯是个字画收藏爱好者,如今已经70多岁了,他想立下遗嘱,打算在死后将这些字画捐给当地的博物馆。能为王老伯提供专门法律服务的最合适的机构是(  )
A.律师事务所 B.法律援助中心 C.公安机关 D.公证处
7.在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当你遇到下列突发情况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火灾时,要向逆风方向逃生,在逃生时要随手关上通道上的门窗,防止浓烟蔓延
B.发现江河湖泊有人溺水时,应该尽快下水拯救他人生命,不应考虑个人安危
C.雷雨天气时,尽量使用比较坚固金属柄的雨伞,这样可以遮风挡雨
D.住宅楼发生火灾时,立刻坐电梯逃到住宅外
8.不会游泳的大丰期中考试后带着同学去水库游泳,结果遇难。这件事提醒我们(  )
A.要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B.要远离有水的地方
C.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D.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9.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该法于3月1日起施行。孩子再遭遇家暴,相关部门可主动介入,监护人施暴将被撤销监护资格,未成年人还可申请人身保护令。该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10.五年前,娜娜的父母经法院调解离婚,娜娜由母亲抚养,父亲承担每月300元的抚养费。如今,每月抚养费显然不够维持娜娜的生活,致使娜娜的生活陷入困境。对此,娜娜正确的做法是(  )
①找爸爸协商,要求增加自己的抚养费 ②到当地法律服务所寻求帮助
③找爸爸单位领导,让他做爸爸的思想工作 ④找居委会或街道委员会帮助解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是(  )
A.家庭、学校、社会 B.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D.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
12.2017年12月1日凌晨4时许,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一大厦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共抢救疏散出26名被困人员,其中10人死亡,5人受伤。一旦遭遇火灾,在通过充满浓烟和毒气的通道时应该(  )
A.拨打求救电话,站在原地等待救援 B.大声呼叫,寻找同伴救助
C.等待烟雾散尽以后,再迅速通过 D.用湿毛巾或衣物等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撒离
13.广电总局29日消息,近期将公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因此,青少年应该(  )
A.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B.提高辨别能力,拒绝不良诱惑
C.改进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D.防微杜渐,远离网络
1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名言启示我们(  )
A.小错一定会转变为犯罪,小恶一定会转变为大恶 B.做善事有助于成名
C.许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D.违纪、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5.中学生李某平时成绩较好,但是虚荣心强,追求名牌。在家庭难以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便多次寻找机会偷拿同学的钱财,后来竟潜入学校计算机室,窃得价值2万余元的设备,后被抓获。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A.一般违法与犯罪应受的处罚是相同的
B.犯罪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C.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D.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16.近年来,中小学生交通意外、溺水、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面对各种意外伤害,我们青少年应当(  )
①杜绝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②户外活动全部由家长陪同
③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犯罪、暴力化、智能化等新特点:
青少年犯罪有70%是团伙犯罪。由于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有胆怯心理,总感觉一个人作案势单力薄,所以就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轰而上,既能互相壮胆,又能分工合作。
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转化,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生理发育很快,但心理发展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性,容易走向歧途;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走向极端。
(1)结合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违法犯罪对青少年的危害?



(2)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请同学们提一些建议?



1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学生刘凯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了打游戏经常旷课、夜不归宿。一次,刘凯拾得他人贵重手表拒不归还失主,失主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才得以拿回自己的财产。在寒假假期间刘凯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在他们的诱惑下多次拦截殴打他人。甚至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社会治安因此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后来刘凯为了哥们义气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刘凯的行为中属于:
不良行为的是:   
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犯罪行为的是:   
19. 15岁的中学生张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某的行为中,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张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3)张某的经历给你哪些启示?


20.某校九年级3班的同学为了便于互相交流建立了微信群。下面是同学们近期遇到的困惑,以微信的方式向大家求教,请你帮助他们解决。
微信一:我在网上结交了一个朋友,起初很谈得来他要我的住址,我就告诉他了。后来他说有经济困难希望我帮助他,往他给定的银行账号里打1000元钱。我始终没有按他的要求去做。最近他威胁我说,如果我不给他打钱,他就来我这里找我的麻烦。我害怕极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小菊)
(1)请你帮小菊出谋划策。(至少两条)


微信二:小明早上到校上课,老师公布了成绩,小明看到成绩后留下了眼泪;课间小明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大家对他议论纷纷,小明在一边显示出很孤独的样子;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倒霉的事情,自行车坏了,小明很无奈……
(2)请你教教他如何正确面对。


微信三近年来,校园暴力、凶杀等安全事故频发。太可怕了!我们未成年人能力有限,容易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怎样应对好呢?(小薇)
(3)请你帮小薇想想自我保护的办法。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A。
3. A。
4. D。
5. D。
6. D。
7. A。
8. C。
9. C。
10. D。
11. D。
12. D。
13. B。
14. C。
15. C。
16. D。
二.材料分析题
17.
(1)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会给自己的亲人带来痛苦;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
(2)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小事做起,避免沽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学法守法尊法,自觉遵纪守法。
18.
不良行为的是: 旷课、夜不归宿 
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 
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拾得他人贵重手表拒不归还失主 
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社会治安 
犯罪行为的是: 参与群体性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19.
(1)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是不良行为;偷窃财物是一般违法行为;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
(2)有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人,如果不注意改正,发展下去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0.
(1)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保护个人隐私,请求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拨打110报警,保留证据及时如实的向公安机关报案。
(2)注意调整心态,学会自我控制,迎难而上,理智分析,努力寻求克服挫折的时机和良策。
(3)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要积累生活经验,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在面临险境时,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勇于依法维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