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动乱[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大动乱[上学期]

资源简介

科目 历史 年级 高一 班级 K051—7 时间 2006.5.14
课题 全国大动乱
教学目标 1.知识:“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导火线和全面发动;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下乡和干部下放。2.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和危害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思想:通过讲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全面发动;二月抗争。教学难点:对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以及全面发动的两个会议和两个文件的理解。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在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成果?又出现了哪些曲折?产生曲折的主观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党的“左”倾错误。)“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在八届十中全会后,明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这种错误方针的指导下,产生了“文化大革命”。引导学生分析引言: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和性质。分析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分析“文革”爆发时的国际背景一、“文化大革命”的原因(1)“左”倾思想发展的恶果 “整风运动” (1957)后期反右派斗争,成为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建设中的危害 1959年“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使“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段。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文革的原因。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
(2)党内出现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遭到破坏。(3)国际形势 中国周边关系紧张,美侵越,中抗美援越;苏中关系破裂,毛泽东认为国际要反修,国内要防修。(4)毛泽东对党内外,国内外形势错误估计 为了防“党变修”、“国变色”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5)林彪、江青一伙野心家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并把“左”倾错误推到极端,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1.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引导学生分析两个问题/(1)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是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等人在很不正常的秘密状态下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把《海瑞罢官》说成是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斗争的反映。文章点名批判了北京市副市长、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并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2)文章涉及到1961年以来中央领导层在许多重大政策上的分歧,攻击矛头并不限于吴晗。到1966年初,这一批判发展到史学、文艺、哲学等方面,形成了思想文化领域中广泛的政治批判运动。批判《海瑞罢官》的阴谋活动起了点火发难的作用。2.“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次会议的召开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两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在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毛泽东还亲自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出刘少奇、邓小平是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因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3.“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中央文革小组。4.“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急先锋——红卫兵。 红卫兵组织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作用:红卫兵在文革小组的煽动下,打着“造反有理”的口号,狂热地打、砸、抄、抢,到处揪“走资派”、“黑帮分子”、“反动学术权威”等,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到1966年冬,形成了全国大动乱的局面。三、“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1、“全面夺权”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一批造反派组织,夺取上海市委、市人委的领导权,即所谓“一月革命”。事件发生后,毛泽东把这一行动说成是“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里夺权,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从而在性质上给予了错误的肯定。2.二月逆流1967年二月前后,谭震林、陈毅等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同志在不同会议上对林彪、江青一伙的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3.中共党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1968年.10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通过江青、康生等写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永远开除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1969.10.11,刘少奇被押往开封,同年11月11日被残酷摧残而病故,终年71岁。4.“九大”召开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林彪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树林彪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九大”使“文革”的错误理论和路线合法化,从此林彪便加紧了篡夺领导权力的活动。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虽然使他们受到劳动锻炼,但造成了人才生长的断层和延误了各项业务工作、科学研究,给国家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 由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了解吴晗写《海瑞罢官》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红卫兵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青少年在极“左”思潮蛊惑下建立起来的群众组织,得到了毛泽东的热烈支持。)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