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教案[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教案[上学期]

资源简介

SHAPE \* MERGEFORMAT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和约;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思想目标
1.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对苏俄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随着各国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
能力培养
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重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重点分析:(1)《凡尔赛和约》是重点。德国是“一战”的主要战败国,对德国的处理是巴黎和会的重要内容。因为对德国的处理涉及到英国确保其欧洲霸权地位;法国重建其欧洲霸权地位;美国插手欧洲事务。此外,《凡尔赛和约》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约内容不仅体现出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还体现了帝国主义在重新分割世界过程中的勾结与矛盾。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的建立是战后初期战胜国列强实力对比较量的结果,是他们分赃和妥协的产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远东亚太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尽管不是和平,但是20年的休战,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三、本课难点;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难点分析: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两个历史概念是难点。难就难在对其的阐释。这两个体系是综合性很强的历史概念,不仅要准确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基本史实,而且要掌握基本史实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通过分析、讨论,从三个方面去阐释这两个历史概念,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从宏观把握,加深对此概念的认识。
建立:经过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原来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立的政治格局不复存在。为确立战后新的格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条血以及国联的成立,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
实质:凡尔赛体系是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特点:A、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如英法操纵了国联,使之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虽然这种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增强了美日的实力,显示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方向,但美日力量的增长还不足以完全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格局。尤其是军事实力仍无法与英法竞争,所以战后欧洲的中心的为只是动摇,并没有完全丧失。
B、体系具有不牢固性和脆弱性。由于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C、体系具有反动性,如瓜分德国殖民地,转让的国海外殖民地等,照旧维护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D、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如排斥德国、排斥苏联。
不过,该体系毕竟是一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使国际形势趋于暂时的缓和、稳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四、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国际关系史内容时,掌握学习的钥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关系。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军事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高手段;外交的后盾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战争是矛盾的产物,战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甚至会产生新矛盾。
(2)通过对凡尔赛体系的分析、概括,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将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化基础知识,并使知识结构化。(3)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导入新课
1、简要复习上一章内容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
第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冲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世界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既对立又共处的社会体系。
第二,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并发展。
第三,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
2.巴黎和会的召开
A、时间:1919年初
B、参加过:27个战胜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但是美、英、法三国政府的首脑操纵了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C、与会国的目的: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目的不同,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海军力量,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勒索战争赔款,维护其庞大的殖民帝国及海上优势,又要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因此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法国为重建欧洲霸权,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坚决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意大利希望落实参战时协约国的承诺,扩大领土。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尽管各国心怀鬼胎,但都根据自身的实力提出切身利益要求,
3.《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A、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①、时间:1919年6月28日
②、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领土问题。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期满后由当地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1935年公民投票以压倒多数决定归属德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为不设防的非军事区;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归还波兰,
第二,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根据国联盟约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归英、法等国所有;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
第三,关于军备问题。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关于赔款问题。德国承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
B、、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对德和约签订后,1919年9月10日,协约国在巴黎圣日耳曼宫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11月27日,在巴黎近郊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依和约》;1920年6月4日,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和约》:8月10日,在巴黎附近的色佛尔同土耳其签订了《色佛尔和约》。《凡尔赛和约》和这些条约构成了战胜国列强在战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4.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
(1)影响
A、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分立;在奥匈帝国原来的属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的一些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的一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王国;另一部分领土归还波兰。
B、奥斯曼帝国解体,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属地,在欧洲部分只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的地区。
(2)矛盾:A、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B、分赃的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C、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理解: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遭受宰割而拥有极大经济潜力的德国不会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抑,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第二,帝国主义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第三,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5.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国际联盟
A、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其“十四点原则”中提出。
B、建立时间: 1920年初正式成立。
C、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D、实质: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理解:巴黎和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列强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是在英法取得优势地位的基础上,重建了资本主义世界在西方的新秩序。它反映了几个主要战胜国按新的实力对比取得了暂时的妥协。但是它不但不能消除矛盾,而且加剧了很多矛盾,同时又产生了很多新矛盾。尤其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取得预期目的,而且远东亚太地区帝国主义还未按实力对比进行新的调整。不久,他们再次坐到谈判桌旁,展开舌战,这就是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二、华盛顿会议
l.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一,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海军力量已被消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2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世界黄金储备的40%,并大力扩充了海军力量。大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的时机,乘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战后,通过巴黎和会,日本把既得利益加以确定。日本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也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第二,美、英、日三国掀起了海军军备竞赛。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三国为夺取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展开了疯狂的造舰竞赛。191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扩充海军的计划,到1924年,美国主力舰的数量计划达到38艘,超过英国当时的32艘。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困难,也实施扩大海军的计划,要把它的海军力量保持在美国海军的70%左右,美、英、日三国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大战刚刚结束,各国反战情绪高涨,加之英日同盟的存在,美国急于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来限制竞争对手,拆散英日同盟,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夺取新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
2.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A、时间:1921年11月—1922年2月,
B、参加会议者:除美国、英国、日本,中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共九个国家。会议被美、英、日三国所操纵。
C、主要内容
①、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四国条约》。
《四国条约》内容: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就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条约还规定:在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评价:《四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它以体面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为美国垄断资本家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除了一大障碍。
②、《五国海军条约》,
内容及评价: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五国海军条约》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胜利,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的海上优势丧失,日本扩充海军的计划受到限制。
③《九国公约》。中国问题是华盛顿议的中心议题,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中心就是争夺在中国的霸权。由于中国代表的坚持斗争,在有关国家的干预下,中国在会外同日本就山东问题签订了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但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这时才得到纠正。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实际上中国关于取消治外法权、撤退外国军警、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势力范围等要求,一概未列入公约。公约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由此可见C项是正确选择。
4.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及评价
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华盛顿体系虽然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而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本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内容。1919年~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巩固了帝国主义大国的既得利益,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和平。由于这一体系既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和被压迫民族的,又是战胜国之间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国际关系体系就不可能持久。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系列侵略扩张,逐渐破坏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PAGE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4层 电话:010-82025511 传真:010-82079687 第1页 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