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抒情 课件+微课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抒情 课件+微课视频

资源简介

一、激趣导入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八: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
表达方式:抒情
(一)知识讲解
二、考点剖析

1、抒情的种类: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2、抒情的特点:(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加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间接抒情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谢亭送别》
③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④借古讽今。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二)例题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昔时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诗人对时代的感慨,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步骤一,指明手法)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宜阳城下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的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步骤二,具体分析)本诗句句是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步骤三,指明效果)







4
1
2
3




4
三、技巧点拨
(一)命题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3、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特色。
4、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二)思路点拨




1

2

3
注意判断抒情类型
注意指明其表达效果
1、鉴赏抒情方式三注意
注意联系相关诗句分析
注意区分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间接抒情,则注意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还是借史抒情、借事抒情。
在明确抒情方式后,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具体运用情况。
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通过这样的抒情方式表达,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2、答题
步骤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这种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析效果。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或效果。
第一步,明方式。指明诗歌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及特点。

































四、实战演练

【参考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问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五、亮点
总结
抒情的种类
抒情的特点
高考命题方式
高考答题步骤
实战演练复习巩固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