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下学期]

资源简介

范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暑期基本讲义7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责任人:张德明 主备人:王健 05/7/18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回忆】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时的社会历史呈现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1)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日趋没落;(政治)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经济)
1、明清文化有什么特点?——承古萌新;
2、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学技术: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2)思想:进步的思想家的涌现;
3)文学艺术:明清小说;
4)古典文化:类书、丛书的编篡;
5)西方科学技术:西学东渐;
3、如何理解明清文化的特点?(即承古、萌新的含义)
1)“承古”:进一步继承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科技和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
2)“萌新”: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形势,出现了市民文学和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与此同时,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一、科学技术:出现了总结性科学巨著
(一)代表人物及著作(见书本第142-143页)
著作 类别 朝代 作者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药物学 明朝 李时珍 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多个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学 明朝 徐光启 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和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和工具。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 明朝 徐霞客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 比欧洲早约两世纪
《天工开物》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明末清初 宋应星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归纳】四部著作共同点:
①作者本身:作者都具有科学精神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科学态度
②著作特点:都具有总结性;
③内容:图文并茂;
【联系1】中古史上有哪些著名医药学著作?
①《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②《神农本草经》(东汉)——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伤寒杂病论》——后世中医重要经典;
④《千金方》——全面总结医药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⑤《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⑥《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联系2】我国历史上最早农书是哪一部?——《齐民要术》;
【联系3】被译成外国文字的有哪些著作?——《离骚》《缀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联系4】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二)共同特点:
①带有明显的总结性色彩 ;②出现“西学东渐”的新时代特征
(三)世界地位:
(现代科技)逐渐停滞,但传统科技(农学、医学等)仍处世界领先地位
【拓展1】中国古典科技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
①中国:建立在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②西方: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拓展2】16世纪中国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技的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宋应星之后,就没有了世界领先的突出成就?)
中国 西方
缺少需求(动力)(科技文化是伴随着生产需要和生产水平发展的)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重商主义
缺少氛围 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追求八股——思想禁锢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不务实际
学校禁止个人观点——头脑僵化——抑制发挥
丧失机遇 闭关——阻碍正常交流——丧失了文化交流机会 殖民扩张、开放
【拓展3】传统科技仍领先,为什么?(或明清为何还能产生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巨著)
①文化继承性:我国历史连绵不断,十分有利于科技知识流传积累,到明清时期条件更加成熟了;
②经济条件:明清农业、手工业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③外来文化:明末外国科技开始传入,引起有识之士重视;
④个人条件:具有知识广博,献身精神,刻苦钻研态度;
⑤此外,科举制度腐朽已被有识之士认识到,放弃科举以务实、科学态度,收集、整理科学知识;
二、思想:进步的思想家的涌现(见书本第143页)
(一)出现背景: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②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及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
(二)代表人物:
代表 思想内容 著作 备注
李贽 ①挑战儒家经典和孔子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反封建思想先驱
黄宗羲 ①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批判;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③反重农抑商,提“工商皆本”; 清初三儒
顾炎武 ①主张学以致用;②抨击君主专制;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王夫之 ①“气”…,“理”…; ②提出…唯物观点; ③提出…辨证法思想; ④用发展的观点…;
(三)共同点(除李贽)
①明末清初;(李贽:明后期)
②参加过抗清;
③后来都隐居著书立说;
④都是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的思想家;
【联想1】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历程:
时期 思想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秦朝 尊崇法家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 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唐朝 三教并重(儒、佛、道)
宋代 理学(哲学思想)
明清 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理学发展到心学——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主观唯心主义,说明了理学发展已步入极端;
【联想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
①战国:荀子;
②东汉:王充;
③南朝:范缜;
④唐代:刘禹锡、柳宗元;
⑤明末清初:王夫之;
【问题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李贽和黄宗羲的思想?
李贽 他主张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 发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民主色彩
黄宗羲 他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无情批判,对封建法治的本质揭露和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有着进步的民主色彩
【问题2】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主张?
1)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封建经济发展,中央集权巩固起一定作用;
2)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尤其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这对重农抑商政策就不再符合历史发展需要;只有工商皆本,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问题3】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书本第144页上的一段《日知录》的材料,并概括其主题思想。
——把“国”与“天下”区别开来;
①认为“亡国”只是易姓改号,与人民的关系不大;
②而“亡天下”则是关系民族存亡的大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问题4】王夫之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具有唯物论和辨证法的思想;
【问题5】明清思想具有的突出特点?原因?为此产生的哪些影响?
1)突出特点:反封建民主思想;
2)形成原因: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③思想上:理学和心学严重制约了文化学术乃至社会发展;
3)形成的影响:
①在当时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对晚清 民主思想兴起有一定影响;
②然而对封建专制及思想并未形成冲击,随着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界即一片死寂。
【例题】分析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
同:抨击君主专制,反封建民主色彩;
异:
A、明清:未提出新政治制度,也没完整的理论体系;
B、欧洲:相反;
——原因:资义发展水平不同;
三、文学艺术:明传奇和明清小说(见书本第144-145页)
(一)明传奇:(了解一下)
明代流传的戏曲,并不是也称作传奇的唐代文言小说,而是我国元杂剧并称的我国古代的戏曲形式;
——代表作:《牡丹亭》、《清忠谱》、《万民安》
(二)明清小说
①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代文学”的情况: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在某一时代的创作发展达到了颠峰,因而有“一代文学”之称。到了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明清小说就是这一时期的“一代文学”了。
②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其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和价值各是什么?
A、长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B、短篇:《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③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小说这一文体会蓬勃发展,这与时代有何关系?从内容上看这些小说有什么共同点?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适合大众的市民文学兴起;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例题】下列文学现象出现,与城市经济发展有关的是:①唐诗;②宋词;③宋代风俗画;④元曲;⑤明清小说;
答案:②③④⑤;(另外:唐代传奇)
【拓展】明清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在内容上贯穿了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揭露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在表现形式上,不拘成法,追求个性;
2)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西学东渐的出现;
四、古典文化:类书、丛书的编篡(见书本第145-146页)
(一)概念:
1、类书: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2、丛书:将原属单行本的书籍汇集起来编成一套书;
(二)各自代表作:
1、类书:
明朝:《永乐大典》(最大的类书;但大部分已被毁坏);
清朝:《古今图书集成》(现存最大的类书);
2、丛书:清朝:《四库全书》(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五、西方科学技术:西学东渐(见书本第145页)
1、背景:16世纪中期以后,为扩张天主势力,天主教传教组耶稣会向东方派出传教士;
【思考】这些传教士来华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传教;宣传西方文化知识只是他们为顺利传教而采取的方法
2、代表人物:
西方 利玛窦 第一个将世界地图传入中国的人;同时将西方先进的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技术介绍进来 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制图学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 徐光启 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
3、评价:
①在科学方面:传教士客观上承担了西学东渐的历史使命,他们具有开拓性的工作,构建了中国近代科学基础的主要方面;
②在文化方面:传教士把中国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至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但是他们的主观目的是为了传教,客观上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4、衰落:干涉中国内政,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
【小结】明清文化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特点 原因
总体 承古萌新 政治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具体 科技 (现代科技)逐渐停滞,但传统科技(农学、医学等)仍处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其腐朽性日益加强,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时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外来势力的入侵,加之统治者盲目自大,实行对外闭关政策,使中国陷入更大的危机中。
思想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 经济 封建经济在继续向前发展,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文学 出现许多优秀长篇小说、戏剧等,具有鲜明揭露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自然经济依然占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发展异常缓慢。
时代特征决定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