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12 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中考锁分】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12 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12
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解析版)
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懂得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
法律的特征
)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最本质的特征)
)
(
法律是
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
的行为规范
)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最显著的特征)
)
(
规范作用
)
(
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
(
法律的作用
)
(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
(
保护
作用
)
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cnjy1.法律的含义、特征、本质特征。
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特征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最本质的特征)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最显著的特征)
本质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一般本质;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规范作用
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保护作用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树立法律意识
公民应如何树立法律意识
(1)培养依法做事的观念,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2)维护法律尊严,把法律作为首要的行为准则。
(3)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从点滴小事做起,增强法制观念,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018·宁波)(10分)2018年1月5日,安徽合肥发生一起“女子罗某扒门阻拦高铁发车”事件,罗某因涉嫌
“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2000元罚款。某校901班就此事在班内组织了一次讨论,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发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你认同王丽的说法吗?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中部分网友的行为有何危害?针对这一行为,分析《网络安全法》的法律作用。(4分)
(3)结合上述材料,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律?(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先判断,然后说明理由。本题实际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第二小问,抓住关键信息得知,部分网友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等。第二小问考查法律作用,从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3)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可以从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法治意识方面作答。
【答案】(1)不认同,罗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1分)她的行为社会危害程度较轻,违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受到了行政处罚。(3分)
(2)部分网友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等。(2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网络安全法》规范了公民网络行为,同时也保护了公民个人信息。(2分)
(3)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分)
1.
(2018·绍兴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律的本质、作用和依法治国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出台和修订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体现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手段。故选A。·com
【答案】A
2.2018
年范冰冰因偷税漏税触犯法律,需向税务部门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8亿元,这反映了法律()
①只对明星起到规范作用2·1·c·n·j·y
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是由法院制定并严格执行的
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材料中“被判入狱”反映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明星”作为青少年偶像不同于常人,也没有法外特权,体现了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3.(2017·台州)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这说明(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律的作用和特征。张某没有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禁止做的事,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体现的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作用。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合题意。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A
4.(2017·金华)法治完善推动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此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宪法是民法总则制定的根本依据 ④我国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全国人大的职权。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等;题干描述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说明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①②符合题意;
③与题意不符;
④错误,我国法律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故选A。2-1-c-n-j-y
【答案】A
5.(2017·丽水)“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1
cnjy
c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依法治国的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欠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了立法权,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同时《网络安全法》的通过使网络安全的管理有法可依。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6.(2017 金华)
2016年国家司法机关查处了大量案件。其中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包括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对令计划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依法提起公诉。材料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n②职务犯罪是我国法律打击的唯一重点
③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④我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和依法治国的理解。从题文中材料可知,省部级以上干部违法犯罪都一样受到查处,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和法不可违、违法必究的法治要求。同时体现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①③④正确;②说法太绝对错误。故选C。【来源:21cnj
y.co
m】
【答案】C
7.(2018 台州)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交警部门开发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滚动播放并曝光违法者的个人信息。经过阶段性的整治,行人闯红灯现象明显减少。
材料二:2017年9月,黄岩区人民法院宣判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罪犯何某通过多种渠道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50多万条,出售给陈某、牛某等人获利。何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5万元。
(1)材料一中行人的行为属于哪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根据材料一,判断交警部门是否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请说明理由。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认识。
【解答】(1)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行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
(2)本题考查侵犯隐私权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警部门的行为并非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交警部门在严格执法,是在维护公共利益,不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
(3)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法律的基本特征。
【答案】(1)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2)未侵犯隐私权,交警部门在严格执法,是在维护公共利益。
(3)第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第二,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三,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由此看出,法律与其他规章制度、伦理道德有着显著的区别。法律的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是特殊行为规范。
1社会法治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12
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原卷版)
知道法律的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懂得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
法律的特征
)
(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最本质的特征)
)
(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最显著的特征)
)
(
规范作用
)
(
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
(
法律的作用
)
(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
(
保护作用
)
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cnjy1.法律的含义、特征、本质特征。
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
,靠
保证实施,对
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特征

制定或认可;靠
(
法律最本质的特征);
(法律最显著的特征)
本质
法律是
意志的体现,这是法律的一般本质;我国法律的本质是
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作用
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人们的
,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树立法律意识
公民应如何树立法律意识
(1)培养依法做事的观念,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2)维护法律尊严,把法律作为首要的行为准则。
(3)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从点滴小事做起,增强法制观念,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018·宁波)(10分)2018年1月5日,安徽合肥发生一起“女子罗某扒门阻拦高铁发车”事件,罗某因涉嫌
“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2000元罚款。某校901班就此事在班内组织了一次讨论,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发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你认同王丽的说法吗?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中部分网友的行为有何危害?针对这一行为,分析《网络安全法》的法律作用。(4分)
(3)结合上述材料,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律?(2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先判断,然后说明理由。本题实际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第二小问,抓住关键信息得知,部分网友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等。第二小问考查法律作用,从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3)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可以从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法治意识方面作答。
【答案】(1)不认同,罗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1分)她的行为社会危害程度较轻,违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受到了行政处罚。(3分)
(2)部分网友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等。(2分)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网络安全法》规范了公民网络行为,同时也保护了公民个人信息。(2分)
(3)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分)
1.
(2018·绍兴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018
年范冰冰因偷税漏税触犯法律,需向税务部门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8亿元,这反映了法律()
①只对明星起到规范作用2·1·c·n·j·y
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是由法院制定并严格执行的
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7·台州)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这说明(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2017·金华)法治完善推动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此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宪法是民法总则制定的根本依据 ④我国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5.(2017·丽水)“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1
cnjy
c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2017 金华)
2016年国家司法机关查处了大量案件。其中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包括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对令计划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依法提起公诉。材料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n②职务犯罪是我国法律打击的唯一重点
③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④我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7.(2018 台州)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交警部门开发了一套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滚动播放并曝光违法者的个人信息。经过阶段性的整治,行人闯红灯现象明显减少。
材料二:2017年9月,黄岩区人民法院宣判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罪犯何某通过多种渠道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50多万条,出售给陈某、牛某等人获利。何某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5万元。
(1)材料一中行人的行为属于哪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根据材料一,判断交警部门是否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请说明理由。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认识。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